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蕾不执著,心才能自由

来源 :北京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ihui26386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觉对了,就出发吧】
  大概是2009年,摄影师畏冰想做点无关商业的作品,于是和郝蕾一拍即合,“做艺术”这个无比宽泛的概念就在一次次讨论中被确定下来——拍一组照片,不是写真不是大片,只是把当时的感觉定格,真实不修饰。
  印度和尼泊尔,这两个地方对于2009年刚刚皈依的郝蕾来讲,简直是心之所向的圣地。为了用自己最原本的面目进入这两个地方,郝蕾找到造型师大黑,要求把头发剃光。在《如是》的展览现场,大家都咋舌于郝蕾的光头造型,叛逆个性等词出现的频率很高。不过郝蕾却并不在意这些,“也许观众觉得光头是与众不同,其实光头才是我们真正来到世界的样子”。
  在《如是》的纪录片中,郝蕾一边剃头一边问大黑,人是不是剃完头都会显得五官更立体?大黑说:“可大家只有剃完头才知道自己的五官更清晰”。郝蕾笑着表示很赞同,“是啊,事情都是做了才知道结果”。
  所以决定了就要去做,郝蕾是个做事认真,并且效率很快的人,她以及摄影团队都在努力地把文案上的设想变成妥当的行程:制定路线、找当地导游、住宿、交通、一遍遍地开会。她还找到了自己的服装设计师好友樊其辉,跟他说明自己这趟工作想要表达的意图,希望樊其辉可以设计这次拍摄的服装。没过一星期,樊其辉给郝蕾打电话让她去取衣服。
  四块白纱,这是樊其辉为她准备的。樊其辉对郝蕾讲,“人生下来,裹了块布。然后,这块布跟着你长大。它是件衣服,也可能不是”。就是这么四块白纱,随意包裹。可以当衣服,可以当包袱,郝蕾觉得这个想法棒极了,“人有时候并不需要这么多欲望”。
  【首先要摆平自己的内心】
  2010年5月,郝蕾一行人终于从北京出发,向着自己心心念念的圣地前行了。
  第一站印度。郝蕾一下飞机发现,想象中的印度和自己目光所及的印度简直相差甚远,郝蕾失望透了。想象中的佛陀之国,应该是满街虔诚僧侣,或者是穿着华美纱丽,大眼艳丽的印度少女。但郝蕾看到的印度却是拥挤的、污浊的,就像《西游记》中唐僧取经一般,这是第一难。所幸郝蕾心态转化得特别快,“首先要调整自己,如果你连自己的内心都无法摆平,怎么去调整自己的团队。你不应该让环境扭曲了你的心,而你应该去修心,然后去看待或者改变环境”。
  面对这么糟糕的环境,郝蕾告诉自己既来之则安之。但她们所经受的困难还不止这些,在《如是》的纪录片中,记者看到郝蕾和团队人员每人守着一碗泡面,就着一根黄瓜,真是有种逃难感觉。而且郝蕾去当地是为了工作,所以没有像一般游客直奔旅游景点,所以带队导游没挣到钱就很不开心,无形之中也为她们的行程增添了不小的阻碍。
  所幸,在郝蕾心平气和的影响下,团队的气势逐渐挽回,工作也逐步走上正轨。因为这次不是拍大片,所以在规定好路线的情况下,郝蕾和摄影团队随意地穿梭于宗教场所,感觉对了就拍一张。如何面对镜头,裹身白纱需不需要飘起,这些外在的东西在拍摄时都不是她们在乎的重点,内心与环境的思考才是她们所关心的。
  郝蕾跟记者回忆到,她们一行人要去恒河拍摄时,当时已经有不少印度教徒在河中沐浴,甚至有小孩快乐地在河边鲤鱼打挺儿。但熟悉恒河的人都知道,由于印度宗教的习俗,他们会把故去的人放入这条圣河,希望可以得到解脱。所以郝蕾下水拍摄的时候,身边甚至有浮尸飘过,“其实没必要把这一生看得如此重要。从生到死最后不还是顺水而流,那我们辛辛苦苦又在执著什么呢?”
  


  


  【从观察别人到审视自己】
  记者采访郝蕾时,她的头发早已长长。回到北京后郝蕾马上投入电影拍摄中。展览的前期事务,都是畏冰在忙活,郝蕾特别大松心,娄烨在展览前夜给郝蕾打电话问她准备的如何了,她特别豁得开说“没什么可准备的,看着来吧”。
  在这些照片中,郝蕾最喜欢一张自己并没有出现在其中的作品——整张白纱翻滚起来,“虽然没有我,但是该表达的都替我说了”。据说这张作品展览当天就被一位当代艺术家收藏,郝蕾说这就是缘分。
  在郝蕾和畏冰做微博访谈时,很多网友都会问一个问题:“你们这次是不是一个修行的旅程。”郝蕾说这次只是工作,如果真的为了修炼,那生活中到处都是机会。郝蕾自认为从2009年回来之后,她变得平和许多,已经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难住她,“我不奢求有人能真正了解我的快乐和痛苦,只要我的内心和我的外壳在统一就好。”所以如果郝蕾现在再碰上一些难事,了解她的朋友都会比她还从容,“郝蕾没事,她都会让事情过去的”。
  坐在记者面前的郝蕾,已经不是《恋爱的犀牛》中那个执拗疯狂的明明,郝蕾依然直率,但却透着一种看透世事的智慧。作为演员,郝蕾的职业习惯就是观察别人,作为一位修行者,郝蕾的习惯是观察自己。在她看来,积极地把握当下之心,不执著于过去或是将来,心自由了,身体才能随之解脱。“无来去处,心即菩提”。
其他文献
许多年来,Giorgio Armani先生总是以休闲但一丝不苟的个人形象出现,同他的品牌一样,他自身的风格也一直未曾改变:从灰色到如今银白的头发整齐地梳向脑后,一件简单之极的黑色圆领T恤,或是一件午夜蓝的开衫,配一条得体又舒适的男裤。但就是这样一个貌似简单的人,却是在时装界难得一见的全才,并且其开辟自己时尚帝国的热情几乎无人能及,成为和他如今的白发一样光华烁烁的时装界传奇。  1975年,Gior
期刊
宿命中的云南  “几乎是一念间,我做了个决定:我要找到那个女人,我要亲眼看看她是怎么做到的这一切。”  2003年以前,Joshua从没想过他的生活会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改变。  2003年,Joshua,这个从澳大利亚来到中国的外国人,和众多漂在中国的外国人一样,还居住在北京或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身为教育培训机构的外籍员工主管,他的生活舒适、富裕,同时,他也被中国的各地风光吸引着,痴迷于旅游。“我
期刊
智能手机从单核CUP到双核CUP,跨越了近十年的漫长岁月,而如今只用了一年时间,商家就把四核CUP写进了手机广告。虽然,普罗大众并不熟悉IT技术,但各种生僻的技术名词和飞速提升的数字参数,却总是打动IT消费者的绝佳宣传。尤其在影像类产品上,各种技术名词更加鱼龙混杂。  然而面对CMOS、WXGA、ppi等等漫天飞舞的科技名词时,消费者依然需要掌握一定的辨析能力,以回避商家的过分渲染,选择真正合适自
期刊
5月前后,华语电影圈有一批中青年导演的作品集中上映。然而据目前公布的票房数据,除了宁浩的《黄金大劫案》票房过亿,其他影片都仅仅在一两千万甚至几百万的低票房区域徘徊,其中《飞越老人院》票房仅为350万,请来奥斯卡影帝凯文·史派西坐镇的《形影不离》票房也并不如人所愿,口碑不错的台湾电影《赛德克·巴莱》同样在内地市场遭遇严重水土不服。当然,影评人总说,好票房并非等于好电影,好电影也未必需要好票房,比如华
期刊
前阵子周立波发了个微博视频,喝得微醉的他拍桌子数落王小帅新片,“你这片子好,可你这片名太丑,《我11》,你的11岁关我什么屁事!”在周立波的给力炒作下,这部小文艺片《我11》引起了更多人的好奇。这是王小帅的自传电影,确实非常个人化,而正是这种个人化让王小帅获得了法国的资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中法合拍片。“我们的商业片想要像好莱坞一样进入人家的主流社会,我觉得特别难。所以,跨越地域反而需要一些相
期刊
比王小帅多了一次  2006年,秦昊主演了第一部电影《青红》,没想到一鸣惊人,处女作就入围了戛纳电影节。在红地毯上,《青红》的导演王小帅跟他说:“好好珍惜现在的感觉。你是演员,你的一生可能就这么一次。”菜鸟秦昊被这个大场面给震住了,心想:导演说得是。结果没过几年,秦昊跟着娄烨的《春风沉醉的夜晚》又一次走上红地毯;再过一年,王小帅的《日照重庆》入围主竞赛单元,秦昊西服革履再次出现在红毯上。走进闪光灯
期刊
4月25日,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上,北京奥促会秘书长吴京汨,北京青年报社社长、北青传媒董事长张延平,《北京青年》周刊主编兼总经理余韶文,著名导演李少红、陆川共同启动了“青锋亮剑——BQ青年文化人才发现扶植计划”。该计划将借助“微电影”这一新生的影视形态,发现及扶植青年导演人才,全力打造“体育微电影”的展示平台,让青年文化先锋在自己专属的舞台上尽情绽放才华的锋芒。  今年11月7日至11日,第30届米兰
期刊
如果不是可以和Giorgio Armani先生针对这些关乎风格和观念的对话,也许我们都很难意识到,一个年过七旬的老者竟可以抱着如此开放的心智去理解世界、时装、时尚和人群。  对于中国的热情和好奇让我们在无数他的设计里看到中国文化的精彩掠影;而他对于“时尚是自然发展的,无所谓改善二字”以及“不能从某个地域层面上谈论时尚,时尚从未像今天这样能成为一种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全球性语言”的观点,也让我们看到他作
期刊
BQ:第一次去戛纳的时候,你是抱着一个获奖的心态去的吗?  Q:我那一年抱的希望挺大的,无知者无畏嘛。等到了戛纳以后就发现,一起提名的都是老戏骨,马上就清醒过来了。相比之下,《春风沉醉的夜晚》是我最自信的一年,在那边得到挺多的赞扬,包括评委会主席还说要一起合作。闭幕式的时候给我们安排的位置也是方便机位拍摄的,觉得得奖的机会很大。   BQ:结果没获奖,你当时心态是怎样的?  Q:没什么心态,因为我
期刊
没人能给美一个绝对的定义,因为它本身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看惯了循规蹈矩的极尽奢华,时装的模样变得单一无趣,让人不免乏味厌倦。而就在以优雅著称的时尚之都巴黎,出现了一位不懂得约束自己奇思怪想的设计顽童。 Jean Paul Gaultier的名字总是和那些潮流最尖端的人和最古怪的幻想联系在一起:麦当娜的尖锥胸衣,吕克·贝松电影《第五元素》里的未来女战士,阿莫多瓦电影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