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象、语象与世相

来源 :西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say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德勒兹的说法,有一种文学叫“小文学”(Minor Literature)。有些文学天然高瞻远瞩、纵横捭阖,提供主流的总体性视野,其中也带着独断论甚至话语暴力。然而还有些文学,隐约对大文学形成冒犯、挑战与重组。它可能是一种地方性知识,一套在地的、差异的对世界与人的看法。大文学与小文学,就这样形成了冲突、矛盾,形成喧哗与复调。小文学并不必然“小”,它的意义可以很“大”。放置在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大背景下,文学新人龚万莹的写作,或可归于“小文学”的一脉。
   阅读龚万莹的小说《大厝雨暝》和《浓雾戏台》,第一印象是浓重的闽南地方色彩。小说充斥着大量的物象、语象,通过这些唤醒感官的物与词,为读者构造出了一个想象的“地方”。这样的感觉,令人耳目一新。作者出生于南国海滨,更确切地说是“海上花园”鼓浪屿。她笔下的闽南世界于大多数读者来说都是陌生的。《大厝雨暝》说的是鼓浪屿原住民的撤出与传统生活的瓦解,小说背后是绰号“白猴”的岛民被雨中塌方的老屋压死的真实事件(参见龚万莹以笔名“栗子酱”在“破茧计划”发表的《岛塌十年》)。故事大体上说的是,“嘴唇一粒珠,讲话不认输”的阿嬷,最终在岛屿全面衰败的现实面前妥协。为了生活和老厝,她将房子分租给“外猴”陈老板开干果店,无奈接受了“下败”的命运。小说有意保留了许多闽南方言——“外猴”是鼓浪屿老居民对外来移民的方言称呼,而“下败”意思是丢面子、让祖先丢脸。作者耽溺于大量的细节——无休止的暴雨台风,婚飞的白蚁,坍塌的老厝,乃至芒果树、樟脑丸、乐百氏、蓝罐曲奇、撒了甘梅粉的番石榴。这些都给《大厝雨暝》中的大厝生活晕染了浓重的南国情调。叙述者就如故事里的阿嬷,自如切换闽南语和普通话,仿佛地方与国家,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调停者。
   《浓雾戏台》同样氤氲着来自海边的潮气。“海边的雾气,一爪拍到了菜市场,碎裂成两百只白猫样的活物,四处趴趴走,被人一碰就变成一团湿气,让鼻子发痒。”在《大厝雨暝》当中,也有这样充满抒情意味的风景——“白绵绵的云朵很立体,好几团,碗糕一样。底下是灰冷钢铁大轮船。正在涨潮,海水哗啦,哗——啦,把白沫和一些淡金旋转贝壳推上沙滩。”我们可以很轻易地将这些闽南特有风物辨认出来。作为一种有意为之且行之有效的文学装置,这是作家乡愁的文学体现。
   小说以渔家少年鹭生的视角展开叙述。他出身讨海人家,祖母是基督徒,母亲跟开工厂的人跑了,与女孩白痴凌永远排在全班成绩的最后。这天他没有去林老师家补课,而是买了一枝睡莲去送给自己喜欢的歌仔戏女角翠云。“‘你敢骂人我敢打……我就不信你多歹,今日给你来教乖!’这是鹭生最爱看的歌仔戏片段,红衣丫鬟来挑衅辱骂,贴身婢女翠云直接冲上去,甩动白袖子抽她一耳光。”故事的最后是少年情怀的破灭——舞台上的翠云其实就是英语林老师的爱人,穿着蓝白拖鞋,“最长的大拇指,甲盖竟蜷缩发黑。”
   献花事件由此成为少年鹭生的成年礼。小说看似简单,但构成成年礼内核的却是鼓浪屿的地方性——充满魔幻感的错接。“阿嬷也跟鹭生念过类似的东西。她说是《路得记》,里面写着:‘你往哪里去,我也往哪里去……除非死能使你我相离……’”“再后来鹭生看到了《五女拜寿》,原来在大书里叫路得的女人,在这里叫翠云。”歌仔戏的唱词,与闽南白话版《圣经·路得记》奇妙地错接在一起。西方与本土,现代与传统,外来宗教与地方社会的紧密耦合——这是厦门尤其是鼓浪屿这个地方空间的文化特征。《浓雾戏台》在物象和语象之外,呈现给我们的是地方的世相。
   当我们被前两篇小说的闽南风物所感染,小说家却在《恩典的喜宴》中抛弃了自己最谙熟的语汇系统。罗牧师在礼拜天拒绝参加儿子与大他十岁的离异妇女李安花的婚宴。小说让人隐约想起李安成名电影《喜宴》。小说以罗恩典视角展开,侧面讲述了罗家与邻居李大树的恩怨过往。牧师罗恩典十年间反复讲解《启示录》,牢牢把控信众心理,成功收到贡献金;老李媳妇大胆揭露,遭到老罗打压报复,从此两家交恶。隨后,李家放纵鸡鸭越界祸害罗家菜园,老罗则在自家菜园下药,主观动机是毒杀这些鸡鸭,结果却是李安花之女真真误服毒药,被毒成了傻子。两家错综复杂的关系,是这场“喜宴”尴尬的原因。旧年往事,构成了对牧师罗恩典的罪与罚。“老罗喷出的每个唾沫,都像是从那黑烟滚滚的地狱里迸溅出来的火星子,把在场的人都吓得心惊肉跳。”自信的他拒绝参加儿子的婚礼,却被“信众”之一的青年抢劫,在遭到一番毒打之后栽倒在大麦地上。
   小说依然充满了作者擅长的地方风物,只是背景放置在河南某县城近郊农村。“龙湖”这个坐标带有明显的淮阳特色。淮阳隶属周口市,过去一直是产粮大区。小说再次搬出物象之阵:麦田、蓝色塑料棚、酒店前的充气大红门、废弃仓库、空气中弥漫的灰尘、薄荷、茴香、芹菜、黄花菜、羊肉糊汤面。在语象上,作者还刻意将宗教文本穿插其中——“他感到胸腔里是翻涌的加利利海,卷起来的粗壮海浪砰砰砰在里面撞击。他的眼神露出信徒的笃定,仿佛正在面对逼迫者施加的火刑。”
   在物象与语象之外,是对世相的揭示。小说揭开了河南乡村社会的精神世界一角。儿女远赴外地打工,乡村留守老人精神空虚。牧师老罗过往传教的十年,恰是这一历史加剧的十年——而他也有着自己的精神危机。小说晕染了某种启示录式的神秘感——“老罗眼睛适应了黑暗后,拉开灯,突然从木头天花板那里,呼啦窜出数十只蝙蝠,一股浓重的黑云。他们正抬头看的时候,脚边又窜过一群灰黑的老鼠,一道迅疾的灰色河流涌向透光的门口。真真坐在门槛上,黑云和灰河骤然为她分开,瞬息间就融进了外面的世界,不见了,只有真真在那里咯咯笑。”这样的画面,仿佛梵高最后一幅油画《麦田上的鸦群》。
   在傻娃娃真真的残疾之下,隐藏着一个天启主题。真真口中念叨着“去吃大宴席”,出自《圣经》(路加福音14章)。“你摆设宴席,倒要请那贫穷的、残疾的、瘸腿的、瞎眼的,你就有福了!因为他们没有什么可报答你。到义人复活的时候,你要得到报答。”老罗终将接受来自冥冥之中的惩罚,并在危机之际支开真真使她免遭毒手,来完成自我救赎。通过对复杂人性的启示录式审判,这一篇小说也抵达了前两篇所并未开掘到的维度。
   走笔至此,龚万莹三篇新作通过对地方特色物象、语象的出色运用,初步描绘了闽南与河南淮阳独特的地方世相。在当代文学大背景下,这样的写作是具备相当辨识度和新鲜感的。它的存在,一定程度提示了别样的经验与空间,也昭示着“当代文学”可能展开的广大光谱。对于一个文学新人来说,有这样的起点弥足珍贵。据我了解,她出生于福建厦门,海归后在上海外企工作,后远嫁河南全职写作,以一批具有闽南风情的纪实散文初试啼声,同步进行小说创作。闽南、淮阳、宗教——一个作家登陆文坛,能够调动起自己的独特经验,找到自己的腔调,是难得的,更是幸运的。
   从更高的要求来说,龚万莹现在所展现的还远远不够。在这些新锐作品中,对方言的使用,如何显得更自然顺畅?散文化的倾向较重,如何在兼顾风格的同时保持人物内驱力和情节反转性?小说中充满许多可爱的观察,然而仅凭观察,要制造小说的幽深感会不会有些势单力孤?当然对于这些问题,相信她会有更巧妙的解决之道。我们有理由期待她保持和打磨自己的特异性,并以此特异性为楔子持续用力,深深嵌入当代文学固有结构之中。
  
   (责任编辑:张晚茹)
其他文献
红灯一闪一闪地跳动着,最终定格在绿色。苏乘缓缓转动着方向盘,左转进入国道。   9月的第一天,才傍晚四点,路上还没有多少车。刺眼的阳光从西边照过来,让人睁不开眼。   苏乘踩着油门的右脚开始用力。起初,她很好地控制着这个力度,在川流不息的车辆间像一条鱼一样,游刃于其中。但是很快,那种被速度推着的感觉,通过椅背传到她全身,使她不由自主加大了脚上的力度。仪表盘上的指针快速滑动着,右脚死死地踩住油门
期刊
在电影和照片中,那座城市永远被高楼大厦和公园所填满。又高又绚烂的电子荧光板层层叠叠,来自全世界的无数人沿着嘈杂的地铁台阶忙碌地上上下下,户外喷泉前进行着路边公演。任何人讲述起自己在那座城市的旅游经历,大概都会围绕着这些内容:警车和黄色出租车,漂亮的公园与高端的剧场,百吉饼或者牛排店,美术馆和博物馆,帝国大厦和证券交易所。说不定还会听到那种关于市中心略显喧嚣的小酒馆或者华丽的大桥夜景等没完没了的炫耀
期刊
在故宫的十年写作    张英:曾有一个短暂的时间,你在北京作协当专业作家,是什么契机,你选择了故宫?   祝勇:当专业作家是我长久的一个渴望。去故宫是因为这10年中,我去了一趟美国,回来后,有幸读了刘梦溪先生的博士。正好故宫博物院成立了故宫学研究所,老院长郑欣淼先生在2003年提出了“故宫学”的概念。敦煌有“敦煌学”,故宫有厚重的文化基础,完全可以支撑起“故宫学”这样一个学科。   201
期刊
1    预定花圈的人是金的朋友。金最后一次见他,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朋友仅凭声音就听出来是金,并且没有再次确认——或许他就是这种粗心大意的性格——直接说明了病人的情况。他既没有对金表示问候,也没有礼节性地寒暄。金听了好一会儿,才明白打来电话的是自己的老朋友,卧病在床的是二人关系亲近时经常拜访的老人。金诧异朋友如何打听到自己才接手不久的花店的电话号码,回想着弥留之际的老人的年纪——终究没能
期刊
昆璐不知道是什么把他们关进了同一个笼子。她把仓鼠取出,换上干净的砂草。仓鼠还活着,握在手里,宛如弋晓辰柔嫩的脸蛋。昆璐摩挲着仓鼠宛如苔藓般的皮毛,毛隙间闪过粉色的腿状蜷曲。她将仓鼠轻轻地塞回笼子,关上了副驾驶座的车门。换作以前,是弋晓辰坐在此处的。她坐在驾驶座静静地描眉,悬珠笔,横折钩,圆规一撇,双曲线上o点与p点的距离。她手一抖动,x轴上的抛物线滑落到了第四象限。弋晓辰摊开红润的手掌。她的掌纹成
期刊
第一封信  亲爱的秋:   你们要去优胜美地,我真羡慕呀。虽然我身在西藏,可是不能跟爱人同在,任什么景色都显得荒凉。不管是加州北部峻峭的海岸沿线,还是东边的优胜美地这样的山地国家公园,当时在饱览风光的时候,心中也带着些惆怅——如果能有心意相通的爱人一起在此,想必壮丽的更壮丽、恬静的更恬静吧。咱们恋爱之后,还一直私心惦念着能和你一起再次经历这些地方呢。好吧,优胜美地又只能遥遥地想象着你去的场景了。
期刊
文本:故事一则    夜是黑的。风吹树叶沙沙作响。   倏忽间,云层遮挡住了天空一轮弯月,月光在云朵间忽隐忽现。   树下立着一人,俊眉朗目,气宇不凡,下颌几缕银髯随风飘摆,一看便知是位睿智博学之士。   熟悉他的朋友,都管他叫元常。元常立于树下良久,忽然抬头看了一眼云中月华,仿佛要做出重大行动之前,都要对天象有所了解一般,然后他凝视远方的夜色,举起右手,打了个手势,身后立刻出现四五位短
期刊
一   几天前预报的台风又扑了空,在日本海打了个弯就消失无踪。今年入夏晚,隔三岔五的雨水让人时节错乱,落叶纷飞,恍惚有入秋的错觉。大暑之前几天,天空每天阴沉沉的,空气像要闷出水来,而后,真正的夏天就猝然而至,气温每日直线上升,直蹿三十七八度。八点出门上班,已经是明晃晃热辣辣地睁不开眼,之前潮湿的黄梅天已是一去不返的好天氣了。   今年的天气很像三年前。先冷了很久,而后黄梅天倏忽而过,气温突然就
期刊
第一封信  亲爱的秋:   你相信吗?我终于又当相声演员了。哈哈哈!没想到在三亚还能说上相声。之前跟你说过,是二狗喊我到这小渔村来玩,但是说相声的事儿我先没跟你说。怕说不好,但又想说好。   二狗喊我来,是觉得我可以一边玩,一边干点儿拍照的活儿。二狗极力推荐的渔村距离一个著名的海湾景区很近,藏在景区边儿上一个小小的浅浅的海湾旁。这小湾不仅水清沙白、两岬礁石耸峙,风景绝佳,而且难得的是地势和水势
期刊
宁静   寒夜绽放,似甜美葬礼。   自然死了,人活了下来,   新法则已诞生。   细雨中,无名的你不知与谁搏斗着,   感到这远不止是苦果,   却是你唯一能得的宁静。  胜利   从青年起,他一直追求胜利,   想作为一个诗人,奥古斯都那样举起手。   此时,天快亮了,   一直坐着的他站起来,走到窗前,   又一次,想要奥古斯都那样举起手,   却感到身体在老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