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单元知识讲评课是对单元知识测评卷进行讲评的一种课型。其教学应超越对试卷题目的简单讲解和对学生答卷情况的简单评论,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解题。《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知识讲评课,引导学生在元认知体验、方法迁移和变式训练中提升学习能力。
关键词:单元知识讲评课 元认知体验 方法迁移 变式训练 学习能力
单元知识讲评课是对单元知识测评卷进行讲评的一种课型,是一种特殊的习题课。教学中,该如何超越对试卷题目的简单讲解和对学生答卷情况的简单评论,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解题呢?笔者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知识讲评课中做了一些探索。
本节课课前,学生独立订正试卷,选择一道最想和大家交流的题目(写出解答过程、我的提醒);课上,学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独立订正给了学生反思的机会,有利于提高交流学习的效率;小组和全班的交流能让反思走向深刻。相关教学片段与教学立意如下:
一、教学片段
(一)典型题目
生我想给大家分享第14题。
(教师出示题目,如图1。)
生(出示图2并在图上指点)在这样的长方形纸上剪去一个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可以在角上剪,也可以在边上剪。在角上剪的话,我们可以把这条短线平移到上面,把这条短线平移到右边,这样它的周长就和原来图形的周长相等。在边上剪的话,有两条边不能平移,算周长的时候要把不能平移的边加上,所以周长变长了。我汇报完了,有谁想和我交流?
生我觉得你汇报得很好。只是题目中要我们先画图表示,再算一算、比一比,我觉得你应该列式计算才行。
生(汇报的学生)题目只是说可以算一算、比一比,我不用算,也很好地解决了问题,不行吗?
生我们一定要按照题目的要求做,要不然不完整,会被扣分。
生老师平时说数学追求简洁,我们只要能说清楚意思就好了,不一定要写算式。
(其他学生好像都认同汇报学生的想法。)
师关于这道题目,还有谁想和他交流?
生我是一条边一条边地加起来的,我的方法没有他的方法好。把每条边都加起来比较麻烦,一不小心就会出错。
师真会学习,为你“点赞”!(稍停)回顾一下,他在完成这道题目的时候,使用了什么方法?
(学生看图说方法。)
(二)相关题目
师仔细浏览这张练习卷,哪道题目也可以用平移的方法解决?
生(兴奋)老师,还有第7题、第10题!
(该生出示图3,边操作边解说平移的过程。)
生这个图形就好像长方形缺了两个角,平移后又变成了长方形,所以它的周长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师(出示图4)第10题里有平移吗?
生我们可以把中间的线平移到边上。
生我还有不同的算法。根据剩余长方形的周长是36分米,可知道它的长加宽是18分米,所以,18分米加上3分米,再乘2就是原来长方形的周长。
师是啊,两种方法都可以解决问题。如果再让你做一遍,你会选择哪种方法?
生第一种,因为平移之后计算变很简单。
(很多学生频频点头。)
生其实,第二种方法也挺好的。要求长方形的周长,不一定要分别求出它的长和宽,知道长和宽的和也可以。
师是的,思路不同,但都巧妙地利用了题目的条件,顺利地解决了问题。不管哪一种方法,言之成理即可。
(三)变式题目
师下面,我们不动笔,想象着完成一道练习。还是这张长方形纸,沿边剪去一个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剩余图形的周长会怎样变化?
(学生看着长方形想象。)
生这道练习其实和第14题是一样的,剩余图形的周长不变或变长。如果剪在角上,周长不变;如果剪在边上,周长增加6厘米。
师还是这张长方形纸,沿边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剩余图形的周长会怎么变化?
生剩余图形的周长不变或变长。
(教师不置可否,教室陷入寂静。)
生剩下图形的周长会变短。因为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是这个长方形中最大的正方形,剪去这样的一个正方形,剩下图形的周长肯定会变短。
生周长也可能不变。(同步在黑板上画,如图5所示)如果这样剪下一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剩下的是两个小长方形,它们的周长之和就是原来长方形的周长。
二、教学立意
(一)在元认知体验中提升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学习过程的体验,包括元认知(对认知的认知和调控)的体验。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
对学生来说,单元知识讲评课就是要对自己原来的解题过程进行反思、修正和完善,这实际上是一种元认知。因此,笔者给了学生足够的自主权,让学生体验元认知:课前,让学生独立订正试卷,对自己原来的解题过程进行反思和修正、完善;课上,让学生选择一道题目和大家交流,从而帮助和促进学生进一步地反思、修正和完善。上述教学片段中,一位学生汇报自己对“第14题”解题过程的反思结果;其他学生展开评论,有人质疑,有人赞同;汇报的学生做出回应。生生互动不断刺激学生反思、修正和完善自己原有的解题过程,把同伴好的想法融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如“我的方法没有他的方法好。把每条边都加起来比较麻烦,一不小心就会出错”。而笔者则在关键处“推波助澜”,让学生的交流不断扩大范围,呈现更多、更深的内容。
(二)在方法迁移中提升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思想方法的体悟,包括解题策略的体悟。相对于具体的学习过程、解题过程,思想方法、解题策略更本质,更有生命力。因此,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提炼出方法,而且要让学生充分地迁移运用,以加深感悟。
单元知识讲评课不能满足于解决问题本身,不能就题论题。面对测评卷上的众多题目,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典型题目出发,提炼出更普适的方法,并且将它迁移到其他题目中,从而也把看似不同的题目联系起来。上述教学片段中,笔者面对学生汇报交流的“第14题”,引导学生提炼出“平移”这个计算不规则图形周长的重要方法;接着,把目光投射到整张试卷,请学生找一找其他可以使用平移方法解决的题目,促进平移方法的迁移。在迁移的过程中,笔者还引导学生关注题目之间的区别,体会平移方法适用范围从不规则图形到规则图形的拓展,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
(三)在变式训练中提升学习能力
从变式的角度来看,方法的迁移发生在同型问题(问题情境不同、解题原理相似)之间,能有效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但是,仅有方法的迁移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防止负迁移的发生。为此,需要提供相似问题(问题情境相同、解题原理不同的问题)作为变式,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上述教学片段的最后,笔者给出了“第14题”的相似问题:还是这张长方形纸,沿边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剩余图形的周长会怎么变化。此題看上去与原题相似,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情况。由此,学生可以发现平移方法的局限性,保持解题思维的灵活性。
参考文献:
[1] 余夕凯.小学数学单元知识测评命题探微——以《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为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0(2).
[2] 张明红.小学数学单元知识讲评教学模式研究——以《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为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0(2).
关键词:单元知识讲评课 元认知体验 方法迁移 变式训练 学习能力
单元知识讲评课是对单元知识测评卷进行讲评的一种课型,是一种特殊的习题课。教学中,该如何超越对试卷题目的简单讲解和对学生答卷情况的简单评论,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解题呢?笔者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知识讲评课中做了一些探索。
本节课课前,学生独立订正试卷,选择一道最想和大家交流的题目(写出解答过程、我的提醒);课上,学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独立订正给了学生反思的机会,有利于提高交流学习的效率;小组和全班的交流能让反思走向深刻。相关教学片段与教学立意如下:
一、教学片段
(一)典型题目
生我想给大家分享第14题。
(教师出示题目,如图1。)
生(出示图2并在图上指点)在这样的长方形纸上剪去一个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可以在角上剪,也可以在边上剪。在角上剪的话,我们可以把这条短线平移到上面,把这条短线平移到右边,这样它的周长就和原来图形的周长相等。在边上剪的话,有两条边不能平移,算周长的时候要把不能平移的边加上,所以周长变长了。我汇报完了,有谁想和我交流?
生我觉得你汇报得很好。只是题目中要我们先画图表示,再算一算、比一比,我觉得你应该列式计算才行。
生(汇报的学生)题目只是说可以算一算、比一比,我不用算,也很好地解决了问题,不行吗?
生我们一定要按照题目的要求做,要不然不完整,会被扣分。
生老师平时说数学追求简洁,我们只要能说清楚意思就好了,不一定要写算式。
(其他学生好像都认同汇报学生的想法。)
师关于这道题目,还有谁想和他交流?
生我是一条边一条边地加起来的,我的方法没有他的方法好。把每条边都加起来比较麻烦,一不小心就会出错。
师真会学习,为你“点赞”!(稍停)回顾一下,他在完成这道题目的时候,使用了什么方法?
(学生看图说方法。)
(二)相关题目
师仔细浏览这张练习卷,哪道题目也可以用平移的方法解决?
生(兴奋)老师,还有第7题、第10题!
(该生出示图3,边操作边解说平移的过程。)
生这个图形就好像长方形缺了两个角,平移后又变成了长方形,所以它的周长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师(出示图4)第10题里有平移吗?
生我们可以把中间的线平移到边上。
生我还有不同的算法。根据剩余长方形的周长是36分米,可知道它的长加宽是18分米,所以,18分米加上3分米,再乘2就是原来长方形的周长。
师是啊,两种方法都可以解决问题。如果再让你做一遍,你会选择哪种方法?
生第一种,因为平移之后计算变很简单。
(很多学生频频点头。)
生其实,第二种方法也挺好的。要求长方形的周长,不一定要分别求出它的长和宽,知道长和宽的和也可以。
师是的,思路不同,但都巧妙地利用了题目的条件,顺利地解决了问题。不管哪一种方法,言之成理即可。
(三)变式题目
师下面,我们不动笔,想象着完成一道练习。还是这张长方形纸,沿边剪去一个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剩余图形的周长会怎样变化?
(学生看着长方形想象。)
生这道练习其实和第14题是一样的,剩余图形的周长不变或变长。如果剪在角上,周长不变;如果剪在边上,周长增加6厘米。
师还是这张长方形纸,沿边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剩余图形的周长会怎么变化?
生剩余图形的周长不变或变长。
(教师不置可否,教室陷入寂静。)
生剩下图形的周长会变短。因为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是这个长方形中最大的正方形,剪去这样的一个正方形,剩下图形的周长肯定会变短。
生周长也可能不变。(同步在黑板上画,如图5所示)如果这样剪下一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剩下的是两个小长方形,它们的周长之和就是原来长方形的周长。
二、教学立意
(一)在元认知体验中提升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学习过程的体验,包括元认知(对认知的认知和调控)的体验。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
对学生来说,单元知识讲评课就是要对自己原来的解题过程进行反思、修正和完善,这实际上是一种元认知。因此,笔者给了学生足够的自主权,让学生体验元认知:课前,让学生独立订正试卷,对自己原来的解题过程进行反思和修正、完善;课上,让学生选择一道题目和大家交流,从而帮助和促进学生进一步地反思、修正和完善。上述教学片段中,一位学生汇报自己对“第14题”解题过程的反思结果;其他学生展开评论,有人质疑,有人赞同;汇报的学生做出回应。生生互动不断刺激学生反思、修正和完善自己原有的解题过程,把同伴好的想法融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如“我的方法没有他的方法好。把每条边都加起来比较麻烦,一不小心就会出错”。而笔者则在关键处“推波助澜”,让学生的交流不断扩大范围,呈现更多、更深的内容。
(二)在方法迁移中提升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思想方法的体悟,包括解题策略的体悟。相对于具体的学习过程、解题过程,思想方法、解题策略更本质,更有生命力。因此,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提炼出方法,而且要让学生充分地迁移运用,以加深感悟。
单元知识讲评课不能满足于解决问题本身,不能就题论题。面对测评卷上的众多题目,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典型题目出发,提炼出更普适的方法,并且将它迁移到其他题目中,从而也把看似不同的题目联系起来。上述教学片段中,笔者面对学生汇报交流的“第14题”,引导学生提炼出“平移”这个计算不规则图形周长的重要方法;接着,把目光投射到整张试卷,请学生找一找其他可以使用平移方法解决的题目,促进平移方法的迁移。在迁移的过程中,笔者还引导学生关注题目之间的区别,体会平移方法适用范围从不规则图形到规则图形的拓展,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
(三)在变式训练中提升学习能力
从变式的角度来看,方法的迁移发生在同型问题(问题情境不同、解题原理相似)之间,能有效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但是,仅有方法的迁移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防止负迁移的发生。为此,需要提供相似问题(问题情境相同、解题原理不同的问题)作为变式,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上述教学片段的最后,笔者给出了“第14题”的相似问题:还是这张长方形纸,沿边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剩余图形的周长会怎么变化。此題看上去与原题相似,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情况。由此,学生可以发现平移方法的局限性,保持解题思维的灵活性。
参考文献:
[1] 余夕凯.小学数学单元知识测评命题探微——以《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为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0(2).
[2] 张明红.小学数学单元知识讲评教学模式研究——以《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为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