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11-000-01
摘 要 大学生身心锻炼的全面与否,运动训练课程在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对于运动训练课程的改革,已经引起了高度重视。研究发现,诸多重要的问题还存在与运动训练的课程教学中。因此,全面改革大学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课程、提出科学的应对策略与合理的大学体育运动训练体系依据是非常有必要的,从而使大学体育运动发展的更快更好。
关键词 大学体育运动 专业课程 改革
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受到的关注是不可小觑的。一直占据着整个教育系统中的“龙头地位”,高等教育随着经济、政治、社会以及科技的发展变革,改革浪潮正在对其进行着新一轮的冲击,而体育院系的课程教学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改革也迫在眉睫,合理的设置课程改革能够促进我国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以及我国体育院系专业设置的良好发展。
一、大学教育运动训练专业课程的现状
运动训练的课程设置在我国大学体育教学中具有独特与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教育部在2002年新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与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课程内容要遵循的原则是文化性与健身性相结合,在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的比例中,理论教材的安排应该占到10%。为将大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训练水平进一步提高,就要分析与研究大学体育的运动研究课程,按照当前的情况来看,还有一些影响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因素存在于我国大学体育训练课程中,这对大学生提升运动训练的整体质量是不利的[1]。
二、大学教育运动训练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现行课程设置存在与社会实际需要脱节
社会需要是课程设置的制约因素、重要来源和高等教育活动的制约因素,因此,社会需要是运动训练专业的课程设置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2]。我国的课程结构设置上还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如:课程划分过细、结构不合理以及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自主创业以及学科发展均没有连接,体现专业特色与实用价值的课程非常少。因此有人认为各门课程的设置不仅要考虑横向连接与纵向顺序,课程内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也要完整的保持下来。
(二)学科课程的知识面层次面单一
世界包括科学技术、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整体性与内在联系是通过课程综介化来体现的[3]。原苏联过于重视专业教育的人才模式是我国过去一直借鉴的,这种教育模式的专业口径较为狭窄,综介知识的传授被忽视,学生的视野因为被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而有了局限性,人为的割裂了本来就联系紧密宜割裂的专业知识,使学生的适应能力变差,专业知识面较为狭窄。因此,运动训练专业课程的设置应以新的思维方式,注意从科学的整体性与学科内部的相关性出发,对孤立的学科进行“拼盘式”与“加法式”的综合是不可取的。
(三)运动训练与文化学习处理不当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难以进行角色转换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专业知识学习与运动训练之间的关系不能够准确的处理好。并且有些同学缺少学习的方法,文化课基础较差,因此对体育理论课的兴趣不高,学业到了规定时间而无法完成,心理自卑就很容易的产生了,这对提高在运动训练课程中自身的水平是很不利的。
三、大学生教育运动训练专业课程的改革措施
(一)课程设置与市场接轨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发展的需求已经不满足于以往以计划经济来进行体育人才培养的模式,这对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课程的设置又是一个挑战[4]。以往对就业市场的考虑排在对人才培养的考虑之后的陈旧模式应改善,以学生的择业需求来对课程设置进行改善。
(二)加强学科课程的综合化趋势
在课程设置的改革中,应加强学生自然科学、医学、人文科学以及社会学科的学习,扩宽同时类课程。从科学的整体性与学科内部的相关性出发,避免“拼盘式”与“加法式”综介,思维模式也要更新。在课程的设置上应增设讨论式课程、学术讲座等,对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应着重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它们探索、追求本领域未来的潜能被挖掘出来。实践与实验在学习的过程中是需要多增加的,学生的动手能力要多多的培养,提倡“体医渗透、厚德载物”,培养良好的学习气氛,学生的知识面及时扩展,提高其综合素质与增加科研能力,将学生的积极性从侧面带动起来。
(三)制定有效的文化课培养计划
学生进入大学后选择了体育训练运动专业,则其就需要兼顾运动训练和文化学习的双重任务,而他们的文化课相对都比较差,因此,针对这一状况,学校应该针对其学校的实际情况与自身的特点,将文化课学习与运动训练的关系有效的处理好,在文化课培养计划的制定上还应该结合培养社会运动人才的需要与学校运动训练课程教学的目标。
四、结语
巨大的社会压力在快速发展的运动训练专业上展露无疑,高等教育要与社会对接,就要在课程设置与专业设置上进行改革与调整,而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完善科学的运动训练课程系统。只有将运动课程改革的力度加大,对运动训练课程的现状认真分析,找出根源所在,科学的运动训练方法与先进的课程体制才能被创造出来,才能不断的发展我国大学体育运动训练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华伟.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课程改革的路径[J].神州教育.2012(08).
[2] 刘向阳.我国体育院系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J].西南大学.2006(04):1-2.
[3] 陈小伟.成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课程改革探析[J].四川体育科学.2010(3).
[4] 于文博.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课程改革分析[J].科技资讯.2012(10).
摘 要 大学生身心锻炼的全面与否,运动训练课程在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对于运动训练课程的改革,已经引起了高度重视。研究发现,诸多重要的问题还存在与运动训练的课程教学中。因此,全面改革大学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课程、提出科学的应对策略与合理的大学体育运动训练体系依据是非常有必要的,从而使大学体育运动发展的更快更好。
关键词 大学体育运动 专业课程 改革
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受到的关注是不可小觑的。一直占据着整个教育系统中的“龙头地位”,高等教育随着经济、政治、社会以及科技的发展变革,改革浪潮正在对其进行着新一轮的冲击,而体育院系的课程教学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改革也迫在眉睫,合理的设置课程改革能够促进我国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以及我国体育院系专业设置的良好发展。
一、大学教育运动训练专业课程的现状
运动训练的课程设置在我国大学体育教学中具有独特与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教育部在2002年新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与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课程内容要遵循的原则是文化性与健身性相结合,在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的比例中,理论教材的安排应该占到10%。为将大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训练水平进一步提高,就要分析与研究大学体育的运动研究课程,按照当前的情况来看,还有一些影响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因素存在于我国大学体育训练课程中,这对大学生提升运动训练的整体质量是不利的[1]。
二、大学教育运动训练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现行课程设置存在与社会实际需要脱节
社会需要是课程设置的制约因素、重要来源和高等教育活动的制约因素,因此,社会需要是运动训练专业的课程设置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2]。我国的课程结构设置上还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如:课程划分过细、结构不合理以及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自主创业以及学科发展均没有连接,体现专业特色与实用价值的课程非常少。因此有人认为各门课程的设置不仅要考虑横向连接与纵向顺序,课程内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也要完整的保持下来。
(二)学科课程的知识面层次面单一
世界包括科学技术、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整体性与内在联系是通过课程综介化来体现的[3]。原苏联过于重视专业教育的人才模式是我国过去一直借鉴的,这种教育模式的专业口径较为狭窄,综介知识的传授被忽视,学生的视野因为被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而有了局限性,人为的割裂了本来就联系紧密宜割裂的专业知识,使学生的适应能力变差,专业知识面较为狭窄。因此,运动训练专业课程的设置应以新的思维方式,注意从科学的整体性与学科内部的相关性出发,对孤立的学科进行“拼盘式”与“加法式”的综合是不可取的。
(三)运动训练与文化学习处理不当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难以进行角色转换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专业知识学习与运动训练之间的关系不能够准确的处理好。并且有些同学缺少学习的方法,文化课基础较差,因此对体育理论课的兴趣不高,学业到了规定时间而无法完成,心理自卑就很容易的产生了,这对提高在运动训练课程中自身的水平是很不利的。
三、大学生教育运动训练专业课程的改革措施
(一)课程设置与市场接轨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发展的需求已经不满足于以往以计划经济来进行体育人才培养的模式,这对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课程的设置又是一个挑战[4]。以往对就业市场的考虑排在对人才培养的考虑之后的陈旧模式应改善,以学生的择业需求来对课程设置进行改善。
(二)加强学科课程的综合化趋势
在课程设置的改革中,应加强学生自然科学、医学、人文科学以及社会学科的学习,扩宽同时类课程。从科学的整体性与学科内部的相关性出发,避免“拼盘式”与“加法式”综介,思维模式也要更新。在课程的设置上应增设讨论式课程、学术讲座等,对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应着重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它们探索、追求本领域未来的潜能被挖掘出来。实践与实验在学习的过程中是需要多增加的,学生的动手能力要多多的培养,提倡“体医渗透、厚德载物”,培养良好的学习气氛,学生的知识面及时扩展,提高其综合素质与增加科研能力,将学生的积极性从侧面带动起来。
(三)制定有效的文化课培养计划
学生进入大学后选择了体育训练运动专业,则其就需要兼顾运动训练和文化学习的双重任务,而他们的文化课相对都比较差,因此,针对这一状况,学校应该针对其学校的实际情况与自身的特点,将文化课学习与运动训练的关系有效的处理好,在文化课培养计划的制定上还应该结合培养社会运动人才的需要与学校运动训练课程教学的目标。
四、结语
巨大的社会压力在快速发展的运动训练专业上展露无疑,高等教育要与社会对接,就要在课程设置与专业设置上进行改革与调整,而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完善科学的运动训练课程系统。只有将运动课程改革的力度加大,对运动训练课程的现状认真分析,找出根源所在,科学的运动训练方法与先进的课程体制才能被创造出来,才能不断的发展我国大学体育运动训练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华伟.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课程改革的路径[J].神州教育.2012(08).
[2] 刘向阳.我国体育院系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J].西南大学.2006(04):1-2.
[3] 陈小伟.成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课程改革探析[J].四川体育科学.2010(3).
[4] 于文博.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课程改革分析[J].科技资讯.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