高职网络精品课程资源运行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yw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的过程中,高等院校和网络学院都开展了精品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实践活动,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高职院校也积极投入到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中。在对天津职业大学4个院、系的专业精品课程设计与应用状况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精品课程设计和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天津职业大学;高职;网络精品课程;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0)08-0038-02
  
  笔者的研究立足于天津职业大学的精品课程建设,通过对印刷学院、机电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及计算机科学学院的四门网络精品课程(国家级、市级、校级)的跟踪访查,一方面,访问了高职院校部分精品课程的网页,另一方面,对相关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了解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特点与建设现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特点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但与本科精品课程的“五个一流”(即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有所不同的是,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要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课程。通过访问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网站及相关资源,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精品课程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其职业性和实践性。
  职业性高职教育是主要实施实际的、技术的、职业的特殊专业课程计划,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高等教育,所以,高职教育的职业性表现在为特定的职业培养专门人才,按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选择教育内容、教育方法。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息息相关,因此,高职院校要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办学目标,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力度。课程建设是教学质量的保障,精品课程更是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体现本校的办学定位与职教特色,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例如,机电与自动化学院的《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精品课程紧密结合机电、电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为核心,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融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质教育于一体,实施课程内容模块化,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创新了教学方法和手段,职业教育特色鲜明。
  实践性职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高职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条件都要求体现对学生技能的培养。高职院校的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中明确提出了“实践条件”指标,要求有优良的校内实训条件和校外实习环境,且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指标中,指出教学模式要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灵活运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创设和营造学习情境。例如,经济与管理学院的《仓储管理》精品课程以商务模块为基础,以业务流程为主线,将商务知识的习得和商务交际技能的训练放到各种仿真的工作情境之中,通过具体商务背景的介绍和业务项目的模拟练习,使学生对各商务模块涉及的商务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并在具体商务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商务交际技巧,完成指定的商务任务。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现状调查
  为了解该校精品课程资源网上发布以来的维护、更新、应用及其效果,笔者根据精品课程网上资源运行情况调研的需要,从获取、应用、影响及更新四个方面,借鉴《北京市精品课程网上资源专题调研》中建立的运行情况调研模型——AAIU调研模型,同时采集了访查对象的性别、角色、年级等人口学数据,对4个院、系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04份,全部为有效问卷,问卷回收率为87%。用SPSS11.5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对该校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获取、应用、影响及更新四个方面进行了定量分析,数据统计分析如下。
  学生对精品课程的了解情况学生中只有58.7%的人访问过精品课程相关网站,41.3%的学生没有点击访问过;对于“精品课程网站的访问途径”的问题,“教师或朋友告知”占相当大的比例,这与精品课程资源网站依托网络传媒的特点是极不相符的,表明“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及网络传媒推广精品优质课程”的目的并没有真正得到实现。
  学生对精品课程的应用情况对于“上网浏览、学习校内外精品课程网站等网上教学资源的频率”的问题,“经常浏览”的学生占11.5%,“较为经常浏览”的学生占23.1%,“偶尔浏览”的学生占46.2%,“几乎从来都不浏览”的学生占19.2%,同时,80%的学生认为精品课程网上内容更新频率偏低。当问及“访问网络课程资源时会遇到哪些障碍”时,问卷所设计的五个障碍选项全部被学生选中,根据对选择人数的统计分析,学生在浏览相关课程资源网站时所遇到的问题最多的是“无法访问”,接下来依次是“访问内容显示速度慢”、“响应和等待时间长”、“部分内容无法浏览”、“链接所指和显示内容不相符”、“病毒太多”。
  学生对精品课程的评价情况对于“精品课程建设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的问题,7.7%的学生认为作用很大,44.2%的学生认为作用比较大,46.2%的人认为作用一般,而认为作用比较小、毫无作用的学生占1.9%。90%以上的学生认为精品课程建设能给自己带来新知识,扩展自己的视野。对“精品课程的满意程度”、“使用精品课程的目的”、“喜欢的课程表现形式”、“对精品课程的相关建议”等问题的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对单选题计算综合态度系数F,对多选题计算得票指数,具体公式如下:
  1.综合态度系数F。五级等量公式如下:
  K表示最高等级分值,n表示样本总数,n1、n2、n3、n4、n5表示各态度等级。
  2.得票指数。
  得票指数>1,表示该项得票超过平均每项得票数,即为主要因素。
  由统计结果可知,学生对精品课程网站资源的满意度综合态度指数F<1,满意程度不高。表2表明学生希望精品课程网上资源能不断更新,希望有更多的音频、视频课件,希望通过BBS或WIKI等社会性媒体软件增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学生对精品课程的质量、内容编排、内容丰富程度满意度很低,师生之间不能进行很好的交流;学生通过精品课程最想获得的内容有包括与当前课程相关的内容、学校尚未开设的课程、能提升个人能力的某些科目等;学生最喜欢的课程表现形式为视频和文档。通过与学生对话,笔者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教师使用精品课程教学时速度太快,以至于他们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做笔记。
  学生对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期待与建议对“精品课程资源网上希望获得的内容”及“目前你利用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方式”两个问题的问卷结果进行统计,“练习作业(如习题、模拟试题等)”及“参与实验和练习”均有相当高的得票指数,这与职业技术院校的职业性和实践性是紧密相关的。因此,高职院校在以后的精品课程维护与完善方面,一定要考虑到职业院校学生的使用偏好,真正做到精品课程资源网的课程设置合理、科学,以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方便,使网上精品课程不是作为“陈列展示品”,而是能真正有效地发挥作用。
  推动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措施
  基于软件工程思想的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网络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开发的过程,要求开发人员在进行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参照软件工程的系统开发思想,按照软件开发的准备、设计、开发、测试及应用推广五个阶段对其进行系统化的设计与开发。针对学生对精品课程了解及访问的状况,不仅要考虑课程建设的准备、设计及开发阶段,更要对其进行不断地维护更新,既要做到与教学同步,又要满足科研需要。此外,还要注意应用推广,使真正优秀的教育资源能够实现共享。
  学习理论等科学思想的指导网络精品课程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就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学习理论、教育传播理论的指导作用,借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情境教学以及基于项目的探索学习模式(PBL),还要从行动学习的实践观的视角,基于高职教育职业性、实践性的特点,真正做到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对象,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媒体和手段,解决技术与教学经验的“瓶颈”问题,实现精品课程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以用户(学生)的需求为中心,提供基于用户体验的交互式信息服务网络精品课程提供的是一种交互式信息服务,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要考虑用户(学生)的信息需求,不仅要考虑网站的可浏览性,更要从用户(学生)的个性需求出发,利用WIKI等社会媒体软件,搭建交互问答协作平台,增强用户(学生)的参与性,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订制化的信息服务。此外,要以用户(学生)的需求为中心,而不是为技术而迁就需求,要利用技术手段体现教育教学的情境性,为学生的协作参与及个性化学习提供环境,以满足学生对精品课程内容及方式等方面的期待,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杨近,姚启和.高等职业教育概念的界定——兼谈高等教育类型的区分[J].教育与职业,2000,(8):16-18.
  [2]李军.网络精品课程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职高教),2007,(4).
  [3]王龙.中国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问题,对策及相关分析[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4]崔洪弟.教育与心理统计中SPSS的应用[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石娜(1982—),女,河北衡水人,哈尔滨师范大学20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学。
  石梅香(1976—),女,天津市人,硕士,天津职业大学机电与自动化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自动化与自动控制。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面临更多困难的现实,以安徽省合肥地区的5所高职院校学生为对象,通过问卷的形式对近千名高职学生的就业心态进行了调查统计,并采取扎根理论研究、SWOT分析、定性和定量分析等方式进行了对策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态;调查研究;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05-0068-03    调查的
期刊
摘要:新编第四版中职物理教材(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版的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配套的教学参考书《概述》部分“教材分析和说明”里的知识框图,是整章备课的有利平台,也是掌握新教材的加速平台。本文从知识框图对于整章备课的重要性出发,举例阐述了扩展、完善知识框图的具体做法,同时在强调知识框图的充分利用和发挥的基础上,对于驾驭新版物理课程和贯彻实施新教改理念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
期刊
摘要:以无锡为例,指出高职院校要紧紧围绕城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大力加强新兴专业建设,进一步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  关键词:城市转型;高职教育;机遇;挑战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01-0007-0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将步入产业升级
期刊
摘要:基于对广东省三所高职院校的调查数据,运用SPSS16.0进行实证分析,可以发现,不同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择职关系、职业声望、择职机会、职业保健、职业技能、择职指导等职业选择影响因素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的学生则在职业技能影响因素方面具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选择;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01-0085-03    随
期刊
摘要: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必须与区域的产业结构相吻合。本文结合江苏省海安县产业结构现状,对海安双楼职业高级中学专业结构设置与经济产业结构吻合度进行分析,提出两者协调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中职学校;专业结构;产业结构;吻合度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03-0135-02    海安经济产业结构现状  海安县位于江苏省东部的苏中地区,属长江三角洲经济
期刊
摘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利用有限的资源促进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理论基础有产业集聚理论、价值链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等。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河南省通过机制创新,结合地域特点,组建了政府主导、以城带乡、校企合作、社会联合的多元的职业教育集团,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河南模式”。  关键词:职业教育;集团化;理论基础;机制创新;河南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从与学习态度相关的九个方面对学生在就业取向影响下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在学习态度的影响下进一步考察学生的就业取向,据此探讨学习态度与就业取向之间的关联度,并提出几点具体建议。  关键词: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态度;就业取向;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0)09-0062-02    调查研究背景  近年来,中职教育在东部发达地区依托强大的
期刊
摘要:《旅游地理》是中职导游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文根据中职《旅游地理》课程的教学目的,以长江中下游旅游区为例,在比较《旅游地理》和《导游基础知识》两门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提出合理选择课堂教学内容的观点,以期使《旅游地理》课程在有限的课时中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中职;导游专业;旅游地理;教学内容;选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0)09-00
期刊
摘要:学习领域课程是从课程与教学微观层面上实现工学结合的最好载体。本文以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集散控制系统组态调试与维护》为例,从企业专业调研、课程开发理念、课程开发路径、课程实施与评价建议等方面探讨了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模式。  关键词: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学习情境;工学结合;行动导向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0)11-0133-02    
期刊
摘要: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在我国目前特定经济社会条件下,工学结合面临着诸多困境。为了摆脱困境,需要科学分析职业能力结构,结合校情、国情,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推进工学结合,探索一条适合高职教育自身特点、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工学结合之路。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困境;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