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选择题

来源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p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姐姐
  导演:殷若昕
  编剧:游晓颖
  主演:張子枫/肖央/朱媛媛/段博文
  类型:剧情
  上映日期: 2021-04-02
  片长:127分钟
  人生就是不断做选择题。
  选择穿哪一件衣服,选择看哪一部电影,选择考哪一所学校,选择做哪一份工作……好像无论大小事,都有众多选项摆在我们眼前。只有一件事我们无法选择,那就是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无法选择来到什么样的家庭。
  之前热映的电影《我的姐姐》,讲的就是关于人生的选择题。张子枫所饰演的安然是家里的姐姐,被父母忽视已久,就在她即将奔赴北京追求梦想之际,突然遭遇父母双亡,留给她的是六岁的弟弟。故事由此开始。
  安然的故事我们并不陌生,我们都困于时代的局限之中。她努力读书想当医生,却被父母改了志愿,被迫读了护理专业。她为了从家里独立出来,从读书时起就自己打工赚钱承担学费和生活费,不甘心现在的工作努力考研去北京。她不曾放弃自己,只为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这仿佛是很多姐姐的缩影,电影中将这些都戏剧性地安排在了安然身上。电影一开始,安然赶到事故的现场,警察确认她的身份,因为父母的手机中只有弟弟的照片。她是家庭中被忽视的姐姐,却因为这场事故,被迫要负担起弟弟的生活,要为自己的人生做一次选择。
  安然总是表现得很强硬,面对突然的变故与冲击时仍旧是一副毫不示弱的态度,这是安然在成长过程中学会的坚强,她知道要把握自己的命运就只能靠自己坚定地走每一步。她像一只浑身带刺的小动物,反抗着被原生家庭强加在自己身上的命运。在稳定的工作环境里,安然却一心想逃离,想跟男朋友一起考去北京。而六岁的弟弟带着一脸天真可爱就这么突然闯入了安然的生活。弟弟不能理解父母去世的真正含义,只能跟着姐姐问爸爸妈妈去哪里了,只能任性大喊着要吃妈妈做的肉包子,只能跟在姐姐身后。一开始这对原本并不熟悉的姐弟生活在一起时也充满了摩擦,但是安然仍肩负起姐姐的责任照顾着这个弟弟。虽然安然过去不曾跟弟弟一起生活,也觉得照顾年幼的弟弟是麻烦的事,但是当弟弟用他柔软的小手牵着安然,在她忙于工作时弟弟用外卖剩下的菜摆出笑脸的图案时,我们看到安然被一点点软化,她内心被尘封的情感在慢慢融化。



  本片导演对安然这个角色的解释是:
  “她无疑是一个强者,但她的强不是要冲得头破血流,而是她心里也有柔软的一面,她内心的情感、爱、对周围人的接纳度都在一点一点复苏。并且安然很棒的一点是,她愿意去理解一代人的局限性,就像理解她自己的局限性一样。”
  我们看到安然偶然被唤起孩提时代快乐玩耍的回忆,看到安然在父母的墓前流下眼泪,看到安然珍藏起父亲的皮衣。安然在慢慢接纳这一切,面对过去缺失的情感,她在用自己的方式一点点拾起。一开始互不理解的姐弟两人也慢慢成为彼此的依靠。
  在电影中,姑妈是那个时代另一种女性命运的缩影。姑妈是母亲,是妻子,也是姐姐,凝聚在她身上的女性身份已经注定了她的存在。为了生计操持一家大小的生活,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以及在过去为了把读书的机会让给弟弟放弃了自己读书的机会,去俄罗斯经商的梦想。姑妈和安然两代人的命运就像镜像一样彼此反射着。所以当安然想把弟弟送给条件优越的家庭领养时,姑妈强烈地反对,因为对姑妈来说,照顾年幼的弟弟是姐姐应当承担的责任,是应该为这个家做出的牺牲。在电影主创的采访中,他们提到“姐姐”这个身份在电影中的象征:
  “希望大家去凝视‘姐姐’这个常见家庭题材里比较缺失的一种身份,希望大家看到她们背负了什么,承载了什么,以及在‘姐姐’这个称号背后,千千万万个真正的女孩内心的所思所想。”
  而除了姑妈这样的女性镜像,电影中还有一个重要人物是安然的舅舅。舅舅就是我们总能在生活里接触到的一类人,他们懒懒散散,充满了不靠谱,油滑地接受命运的一切,却也十分重感情。在电影里舅舅虽然游手好闲不靠谱到完全不像一个成熟的大人该有的模样,却是亲戚中最关心安然状态的人。安然在舅舅面前也能放下带刺的武装,袒露心声。姑妈是姐姐身份的镜像,舅舅则是在家庭中被偏爱的弟弟这个形象的反射。
  电影始终在将弟弟送给合适的家庭抚养和姐姐肩负起抚养责任的选项中摆荡。而随着姐弟两人的情感浓度逐渐增加,这个选择的难度也随之增加。在本片的最后,导演给姐弟两人安排了一个开放式结局,没有写明安然到底选择了什么样的道路,留给我们的是姐弟两人手牵着手一起欢笑玩耍的画面。面对这个颇具争议的结局,导演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电影无法解决生活的所有问题,但是生活可以继续。我们希望电影是启发式的,而不是灌输式的,不是我告诉你该怎么做,至少我们这部电影不是。我们谁都不能替安然做出她的人生决定,我们把选择权交给大家。”
  电影有落幕的一刻,但我们的人生还在继续,愿每个人都能做出自己内心的选择,无论是选择成为别人的姐姐,还是选择成为更好的自己。
其他文献
我喜欢你是寂静的,仿佛你消失了一样,  你从远处聆听我,我的声音却无法触及你。  好像你的双眼已经飞离远去,  如同一个吻,封缄了你的嘴。  如同所有的事物充满了我的灵魂,  你从所有的事物中浮现,充满了我的灵魂。  你像我的灵魂,一只梦的蝴蝶。  你如同忧郁这个词。  我喜欢你是寂静的,好像你已远去。  你听起来像在悲叹,一只如鸽悲鸣的蝴蝶。  你从远处听见我,我的声音无法企及你。  让我在你的
期刊
自19世纪末电影诞生后,人们便被银幕上那些“运动”的身体所吸引。如果要总结电影中演员的身体特征,大部分人像都是捕捉演员的正面或者面部。我从来没有见过一部电影是不拍人脸,仅仅呈现人的背影的。我们可以想象当章子怡或者姜文的特写镜头出现时,哪怕他们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说,被放大的面部细节依然会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但是如果一部电影只拍人的背影,也许看完后,我们很快会忘记影片中的人物。就跟平时我们与他人沟通
期刊
古之时,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今之日,子在外,父母思,背井离乡。  ——題记  我曾在宁乡拥有一个大家庭。  此“家”规模当真不小,四五户,三十余人,齐齐整整,可聚一堂。幼时的我爱极了那些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他们抱我,逗我玩儿,给我买零食,看着他们彼此之间的交谈,于我而言亦是莫大的快乐——好一个家。  茫茫如水,日子淌过;呼吸如风,记忆于我。渐渐地,那些笑颜一张张变少,先是朝气的,蓬勃的,后来
期刊
有无数声音在告诉我们:传统文化已走入了它的漫长冬日。经过时间与长风的消磨,它逐渐成为一个单调的符号,零落成泥,尴尬而备受冷落。  综艺节目上,歌手尚雯婕用法语演绎“渔鼓道情”招致老艺术家的批评,争议背后是两个年龄群体的不兼容性,也是两种思维的必然碰撞。  记得有人说:“第五代导演身上有一种老知识分子的清高和热情。”这或许也是那个年代的艺术创作者的共有特点,他们执拗地想要保护传统,试图从中提炼出震撼
期刊
主持:颜陌  嘉宾:付博文,男,23岁,行政人员  田雅宣,女,18岁,大一在读学生  田博文,男,31岁,建筑从业者  刘心美,女,27岁,秘书  颜陌:本期的主题大家应该都会很感兴趣——潮流。潮流就是时尚的一角,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时时在流淌变化。就好像去年流行草绿色,今年流行沙漠色;去年流行北欧风,今年流行侘寂风。追赶潮流似乎很难,需要有钱有闲才行。但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被它吸引,因为从某
期刊
“春秋笔法”一词出自《史记·孔子世家》,是中国传统史学叙事的一种手法,相传为孔子编《春秋》所创。它与“秉笔直书”的直言陈事相对,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如司马迁在《史记》里评价说“笔则笔,削则削”,读者能通过对字词句意的剖析品读到史学家对于事件、人物的情感态度。  《左传》相传为左丘明为释《春秋》而作,承袭了“春秋笔法”,在叙事中加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虽然没有明白提出,但通过字句、篇幅等表明了倾向
期刊
父母双亡后,她被人从比克霍夫村带到我们镇上。她唯一的财产就是一抱铺盖卷儿,和她母亲弥留之际的爱抚留给她的一点点温暖——很快也就随着陌生地的寒冷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带她过来的那个村民安排柯特山谷的女人们来照顾她,所以,有好几天,她就像个烫手的山芋一样,在一家家传来传去。  那些勉强愿意接纳她的人都把她安置在炉子旁边的角落里,而且前提是,他们确信她没有皮肤病,铺盖卷也很干净。  她的眼睛瞪得圆圆的,
期刊
建军大业  导演:刘伟强  编剧:董哲/赵宁宇/韩三平/黄建新  主演:劉烨/朱亚文/黄志忠/王景春/欧豪  类型:剧情/历史  上映日期:2017-07-27  片长:133分钟  人的一生是由选择构成的,选择搭建了人生的骨骼,又在千百次的转圜中扳动着生命前进的方向。涉及生或死的选择是最令人震撼的,利他高于利己、壮烈而残酷的更甚。同理,最近观看的电影《建军大业》里,赤县神州的将士对保家卫国的允诺
期刊
种种“无人”公共设施在我们身边悄然兴起。从自动售货机到地铁站里的无人图书馆,“无人”服务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发展阶段,至今,“无人”俨然成了一种潮流、一种常态、一种趋势。  无人售票公交车现已在大小城市可见,而一些无人便利店、无人图书馆也悄然步入大众的日常生活。值得为之庆贺的是,这些无人设施运行良好。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愈加文明与自律,愈加重视规则与秩序,在公共场合愈加学会了约束自己,维护面子。  很
期刊
近年来,家长们的攀比圈发生了重大变革,从以往的“成绩”“孝心”变成了“补课”,彰显孩子的努力与辛苦不再是成绩的专利,而取决于报班的多少。校外的培训真的都这么好吗?  不可否认,优质的培训资源确实可以让孩子有大幅提升,補充孩子成长所需营养。但久而久之,却让孩子依赖于补课。一个装上了畸形拐杖的人,往后想要脱离,需要承受更深的痛苦,甚至难以摆脱,这是我们不想看到的。  而劣质的培训资源更是伤害孩子与家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