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创设一方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

来源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是美的事业,语文教材是一座美的宫殿,语文教师则应是美的使者。审美是一种复杂的、高层次的心理活动,其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是创造美。语文教师如果缺少审美能力,备课就不能发掘课文的美,讲课就传达不出美,就不能以美启真、以美怡情、以美育人,而必然会人云亦云,乏味地肢解课文,严重损伤语文课特有的美的价值。因此,语文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才能无愧于美的使者的称号,搞好语文教学。在新课程的背景下,美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创设一方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
  语文教师的审美能力,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本文拟从这三方面来探讨其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1.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开始的,审美当然也须从感知开始。因此,语文教师对美的追求,首先应具备审美感知力。审美感知力要求主体对美的诸因素能直接把握和领悟。审美感知力包括对审美对象个别特征的反映,也包括对事物各个不同特征诸要素形式的整体反映。即通过感知形成表象,入境见形,从而激起美感,产生美的愉悦。帕克说:“感觉是我们进入经验的门户”。
  语文教师的审美感知力表现于善于从语言文字入手,既能零散地感知审美对象,不轻易放过一字一语,又能从整体上去把握,透过语言所描绘的形象进行深层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进入美的领域,并领略美的意蕴。感知力还要讲究快而深,这样才有利于将审美内容尽快传达到大脑,促进主客体的和谐。虽然对美的感知侧重于感性直观,但它也是一种社会意识活动,它积淀着一定的理性思考的因素,因此,审美感知力就包含有选择力,这对教学程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安排均具有指导性。
  语文教师既要有对色彩、音韵、节奏、结构等形式因素的敏锐感知,又要以丰富的想象力把那些静止的文字转变为鲜明可感的形象,因为“美只能在形象中出现”(黑格尔)。而语文教师的这些审美感知力不只是为了自身的审美愉悦,更主要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去感知课文的美。语文课文大都是审美的精品,储藏有丰富多采、千姿百态的美,有感情激越的诗歌,有文辞优美的散文,有条分缕析的说明文,有逻辑严密的议论文,其中不乏偏重于形式的自然美,偏重于内容的生活美,讲究形式与内容统一的艺术美。如果语文教师缺少对审美对象的感知力,就感知不到作者创造的美,美文就只剩下了干巴巴的静止的文字,那怎能让学生感知到美呢?有了审美感知力,“一个人的心灵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各种美的观念,并且最后接受同美的观念相联系的道德观念”(卢梭)。语文教学强调文道美的统一,语文教师的审美感知力有助于语文教学运用汉语这种具有丰富的美的资源的语种,展开优美的抒情和滔滔的雄辩,展示生动的审美场景,使美质像春风细雨般渗入学生心田,让学生体验美,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无论是识字教学、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只要语文教师具备了较强的审美感知力,那就能抓住形象性、情景性等引导和培养学生感知形体、结构、意境、风格、神采的美,并感知和捕捉生活的美。
  审美感知力需要生活底蕴。语文教师应不断积累生活,丰富自己的阅历,拓宽自己的视野,这样才能左右逢源,从多方面深刻地感知美,能够体认文字形象美,感悟语言音乐美,品味词语意蕴美,领会句式变化美,把握整体风格美,从而把语文课教“活”、教“实”、教“美”,让学生在对美的感知中获得高品位的默契,使师生的双边情感交流自然。语文是一条美的长廊,语文的领地处处有美,美不胜收,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敏锐的审美感知力,才能在美的长廊中感知到美,并能在语文教学中带领学生进入美的圣地,去感知千姿百态的美,使师生都体验到审美的愉悦。
  2.审美鉴赏力是比审美感知力更高层次的审美活动,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这一审美能力。鉴赏力指对审美对象的欣赏评判能力,既包括对审美对象的美丑识别,也包括对审美对象的审美性质的深刻理解,还包括对审美对象的类型、形态的领悟和欣赏程度,并能给予恰当的审美评判。审美鉴赏力的具备,不仅要有扎实的美学知识,还需有一定的审美观念、趣味、理想作为鉴赏的标准。美是连结情感的纽带,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审美欣赏是一种艺术认识活动,它始终伴随着活生生的形象和内心的情感反应。赞可夫说:“审美情感是人特有的本性。”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审美情感,才能欣赏到文章中春的妩媚、夏的艳丽、秋的悲壮、冬的瑰丽,看到美的力量,认识美的本质。
  语文课文都带有作者的审美情感倾向,表达着作者的审美理想。语文教师首先要根据作者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指向,挖掘教材中的审美情感,使自己从作者崇高的精神美和自身创造的价值美的享受中受到强烈的感染。情是文之根,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教师抓准了情之根,就能转变成学生之意,从而体味到寻幽揽胜的乐趣。一方面人的情感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语文教师的情感应随作者感情的波动而波动,决不离开作品的感情基调。另一方面,语文教师只有形成理性指导下的稳定的审美情感,才能有效地控制好语文教学的情感节奏,使学生的审美情感趋向稳定,以形成自觉的道德行为。
  语文教师一旦具备了丰富的审美情感,不仅可缩短与作品的距离,而且可与作者的美的情感思想沟通,正确把握作品的基调和节奏,从初入到渗透再到共鸣,并准确而有效地将之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产生不可言喻的美感,从而叩动学生的心弦,使之在“想象里渗透一种内在的欣喜和满足”(爱迪生)。语文教师的审美评判力也是其审美鉴赏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评判力是对审美对象的美丑、好坏、高低的分辨和评价能力,这样的评判比科学认识的评判包含着更为复杂的心理因素,它需要建立于高尚健康的审美观基础之上,在方法上要对审美对象进行综合分析、概括、比较,以准确地评判审美事实和审美价值的意义。因此,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审美评判力,才能透过形象,透过表象,通过理性的审美评判,挖掘其本质。
  语文教师审美评判力不可或缺的原因,还在于它是一种积极的审美刺激的强化,它有利于将审美活动推向高潮,从而在语文教学中能以美启真。
  语文教师具备了多重审美鉴赏力,语文教学就多了审美情趣,既可动之以情,又可审之以真善美和贬之以假恶丑,将学生从狭窄的课堂带到无限丰富、绚丽的美的天地中去,从而使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一种美的享受。
  3.赞可夫说:“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审美创造力,才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审美者。语文教学的审美创造是美学理论的实践化,即是语文教师按美的规律进行的创造性实践活动。语文教师的审美创造力又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必须以审美感知力和审美鉴赏力为基础,有时还需要特殊的禀赋和才能。
  语文教师必须按美的规律,搞好创造性的教学设计,突出教学的高激励功能、高效率功能和美育功能。只有具有创造力的教学设计,才会使学生越学越美,越学越乐,美在其中,乐在其中,如坐春风。马克思说过:“美感就是人在创造性劳动中感到各种本质力量能够发挥作用的乐趣。”语文教学的过程应是创造性劳动的过程,它以实现人的各种本质力量为目标。陈钟梁老师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力量就表现在花最少的时间以求取得最大的效益。这就是教学美最本质的特征。由感知到鉴赏再到创造,这实际上是一种知识的反馈,即吸收、加工、输出,这“输出”就是创造。一堂好的语文课,恰似高雅别致的艺术品,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语文教师是否具有审美创造力是衡量其是“教书匠”还是“艺术家”的重要区别之一。没有审美创造力的语文教师,其语文教学就无艺术可言,也就会是不成功的教学。
  语文教师的审美创造力包括还原性创造和全新性创造。前者要求语文教师能通过直观、阅读等方法将美的人、事、物进行还原;后者要求语文教师能将前人积累下来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成果加以迁移,按各自的审美理想去创造美,或以自己独特的审美感知、鉴赏去创造。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体现审美创造力,既讲究科学美,又讲究艺术美,以敏锐的审美语感感受到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准确性、鲜明性、形象性、生动性、音乐性,通过创造美的语境,再现文章的声感美,把学生带入意境,“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从而活跃学生的“思”,发展学生的“智”。
  语文教师只有讲究了教学的创造美,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才能,显示自身的本质力量,并形成自己的教学美风格。语文教师的审美创造力像熊熊烈火,可以照亮幽暗的角落,让一切珍贵的东西闪光。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简要阐明了化学思想的内涵,并就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化学思想的策略提出了建议,以期与同行们商榷。  【关键词】素质教育 化学思想 培养策略    The chemistry idea education should be infiltrated into the junior chemistry teaching   Ye Jianfang   【Abstract】In this
期刊
【摘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基石,也是学生成长中有益的助力。情感交流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掌握情感交流的技巧和策略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成功的根本保证。主动倾听,准确理解,有选择地注意和尊敬学生等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有效技巧和策略,而大量的含有反思和总结内容的不断练习是技巧获得的关键。  【关键词】师生关系 主动倾听 准确理解    Establish a good teacher-st
期刊
【摘要】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论从师生的角色关系上,还是教与学的理念行为上,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对实施新课程中部分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几点共性问题进行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 新课程 问题       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论从师生的角色关系上,还是教与学的理念行为上,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笔者对实施新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如何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何让学生变厌烦上课为乐于上课,成为当前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只靠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完全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我们必须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化为“探究式学习”。那么怎样才能搞好新形势下的课程教学呢?笔者对此做了一些尝试
期刊
【摘要】数学教学不仅应让学生掌握一定量的知识,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学习,要想方设法地使求知成为学生自觉的追求,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关键词】新课程 语言艺术 创设情景 设置悬念 抓重难点 巧编习题    Brief talk about the mathematics teaching under the new course idea-----Some links for a good
期刊
【摘要】通过关于对部分地区中学数学教师DGS技术掌握和应用情况的研究,指出大部分教师对DGS技术在教学中积极作用的了解和运用只停留在表面,并没有深刻认识到该技术对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重要性,并对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进而提出了如何使技术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具体应用。  【关键词】DGS技术 数学教学整合 几何画板    As for the technology and mathemati
期刊
【摘要】作业练习,是教学流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其效度如何,直接关系到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作业应是一种生活,是一种活动,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作为新课标下的数学练习设计,应如何体现它的效度,突出现实性、发展性和活动性?本文就此加以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数学
期刊
【摘要】21世纪的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语文阅读教学就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讲问题课堂模式而不思革新进取。叶圣陶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
期刊
差生、学困生历来是老师们头疼的对象,在有些薄弱学校因为差生多,差的程度深而尤其如此。有的差生和教师已经达到互为“天敌”的地步。有的差生对老师不满、愤恨,随时准备拆台;老师对差生也不理睬、讨厌、烦。结果很多差生和老师常常互为陌路,甚至有时斗得两败俱伤。  差生之差,非一日之寒,有其复杂的背景和成因。有的是学习差,其他什么都好,就是所说的学困生。有的差生真的什么都差。甚至有的人认为孩子的好与不好是天生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在中学语文教育逐渐贯彻实施,而中职语文教育受职业学校教育和生源的影响,语文课不受重视,但中职生面临就业压力,又极需提高语文素养。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中职语文在教学中必须寻找新的切入点。本文结合中职生的特点及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探讨在语文活动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做法。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建构主义 语文活动 语文素养    Improve students’ Chinese ac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