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跟随者到领跑者

来源 :企业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yy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跟随者到领跑者,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仅用了7年的时间就让中国高速列车的技术站到世界前沿,完成了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的蜕变,成功地实现了由高铁机车领域技术跟随者到领跑者的角色转换,为我国大型装备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走出了一条可资借鉴的创新之路。
  
  6月30日,举世瞩目的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由中国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精心研制的46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再次成为万众关注的焦点。这些高速列车作为京沪高铁的核心技术装备,在高速、安全、环保、舒适等综合技术指标上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它们令人震撼的外表之下,中国在高速列车研制领域短时期内所能达到的自主创新水平更加令人震撼。曾经需要一天一夜才能完成的京沪之旅,如今只需要5小时,千里京沪线,一日可往返。中国人靠自己的技术创新,让几代人的梦想成为了现实。
  带着好奇与自豪,记者近日走进了这家企业,探寻CRH380A是如何研制的?探寻在CRH380A背后企业自主创新的秘诀!
  
  赢在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上
  时间定格在2010年的12月3日,CRH380A在京沪高铁先导段投入运营试验,车内参加试验的人员都屏声静气地盯着显示屏:457、476、480……11点28分,当显示屏显示出486.1时,世界铁路运营试验的最高速诞生了!
  各大媒体纷纷报道:由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研制的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刷新了世界纪录!
  高速动车组是世界轨道交通装备产品高新技术的大集成。“最高运营时速达380公里的CRH380A是世界高速铁路技术的又一座新高峰!”南车四方副总工程师、CRH380A总体设计师梁建英回忆当初接到CRH380A研制任务时说。
  其实,对于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来说,研制CRH380A虽然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我们还是有底气的。”梁建英说。
  “底气”来源于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从2004年开始进入高速动车组领域,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成功实践。
  引进,在更高的平台上起跳;吸收,在精通吃透中吸收。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在研制CRH380A之前曾历经了两个创新阶段。第一阶段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阶段。在这个阶段,公司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过程中,进行了全面的研究试验,留下了600多页的试验记录、数百兆的电子数据记录,进行了长达6万公里的线路运行试验。在引进高速动车组技术上进行了110项优化设计后,成功解决了引进技术和中国铁路环境的“水土不符”,构建了动车组产品研制平台。在完成60列时速200公里~250公里动车组项目的基础上,通过对编组形式、动力配置、车型设置、旅客界面、减振降噪等方面的创新,成功制造出时速250公里长编组动车组和世界首创的卧铺动车组。
  创新实践的第二阶段是自主提升创新阶段。这个阶段公司在京津、武广、郑西等线路进行了一系列综合线路试验,对高速条件下的系统行为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探索,对动车组的牵引性能、车体强度与模态、转向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提升与优化,突破了制约速度提升的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出CRH2型时速300公里至350公里高速动车组,并为新一代高速动车组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第三阶段是全面创新阶段,“就是我们的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的研发”,梁建英说。
  “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拥有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发展。”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总工程师龚明说。
  早在技术引进之初,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就将目光锁定在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掌握核心研发技术上,并随着三个阶段创新实践的推进超前策划、全面布局。公司制定了“领先一步”的创新策略,构筑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开放式创新平台。从研发、制造、试验和管理流程再造等方面系统谋划自主创新体系的构筑。公司在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设计、制造、产品三大技术平台的同时,全方位开展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在这一过程中,公司不遗余力加大技术上的投入,每年将销售收入的6%投入到技术研发。以突破关键技术为核心,以仿真平台建设和线路试验研究有机结合为重点,健全了系统完整、层次分明、结构合理、资源齐备的研发设计体制。公司先后投入了20多亿元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改造,构筑了以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为重点的制造技术体系,建成了专业化、规模化的中国高速列车产业化基地。
  “科学严谨的研发流程、联合创新的有效平台、完善的试验验证体系、层次结构合理的研发团队,形成了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强大的创新能力,也成就了CRH380A的成功研制。”中国南车首席技术专家、南车四方股份公司技术中心主任马云双介绍说。
  
  在联合攻关中创新
  “技术可以引进,但自主创新能力却要自己培育,只有具备了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永站潮头,永续发展。CRH380A是我们站在了国家层面的技术创新平台上研制成功的。”龚明说。
  2008年2月,科技部、铁道部共同签署《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成为新一代高速列车的主导研制单位。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平台和国家高速动车组总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速列车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公司联合国内一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始了CRH380A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
  在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的调试试验厂房内,记者看到,CRH380A的头型美观大气,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个概念设计取材于长征火箭的新头型,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面孔”。
  中国南车首席技术专家、南车四方股份公司副总工程师丁叁叁介绍说,头型设计是确保列车运行安全性、乘坐舒适性和节能环保性的关键。在设计过程中,公司完成了20种头型概念设计,10种头型三维流场数值分析,5种头型风洞试验,共进行了17项75次的仿真计算,760个工况(不同运行环境)的气动力学试验和60个工况的噪声风洞试验,完成520个测点22项线路测试,最终面世的新头型的各项技术性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转向架是列车高速、安全、舒适运行的根本保证,转向架技术是高速列车的核心技术之一。梁建英介绍,在CRH380A的研发过程中,设计师通过多方案及参数的循环优化,进行了45 项动力学及结构强度仿真分析,52项台架试验,15次线路试验,取得了一系列科研创新成果,实现了“踏面接触应力”比欧洲标准降低10%~12%的新突破。
  在CRH380A的研制过程中,在关键技术的突破过程中,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与清华、北大、浙大、中科院、同济、西南交大等21家国内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紧密合作搭建了系统、高效的产学研用联盟。这种联合攻关模式,最终实现了动车组系统集成、头型、轻量化车体、转向架、减振降噪等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
  CRH380A成功研制还得益于中国南车在高速动车组的研发上的整体布局。在这个布局中,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负责动车组总成,重点攻克系统集成技术、转向架技术和车体技术;南车株洲所和电机公司负责牵引电传动及网络控制系统,包括牵引变流技术、车辆信息控制技术、牵引电机技术和变压器技术;南车浦镇公司负责制动系统技术;中国南车戚墅堰所负责基础制动单元和齿轮传动等技术。正是这个大团队的通力合作、共同攻關,高速动车组的核心技术均在中国南车实现自主研制,使得CRH380A动车组成为我国自主化率最高、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列车。
  据了解,近几年仅在高速列车领域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就获得了国家专利213项,制定技术标准107项。公司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列车技术标准和规范。
  
  培育完善的试验验证能力
  试验项目:“动车组蛇行运动临界速度,瞬时速度580公里/小时”,当显示屏出现上述字样时,CRH380A高速动车组在滚动试验台上的速度仍在快速提升。
  走进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内的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记者看到了这个令人震撼的场景。
  现场负责人介绍说,该实验室是目前国内轨道交通行业实验设备最全的实验室,拥有整车滚动试验台、转向架疲劳试验台、电磁兼容试验台、制动试验台以及产品虚拟中心等。该实验室的建设不仅进一步完善了高速列车试验验证体系,而且为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乃至我国高速列车产业自主持续研发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支撑和保证。
  为了提升高速动车组的自主创新能力,近几年,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先后在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建立了高速列车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高速动车组总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之公司已有的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公司已成为行业内国家级研发试验机构最多的企业。
  “创新体系建设中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试验验证体系,设计运行时速达380公里的动车组,世界上没有先例可循,完全靠自主研发。我们经历了目前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科学研究试验,一步步探索高速动车组高速运行的规律。”梁建英介绍说,在京津高铁,我们进行了半年17大类1 800多种不同运行状况的科学试验研究,探明了高速列车在平原运行的规律。在武广高铁,针对其隧道多、桥梁多、运营里程长的线路特点,我们进行了11个月的试验研究,完成了高速运行空气动力学等项目的研究试验。
  自2008年起,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通过系统分析、统筹策划、分步实施,在动车组研制的不同阶段,进行了完整的部件试验、系统试验、系统间匹配试验、线路运行试验、运营跟踪试验以及科学研究试验。
  在京津、在武广、在郑西、在沪杭、在京沪高铁,全国近百家试验研究单位,累计达152大类、2 800余项的试验,相当于绕地球50多圈200多万公里的行程,不仅确保了CRH380A的研制成功,而且全面验证了CRH380A的各项技术性能。
  凝练创新成果的CRH380A在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诞生,公司也因此获得了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奖。
  
  打造行业“人才硅谷”
  自主创新的根本在人才。高速动车组开发是个系统工程,必须组建一支勇于创新、善打硬仗的团队,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依托高速动车组项目的实施,采取自主培训与外部引进、本土化与国际化相互结合的方式,培养起一支在全球同行业中堪称一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丁叁叁、梁建英、虞大联、张洪、高玉功、马利军、吴冬华、陶桂东等系统集成、转向架、车体等研发设计领域的拔尖人才,王心红、刘英臣、刘学之、周勇等工艺制造技术的专家,石中年、徐磊、于延尊等调试技术的领头——200多名不同专业领域的高端技术专业人才队伍汇聚在这里。他们中的共产党员不仅是技术带头人而且忘我进取、奉献在先,在建设学习性党组织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支队伍以极大的热情、执着的精神、严谨的作风共同推动着公司乃至国家高速列车技术的进步创新,从而使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成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名副其实的创新精英和“人才硅谷”。
  在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蔚然成风,科技人员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创新的人才激励机制,为各类人才成长搭建职业发展通道。近年来,公司先后选派近500名优秀员工到国外进行技术交流与培训,组织5万多人次参加国内培训。目前,公司拥有硕士310名、博士16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5名,高级技术工人的比例高达70%以上。
  自主创新不仅推动了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高速动车组项目的顺利实施,而且已快速地转化成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目前,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已成功实现了由生产传统机车车辆产品向研发制造高速动车组和城市地铁车辆等高端产品的战略转型。在2009年国内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率先突破百亿大关的基础上,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65亿元,今年将突破260亿元。
  从追随者到领跑者,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用了7年的时间让中国高速列车的技术站到世界前沿。作为新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八一号”诞生地、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成长于自主创新,赢得未来还要靠自主创新。“我們的目标就是让自主创新的中国高速列车驰骋世界!”马云双说。(责任编辑:郝幸田)
其他文献
静观低碳经济兴起审慎思考发展方向  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正式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40%。 200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对进一步促进世界各国向低碳经济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后,低碳问题旋即异常尖锐凸显。借助世界低碳经济兴起的浪潮,各
期刊
学习力、实践力和创新力的提高,  使广东电网逐步破解了科学发展难题,激发出了科学发展活力。    2009  年3月以来,广东电网公司紧密结合企业改革发展实际,以科学发展上水平为核心,以全面创建国际先进省级电网公司(简称“创先”)为载体,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着力提高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力、实践力和创新力,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可靠保证。    提高学习力形
期刊
中国移动前不久召开2010年党群工作会议,进一步统一认识、明确目标,为促进公司科学发展、推动和谐企业建设、将中国移动打造成为国际领先的创新型企业贡献力量。     学习贯彻中央会议精神  全面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  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全国国企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做好两个“覆盖”。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明确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定位
期刊
1959年2月,画家韦选毅出生于陕西省兰田地区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亲及家族中的人们都是依靠种地劳动来养家糊口的庄稼人,他从小就一直在西北农村黄土高坡艰苦生活的环境中长大。  韦选毅长期生活在这块出门就是七沟八梁一面坡的贫瘠土地上。他在当地读初中、高中期间,便开始喜欢绘画,但却苦于没有任何绘画学习资料,也无懂美术的老师指教,甚至连一张正规的绘画纸张也没有。但父母言传身教的吃苦耐劳精神与艰苦朴素的
期刊
《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古人说的“道”既神秘又博大精深,无论儒家、释家还是道家的弟子都穷其一生来寻“道”,历经坎坷、方法也各不相同。禅宗讲“顿悟”,道家讲“清修”,儒家程朱理学讲“格物致知”。简而言之,困扰中国历史上无数天才的“道”就是支配世界运转的自然规律。同样,作为企业来讲,要想做大做强,要想“生万物”,必须遵循企业发展规律,必须找到企业的管理之道。  一位著名
期刊
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文化产业的持续升温,文化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不久前,重庆市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会成立大会在具有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湖广会馆隆重召开。重庆市政府有关部门、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宣传媒体、文化企业以及在文化产业和相关社团领域有较高研究水平和成就、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等近70人出席会议。与会者认为,研究会的成立,对于挖掘重庆文化内涵、打造重庆文化品牌、提升重庆文化软实
期刊
人祸又一场人祸    3月28日14时30分许,山西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153名工人被困井下。从此,这原不为人知的偏远一隅便牵动了全体国人的心。  经过紧张而揪心的八天八夜,王家岭逢凶化吉,115名工人成功获救,这是一个让人喜极而泣的结果,是中国矿难救援史上的奇迹。被困矿工绝大多数坚持到最后一刻,活着从漆黑的井底被救出,生死一瞬间的惊心动魄从来没有像王家岭矿难这样重重地叩击
期刊
王大珩先生不但是一位成就卓著的科学家,更是一位把个人的科学生命和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爱国主义者,是一位知识渊博、胸怀远大的科技战略思想家。    今年7月21日,著名光学专家王大珩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  王大珩先生是我国著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是我国光学界公认的学术奠基人。他为开拓我国光学研究及光学仪器制造事业,特别是为我国国
期刊
近日,《中国青年报》通过中国网和新浪网,对2 948人进行了一项调查,据显示,80.3%的人认为单位的“软待遇”对自己重要,其中,24.4%的人表示“必不可少”,55.9%的人表示“比较重要”。这表明现在企业“软待遇”的好坏,已直接决定企业在人才争夺战中的胜负。     软待遇成为应聘者择业导向  企业要吸引和挽留人才除了出高薪还有什么妙招?求职者在找工作的时候,除了看企业的薪资还注重什么?全球知
期刊
7月7日晚,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西南地区企事业单位庆祝建党90周年暨人民军工创建80周年“望江杯”文艺汇演在重庆大剧院隆重举行。中纪委委员、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徐斌,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童小平,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唐登杰,总装备部重庆军代局局长陈宝泉、政委刘国宾,重庆市委市府有关部门领导,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西南兵工局及西南地区企事业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各单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