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岁投入计生工作算起,一转眼,已经过去了22个年头。不夸张地说,在新桥镇提起我的名字,可能很少有人会不知道。这些年里,通过开展惠民服务工作,我与群众拉近了距离,也得到了他们的认可。
做一名“广交者”,深入群众走访
为了更好地了解群众需求、为群众服务,计生站每年都会开展实地走访活动。我是新桥镇地面的“熟脸”,凭着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原以为进个门肯定不算个事儿,但偏偏还是有三户人家让我吃了闭门羹。第一位开门的是个中学生,当我敲开门,亮出证件介绍身份说明来意后,他以学习忙、父母暂不在家为由婉拒了我;第二位是操外地口音的中年男子,他推说新来不久,人生地不熟,暂时想不到说什么,也把我挡在了门外;最后一位更出乎我的意料,看到门牌上挂着“五好文明家庭”的光荣牌,心想着这户人家走访肯定很顺利,可万万没想到开门的大姐啥都没吱声,听完后就关上了大门。
原来我这张“老脸”也有碰壁的时候。细细回想,这件小插曲背后的原因,其实就是深入群众不够多、联系不够全面、信任缺失造成的。因此,我们转变了走访的形式。
计生站人员到医院、规模企业、车站、商业中心、工地、集贸市场、学校等人流较集中的地方设立迷你便民服务台,定期开展现场办公。计生站骨干定期到卫生院为新生儿家长提供生育以及宝宝科学喂养知识;到企业和车站、商业街开展“三送”活动;到学校,为学生们举办“青春路上,我们同行”健康知识讲座。多次活动开展下来,我们熟悉了许多“新面孔”,取得了不小的收获。
网络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众多的业主群、社区服务群、企业交流群。如果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实时提供互动交流和宣传服务,一定能跨越时空限制提升服务效率,还能结识更多的群众。计生站人员自从加入了近30个QQ群和微信群,在短时间内就用我们接地气的服务吸引了几千名“粉丝”,我们俨然成了“草根明星”,成就感油然而生。
为了确保热线电话24小时畅通,也为了迅速提升本部门信誉度,我把办公电话呼叫转移到手机上并保持24小时开机,不分昼夜当好群众接待员。有一次,晚上突然被手机铃声吵醒了,原来是一位群众要咨询一些办事流程。接完电话后,老公开玩笑说:“你这个新桥的‘小巷总理’还不休息哇?”我笑笑说:“人家这么晚和我联系,肯定有急事呀,我只是做了一个举手之劳的小事罢了!”。与此同时,我还用座机开通了具有收发短信功能的服务平台,经常向群众发送各类公益短信。
通过“主动出击”的方式,我们与群众打成一片,让群众充分享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服务,促使干群联系畅通、信息联通、关系互通。
做一名“倾听者”,了解群众困难
无论是实地走访,还是平时的工作中,总会遇上群众反映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有共性的,也有个性的。时间久了,我就在思考,是不是可以找出其中的症结以及应对之法,把这些零零总总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这个工作一旦完成,不仅可以迅速匹配出群众问题的最优解决方案、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通过在团队内学习这个工作成果,让计生站每位工作人员快速领会解决群众问题的窍门,在最短时间内提高业务能力。这无论对于群众,还是整个团队来说,都是大有裨益的。
耐心倾听,全面了解群众之忧。我们及时记录群众提出的问题、困难、建议等,坚持做到“一户一卡一表一档”。这些收集到的问题五花八门,既有身边小事,如走廊灯坏了无人修理、小区局部卫生保洁有死角、孩子在学校被欺负后老师处理方式有失公允等,也有看病贵看病难、房价上涨太快、百姓收入跟不上物价上涨速度、食品质量堪忧、环境污染等重大热点问题。
开展专项调查,扩大问题收集范围。我们对奖扶群体、流动人口、婚育对象开展专项调查,详细了解不同群众的需求和建议,并组织部分群众召开座谈会,进一步深入了解群众关注的问题。尤其是针对奖扶、特扶群体这类为计生事业作出贡献的群体,重点关注他们的权益是否得到全面的保障。
梳理问题建议,寻找问题特点和根源。我们对所有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发现了它们背后的特点和根源。比如:当群众需要办事时,时常要回原籍、到单位办理相关手续,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这反映出公共服务平台的广度有待延伸;公共资源分配不合理不均衡时,群众诉求难以通过快捷绿色途径得到有效解决,尤其在新市民享受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部分惠民举措群众知晓程度不高,有待加强宣传推广力度,等等。
做一名“服务者”,解决群众疑忧
面对这么多问题,我们作为基层干部是束手无策、袖手旁观、指望上级部门解决,还是从中找些技巧办法,及早化解矛盾,防患未然,努力搭建群众与政府之间的沟通信任、理解互助的桥梁?我们选择了后者,并及时推行了一系列举措为群众解决疑虑困难。
制作一本“活字典”。将涉及民生的法律政策、政府发布的最新民生信息、基层各部门办事指南和详细联系方式、各类科普知识汇集起来,制作一本“活字典”,上传到群共享、群邮件,或直接发送给个人。网友普遍反映,有了这个不说话的工具,办事更有针对性,方便多了。
提供周到贴心的服务。简化办事流程,只需提供基本证件即可一次性办结;强化责任意识,全面实行首接责任制、全程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一站式服务制;提供多种办理途径,如上门办、代办、网上办、预约办、跟踪访,逐步替代等上门或事后补救的传统工作方法;深入挖掘优质资源形成合力,为困难群体开展心理疏导、生活帮助、经济援助、就业扶助、健康服务等特色服务。
做好工作之外的事。群众认为政府公职人员享有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非常希望获取就医、就业、入学、户籍、困难救助、党组织关系转移、家庭纠纷处理等信息或帮其到相关部门解决有关问题。有时候,我们也确实能在举手之間帮他们提供一些线索,解决一些困难。这次群众问题大汇总分析结束后,我们站内定了一条新规矩:群众提出工作之外的请求,一律不允许简单推诿,要尽力相帮。做成了,群众会感念你,没做成但尽力了,群众也会记着你的好。这样建立起来互信互助关系,推动工作就容易多了。
现在,我们把“做闲事”当成自己的一份职责,找我们咨询或帮忙的群众也逐渐多了起来。不仅如此,政府各部门今年推出的各类惠民活动,如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公益岗位招聘、健康服务进社区、免费家庭休闲娱乐活动,我们也开始喜欢“凑热闹”了,主动发动群众参与。群众得到了实惠,把我们当成了生活中的“好伴侣”。
在群众中树立威望不是一句口号,更不能一朝一夕结出硕果。要善做群众工作,会做群众工作,通过巧搭平台、多出高招、多管齐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助群众之所困,群众的事情办妥了,推进各项工作就水到渠成了。
(作者系常州市新北区新桥镇计生站站长)
做一名“广交者”,深入群众走访
为了更好地了解群众需求、为群众服务,计生站每年都会开展实地走访活动。我是新桥镇地面的“熟脸”,凭着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原以为进个门肯定不算个事儿,但偏偏还是有三户人家让我吃了闭门羹。第一位开门的是个中学生,当我敲开门,亮出证件介绍身份说明来意后,他以学习忙、父母暂不在家为由婉拒了我;第二位是操外地口音的中年男子,他推说新来不久,人生地不熟,暂时想不到说什么,也把我挡在了门外;最后一位更出乎我的意料,看到门牌上挂着“五好文明家庭”的光荣牌,心想着这户人家走访肯定很顺利,可万万没想到开门的大姐啥都没吱声,听完后就关上了大门。
原来我这张“老脸”也有碰壁的时候。细细回想,这件小插曲背后的原因,其实就是深入群众不够多、联系不够全面、信任缺失造成的。因此,我们转变了走访的形式。
计生站人员到医院、规模企业、车站、商业中心、工地、集贸市场、学校等人流较集中的地方设立迷你便民服务台,定期开展现场办公。计生站骨干定期到卫生院为新生儿家长提供生育以及宝宝科学喂养知识;到企业和车站、商业街开展“三送”活动;到学校,为学生们举办“青春路上,我们同行”健康知识讲座。多次活动开展下来,我们熟悉了许多“新面孔”,取得了不小的收获。
网络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众多的业主群、社区服务群、企业交流群。如果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实时提供互动交流和宣传服务,一定能跨越时空限制提升服务效率,还能结识更多的群众。计生站人员自从加入了近30个QQ群和微信群,在短时间内就用我们接地气的服务吸引了几千名“粉丝”,我们俨然成了“草根明星”,成就感油然而生。
为了确保热线电话24小时畅通,也为了迅速提升本部门信誉度,我把办公电话呼叫转移到手机上并保持24小时开机,不分昼夜当好群众接待员。有一次,晚上突然被手机铃声吵醒了,原来是一位群众要咨询一些办事流程。接完电话后,老公开玩笑说:“你这个新桥的‘小巷总理’还不休息哇?”我笑笑说:“人家这么晚和我联系,肯定有急事呀,我只是做了一个举手之劳的小事罢了!”。与此同时,我还用座机开通了具有收发短信功能的服务平台,经常向群众发送各类公益短信。
通过“主动出击”的方式,我们与群众打成一片,让群众充分享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服务,促使干群联系畅通、信息联通、关系互通。
做一名“倾听者”,了解群众困难
无论是实地走访,还是平时的工作中,总会遇上群众反映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有共性的,也有个性的。时间久了,我就在思考,是不是可以找出其中的症结以及应对之法,把这些零零总总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这个工作一旦完成,不仅可以迅速匹配出群众问题的最优解决方案、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通过在团队内学习这个工作成果,让计生站每位工作人员快速领会解决群众问题的窍门,在最短时间内提高业务能力。这无论对于群众,还是整个团队来说,都是大有裨益的。
耐心倾听,全面了解群众之忧。我们及时记录群众提出的问题、困难、建议等,坚持做到“一户一卡一表一档”。这些收集到的问题五花八门,既有身边小事,如走廊灯坏了无人修理、小区局部卫生保洁有死角、孩子在学校被欺负后老师处理方式有失公允等,也有看病贵看病难、房价上涨太快、百姓收入跟不上物价上涨速度、食品质量堪忧、环境污染等重大热点问题。
开展专项调查,扩大问题收集范围。我们对奖扶群体、流动人口、婚育对象开展专项调查,详细了解不同群众的需求和建议,并组织部分群众召开座谈会,进一步深入了解群众关注的问题。尤其是针对奖扶、特扶群体这类为计生事业作出贡献的群体,重点关注他们的权益是否得到全面的保障。
梳理问题建议,寻找问题特点和根源。我们对所有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发现了它们背后的特点和根源。比如:当群众需要办事时,时常要回原籍、到单位办理相关手续,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这反映出公共服务平台的广度有待延伸;公共资源分配不合理不均衡时,群众诉求难以通过快捷绿色途径得到有效解决,尤其在新市民享受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部分惠民举措群众知晓程度不高,有待加强宣传推广力度,等等。
做一名“服务者”,解决群众疑忧
面对这么多问题,我们作为基层干部是束手无策、袖手旁观、指望上级部门解决,还是从中找些技巧办法,及早化解矛盾,防患未然,努力搭建群众与政府之间的沟通信任、理解互助的桥梁?我们选择了后者,并及时推行了一系列举措为群众解决疑虑困难。
制作一本“活字典”。将涉及民生的法律政策、政府发布的最新民生信息、基层各部门办事指南和详细联系方式、各类科普知识汇集起来,制作一本“活字典”,上传到群共享、群邮件,或直接发送给个人。网友普遍反映,有了这个不说话的工具,办事更有针对性,方便多了。
提供周到贴心的服务。简化办事流程,只需提供基本证件即可一次性办结;强化责任意识,全面实行首接责任制、全程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一站式服务制;提供多种办理途径,如上门办、代办、网上办、预约办、跟踪访,逐步替代等上门或事后补救的传统工作方法;深入挖掘优质资源形成合力,为困难群体开展心理疏导、生活帮助、经济援助、就业扶助、健康服务等特色服务。
做好工作之外的事。群众认为政府公职人员享有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非常希望获取就医、就业、入学、户籍、困难救助、党组织关系转移、家庭纠纷处理等信息或帮其到相关部门解决有关问题。有时候,我们也确实能在举手之間帮他们提供一些线索,解决一些困难。这次群众问题大汇总分析结束后,我们站内定了一条新规矩:群众提出工作之外的请求,一律不允许简单推诿,要尽力相帮。做成了,群众会感念你,没做成但尽力了,群众也会记着你的好。这样建立起来互信互助关系,推动工作就容易多了。
现在,我们把“做闲事”当成自己的一份职责,找我们咨询或帮忙的群众也逐渐多了起来。不仅如此,政府各部门今年推出的各类惠民活动,如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公益岗位招聘、健康服务进社区、免费家庭休闲娱乐活动,我们也开始喜欢“凑热闹”了,主动发动群众参与。群众得到了实惠,把我们当成了生活中的“好伴侣”。
在群众中树立威望不是一句口号,更不能一朝一夕结出硕果。要善做群众工作,会做群众工作,通过巧搭平台、多出高招、多管齐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助群众之所困,群众的事情办妥了,推进各项工作就水到渠成了。
(作者系常州市新北区新桥镇计生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