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读者心理的深度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omas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是个人在现实生活活动中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活动,是脑的一种特殊反映机能,因此它不是独立实体,而是过程或活动、心理通过个人来实现,并总带有个人的特点,而是主观的活动。心理不是人生而具有的,是个人经由生活活动而获得的。
  
  一、根据读者的心理,首先要满足读者的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告诉我们人类有多种多样的需要,按它们发生的先后顺序分成五个等级,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的需要。由低至高依次产生和发展的为了自我实现需要的实现,他必须获取大量的、有用的知识,从而发展自己,并希望自己的知识得到充分的发展和社会的承认。图书馆是为读者服务的。为读者服务,就是要满足读者的需要,这种需要就是对文献信息、知识和知识单元的需要,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大小,归根到底,是与它满足读者需要的程度有关,大满足、大价值;中满足,中价值;小满足,小价值;不满足,无价值。每个人都是具有特殊性的个体,他的任何需要都具有个体性即特殊性,所以对待服务对象也要采用区别对待的方法,根据每一个人的性格、个性甚至年龄、特别等不同的差异提供优质的服务。
  
  二、了解读者、发现读者,是图书馆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及人本思想的核心
  
  1.发现读者,了解读者的借阅心理,为读者提供更为人性化的阅读环境。
  了解读者心理,需要图书馆工作者进行角色转换,把自己当成一位读者,去体验读者的心理,了解读者的所思所想,从而在心灵上拉近和读者的距离。当读者进入书库时,管理员不需要喋喋不休地对读者给予“关怀”,而只需要安静地坐在那里,等待读者寻求帮助。了解了读者的心理,我们就会调整自己的行为,给读者创造一个更宽松和谐、人文化的借阅环境。
  2.发现读者,就是要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在图书馆中,“以人为本”就是以读者为本,必须明确图书馆业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围绕着“人”而展开,读者是图书馆的真正主人,急读者之所急,想读者之所想,设身处地为读者着想,“书本位”的思想是要不得的,它对图书馆的体制与管理产生着一定的影响。一些图书馆仍然把工作重心放在图书馆的内部,把书作为图书馆的主体,以藏为主,业务工作围绕藏书展开。虽然图书馆是开放的,但读者的需要、社会的要求并没有真正地被放在第一位来考虑,“读者是上帝”只是一句口号,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一个图书馆,藏书再丰富,设备再先进,如果没有读者,这些藏书与设备就变成了“死”的物件。我们应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使读者真正成为图书馆这个文化设施的主人,而不仅仅是它的服务对象。
  3.发现读者——让爱为你导航。
  服务提升价值,文化创造品位。图书馆员的服务态度、服务行为等对读者的借阅心理会产生极大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把图书馆服务做成一种文化,注重服务细节的文化情感。如果图书馆员彬彬有礼,工作热情,服务耐心,举止亲切,衣冠整齐清洁,读者会很自然地被这种良好的人际氛围所感染,不仅心情舒畅,自身的价值也得以提升。而这一切都源于我们对读者无私的爱,有了这种无私的爱,才能发现读者的需求,从而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三、部分大学生中存在心理障碍,必须引起重视
  
  近年来,由于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改革,带来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社会上的各种竞争激烈,这使得人们心理上产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的障碍。大学生同样面临许多压力,诸如考研压力、就业压力等,由此便产生思想上的困惑和心理上的失衡。其实马加爵事件、华南农大事件、天津医科大马晓明事件只是冰山一角,各高校中存在着程度不同的此种问题,这对社会和谐持续发展是个巨大的挑战,上述这些案例,有人把它归结为“都是心态惹的祸”,我以为这当然涉及心理问题,可心理问题的背后却隐藏着道德修养问题,一旦学生无法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去认识事物、认识人、认识自己,就会不可避免地造成心理上的偏差,从而导致无法挽回的恶果。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
  
  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一定喜欢环境影响下和一定需要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形成与发展而来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往往影响阅读效果,有兴趣读书的人与无兴趣读书的人在相同的时间里、相同的读书条件下去读同一种书,其结果必定会出现很大的差距;读有兴趣的书与读无兴趣的书其结果也不一样,它的产生、发展与我们的引导、培养是无法分开的。对于青少年的阅读兴趣,我们要把握规律,顺其自然地给以正确、及时的培养和引导。
  
  五、图书馆员要与读者进行沟通
  
  学校图书馆员与读者沟通,能使馆员了解读者的基本情况,从而准确把握读者的信息需求;而读者也能了解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内容和项目、借阅规则,以及馆员的服务能力、服务水平等。双方沟通的最终目的是馆员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1.影响图书馆员与读者沟通的因素。
  在高校图书馆中,对外服务部门的馆员与读者之间的沟通同样存在许多障碍。在馆员方面,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没有真正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观念,对学生读者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对教师读者则认为别人有求于他,或者知识素质、文化素质、信息素质不高,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所有这些都是巨大的沟通障碍。在读者方面,学生读者大多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过强,不太懂得尊重他人、遵守规则,不虚心学习、了解和遵守借阅规则,这同样会影响读者与馆员的沟通。
  2.怎样实现馆员和读者的沟道。
  (1)克服沟道障碍。
  首先,馆员和读者都应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观念,互相信任,抱有诚意,在人格上平等相待,互相尊重,努力克服地位、知识、能力、个性和文化的差异,尽可能地了解、理解对方的个性、需求、价格观和文化,这样就有利于沟通。
  其次,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如书面文件、口头报告、面对面交谈或电话等形式,使用对方理解的语言,词句准确、明晰、毫不含糊;使用积极的传递信息等。
  最后,选择适当的沟通时间和地点。
  (2)如何实现沟通。
  其沟通方式主要是面对面的交谈,此外还有身体语言的沟通和意见薄、网上意见箱等。首先,馆员和读者之间应当平等相待,互相尊重。如果馆员仅有态度好的形象,读者就可能看不起馆员。这些观念和态度都不利于双方的沟通,不利于高效准确地提供和获取文献信息。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信息网络的铺天盖地,以及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化,图书馆必须提高文献信息服务的层次和效率,馆员必须树立一切为了读者的服务意识和平等互利的思想,这是实现有效沟通,进而更好地为读者服务的基础。
  其次,馆员与读者之间应当互相理解、互相了解。馆员应当理解读者及时获得资料、信息,完成工作或学习任务的心情。而读者也应当理解馆员的辛劳,他们每人每天要接待数百人次的读者,整理数千册书刊,应当尊重他们的劳动。互相理解是实现有效沟通的关键。
  再次,双方在交流过程中,都应当使用文明语言,这样双方会有良好的感觉,有进一步沟通的愿望。读者在表达自己需求时,尽量不要使用过于专业、生僻的词汇,应当表述得通俗、清楚、简洁、明白。馆员不仅要了解读者的专业知识,搞清楚读者的需求,而且要耐心地讲清楚馆藏文献资料、分类方法和查询方法,同时在沟通过程中,双方都应当认真倾听对方所言,特别要注意对方肢体语言所传递出来的潜在信息,从而调整自己的言行,实现有效沟通。
  最后,对实行全开架的图书馆,多数读者不会向馆员询问或提出要求,而是自己去寻找文献资料。这时馆员同样需要与读者沟通,只是这种沟通是通过观察进行的。应观察读者是否熟悉图书馆、书刊分类法等,而这一切读者的行为和表情都会表现出来。当读者遇到困难时就要即时提醒、帮助。
  总之,要实现有效的沟通,双方必须克服思想观念、知识、地位、能力、个性、文化等的差异,平等相待,互相了解和理解,选择适宜的方式,准确表达所要传递的信息,真诚交流,共同实现各自的目标和愿望。
  
  六、心理交流是建立良好的图书馆员与读者关系的内在基础
  
  在与读者接触和交往的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中,心理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1.心与心的交流是提高服务工作质量的重要方法。
  图书馆的全部工作目的和归宿是读者服务工作,而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是其中一项重要的读者服务,即以馆藏图书的借阅来满足读者的要求。因此,流通服务工作是图书馆的第一线工作,是重要的窗口工作,是联系图书馆与读者的桥梁和纽带,是检验和衡量图书馆工作质量的主要标准。流通服务工作的好坏、馆员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和作用的发挥。
  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基本上是学生和教师,他们依赖图书馆来满足自己的阅读需要,图书馆员则通过服务于他们来完成本职工作,而要圆满完成工作,双方的心理交流十分重要,它主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心相印,感情、思想相互交流,彼此之间相互了解。只有了解才能知心,知心才能理解、交流。
  2.心理交流是建立良好图书馆馆员与读者关系的内在基础。
  馆员与读者在流通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关系,反映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关键因素是馆员,因为馆员是知识和信息的传递者,只有他们之间相互了解,进行充分的心理交流,才能建立良好的关系。心理交流贯穿服务工作的全过程,渗透于馆员与读者的关系中,它是实现双方心理交流良性循环的主要途径和内在基础。
  行为是表达人的内心活动的主要媒介,通过行为了解其心理动态是不可忽视的主要途径,因此,馆员要“察言观色”,善于从读者细微的表情、语言及行为中准确地理解读者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措施,使自己的表情、语言等行为尽量适合读者的心理,同时还要了解读者的个性,这对于分析读者的行为、正确理解读者的心理状态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这样馆员与读者才能建立一种休戚相关、真诚、坦率、友好和谐的关系。
  满足双方需要也是图书馆员与读者关系中的基本因素。馆员需要在工作中精益求精,希望自己的工作乃至人格得到尊重,应该自尊、自爱,又真心诚意地爱读者。二者有机结合,就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读者的需要则表现为阅读的需要,即求知性需要和创造性需要,大学生每个年级段的需要是不同的,馆员应积极主动配合,尽量快而准确地为学生读者提供所需的图书文献资料。
  读者与馆员良好关系的建立,由情感、行为作为心理交流的开始,而满足需要则是心理交流的进一步深化。
  3.心理交流是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有效措施。
  馆员在心理上与读者进行交流,建立良好的关系,就会站在读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设身处地地为读者着想,从而在思想上与读者“相通”,在感情上与读者“共鸣”,就能“想读者所想,急读者所急”,千方百计地为读者查找、推荐和提供所需图书和资料,而读者也会感到图书馆员是他的相知、益友,从而与馆员主动合作、密切配合,促使馆员在态度、质量和水平上提供一流的服务。
  在进行心理交流的过程中,图书馆馆员不仅是知识与信息的传递者,而且是知识与信息的获得者。因为读者中的教师与学生都是具有某一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人才、专家、学者,他们也能主动地与馆员交流思想,传递知识和信息,如此互动,双方的心理交流得到了充分的显现。由此可见,在图书馆的流通服务中,提倡馆员要学会心理学,懂得一些心理学的知识,与读者进行充分的心理交流,不仅是切实可行的服务方法,而且是充分调动馆员与读者双方的主观能动性的一个主要因素,对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是一个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盛月仙.读者投诉与管理应对措施.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3).
  [2]褚江玲.论高校图书馆员与读者的信息沟通.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3,(2).
  [3]沙莲香.社会心理学.
  [4][苏]列维托夫.性格心理学问题.
其他文献
威廉·詹姆士说:“一个事实,在心中越是与其它大量事实发生联想,就越能很好地记住,留在心中。每一个联想的事物是钓鱼钩,应该记住的事实则吊挂在其上。当记忆从表面沉入时,钓鱼钩成为将它吊起的手段。”即尽量多形成和利用“联想”这一思维方式,是增进记忆的一个诀窍,也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生物课程拥有广泛的知识材料,无疑给学生的掌握造成一定的记忆困难。尤其是高一的学生,由于刚从初三的形象思维形式进入到抽象
一、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自己的角色转换了:由原来的主讲者变成了组织者、合作者。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特长得到了发挥,才能得到了展示。  教师已成为学生最真诚的合作者、最谦虚的倾听者、最具慧眼的“伯乐”。教师的角色开始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向“平等中的首席”悄然转变,由传授者向促进者悄然转变,由管理者向引导者悄然转变。这种悄然的转变还体现
C/C复合材料抗氧化问题是该领域的研究重点。该文根据该校的研究工作论述了C/C复合材料的氧化过程及机理,讨论了不同阶段活化能变化的规律,对C/C复合材料抗氧化涂层进行概略分类,介绍了几
采用熔烧工艺在C-103铌合金上制备两种改性Ti-Cr-Si高温抗氧化保护涂层, 研究了添加元素和层组成结构和性能之间关系,加入元素Ce、Mo和W使涂层多孔疏松, 表面粗糙开裂,高温抗氧化
摘 要: 情趣是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之一,是学生热爱学习的基础,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注重教学情趣,是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要求,改革阅读教学的切入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吸引、激化、发展学生的情趣,让教育真正成为润泽的教育,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语文教学情趣 教材 教师 实践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假如生活充满情趣,人们将热爱生活;假如教育充满情趣,学生
本文介绍了武钢第三炼钢厂从国外引进的连铸机自动控制系统,对其PLC系统配置、COROS画面,数据通讯系统的软硬件特点均作了详尽全面的阐述,并指出了我国连铸控制系统的发展趋
会议
本文通过对高职测量课程课改实施的可取之处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课堂管理课题的研究,总结出了实施测量课改的积极意义:教师不再只是主讲者,而应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者、指导者、管理者、评价者和分享者,并对课改课课堂管理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