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语文味 用好评价语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yi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上教师充满“语文味”的评价语是教师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教师来说,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使教有主导、教有指向、教有成效。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能传递信息,能抒写情怀,能规范表达。小学语文评价语必须紧扣语文的学科特点,通过评价传递各种语文信息,让评价语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成为促进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支架,从而引领学生提升语文能力,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语文学科;评价语;课堂;语文味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17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5-0044-02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语文学科的独当之任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文教学就是要引领学生在语言文字的海洋里徜徉,评价语也应充满语文味。语文学科的评价语是教师教学智慧的重要体现,它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因课堂情况而异,但归根结底,应是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语言素养和正确的教学理念之中。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应如春风化雨,吹开学生生命之花,让学生在评价中抒写语文情怀;应似青鸟传音,促进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帮学生在评价中规范语言表达,形成语文能力。
  但是,当前一些笼统的、重复答案的低效评价,或是缺失的、错误的评价在语文课堂上并不鲜见。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消极影响,不利于“以人为本,促进发展”教育目标的实现。探寻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语在课堂中有效运用的策略,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责任。如何改变这样的现状呢?文章结合教学实际经验,紧扣语文学科特点,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以期有效提升评价语言的实效性。
  一、结合语境评价,激发兴趣
  翻阅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这些杰作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可以作为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不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课文中的精彩之处。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教师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让其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课堂上,教师置身于文本天然形成的语境中,紧扣教学要点,将评价语言有机地渗入所授内容中,以评导学,使之浑然一体,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大大增强。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课文《桥》时,文中关于描写老汉推小伙子的句子: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教学时教师引導学生自我感悟:“从这个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父爱如山,舍身救子)然后针对学生实际朗读情况进行层层递进的点评指导:从你的朗读中,老师感到老汉毫不犹豫地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在千钧一发之际,老汉加大了力气去推!洪水即将没顶,这位老汉心急如焚,他竭尽全力去推!……这一片段教学,教师紧扣文章紧迫的语言氛围,把教学评价语言与朗读指导紧密地结合起来,引发学生联系生活体验,使他们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感其情。学生在教师评价语言的引导下,全身心地沉浸到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中,朗读兴趣盎然,朗读效果显著。
  正如《论语》所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上,教师如果能置身于文本的语境中,准确找到其与评价语言的融合点,把二者巧妙结合起来,既能营造浓厚的学习文本的氛围,又能让学生充满乐趣地投入到课堂中来,从而自然地提高课堂效率。
  二、依据文本评价,品味语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情感、意义、技巧,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们各自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教师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在学生阅读课文后构建对语义的理解、体会。基于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离开了对语言文字的咀嚼,是不可能尝到文学作品的个中滋味。可以说,缺乏情感激励的评价必然是苍白的,缺乏思维指引的评价注定浅薄。若教师在引领学生走入字里行间时,在对文本语言进行比较、辨析、揣摩、推敲、品味、感受的过程中,将评价语言跳脱于文本之外,就无法将平面干瘪的文字化为鲜活灵动的画面。所以,课堂评价语言要因课制宜,依本设评。
  例如,在执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寒号鸟》时,教师以“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喜鹊的勤劳呢?”为出发点,先后进行了四次评价,引导学生读懂相关语句:①这位同学是从原因的角度读懂了勤劳的意思:“衔”字是少而频繁地叼的意思,读出了喜鹊垒窝的艰辛。②喜鹊早出晚归衔枯草,辛苦极了!你把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感情读出来,读到喜鹊的心坎里去了!③“冬天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你思考的角度不同,根据后果也可以体会 “勤劳”的意义。④朗读的时候,你强调了“一早”“东寻西找”这些词,让大家更清楚、更强烈地感受到喜鹊的勤劳。
  围绕对文本的品析,教师借评价引领学生发散思维、调动情感,想象场景,在文本中走上几个来回,加深了对语言的感悟。此外,有时,教师不需要立即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而是可以站在文本整体的高度,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学生的思维经历了从字面到画面,从意蕴到情感,就可以通过形象的感知来理解抽象的语言。最终,在课堂上荡起美丽的涟漪。
  三、围绕学法评价,形成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教师的评价语要从高度着眼,注重让学生获得和运用学法。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必须追求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笔者在执教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刷子李》时着重引导学生围绕阅读提示语展开学习:“‘刷子李’的记忆高超表现在哪儿,作家冯骥才又是怎样写出他的技艺高超的。”   师:你找到哪些写刷子李技艺高超的语句?
  生:我找到的句子是“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我从“如同升天一般美”体会到刷子李的粉刷水平特别高。
  师:你很善于发现,不仅能找到重点句,还能抓住关键词谈出自己的体会。(教师板书:找重点句,抓关键词,谈感想)这是个读书的好方法哦,等一下我们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读其他句子。
  生:我找到的句子是“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我从“白刷不要钱”体会到刷子李非常自信。
  师:你真会读书,会用刚才的方法来阅读。
  …………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没有拘泥于语言的品析,而是一以贯终地带领学生紧紧围绕学法的运用进行评价。再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时,学生在探讨文章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后,进行了“你愿做像苹果那样的人,还是像花生那样的人”的小辩论。这时教师应归纳总结观点,表明自己的看法:“不论是做苹果、石榴那样的人,还是做花生那样的人……在这个日益发展的社会中,都是需要的,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你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这里,教师最后的总结性评价,使学生的思维不只停留在课文的表面,并且深入揭示课文主题:只要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明确。其实,每一次点评都会让这个学法在学生的心灵上打下一个深深的印记,最终把学习的方法渗进学生的心灵,真正实现授人以渔的教育高度。
  四、引用美文评价,积累语言
  单调的评价语言容易使学生产生听觉疲劳,而丰富多彩、富有诗意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使学生在评价的连珠妙语中受到熏陶感染,感悟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与浩瀚美妙。例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刷子李》时,学生找到了句子“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的清脆一响,极是好听”,来体会粉刷动作之奇时,笔者做了如下的引导:“请大家自由朗读这句话,边读边想象刷子李‘悠然摆来,悠然摆去’的画面。”学生读完后展开交流时,教师有意识地引用美文展开评价:“从你们的朗读中,我仿佛看到了刷子李粉刷时是那么轻松、惬意,那么享受。读着读着,你还觉得刷子李仅仅是一个粉刷匠吗?在你眼中,刷子李粉刷时更像一位?”
  生:我觉得他像个舞蹈家。
  师:对啊,拿起刷子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动作如此潇洒自如,真像是在翩翩起舞。
  生:我觉得他很像指挥家。
  师:哦,他心中有一个庞大的乐团,那刷子可不就是指挥家的指挥棒吗!
  生:他还是个书法家呢!
  师:是呀,他手执粉刷,正在挥毫泼墨啊!
  …………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将学生学过的成语信手拈来,一系列的评价语如甘泉,流于无形;似美酒,品之香醇。学生在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畅游,享受一次次的精神之旅,不仅复习了语言,更厚实了语言积累。
  综上所述,课堂评价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对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课堂评价语言来说,是应该有十足“语文味”的!教师应全身心投入,創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每一个学生都是性格各异的独立个体,所有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是当前教育的目标和方向,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评,让课堂教学评价语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每句话背后都是一颗心”,教师只有心怀学生,不断丰富自身学养,加强锤炼,才能用富有魅力的语言营造真情和谐的课堂。如此,评价方有“语文味”,教学才尽显“语文味”。
  参考文献:
  [1]朱 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评价语的运用与建议[J].华夏教师,2014(12):20.
  [2]高恒菊.试探语文课堂评价语使用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2(9):54-55.
其他文献
人与人之间的误会,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上世纪20年代,中国学界的两位巨匠—— 李四光与鲁迅先生也曾发生过一场较大的纷争,而且这段伤了和气的恩怨一生未解。  要说清李四光与鲁迅的这场纠纷,先要从20年代颇为知名的女风云人物杨荫榆说起。    杨荫榆生于1884年,江苏无锡市人,少年时代在家乡上小学,随后入苏州景海女中、上海务本女中念书,1907年由官派到日本东京女子高等师范留学,1913年回
摘 要:生態学把人、自然与社会视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自然生态主题教育活动是生态学与教育学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在亲自然教育理念备受推崇的学前教育领域,围绕主题活动进行自然生态教育能够让幼儿更好地亲近社会与自然,感受自然美,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培养探究兴趣与能力,这对幼儿的发展大有裨益。文章就幼儿园的自然生态主题活动的组织原则进行了阐述,并以“神奇的植物种子”为例探讨自然生态主题学习
一个是挈妇将雏走上逃难之路的书生,一个是在枪林弹雨中穿梭的战地记者,两位同是浙江一师出身的故交在颠沛流离的岁月中意外相逢,本是难得的幸事,岂料共聚晚餐之后,分隔异地的两人忆及此事时,有不同观感。从 《一饭之恩》到 《一饭之仇》,两人在报纸上你来我往,引发一场争论,此后便形同陌路,乃至绝交。丰子恺、曹聚仁两人因何断交,时至今日,仍有相关研究者关注。丰子恺先生幼女丰一吟长期致力于研究父亲生平与创作,本
儿女四散,各谋生路,有毁有誉;孙辈曾孙,几经沉浮,重获平静  一百年前的6月6日,袁世凯带着他破碎的皇帝梦离开人世。“他如果不做皇帝,中国也不会分裂,他自己可能也不会暴卒。”美籍华裔历史学者唐德刚如此评说。一个人无法改变历史的走向,却有可能打乱历史的进程。袁世凯在百年前中国剧变之时,无疑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这是他的能耐,也带来了他的复杂。“历史人物至少要一百年后才看得清楚。”他的曾孙袁宏宇这样说。
摘 要:自 2015 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颁布以来,“互联网 ”已渗透各行各业。“互联网 ”对教育理念和教育体制产生了巨大影响。2018 年 4 月,教育部发布了 《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提出了“三全两高一大 ”的发展目标,教育信息化正式进入了2.0时代。目前,许多中小学正处于智慧校园建设的摸索阶段,积极探索“互联网 ”背景下与学校教育的深度融合。以不断推进
《知堂回想录》 乃是周作人晚年应时居香港的曹聚仁邀约而作,1962年11月底完稿后,发表与出版屡遭挫折。直到1970年5月,全书方由香港三育图书文具公司整体推出。而曹聚仁约稿之际答应连载的香港 《新晚报》,尽管总编辑罗孚出于谨慎,等到审读过全稿才签发,但1964年8月1日开始的刊载,不过持续了一个多月,即被当时北京的中宣部叫停。随后爆发的“文革”,不但使周作人死于非命,其“汉奸文人”的身份,更使这
摘 要:批注式阅读教学的运用,要求学生使用特殊符号标注出重点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专注力,锻炼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同时,批注式阅读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与文本、文本作者等之间的情感对话,加深学生对课文内涵的理解,不断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3-14 文章编号:1674-120X(20
世界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虽幸福的概念无法用一個词语去诠释,但我所理解的幸福却是相互的,在我们带给学生幸福的同时,他们也会悄悄地把幸福传递给我们。  一、《给予是快乐的》教学  老师:今天有一个小组还没抢到一分,我想给他们个机会,你们觉得可以吗?  学生:好!  老师:你们来说说该怎么给?  “猜谜。”  “唱歌。”  ……  “要不让他们朗读课文吧!
追溯到民国初年,不论是除夕还是大年初一,政府各个机构都要正常上班。除夕时,若是发现有公务员不在岗,这个人可能就要下岗了。  1912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曾宣布废除旧历改用国历(公历),并决定把公元1912年定為中华民国元年,把1月1日叫做“新年”。但是,因为民间习惯使用农历,仍然把农历正月初一当作传统“新年”,所以袁世凯上台后,便把农历正月初一即传统“新年” “春节”改称。南京国民政
摘 要:在高三数学微专题复习的教学中,我们教师要以深度学习的理念为引领,通过灵活应用自测反馈、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建构数学知识体系、提升知识迁移的层次,达到全面培养学生数学精神、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深度学习;微专题;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7-30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