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探究

来源 :文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yuan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丰富多彩的优良道德传统,这些优良道德传统激励着中国人民克服困难,取得了一次次的胜利。今天,深刻理解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内容,抓住其与和谐社会内在的一致性,对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优良道德传统;和谐社会;作用
  中国传统道德是中国历史上不是时代人们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的体现,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中华民族道德實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其精华部分对于中华民族的生生息息、不断进步起了很大作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的内涵,探索继承和发扬的途径和形式,以不断促进构建和谐社会的顺利进行。
  一、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内容
  (一)强调整体精神,强调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的爱国主义思想
  即为民族、为国家的整体主义理念,就是强调个人必须服从,并服务于民族和国家。正因为中华道德强调整体主义理念,就形成了顾全大局、乐于奉献、公而忘私、以民族和国家,利益为重的特有的民族精神。历代传颂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至理名言, 就是对这一民族精神的生动展示。正是在中华道德整体主义的优秀传统的熏陶下, 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顾全大局、乐于奉献的仁人志士,从而使得我们的民族和国家虽历经无数次内忧和外患, 但始终能够一次次获得胜利。
  (二)推崇仁爱,注重“厚德载物”和人际和谐
  首先它强调仁爱应当分别亲疏远近, 从爱最亲近的人即父母兄弟开始, 逐步推广扩大到其他。其次它强调在不同的人际关系中, 对不同的人, 仁爱应当有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表现。再次它强调应当将仁爱贯穿到施政原则和社会理想中去, 通过实行仁政教化, 达到理想的大同世界。最后它强调要将对人的爱推及到对自然界万物的爱, 仁者爱人的理念, 使得中华道德具有了古代人文主义的特征, 对于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价值。
  (三)提倡人伦价值,强调每个人在人伦关系中的权力和义务
  即肯定人的价值, 注重人格的尊严。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对人格尊严的注重, 是中华道德优秀传统的一个重要方面。正是在这一优秀传统的熏陶下, 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道德心理结构和行为模式。这就是一方面强调要把自己当人来看, 要学会自爱自尊自重, 完善个人的道德修养, 从而开发人的价值, 赢得做人的尊严。另一方面也要时时刻刻注意把别人当人看, 要做到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也就是要尊重别人的人格尊严。
  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对新形势下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一)为构建和谐社会提共强大的精神动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的:“当今时代,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其经济发展的背后, 都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在作为支撑, 这个精神就是民族的道德传统。一个民族如果迷失了自己的道德传统, 其后果将不堪设想。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无论是在艰苦的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困难的建国初期,再到七八年以后的经济建设时期,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都激励着中华民族克服一次次困难,战胜一次次的灾难。
  今天和平时期,特别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依然还会面临很多的困难,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 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和西方文化有意识的渗透。我们的有部分人民,思想开始松懈,意识开始薄弱、艰苦抗战的能力逐渐下降、骄奢浪费的现象频频出现。怎样保持广大老动人民的积极性,以斗志昂扬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构建和谐社会中,是现阶段面临的一个课题。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弘扬为这个课题提供了强大的理论资源,为激发民众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为构建和谐社会中政府职能的转变提供理论指导
  邓小平也明确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 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地做好事, 甚至会走向反面” 。换句话说,公民的道德状况一定程度上与政府为其提供的制度保障,以及政府的社会管理的方式,也就是政府的职能有很大关系。如果政府对于民众的管理主要通过价值引导和精神塑造,在公共场合提供有善的、人性化的社会行为规范,在管理制度中更好地体现伦理的价值取向,那么政府与普通民众的关系将会是宽松亲切的;相反如果政府在管理过程中,如果只是一味地打压,甚至暴力。或者只通过生硬的法律条文来管理民众,那么政府和民众的关系就将可能疏远,甚至走向紧张敌对的状态。
  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首先要实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特别是政府与普通民众之间关系的和谐。这个问题的解决一方面靠加强对民众的教育和关心,另一方面还是决定于政府角色和职能的转变,而政府职能改变的正确方向就是道德化,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政府公共行政中的所有问题。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政府职能的道德化怎样实现,道德化的目标是什么。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对这些问题一一作了回答,因此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为为构建和谐社会中政府职能的转变提供理论指导。
  (三)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法律以外的约束力
  通过法律和制度的约束力来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是社会治理的有效手段,法律的有效性就在于,它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地采取预防措施,具有普遍的约束力,这样就最大效益地节约社会成本,在很大程度上也降低普通公民的不满情绪,快速打击不良分子的违法行为,很好地保护良好公民的合法愿望和利益,有效地维护和促进了社会的稳定,更加快了和谐社会的构建。
  目前现代化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正处于关键时期,无论从国际环境的角度来说,还是从国内环境的方面来说,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有很多,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况且法律在很多问题和事件上还存在较多的漏洞,给社会上的一批人有钻空的机会;同时与人为本的社会背景下,有些问题从法律的层面上根本无法解决和约束,这就需要道德来弥补法律上的空缺。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作为中华民族道德的精华,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强有力的约束力。   三、弘扬中华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促进和谐社会构建
  (一)建设和弘扬社会主流意识,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方向标
  1.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谐社会背景下建设主流意识,首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和谐”的心态和元素。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中就包含了很多“和谐”的元素,例如调整体主义理念,个人必须服从,并服务于民族和国家;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以义为上,见利思义;推崇仁愛强调要将对人的爱推及到对自然界万物的等等的思想张就充分包含了和谐的元素。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应该不断汲取这些优良思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切实建设成为一种社会成员能够接受的意识,以凝聚社会力量,促进和谐社会的更快发展,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提出: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
  2.深化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增强认知认同。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贵在知行统一,而知是前提、是基础,内心认同才能自觉践行。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一定要在增强认知认同上下功夫,使其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而认知认同不仅要体现在理性认知上,也要反映在情感认同上,真理的力量加上道义的力量,才能行之久远,这就需要找准宣传教育同人们思想道德情感的契合点大力宣传,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宣传“最美”人物、弘扬最美精神,做到深入浅出、情理交融,使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人们心灵的罗盘,成为人们情感的寄托,进而充分发挥其社会整合功能深入影响社会的各个角落,达到社会成员的认知趋同和心理认同,增强社会的团结,建立一种更为和谐的社会秩序,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美好。
  (二)强化对政府部门的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打牢群众基础
  1.以国家利益为重,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整体主义教育。正是在中华道德整体主义的优秀传统的熏陶下, 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顾全大局、乐于奉献的仁人志士,从而使得我们的民族和国家虽历经无数次内忧和外患, 但始终能够一次次获得胜利。今天,尽管我们的社会、经济、文化都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利己主义、自私自利、个人主义、小帮派等屡见不鲜,这给我们的群众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造成政府的信誉度降低,政府和民众的关系不和谐。为了缓解这些现象。应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整体主义教育,树立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标杆;大力宣传杨善洲等先进人物,努力向社会传递正能量。一步一步树立政府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为构建和谐社会凝聚力量。
  2.以人为本,促进政府执政的道德化。公民道德状况的好坏与政府进行社会管理的方式和制度有很大的关系,制度安排是否适度是其他所有社会规则是否适度的前提。制度中的道德指向, 决定了社会道德的水平和公民的生活道德。而制度道德指向的前提就是人文关怀。近年, 政府在职能转变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与社会人文关怀要求不协调的行为,政府管理的公共性、公正性和平等性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对“公民有序参与”漠视,人成为遵守制度的工具,违背了和谐的理念。因此政府在“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层面上,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要求,把一些最基本的最重要的道德要求直接纳入制度的规范中,无论在制度的制定上,还是政策的执行上,都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政府的人文关怀,避免政府执政过程中的暴力行为和欺瞒行为。
  (三)大力宣传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为构建和谐社会打造高素质主力军
  1.发挥社区的基础教育作用。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各类学校、各级各类机关、各种企事业单位、社区都被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具体实施途径。社区由一个个的家庭组成, 其所教育的对象是社区中所有家庭的成员,不仅包括社区中的所有青少年, 而且也包括所有家庭中的家长们, 还包括在社区中租房居住的外来“打工者” 。即只要是社区中的居民, 都是社区公民道德教育的对象,在进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宣传的时候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进行社区教育。一方面在社区中开展仁爱、邻里和睦、孝道等教育;另一方面,在社区开展“最美家庭”、“和谐家庭”、“绿色家庭”等的评选,通过榜样的力量进行传统道德教育;最后利用社区的宣传栏,在社区内开展和谐、民主、友好等专题教育和专题展示。
  2.发挥学校宣传教育的阵地作用。学校是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发挥学校宣传教育的阵地作用,在学校里开展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教育。首先,将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在校园里开展“集体主义”、“理想信念”、“仁爱与文明”、“‘好家风家训’等主题宣传,在校园中营造和谐氛围。其次,推动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进宿舍、进团委。通过宿舍、团委等平台开展相关辩论赛和征文活动。最后,提倡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进课堂,倡导政治课教师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理想教育、人格教育、和谐思想等道德传统融入班会和教学内容中,融会贯通,把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发扬光大。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中华民族历代奋斗的结果和精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深刻理解其内涵和价值。不断探索宣传、和继承的途径,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33.
  [3]于幼军,路甬祥.《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7.
  [4]张康之.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260.
  [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Z]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32、53、32、34 -35.
  [4]陈章亮.核心价值体系与构建和谐社会内在一致及其共同规定[ J] .江西社会科学,2007,(2) .
  [5]王小锡.实现和谐社会的道德思考[J] .伦理学研究, 2005, (5).
  作者简介:
  欧招萍:(1984-)女,云南保山人,硕士,助教,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以读代讲”教学法,对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将学生的“读”作为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要尽量减少教师的活动,少讲多读,精读多练,以讲促读,以读代讲,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读的训练,特别是朗读训练。  朗读是一种语文教学手段,它对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化,朗读的指导和训练要有层次感,要充分体现朗读与默读由生到熟,由不理
期刊
摘要:因童装在设计与结构上要考虑到儿童体型、生理需求、心理特征等因素,所以在制板的原理与技巧上与成人装有差异,教学方法上不能全部照搬成人装结构设计教学方法,应寻找出更合理、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关键字:童装结构设计课程 成人装结构设计课程 教学改革  引言  童装,是指处于儿童时期的各年龄段儿童所穿着的服装总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儿童人数的逐年增长,童装已不再是一个被忽视的服装领域。
期刊
【摘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且使人以欲渔。我们知道现在的90后,00后乃至10后从小生活在如蜜般的日子里,千般呵护,万般的宠爱,必须给他们构建富有乐趣的“生动课堂”才能更好的激起他们内心对数学的学习欲望。而每一种数学的实践活动都会让学生在愉快中去解决复杂问题,来锻炼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中数学具有很强的基础性,根基不牢,何来入云高楼。学生只有乐于学习才能产生大量的数学灵感,为日后
期刊
摘要:语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语文的学习能够提升学生的汉语思维,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然后现阶段的语文教育却出现了严重的滞后性,语文“病”了,语文的教学质量低下,语文课堂的吸引力降低,语文课枯燥无味,语文课注重死记硬背,语文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这些都是语文的病因。为扭转语文的病变,语文教育关键在“变”,通过“变”来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扩展语文阅读,形成良性的评价机制,并开展丰富的语文主题学
期刊
物理课标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结合自身教学我浅谈自己对物理教学的一点认识,内容如下:  一、物理教学应注重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引导。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如何教就决定学生如何学。学生的学习方法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剖析体育与传媒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入手,深入分析了当代体育传媒在宣传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增强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更新群众体育理念、满足群众体育需求、营造良好的群众健身氛围及发挥舆论媒体的监督效能方面的积极作用,并就体育传媒对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尚待完善之处做了有益探讨,提出了重视全民健身体育传媒、拓宽体育传媒范围,改进体育传媒的内容及方式等相关建议。  关键词:体育传媒;体育理念;全民健
期刊
摘 要:本文以项目教学法作为切入点,将工作室模式引入课堂教学,其中包括实施工作室木工的内容、方法、教学效果及教学总结,力求在服装设计教学中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将所学与所用相结合。  关键词:服装设计 工作室模式 工作室教学 项目  一、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现状及不足  现大多数的高校的专业教学基本形成了较合理的知识体系,但都是以分班授课,分阶段授课,各门课程
期刊
摘 要:2014年,为了进一步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新制定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与分析等方法,以常州某高校部分大学生2014年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为证,从测试成绩、评定等级和指标设置等方面,分析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合理性、公平性以及测试指标相互之间的替代兼容性。研究发现,在速度、灵巧类项目评分的设置上科学性较强,在肺活量以及
期刊
摘要: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融合了近代西方学习心理学因素,从学习者角度出发阐释了习得知识的过程。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两种教学模式,论述了公共英语课程如何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开展教学设计的几点建议,并结合具体措施阐明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创新中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所起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建构主义;公共英语;教学模式  引言  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通常由以下5要素构成:理论基础——教学模式所依据的
期刊
摘要: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创新,其中包括尝试性阐述了构建新体育课程教学方式,新体育课程与教学方式的转变,将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  关键词:小学体育 课堂教学 转变  1.教学目标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每一节课所要达到的行为标准。过去的教学目标单一、不全面,只重视知识、技术、技能传授,忽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培养,特别是在学生可持續发展和终身发展方面考虑得不够。当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