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主题式学习的实践探索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cool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主题式学习的概念与关键节点,以《明清君权强化与盛世危机》教学为例,论述高中历史主题式学习的实践策略,从课前准备、教学设计、实践建议等三方面进行阐述,以寻求高中历史课堂主题式学习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历史 主题式学习 实践策略 建议
  主题式学习是指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经过结构化的主题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中,“主题”成为学习的核心,而围绕该主题的结构化内容成了学习的主要对象。主题式学习的关键节点有三个。一是教师调研学情、钻研课标、整合教材,确立一个或多个主题,并向学生提供主题式学习需要的资料。在这个环节中,主题的确定是基于学情,而不是“想当然”,不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二是学生根据旧的经验与教师提供的资料、教材等,围绕主题进行探究学习、构建新知。三是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这三个节点关系到主题式学习的成效,笔者以《明清君权强化与盛世危机》为例探索主题式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主题式学习的课前准备
  (一)明确课标
  本节课属于人教版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中的一课,课标的要求是:“通过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二)整合教材
  本单元包含两个大方面的内容:一是随着专制集权的空前强化,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更趋稳固,现代中国版图逐渐定型,经济、文化、对外关系都有新的发展;二是这一时期世界形势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中国的统治者却故步自封,扼杀了中国跟上世界潮流的机会,埋下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伏笔。
  根据课标和教材,本单元可梳理为三条主线:①明清采取有效的措施经略边疆,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并最终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②明清废丞相,设内阁、军机处,使君主专制体制达到新的高度但也面临着巨大的危机与挑战;③明清经济出现新变化,这种新变化引发了明清文学戏曲领域的新发展。
  (三)确定主题
  主题的确定不仅要根据课标更要根据学情而定。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明清时期的相关知识,通过影视作品对明清时期的一些历史知识也已有所了解。但海南中考历史为开卷考,初中阶段的学生对这块内容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状态只是停留在识记、背诵阶段,初一到高一已隔三年,大部分学生早已将本就薄弱的知识遗忘殆尽。再加上高中历史教学的重点并不在这些基本史实,而是“能够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和现实社会问题”。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可围绕三个课程主题展开,分别是“明清疆域的奠定与经略边疆”“明清君权强化与盛世危机”“明清经济与文化”。笔者选取第二个课程主题“明清君权强化与盛世危机”,设计本课教学,本课共包含三个学习主题,分别是“君权强化”“君权顶峰”“盛极而衰”。
  二、主题式学习的教学设计
  明确学习主题后,本课的教学设计(简)如下。
  (一)核对学案
  查看学生预习教材后画的思维导图,选取5道与本课相关的海南省高考客观真题,检测学生的课前预习效果,初步构建知识结构。
  (二)导入新课
  选取明清疆域图创设情境并提出问题:面对如此庞大的国家,该如何治理呢?既能温故知新,又能让学生带着问题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三)新课学习
  首先展示课标要求及本课主题,让学生迅速明白本课的学习任务,感知知识结构。
  主题一设计:本主题主要介绍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强化君权的史实。政治制度较抽象,因此选取“明内阁首辅张居正死后倍享哀荣,不久却被抄家灭族祸及子孙”的史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历史情境,并提问:“死后哀荣属于功臣的待遇,而祸及子孙则是权臣的代价,张居正是权臣还是功臣呢?”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提供“明太祖诛杀胡惟庸”“明太祖、明成祖废丞相后工作繁重力不从心”,以及《明神宗实录》中首辅叶向高的言论“我朝阁臣……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等相关史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完成学习目标;并能理解正是因为张居正是大明的功臣,政绩卓然,集大权于一身,侵犯了至高无上的皇权,使皇帝产生大权旁落被架空的感觉,最终引发皇帝疯狂的报复。
  主题二设计:本主题主要介绍清朝君权强化至顶峰的相关史实。在教学中选取“清代的垃圾奏折及雍正帝的趣味批复”等史料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与主动性;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康熙时期部分奏折的内容和雍正设军机处、乾隆后期禁毁书籍的相关数据以及清翰林学士胡中藻因一句“一把心肠论浊清”而被诛杀甚至祸及师友的史料,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并在讨论探究后理解清朝君权强化的影响。
  主题三设计:本主题主要介绍清朝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与影响。在教学中选取乾隆、嘉庆年间白莲教起义的相关数据以及《清高宗实录》中乾隆帝对英国来使的答复,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完成学习任务;并提供17世纪至19世纪的中西历史大事件时间轴,让学生在时空定位中进一步理解清朝君权过度强化,不但使中国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之路,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四)教师小结
  教师对本课进行小结,点评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励并引导学生反思所学,升华主题—— 拥护今天的改革开放政策、珍惜改革开放成果,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五)課后作业
  选取2019年海南高考真题中以“清议政王大臣会议”为主题的主观题作为课后作业,培养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使学生理解知识结构的深层含义。   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可以看出主题式学习模式下有四个主要的学习环节:第一个环节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提前预习教材、解决问题,在检测学生问题解决的效果中,初步构建知识结构;第二个环节以问题或趣味史料为引导,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知识结构;第三个环节引导学生运用独立思考、史料研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深入理解知识结构的意义;第四环节引导学生综合解决问题,反思学习过程与结果,以感悟知识结构的意义。四个环节层层推进,将要学习的知识条件化、情境化,使学习过程“看得见”。
  三、主题式学习的实践建议
  主题式学习追求让每一名学生在课堂上实现真实学习。反思本节课从备课到上课的整个过程,有三方面的建议。
  (一)主题要“实”
  在主题式学习中,主题是一节课的灵魂,主题的确定既要紧扣课标要求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贴合学生的学情。课标是教学的依据,教科书的编写也是围绕着课标进行的,所以在备课时教师要首先明确课标,然后再钻研教材,弄清楚课与课之间的关系及课程结构,进而整合教材,把握课程重点,找准本课主题。设定主题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因此主题要立足学情,要科学、实用、可操作,这是一节高效的主题式學习课的前提条件。
  (二)过渡要“顺”
  主题式学习中要时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相信学生的学习欲望与潜能,同时教师的主导地位也同样不可或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多是体现在每个环节的小结与过渡中,这些小结与过渡往往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是学生情感升华的节点。如在本节课中主题二与主题三之间用“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君主对国家的超强的控制使得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超过百年的鼎盛局面,史称‘康乾盛世’。既有如此盛世,又何来危机呢?”自然过渡,加强了两个主题之间的联系。再如结尾教师的小结“西方自然科学突飞猛进,中国统治者故步自封、妄自尊大、闭关锁国,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中国与西方势力的此消彼长,终于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得以体现。回顾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创造了经济奇迹,反思明清朝盛极而衰的历史,我们应使自己具有开阔的世界眼光,敏锐观察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种变化,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起到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作用。
  (三)重视课堂上学生的生成学习
  生成学习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提出新问题、发表新见解等。在主题式学习模式下,学生开动脑筋、发散思维,非常容易出现生成学习。这些生成学习的出现往往是学生的灵光乍现,如果教师能够妥当应对,将会成为课堂的精彩瞬间,也是教师课堂智慧的体现。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堂上出现的每一次生成学习,及时给予评价,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但也要注意分辨生成学习的类型,辨别出现的生成学习是学生的共性还是个性、与学习目标是否冲突,不能一味地跟着学生走。在课后要及时记录和反思学生生成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见解,并找出解决方案,不断积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智慧。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都发生了变化,主题式学习能够适应高中历史教材模块化、专题化的教学需求,在学生主体性、知识整合性、学习探究性等方面上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尤小平.学历案与深度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外历史纲要(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郇培娜(1987— ),女,河南商丘人,大学本科学历,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历史教学。
  (责编 罗汝君)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鸿门宴》教学为例,論述核心素养视角下语文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提出关注语言的功能和语用规则、创设教学情境、个性化解读文本、利用文化元素进行文化传承等做法,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中学语文 《鸿门宴》 核心素养 深度学习 教学策略  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学科教学目标、育人价值的客观体现,其包括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工程造价专业群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广西城市建设学校为例,提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工程造价专业群建设方案: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职业岗位需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实践环节的设置与实施。  【关键词】工程造价 专业群 工作过程系统化 课程体系 构建  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按照我国职业教育专家姜大源的理解是:“工作内容等同于教学内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群)建设的导向和理论基础,以防城港市理工职业学校为例,论述服务临海经济发展的中职学校专业(群)建设对策,从专业群建设背景、方向、成效及建议等方面提出建议,为中等职业学校品牌专业(群)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学校 专业群建设 临海经济 导向 对策  建设专业(群)是中职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是持续发展、创建品牌的路径。其以产业链、岗位群、知识链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学校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创新问题,以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会计专业为例,分析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提出依托校企合作财税服务中心项目,以学生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为依据,通过企业调研、岗位能力分析、实践与研究,实施“实操实训实战”三级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产教融合 三级学徒制 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群教师成长共同体建设的目标定位和预期成效,提出明确建设思路,将成长机制建设、教学能力建设和成长平台建设作为建设内容,以促进教师发展、创新教材开发、开展教法研究为建设路径,使教师成长共同体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发挥带动、示范、辐射作用。  【关键词】中职学校 电子商务 成长共同体 构建  随着行业企业的不断进步,职业教育需要不断地发展,教师需要不断地成长。根据新发展理念,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利用、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助推议题式教学在《文化生活》中的应用问题,提出以《传统文化的继承》一课的议题式教学为例,在对本框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的前提下,挖掘玉林本土传统文化资源并设置母议题及三个子议题,通过“议题描述”“议题再描述”“议题辩论”,在“推荐玉林传统文化”“探寻玉林八音文化的前世今生”“辨析玉林八音文化的是与非”的议题情境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思想政治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小小说《香炉》为例论述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提出“整体构思、建构优化、创新实践、反思提升”四步实施策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拓宽思维,抒发个人见解,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进而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  【关键词】中职语文 个性化 阅读教学 实施策略  马斯洛和罗杰斯提出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的潜能、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强调自我实现、自我选择和健康人格作为追求的目标。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问题,以《呼兰河传》阅读为例,提出应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自主探究,在导读课引导学生挖掘书中的深刻内涵,在鉴赏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在交流课分享感悟深化交流内容,在混合学习中强化教学成果,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享受审美熏陶的同时,体悟人生、发展人生,实现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思维导图 阅读教学 《呼兰河传》 应用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高中地理新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要求,提出开展特定区域主题式情境教学的方法:基于课程标准,确定新课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基于教学重难点和区域典型特征,选取具有典型性的特定区域;创设主题式情境,基于层层递进的原则设计关联问题;结合新知和旧知,重构区域思维导图。  【关键词】高中地理 区域认知 主题式情境教学 方法 《大气的受热过程》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意识不强、教学形式相对单一、发展后劲不足等問题,提出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策略:实践与反思相融合,以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加强校本教研,以团队协作促进教师能力提升;转变继续教育培训模式,构建以“教育阅读—竞赛激励—课题研训”为核心的专业成长模式。  【关键词】语文学科 教师专业发展 策略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管理部门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