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知识讲评课:指向学习能力的提升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ba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单元知识讲评课是对单元知识测评卷进行讲评的一种课型。其教学应超越对试卷题目的简单讲解和对学生答卷情况的简单评论,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解题。《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知识讲评课,引导学生在元认知体验、方法迁移和变式训练中提升学习能力。
  关键词:单元知识讲评课 元认知体验 方法迁移 变式训练 学习能力
  单元知识讲评课是对单元知识测评卷进行讲评的一种课型,是一种特殊的习题课。教学中,该如何超越对试卷题目的简单讲解和对学生答卷情况的简单评论,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解题呢?笔者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知识讲评课中做了一些探索。
  本节课课前,学生独立订正试卷,选择一道最想和大家交流的题目(写出解答过程、我的提醒);课上,学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独立订正给了学生反思的机会,有利于提高交流学习的效率;小组和全班的交流能让反思走向深刻。相关教学片段与教学立意如下:
  一、教学片段
  (一)典型题目
  生我想给大家分享第14题。
  (教师出示题目,如图1。)
  生(出示图2并在图上指点)在这样的长方形纸上剪去一个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可以在角上剪,也可以在边上剪。在角上剪的话,我们可以把这条短线平移到上面,把这条短线平移到右边,这样它的周长就和原来图形的周长相等。在边上剪的话,有两条边不能平移,算周长的时候要把不能平移的边加上,所以周长变长了。我汇报完了,有谁想和我交流?
  生我觉得你汇报得很好。只是题目中要我们先画图表示,再算一算、比一比,我觉得你应该列式计算才行。
  生(汇报的学生)题目只是说可以算一算、比一比,我不用算,也很好地解决了问题,不行吗?
  生我们一定要按照题目的要求做,要不然不完整,会被扣分。
  生老师平时说数学追求简洁,我们只要能说清楚意思就好了,不一定要写算式。
  (其他学生好像都认同汇报学生的想法。)
  师关于这道题目,还有谁想和他交流?
  生我是一条边一条边地加起来的,我的方法没有他的方法好。把每条边都加起来比较麻烦,一不小心就会出错。
  师真会学习,为你“点赞”!(稍停)回顾一下,他在完成这道题目的时候,使用了什么方法?
  (学生看图说方法。)
  (二)相关题目
  师仔细浏览这张练习卷,哪道题目也可以用平移的方法解决?
  生(兴奋)老师,还有第7题、第10题!
  (该生出示图3,边操作边解说平移的过程。)
  生这个图形就好像长方形缺了两个角,平移后又变成了长方形,所以它的周长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师(出示图4)第10题里有平移吗?
  生我们可以把中间的线平移到边上。
  生我还有不同的算法。根据剩余长方形的周长是36分米,可知道它的长加宽是18分米,所以,18分米加上3分米,再乘2就是原来长方形的周长。
  师是啊,两种方法都可以解决问题。如果再让你做一遍,你会选择哪种方法?
  生第一种,因为平移之后计算变很简单。
  (很多学生频频点头。)
  生其实,第二种方法也挺好的。要求长方形的周长,不一定要分别求出它的长和宽,知道长和宽的和也可以。
  师是的,思路不同,但都巧妙地利用了题目的条件,顺利地解决了问题。不管哪一种方法,言之成理即可。
  (三)变式题目
  师下面,我们不动笔,想象着完成一道练习。还是这张长方形纸,沿边剪去一个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剩余图形的周长会怎样变化?
  (学生看着长方形想象。)
  生这道练习其实和第14题是一样的,剩余图形的周长不变或变长。如果剪在角上,周长不变;如果剪在边上,周长增加6厘米。
  师还是这张长方形纸,沿边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剩余图形的周长会怎么变化?
  生剩余图形的周长不变或变长。
  (教师不置可否,教室陷入寂静。)
  生剩下图形的周长会变短。因为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是这个长方形中最大的正方形,剪去这样的一个正方形,剩下图形的周长肯定会变短。
  生周长也可能不变。(同步在黑板上画,如图5所示)如果这样剪下一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剩下的是两个小长方形,它们的周长之和就是原来长方形的周长。
  二、教学立意
  (一)在元认知体验中提升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学习过程的体验,包括元认知(对认知的认知和调控)的体验。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
  对学生来说,单元知识讲评课就是要对自己原来的解题过程进行反思、修正和完善,这实际上是一种元认知。因此,笔者给了学生足够的自主权,让学生体验元认知:课前,让学生独立订正试卷,对自己原来的解题过程进行反思和修正、完善;课上,让学生选择一道题目和大家交流,从而帮助和促进学生进一步地反思、修正和完善。上述教学片段中,一位学生汇报自己对“第14题”解题过程的反思结果;其他学生展开评论,有人质疑,有人赞同;汇报的学生做出回应。生生互动不断刺激学生反思、修正和完善自己原有的解题过程,把同伴好的想法融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如“我的方法没有他的方法好。把每条边都加起来比较麻烦,一不小心就会出错”。而笔者则在关键处“推波助澜”,让学生的交流不断扩大范围,呈现更多、更深的内容。
  (二)在方法迁移中提升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思想方法的体悟,包括解题策略的体悟。相对于具体的学习过程、解题过程,思想方法、解题策略更本质,更有生命力。因此,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提炼出方法,而且要让学生充分地迁移运用,以加深感悟。
  单元知识讲评课不能满足于解决问题本身,不能就题论题。面对测评卷上的众多题目,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典型题目出发,提炼出更普适的方法,并且将它迁移到其他题目中,从而也把看似不同的题目联系起来。上述教学片段中,笔者面对学生汇报交流的“第14题”,引导学生提炼出“平移”这个计算不规则图形周长的重要方法;接着,把目光投射到整张试卷,请学生找一找其他可以使用平移方法解决的题目,促进平移方法的迁移。在迁移的过程中,笔者还引导学生关注题目之间的区别,体会平移方法适用范围从不规则图形到规则图形的拓展,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
  (三)在变式训练中提升学习能力
  从变式的角度来看,方法的迁移发生在同型问题(问题情境不同、解题原理相似)之间,能有效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但是,仅有方法的迁移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防止负迁移的发生。为此,需要提供相似问题(问题情境相同、解题原理不同的问题)作为变式,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上述教学片段的最后,笔者给出了“第14题”的相似问题:还是这张长方形纸,沿边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剩余图形的周长会怎么变化。此題看上去与原题相似,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情况。由此,学生可以发现平移方法的局限性,保持解题思维的灵活性。
  参考文献:
  [1] 余夕凯.小学数学单元知识测评命题探微——以《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为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0(2).
  [2] 张明红.小学数学单元知识讲评教学模式研究——以《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为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0(2).
其他文献
【编者按】在今天的课堂里,评价是怎样实施的?这是课程视域下课堂变革的核心问题,因为评价在课程与教学中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评价”不是一个概念,也不应止于理念,而是要在课堂上看得见。2021年,我们邀请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开辟评价研究专栏,从评价模型的建构与运用、评价任务的呈现、评价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帮助学生学会评价以及课堂评价语的优化等方面,展开实证与反思。本期的两篇文章,一篇通过
期刊
摘要:文本解读的历程,其实就是探寻 “其中味”的过程。再次研读《范进中举》文本,发现要解文本荒唐之言,品其中辛酸之味:胡屠户对范进的言行表明他是一个有人情味的人;众邻居送礼是一种朴素的做法,不宜片面解读为势利;联系吴敬梓的个人经历可知,胡屠户的“一巴掌”不光打在范进的脸上,也打在前恭后倨之人的脸上。  关键词:《范进中举》;文本解读;人物形象;情节;深意  《红楼梦》卷首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
期刊
摘要:“问学课堂”与《四季之美》相遇,以“问”导入,感知“动”“静”之美;以“问”启思,体会独到选材之美;以“问”总结,涵泳独特结构之美。“问学课堂”中渗透的聚焦主问题、提供“问”的支架、搭建问题链的做法,让学生在发现美、沉浸美、升华美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夯实欣赏“美”的能力。  关键词:问学课堂;《四季之美》;主问题;提问支架;问题链  《四季之美》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
期刊
摘要:针对在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末)复习阶段,很多数学教师选取大量数轴综合题进行备考训练,其中包含不少难度颇大的问题这一现象,根据数轴的有关内容是简约而深刻的,教学应该基于学情螺旋上升这样的理解,开设《数轴的再认识》专题复习课,重点引导学生打通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线段的中点公式、定比分点公式等的联系,为解决“双动点”等综合问题做好铺垫;同时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序”等思想
期刊
摘要:“学困生”一般有哪些课堂表现?教师该怎样帮助这些学生?带着这样的思考,选取班上一位学生做个案分析,展开精准帮扶:从拉家常开始,增进日常交流;个别精细指导,重树学生自信;利用家长力量,多方督促牵引。  关键词:“学困生”;学习潜能;精细指导;家校合力  在课堂教学中,总有那么几个学生无法充分地参与学习活动,久而久之,学习也暂时落后。这些学生通常被称为“学困生”。他们在课堂上一般有哪些表现?教师
期刊
摘要:在“鸿门宴”中,曹无伤可以说是个非常关键的人物,他本想投靠项羽却被项羽所卖,身首异处。项羽“出卖”曹无伤这个逻辑矛盾点,给文本理解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要解读并还原这个逻辑矛盾点的“真相”,唯有潜入文本语境,借助文本所提供的知识存档展开知性推理,依托文本话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形式意义来理解人物的行为意图与心理特征,把脉作品人物在特定语境中的瞬时情感。  关键词:《鸿门宴》;文本细读;语用;语境;推理
期刊
摘要:学习过程应包含教师教与学生学两个方面,应突出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建立学生间的学习场。通过课后访谈,了解学生的学习对象,学习内容和学习途径,并根据数据分析学生“同学”的情况。据此,改进教学行为,促进“同学”行为的发生。  关键词:同学 课后访谈 一一列举  教学过程应包含教师教与学生学两个方面,不能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并且应强调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建立学生间的学习场。让同学成为“同学”
期刊
【编者按】课堂上,如何激活学生思维,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成为一线教师研究的焦点。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积极构建“问学课堂”的实践样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在师生交互中发展思维;带着新的问题出课堂,让思维延续。课前问、课中问、课后问,“问”贯穿始终,“学”真的发生。本期分享两例教学及其评析。  摘要:《伯牙鼓琴》是一篇较为难读、难理解的文言文,以学生之“问”贯穿课前、课中、课后,
期刊
摘要:阅读教学中,教师将文本问题化,问题思维化,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入地解读文本,系统地训练和提升思维。An Adventure in Africa一课教学,基于语篇,多角度、多层次,成序列、有系统地设计问题,以问引思,以问促思,推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关键词:思维 问题 逻辑性 批判性 创新性  问题,作为“脚手架”,是阅读过程中启发学生思维的工具。阅读教学中,教师将文本问题化,问题思维化,有
期刊
摘要:阅读《骆驼祥子》,除了了解名著的情节,理解人物的特点,品味老舍作品的语言,还可以从情感方面入手:祥子不甘于现状、不屈服于命运,这种小人物的奋斗,令人敬重;祥子生不逢时、最终毁灭,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引人同情;祥子的逆来顺受和自身性格的缺陷,让人愤懑。  关键词:《骆驼祥子》 老舍 名著导读  1936年春,某一天,山东大学的一位教授,到老舍家里聊天,说起北平有一个洋车夫,一辈子都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