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敬:喜剧,我永远不会丢掉

来源 :星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年之后,2011年1月26日,尚敬携《武林外传》原班人马杀进贺岁江湖。还是那个七侠镇,仍旧那段儿女情,但故事的背景和走向变了……接受本刊专访时,尚敬说,“‘武林粉’们曾经有个口号叫‘武林外传,永远不散’,这也是我下决心要拍电影版的缘由,这是我和他们共同向往的东西。”
  
  一部剧火了,拍续集或电影司空见惯。
  说到《武林外传》电影版,它不仅仅承载着主创们九十分钟的电影梦想,还有无数“武林迷”对它的期望亦或担忧。有观众说,作为资深“武林粉”,电视剧《武林外传》曾带给我无数欢笑泪水,也给了我面对生活淡然乐观的心态,我等了它五年,终于等来原班人马全新剧本的电影版,真的很幸福!也有人说,拍续篇一向费力不讨好,很怕主创们因此而招骂!
  “武林迷”们的不同声音,对于经常在武林吧潜水的尚敬来说早已了然于胸。他说,“虽然电影是电视剧的续集,但在剧情上没有太大的关系,我们用了新的故事,新的喜剧处理方式。”
  
  影视全产业链的试验品
  花钱买票的观众,跟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观众要求是不一样的。因此,电影版《武林外传》的手段呈现更丰富多样,场景也不再局限于“同福客栈”,而是放眼整个江湖。尚敬说,“最重要的变化是喜剧手段的运用,打戏的手法也十分新鲜,在节奏上,视觉上,趣味性上,都是一部相当特别的电影。”
  电影版《武林外传》是尚敬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商业电影。尚敬曾独立执导过军旅电影《高原如梦》,并在张艺谋《三枪》中任喜剧部分的导演。而在他的创作生涯中,作为空政文工团编导室主任,尚敬十几年来一直致力于情景喜剧,并形成强烈的尚式喜剧印记。2006年,他的《武林外传》以另类姿态抢眼出线,并风靡网络,成为一部独标高格,深受观众追棒的优秀剧集。可以说,《武林外传》是个传奇,它不仅捧出了阎妮、姚晨、沙溢等诸多明星,还衍生出话剧、动画、图书、电影等相关产品。
  谈到电影版的创作动因,尚敬坦言,几年来,联盟影业在《武林外传》这个产品上的投入很大,无论电视、话剧、动画,到今天的电影,品牌符号已经非常扎实。这次做电影是对投资商积极推动品牌的一个回应。这几年,国家在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这个圈子一直在号召电影产业化,虽然推动过程困难,但毕竟《武林外传》已经形成一个健康的产品链条,我希望它能成为一个试验和引导。
  接手电影版创作任务后,尚敬用了整整一年时间,磨剧本,协调演员档期,跟投资商谈判。尤其是组织原班人马困难很大,毕竟阎妮、姚晨们现在很红,档期很难调整到一起;之后是剧本创作,他跟宁财神一遍又一遍地修改。尚敬说,“虽然不是每天都处于超强工作状态,但过程还是非常磨人的。好在,《武林外传》的底子打好了,它特别适合做商业电影,拉到投资并不困难。而演员部分,因档期问题我也曾动摇过,想请新演员进来,但后来大家沟通还是不愿意分开,克服各种困难最终凑在一起。我们曾经有个口号叫‘武林外传,永远不散’,这也是贴吧数万名‘武林迷’的心声,可以说,他们内心向往的东西,也是我下决心拍电影版的真正缘由。”
  在剧本创作上,宁财神仍旧嬉笑针贬。他的故事出发点,首先是考虑老百姓对生活的向往是什么,欢乐和忧伤是什么?以及把内心的悲喜讲述出来后,故事的落点在什么地方?人类应该遵循的道义是什么?电影最终构架到“强拆”这个社会现象上,直击时弊。
  “现在很多地方有权霸,有邪恶的力量,这是由于人对利益的追逐和自身的贪念造成的。《武林外传》并不是去触雷,还是要用一些美好的东西让大家觉得生活是有指望的。不管古代还是现代,丑恶都会有,除了法制,最影响人的是道德力量。我希望,‘同福客栈’这班人,他们在关键时刻彼此的信任和依赖,能够传达一种温暖力量。”
  
  创造喜剧的巅峰
  平庸的片子件件雷同,好看的片子百看不厌。那些惊艳之作,往往并不见得奢华绚丽,反而以朴素动人见长。每个人看《武林外传》的经历和感受都是不同的,因为它提供了丰富的感知元素和话题性。
  尚敬说,电视剧《武林外传》首播在央八黄金档,但收视并不理想。甚至有的人极端排斥,说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有的父母甚至不允许孩子看。它的娱乐方式很独特,其中暗含的玄机和讽喻,借古喻今也好,嘻笑怒骂也罢,提供了一个丰富的狂欢方式,所以后来在论坛上火了。好的作品,一来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二来它的背后一定要藏着美好,不管一部作品的面目如何,但它从根子上要有营养,这也是我多年来的创作体会。
  在《武林外传》之前,尚敬已凭《炊事班的故事》系列,成为极具个性的喜剧导演,而他也一直在寻找开创新喜剧模式的机会,这时,他认识了宁财神。
  “拍完《炊事班的故事》之后,我接了一部都市情景喜剧,在上海认识了宁财神。当时,我看到了财神的《武林外传》第一稿,特别喜欢,我们聊得非常投机,产生了合作的念头。正好有投资人找我拍《健康快车》,我建议投资人一定要拍《武林外传》。我一直有一个做新喜剧的追求,要痛快的,极端的,我把这个想法跟财神讲了,我们一拍即合。
  宁财神的剧本做得非常认真艰苦,用了大约一年时间,尚敬在进行二次创作的时候,要把他的创意蓝图真实的搭建起来,把人物做进去,两人开始不停地沟通,磨合,用尚敬的话说,我们都是对戏剧有追求的人。
  “喜剧,要让演员释放天性,能够疯起来特别重要。我不知你发现没有,《武林外传》特别像学生戏剧。表演学上有个词叫陌生化效果,就是打破真实的幻觉,让演员跳出去。这是非常符合这个不按常理出牌时代年轻人心态的方式。表演上的陌生和杂糅,会更有戏剧张力,同时也对表演有更高的要求。玩野了就容易杂乱,一乱肯定会让人反感。所以,喜剧的收放更要有节制,不能把演员做死了,我对表演一直是有这种要求的。包括我们剧中的各种方言,本来是我引导演员进入状态的手段,但似乎成了创作上一个有意识的追求,对现在的一些商业剧,包括综艺节目,都产生了影响。”
  诚如尚敬所言,《武林外传》捧出的一票明星,不仅没有死在喜剧这条道上,反而个个风生水起,在各类剧集中释放了丰富的表演天赋。提及阎妮,尚敬说,“她的天赋很好,可塑性极高,我并不是灵丹妙药,而是从导演创作上提出要求,她不能简单的只给我一个表面的喜剧效果,我要从内在激活她。配合也好,引导也罢,让演员掌握表演手段,更要实现他们内心的充实,同时充满变化。”
  “看到他们今天走上一线,我由衷高兴。《武林外传》也是一部凝结着深厚友情的作品,整个创作过程都是难忘的。所以,电影版是延续也好,未来也罢,都是一个交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又不是很在乎票房。”
  
  情景喜剧已是穷途末路
  生在部队,长在军营,考上军艺,进入成都军区话剧团,成为空政文工团编导室主任,尚敬一生都与“军队”紧密相连。
  尚敬坦言,《炊事班的故事》里的毛孩,就是他的原型。一般来说,每个部队文工团都会有这类娃娃兵,用来搭配形象高大的男一号。渐渐的,尚敬觉得这种形象在表演上没有前途,军艺毕业后回到话剧团,因上学时经常配合老师导戏,团长就让他导了一部话剧,此后他就专心干起了导演。
  《向阳理发店》是尚敬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情景喜剧作品。那时,英达把情景喜剧带入中国影视市场,此后一直无人争锋,而那时的尚敬却处于对情景喜剧的探索阶段。直到2001年,尚敬开始做《炊事班的故事》,才算在情景喜剧这条路上另辟蹊径。他说,“英达的剧往往展现一个家庭,而我的侧重点则在集体。”
  “创作军旅题材的情景喜剧,是跟我的生活经历有关的,我有鲜活的生活素材和熟悉的东西能够表现。我想用这种大众的娱乐方式,去实现自己的一种向往。军人的理想和价值观,并不是只有唯一的呈现方式,军人戏也不应该是板着面孔的喊口号,假打仗。尤其情景喜剧,观众是坐在沙发上的老百姓,他们就喜欢家长里短的,幽默欢乐的东西。而部队的炊事班是最具人间烟火气的,充满了欢乐,也不失军人的阳光健康、简单质朴。《炊事班的故事》就是普通士兵的鸡毛蒜皮和玩笑。”
  几年下来,尚敬的军旅情景喜剧做得像模像样、水起风生。直到2006年,他以《武林外传》开创了新的喜剧模式,而这部剧也确实成了他阶段性的一座山峰,他自己都无法超越。
  “拍了这么多年,我越来越觉得情景喜剧穷途末路。一方面是播出体制的问题,另一方面它讲故事的方式和剧种有缺陷,拿不到好的播出时段。情景喜剧是慢热的剧种,你必须先把观众给养熟了,像把大伙招呼到一起每天讲一个故事,不具连贯性。而连续剧更像说书,会把观众吊着。加上是室内剧,制作成本不大,格局也不大,恶性循环就开始了:你拿不到好的投资,就找不到好的创作团队。而电视台呢,是要抓业绩的,看重大卡司,大宣传。所以说,这是做局,不是作品。”
  尽管如此,尚敬仍拿着不高的稿酬在情景喜剧上坚持创作。
  去年是空军建军六十周年,尚敬的小品《我心飞翔》登上春晚。说到小品和情景喜剧的关系,尚敬说,不能死在小品上,这个东西很容易把人搞俗,但它的结构、对白对喜剧的训练很宝贵,而且语言高度凝炼、情节紧凑。我虽然做了不少小品都上了春晚,但始终要求自己要非常冷静地与它保持距离,我只在技术训练上来获得,不能扎进去,成了套子里的包袱。
  问及下一步打算,尚敬说,如果电影版《武林外传》的票房好,他还是做电影,希望碰到一个能够延续个人风格的剧本。“喜剧我永远不会丢掉!”
其他文献
显然,《晚秋》是一部文艺片,具备了文艺片的一切特征:人少、话少、节奏慢,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又好像发生了太多事。有人说,看得睡过去又醒过来,发现画面都没怎么变过。也有人说,无非是冲着汤唯的风衣和玄彬的外套去看了部电影。当然,还是有很多人喜欢这个调调,说在早春时节看一部如此安静清冷的电影,实在是一种享受。  无论如何,我很喜欢这部片。其实我一直在想,汤唯和玄彬的这场邂逅,到底算不算爱情?两个无望的人
期刊
时代的印象与馈赠  金庸的堂哥查良铮先生笔名穆旦,他在抗战时期创作的这首《赞美》的尾声段落,似乎与英国大文豪狄更斯的《双城记》中的那段“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的开场白具有同样可以有力注解任何一个时代的巨大穿透力和前瞻性。  在目前人类历史的每个发展阶段,总有这样的矛盾长期辩证地并存着,阶级的自然分立产生了相互对抗的情绪和力量,且不论这股涌动的力量温和与否,它永恒地存在着不断转化和喷发的诉
期刊
或许是春意盎然唤醒了斗志,或许是摩拳擦掌等到了时机,在春夏交替的5月,中小成本电影集体发力,据不完全统计,此档将有16部国产影片与7部引进片争奇斗艳。其中张杨的新作《飞越老人院》与王小帅的《我11》是两位第六代导演的PK。前者直面老龄化这一社会现实的同时,传达的是乐观、向上与温暖。后者则继续在残酷青春的道路上探索,在回望过往的同时感受父辈的生存状态。《擒爱记》带来的是当下的都市情感。《追凶》则将惊
期刊
林林总总的上火事件,显示着我们生存的这个圈子压力依然,麻木依然,浮躁依然。或许,娱乐圈需要寻找新的价值观,文化人也需要重拾沦陷的优雅与情怀,正如冬天需要雪的滋润、吃饱了喝足了需要点爱与美一样。    一个无雪的冬天是一个不三不四不尴不尬的冬天,当然也可以说是个很操蛋的冬天。  你知道,我说的是这个那个的北京,八十多天都没下雪了,而且到现在也还没有个要下的样子。无雪的冬天,大部分时间阳光是暧昧而不明
期刊
爱情到不了底  王菲从来没有一丝要放弃嫣儿的想法(李嫣生下来的时候患有兔唇),没有缺憾的生命才是不完美的。对于几年来两人的生活,王菲说,“如果只抓住爱情生活到底是会失望的,走下去靠的是爱,不只是爱情。”    儿子,给你点儿坎坷  曾志伟说:“我们通宵干到下午两点都不奇怪。我儿子曾国祥以前当场记,我从没去给他探过班,一来是不想影响他,让他紧张;也不想别人在现场说,哎呀这就是你曾志伟的儿子啊!我一直
期刊
无独有偶,5月的荧屏最王道的依然是生活剧。《离婚前规则》描写的都是当下的社会中坚力量——80后们的情感与婚恋价值观,他们在生活真谛面前成长着、强壮着。《青瓷》则透过复杂的人际关系,透视人情与人性。《薛平贵与王宝钏》虽为古装剧,但“白富美”与“屌丝王”的故事诠释得依然是婚姻之后,如何坚守爱情这一古今的共同命题。  它们是5月最惹眼的新剧,无论婚恋还是商战题材都离不开生活这一本源,并从中凝结、提炼、升
期刊
我经历的沮丧、失落、恍然大悟,  对我现在做事很有帮助。  这些一定是碰到挫折后你才懂,  好在我觉得老天很疼爱我,  那种挫折都不是致命的,  就是能让我缓过来,  这些对我来讲都是宝贵的财富。  《玉观音》  亦黑亦白初体验  很多人说从《玉观音》到《后宫甄嬛传》的成长是孙俪从一个清纯偶像到实力派演员的成长,想来说此话的人定是没有细细品味过孙俪在初期角色中的用心。曾经在《玉观音》中的安心,鼻尖
期刊
在娱乐的华丽风景之后,往往藏匿活跃着一群一群的候补艺人,鲜的惊人、新的发涩。这些人中的大多数都怀揣着激情与梦想,希望站在舞台上,哪怕喝着稀饭;渴望听到摄影机卡卡的声响,哪怕只有一场戏。  从走过7年的“星锐榜”里,可以拽出无数这样的追梦者。入选过“星锐榜”的每个艺人,都在艺术的道路上艰难行进了数年,从跑龙套到小角色,从大配角到担纲主演,每个人背后都有一连串动人的故事。并不是只有成名才算成功,他们奋
期刊
《心术》开机后的某天,  导演杨阳在洗澡的时候摸到自己身上的一处小伤口,  始终留有一针未及拆线。  “或许以后我也不会去拆这个线了,”她说。  手支着脸庞,神情平静,声音里却充满恋恋不舍。  她感觉到一种开示,也许这个记号本是为《心术》留下的。  如果她不拍这部戏,生命中某些关于病痛的体验,在愈合为身体的一部分时,  很难会刻意去触碰或记起,作品也同样如此。  而有了这个记号,一切便格外不同。 
期刊
好演员就像射击场上的神枪手,历练得多了,出手的自信就有了。表演能力从来都是由内向外的,自信会让工作变得简单,而简单会让创作信马由缰。当你不用再去刻意考虑这个事情时,就像齐白石画虾,一出手就出神入化。    去年是曹禺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也是人艺演员王斑接戏最狠的一年。三部话剧,两部电视剧,从剧场到片场往返的路上,他也在想为什么要接这么多的戏?问及原因,他说,“喜欢。我的幸福是,现在想演什么接什么,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