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文明礼仪;心理健康;心理素质;大学生
目前,在校大学生年龄多数集中在17—23岁,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而未能真正成熟的心理阶段。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往往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专业学习的不适应、心理承受能力差、环境适应能力差、异性交往困惑、求职就业不顺以及人际关系不和谐。王东华等(2016)通过调查研究得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子主要是强迫和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偏执和抑郁紧随其后。虽然目前有很多学者探索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但是在文明礼仪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面尚未做具体研究。
文明礼仪是我国优秀传统美德。“礼者,示人以曲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礼仪的精要在于曲,在于对他人有礼,在于敬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文明礼仪能为人际交往创造出和谐融洽的气氛,有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提高自信,舒缓内心压抑的情绪,减轻挫败感,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同理,文明礼仪的缺失将对其健康心理的形成造成重大负面影响。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如果大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礼仪知识和规范,他们就能灵活处理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文明礼仪教育不可缺位
第一,文明礼仪教育,助力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身心健康。通过人际交往活动,获得尊重、友谊、愉悦、自信,不仅是适应新环境的基础与前提,也是从“依赖”慢慢走向“独立”的需要,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应社会。彭伟(2016)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人际关系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文明礼仪教育注重与人沟通的沟通与交流,提升自身修养与增强自信,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第二,文明礼仪教育促进大学生社会交往,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与外界接触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参与的层面也更加深入,但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心理困惑,比如,走向社会如何与陌生的世界打交道、怎么设计自我形象、有怎样才能适应社会等。不难看出,在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他们需要学习的内容很多。文明礼仪教育既提倡外在礼仪形式,又深化内在道德修养,有助养成良好心理品质,在遇到各种困境时,能始终保持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其对生活中的“重大变动”在心理上的可接受性、适应性及耐受性更高,心理承受能力从而得到提高。
第三、文明礼仪有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文明礼仪教育注重言行举止的艺术性,提倡健康、优雅、文明的行为规范。谈吐温文尔雅,穿着得体大方、行为举止彬彬有礼,精神面貌健康向上,言行交往中体现对他人的尊敬和友好,定能给他人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从而赢得他人的欢迎和爱戴。良好的人际关系必将得到广大的支持与帮助,更有利于个人才智的发挥,进而提高交往的自信心,形成良性循环,如此便有益于身心健康。
2 大学生文明礼仪现状分析
据调查显示,现今大学生文明礼仪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礼仪修养与其所受的文化教育不对等,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抢占座位、乱扔杂物、高声笑骂等;文明礼貌有失文雅,在大学生群体中有很大部分的学生经常说一些不文明的口头禅和网络用语;还有一部分大学生虽然内心有良好的道德意识,但缺乏礼仪常识。究其原因,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第一,家庭对文明礼仪教育不够重视。随着教育理念的进步,很多家庭已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是整体而言,礼仪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不够重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人生的启蒙者,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当代大学生多为95后且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多被溺爱,容易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从而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最终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尊重和分享”意识的性格。
第二,学校德育工作的考评缺失。近年来随着高校生源竞争的加剧,很多高校为了适应发展,为了提高知名度,不得不积极配合各种“高校评估排位”,专业创新、学生社团活动缺少了自主选择,一切往考评项目靠拢。如此一来,学校的就业率、硬件建设成为考核的重点,德育工作变得有些“冷门”。从而致使对学生的德育考评流于形式和表面。其次,高校的思政德育往往重理论、疏于实践,重形式、内容不足的弊端,礼仪教育更是缺乏。
第三、社会因素造成的负面影响。大学生正处在社会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其思想观念、行为品德易受社会环境影响。目前社会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风气往往带给大学生不良的引导,直接影响着“三观”形成。另外,社会舆论导向偏颇,对各种“非正能量”过度关注和炒作,转移了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视线与思考轨迹。
3 如何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第一,将文明礼仪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现在高校普遍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若将文明礼仪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用好校园文化“有形的手”来正确引导礼仪规范,在活动中渗透文明礼仪观念,增加仪式教育,将其外化于行、内化于心,方可培养大学生文明礼仪素养。如备受高校青睐的经典诵读活动,要让学生从思想上、内心上真正融入节目与情景,在情景故事中感知、在舞台上强化文明礼仪。如此,学生也更容易接受,不知不觉间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第二,“课堂、食堂、宿舍”三位一体校园文明建设。把文明礼仪引入课堂,普及基本礼仪常识,根据专业需求增设专业礼仪课程。用文明礼仪标语包装学生食堂,营造文明氛围,让学生养成自觉排队、互相礼让、讲究卫生、懂得节约、文明用餐的良好习惯。加强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分学期开展“文明宿舍”创建活动,文明礼仪教育潜移默化融入学生行为之中。
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礼仪活动,建设良好的文明氛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校园是影响大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应多组织一些文明礼仪讲座和活动;利用校园宣传栏及网络新媒体介绍名人守礼的轶事;针对大学生不知礼、不守礼等现象開展征文、辩论、演讲等活动,营造校园文明礼仪氛围,推动文明礼仪教育,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使大学生文明礼仪素养的形成。
4 结论
总之,文明礼仪的学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积极影响。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能够让大学生掌握文明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行为规范,同时还能促进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改善自我形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伟.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12).
[2] 王东华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6(19).
[3] 朴婧.浅谈如何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科教文汇,2009(01).
[4] 李丽萍.加强校园礼仪文化教育创建和谐校园——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的探索[J].程度大学学报,2007(07).
[5] 史妍.从大学生的文明现状看高校的文明礼仪教育[J].经济师,2011(07).
[6] 朱爱军.大学生加强礼仪学习与修养的思考 [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5(07).
(作者单位: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目前,在校大学生年龄多数集中在17—23岁,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而未能真正成熟的心理阶段。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往往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专业学习的不适应、心理承受能力差、环境适应能力差、异性交往困惑、求职就业不顺以及人际关系不和谐。王东华等(2016)通过调查研究得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子主要是强迫和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偏执和抑郁紧随其后。虽然目前有很多学者探索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但是在文明礼仪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面尚未做具体研究。
文明礼仪是我国优秀传统美德。“礼者,示人以曲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礼仪的精要在于曲,在于对他人有礼,在于敬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文明礼仪能为人际交往创造出和谐融洽的气氛,有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提高自信,舒缓内心压抑的情绪,减轻挫败感,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同理,文明礼仪的缺失将对其健康心理的形成造成重大负面影响。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如果大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礼仪知识和规范,他们就能灵活处理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文明礼仪教育不可缺位
第一,文明礼仪教育,助力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身心健康。通过人际交往活动,获得尊重、友谊、愉悦、自信,不仅是适应新环境的基础与前提,也是从“依赖”慢慢走向“独立”的需要,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应社会。彭伟(2016)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人际关系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文明礼仪教育注重与人沟通的沟通与交流,提升自身修养与增强自信,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第二,文明礼仪教育促进大学生社会交往,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与外界接触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参与的层面也更加深入,但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心理困惑,比如,走向社会如何与陌生的世界打交道、怎么设计自我形象、有怎样才能适应社会等。不难看出,在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他们需要学习的内容很多。文明礼仪教育既提倡外在礼仪形式,又深化内在道德修养,有助养成良好心理品质,在遇到各种困境时,能始终保持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其对生活中的“重大变动”在心理上的可接受性、适应性及耐受性更高,心理承受能力从而得到提高。
第三、文明礼仪有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文明礼仪教育注重言行举止的艺术性,提倡健康、优雅、文明的行为规范。谈吐温文尔雅,穿着得体大方、行为举止彬彬有礼,精神面貌健康向上,言行交往中体现对他人的尊敬和友好,定能给他人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从而赢得他人的欢迎和爱戴。良好的人际关系必将得到广大的支持与帮助,更有利于个人才智的发挥,进而提高交往的自信心,形成良性循环,如此便有益于身心健康。
2 大学生文明礼仪现状分析
据调查显示,现今大学生文明礼仪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礼仪修养与其所受的文化教育不对等,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抢占座位、乱扔杂物、高声笑骂等;文明礼貌有失文雅,在大学生群体中有很大部分的学生经常说一些不文明的口头禅和网络用语;还有一部分大学生虽然内心有良好的道德意识,但缺乏礼仪常识。究其原因,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第一,家庭对文明礼仪教育不够重视。随着教育理念的进步,很多家庭已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是整体而言,礼仪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不够重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人生的启蒙者,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当代大学生多为95后且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多被溺爱,容易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从而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最终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尊重和分享”意识的性格。
第二,学校德育工作的考评缺失。近年来随着高校生源竞争的加剧,很多高校为了适应发展,为了提高知名度,不得不积极配合各种“高校评估排位”,专业创新、学生社团活动缺少了自主选择,一切往考评项目靠拢。如此一来,学校的就业率、硬件建设成为考核的重点,德育工作变得有些“冷门”。从而致使对学生的德育考评流于形式和表面。其次,高校的思政德育往往重理论、疏于实践,重形式、内容不足的弊端,礼仪教育更是缺乏。
第三、社会因素造成的负面影响。大学生正处在社会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其思想观念、行为品德易受社会环境影响。目前社会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风气往往带给大学生不良的引导,直接影响着“三观”形成。另外,社会舆论导向偏颇,对各种“非正能量”过度关注和炒作,转移了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视线与思考轨迹。
3 如何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第一,将文明礼仪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现在高校普遍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若将文明礼仪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用好校园文化“有形的手”来正确引导礼仪规范,在活动中渗透文明礼仪观念,增加仪式教育,将其外化于行、内化于心,方可培养大学生文明礼仪素养。如备受高校青睐的经典诵读活动,要让学生从思想上、内心上真正融入节目与情景,在情景故事中感知、在舞台上强化文明礼仪。如此,学生也更容易接受,不知不觉间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第二,“课堂、食堂、宿舍”三位一体校园文明建设。把文明礼仪引入课堂,普及基本礼仪常识,根据专业需求增设专业礼仪课程。用文明礼仪标语包装学生食堂,营造文明氛围,让学生养成自觉排队、互相礼让、讲究卫生、懂得节约、文明用餐的良好习惯。加强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分学期开展“文明宿舍”创建活动,文明礼仪教育潜移默化融入学生行为之中。
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礼仪活动,建设良好的文明氛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校园是影响大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应多组织一些文明礼仪讲座和活动;利用校园宣传栏及网络新媒体介绍名人守礼的轶事;针对大学生不知礼、不守礼等现象開展征文、辩论、演讲等活动,营造校园文明礼仪氛围,推动文明礼仪教育,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使大学生文明礼仪素养的形成。
4 结论
总之,文明礼仪的学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积极影响。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能够让大学生掌握文明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行为规范,同时还能促进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改善自我形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伟.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12).
[2] 王东华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6(19).
[3] 朴婧.浅谈如何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科教文汇,2009(01).
[4] 李丽萍.加强校园礼仪文化教育创建和谐校园——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的探索[J].程度大学学报,2007(07).
[5] 史妍.从大学生的文明现状看高校的文明礼仪教育[J].经济师,2011(07).
[6] 朱爱军.大学生加强礼仪学习与修养的思考 [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5(07).
(作者单位:济宁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