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小说中的医者救亡精神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jytsf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晚清小说中的医者形象已突破了前人小说中单一的程式化、类型化,医者对社会制度和封建礼制的揭露进一步强化。《老残游记》以江湖医生老残行医治病为线索,将游历途中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用近乎写实的手法记录下来,展现了晚清社会底层民众昏暗的生活和极度黑暗的官场乱象。小说着重刻画了以玉贤和刚弼为代表的一批打着“清官”旗号肆意鱼肉百姓的酷吏。在揭露晚清官场中的“清官暴政”上,言前人所未言,开谴责小说风气之先河。作者刘鹗笔下的老残既是江湖医生,又是替下层百姓行侠仗义的启蒙者,体现出了现代小说中的“救亡精神”,具有很强的现代性意义。
  关键词: 晚清小说 医者 救亡精神 《老残游记》
  一部《老残游记》是当时晚清社会的缩影,更是作者在家国乱世中理想幻灭的一部悲痛史。刘鹗在书中《自序》中这样写道:“吾人生今之时,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国之感情,有种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鸿都百炼生所以有《老残游记》之作也。”①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老残游记》是作者刘鹗痛惜家国之命运、哀叹民生之疾苦、意图唤醒民众补救晚清残世的一部醒民救世的“哭泣”之作!
  刘鹗(1857-1909)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鸿都百炼生”。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纵观他的一生可谓是命运多舛、曲折多变,但他却是近代一位不可多得的全才,早年时候不喜科场文字,广泛研习水利、算学、金石、天文、音律、训诂各种学问,并且卓有成效。早年他更是醉心于医学,著有《温病条辨歌诀》、《要药分剂补正》、《人命安和集》。其中《温病条辨歌括》是他的第一部医学著作,该书以《温病条辨》为基础,将《温病条辨》的药方以歌诀概括之。《温病条辨》作者吴塘(1758年-1863年),字鞠通,江苏淮阴人,是清代著名医家之一,其书在“三焦辨证”基础上提出清络、清营、育阴的治疗温病法则,创制之银翘散、桑菊饮、清营汤、清宫汤及加减复脉汤等诸方,完善了清热养阴的治法,是清代四大温病学家之一。本书作者刘鹗《温病条辨歌括》根据吴塘温病条辨中温病药方,作歌括附于药方之后。
  在《老残游记》中他巧妙地借用医生“铁英”这个江湖走方医生视角,在展现其精湛的医术的同时更加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阴暗面。书中涉及“铁英”行医过程和与中医有关的地方主要有以下三处:第三回《金线东来寻黑虎,布帆西去访苍鹰》、第五回《烈妇有心殉节,乡人无意逢殃》、第十九回《齐东村重摇铁串铃,济南府巧设金钱套》在这三处精彩的叙述中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刘鹗深厚的中医学基础知识和主人公老残以“孤志”补“残世”的救亡精神。
  一、传统药方巧治喉蛾病
  《老残游记》中关于主人公铁英行医治病的第一个故事在书中第三回,讲他给抚院内文案差使高公的小妾治喉蛾病。老残来到山东济南府以后先是去了历山山下去访问了明初与燕王为难的著名将领铁铉的祠堂--铁公祠,之后又在千佛山下明湖居听了白妞王小玉说书,听完之后看天色尚早,便独自来到街上走方:
  “到了次日,觉得游兴已足,就拿了串铃,到街上去混混。踅过抚台衙门,望西一条胡同口上,有所中等房子,朝南的大门,门旁贴了“高公馆”三个字。只见那公馆门口站了一个瘦长脸的人,穿了件棕紫熟罗棉大袄,手里捧了一支洋白铜二马车水烟袋,面带愁容。看见老残,唤道:“先生,先生!你会看喉咙吗?”老残答道:“懂得一点半点几的。”那人便说:“请里面坐。”进了大门,望西一拐,便是三间客厅,铺设也还妥当。两边字画,多半是时下名人的笔墨。只有中间挂着一幅中堂,只画了一个人,仿佛列子御风的形状,衣服冠带均被风吹起,笔力甚为道劲,上题“大风张风刀四字,也写得极好。
  坐定,彼此问过名姓。原来这人系江苏人,号绍殷,充当抚院内文案差使。他说道:“有个小妾害了喉蛾,已经五天今日滴水不能进了。请先生诊视,尚有救没有?”老残道:“须看了病,方好说话。”②
  这里的“喉蛾”是中医上的一种病名,也叫“乳蛾”,其实就是现在的扁桃体发炎症,病发时,咽部两侧咽弓、扁桃体肿胀、疼痛、糜烂,有黄白色脓样分泌物,患处很象蚕蛾,所以古时候称作“喉蛾”。此种病发作起来严重可使人呼吸苦难、发高烧,并很可能引起肺部感染,因此需要及时有效的对症下药。书中接下来具体记述了老残行医治病的详细过程:
  “高公让老残西面杌凳上坐下。帐子里伸出一只手来,老妈子拿了几木书垫在手下,诊了一只手,又换一只。老残道:“两手脉沉数而弦,是火被寒逼住,不得出来,所以越过越重。请看一看喉咙。”高公使将帐子打起。看那妇人,约有二十岁光景,面上通红,人却甚为委顿的样子。高公将他轻轻扶起,对着窗户的亮光。老残低头一看,两边肿的已将要合缝了,颜色淡红。看过,对高公道:“这病本不甚重,原起只是一点火气,被医家用苦寒药一逼,火不得发,兼之平常肝气易动,抑郁而成。目下只须吃两剂辛凉发散药就好了。”又在自己药囊内取出一个药瓶、一支喉枪,替他吹了些药上去。出到厅房,开了个药方,名叫“加味甘桔汤”。用的是生甘草、苦桔梗、牛蒡子、荆芥、防风、薄荷、辛夷、飞滑石八味药,鲜荷梗做的引子。方子开毕,送了过去。”③
  书中老残给小妾治病的过程中严格地遵守了古代中医治疗的“四诊法”。所谓“四诊”是中医诊察疾病基本方法的合称,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即“望、闻、问、切”。这里他让高公的小妾坐起来,对着窗子有阳光的方向查看了她的舌头和喉咙便是“望”。此种方法是通过观察病人的身体状况,包括面色、舌苔等;聞是听病人的说话、咳嗽、喘息,并嗅其口中或身上是否有异味;问是询问病人症状,以及患病史等;切是用手把脉或按腹部诊察是否有异常。
  古代中医治病往往不是通过一种方法便可以使患者痊愈的,一般都要通过四诊,诊察疾病显现在各方面的症状和体征,以了解疾病的病因、性质及其与内脏的联系,为辨证提供充分的依据。“望、闻、问、切”各有独特的作用,他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不能相互取代。临床必须结合运用,互相参证,才能全面系统地了解病情,即“四诊合参”。   我们再来看老残开出的内服药“加味甘桔汤”,这里面的八味中药均为祛风解毒、散结止痛、补气利咽之药,此为内服,而老残进行外治时用的喉枪,是中医治咽喉疾病时常用的药用工具,为外部治疗。即在一个铜鼓上接一个细铜管喉枪,铜管尖端存药末,伸人喉部时,捏底部铜鼓两面使之震动,即将药末吹上患处。这些药末多为锡类散,有清热解毒、豁痰宣肺、祛腐生新的作用。吹药这外治方法,在清代治疗喉科疾病使用极为广泛。由于十九世纪末,喉疹流行,横行南北,而江浙地区分别在公元1874年、1875年、1888年、1992年喉疹大发,危害甚烈。因此许多医家致力于喉科的研究,相对的喉科医书也增加许多。如张宗良《喉科指掌》、包永泰《喉科构指》公开不少吹药方及秘制吹药的方法。
  老残的这一系列治疗方法与所采用的药物都是中医治疗喉蛾最传统的药物和手段,内外兼治,药效才能迅速发挥作用。果然“不过三四夭,病势渐退,已经同常人一样”。④
  关于“喉蛾”病的医治方法,我国清代名医郑钦安在其所著四卷《医法圆通》中有专门列出一章介绍。此书以讨论杂病和常见病症为题目,辨明内外虚实、经方时方之要,再结合时弊详加论说,颇切临床实用。书中提到:
  “按喉蛾一证,有少阴君火为病者,有肾气为病者,有胃中积热上攻而致者,有怒动肝火上攻而致者。
  因少阴君火为病者,或由外挟风热,与君火协化,或本经素有火邪,发泄不畅,上刑于肺,少阴之脉挟咽喉,咽喉窄狭,火气太甚,欲发泄而不能,熏蒸于上,而生蛾子。其人定多心烦,小便知赤、口渴冷。若挟风热,多现发热,身疼,头痛。法当祛风清热,如导赤散加荆、防、银花之类。无风热而独君火旺为病者,轻则甘桔汤,重则黄连解毒汤之类。”⑤
  可以看出抚院内文案差使高公的小妾的喉蛾病属于“无风热而独君火旺为病者”,只需通过内外兼治的方法,疏风清热、消肿解毒、散癖祛腐,很快就会痊愈。老残根据高公小妾的表症开出了适合她服用的药方,这些只是他在当时一个乱世行走江湖救死扶伤的简单一例。
  二、酷吏杀民如杀贼,含冤者参汤难救
  在书中第五回《烈妇有心殉节,乡人无意逢殃》还有一则关于参汤救人的描述,这件案子与本书中首先给我们介绍的一位政绩卓越的“清官”玉贤有关,他本人因强盗案办得好,受到山东巡抚赏识保荐为曹州知府,人称“玉太尊”,而本案中的主人公于朝栋一家则是落了个四人无辜遇害。案件发生的经过大概是这样:当地的一伙强盗将偷来的赃物藏在一户姓于的财主家里,玉贤闻讯二话不说,直接派人将于朝栋父子三人关进站笼。无论他们怎样喊屈、别人怎样为他们求情,都无济于事。结果只三四天父子三人就全站死了。财主的二儿媳妇非常气愤,就在府衙门口自尽了。
  一桩冤案,屈死四人,书中这位“伪清官”的残虐暴行真的是达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我们注意到书中有个细节:
  “这吴氏真是好个贤惠妇人!他天天到站笼前来灌点参汤,灌了回去就哭,哭了就去求人,响头不知磕了几千,总没有人挽回得动这玉大人的牛性。于朝栋究竟上了几岁年纪,第三天就死了。于学诗到第四天也就差不多了。吴氏将于朝栋尸首领回,亲视含殓,换了孝服,将他大伯、丈夫后事嘱托了他父亲,自己跪到府衙门口,对着于学礼哭了个死去活来。末后向他丈夫说道:‘你慢慢的走,我替你先到地下收拾房子去!’说罢,袖中掏出一把飞利的小刀,向脖子上只一抹,就没有了气了。”⑥
  儿媳妇吴氏在一面搬救兵救自己家人之际,一面天天熬参汤送给关在官府外面站笼中的于氏三父子喝,希望参汤能够延缓他们的生命,让他们死里逃生。
  人参汤是我国传统中药中的药剂,在民间都有喝参汤可以大补的说法,《本草纲目》中也记载⑦:“参,味甘微苦而性温,入脾、肺经。具补益强壮,补气固脱,补肺健脾之功效。”人现代医学认为,人参能补五脏,有较强的抗疲劳、提高机体代谢与免疫功能之效,久服可轻身延年。因此书中儿媳妇每日熬参汤也不足为奇,她救人心切的心情也可以理解。但是我们注意到于家三父子因为在公堂上受过严刑拷打而且站在站笼中经受烈日的曝晒,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加上身心饱受摧残,心火旺盛,,此时服用人参汤不仅没有起到治疗效果,反而是适得其反,父子三人很快就死在了站笼之中。
  文中还交代了老残亲自去看这位政绩卓越的“清官”玉贤的府衙情形,等到老残亲自去府衙门口一看眼前的景象让他大跌眼镜:只见那里有十二个站笼,里面都绑着与强盗案有关的百姓。据当地百姓说,不到一年,就已经有两千多人被站死!至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玉贤为了一己升官之私,采取恐怖的高压政策,弄得老百姓敢怒不敢言,这样虽然自己的政绩上去了,但是却把百姓置于水深火热之中。玉贤断案的残暴行径和草菅人命的罪行令人发指,这不仅仅是当时晚清山东地界的现实状况,更是全国各地底层百姓凄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经过一翻明察暗访之后,老残对这位“清廉”的“玉太尊”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书中老残这样评价他眼中的玉贤:“不过是下流的酷吏,又比郅都、甯成等人次一等了。”老残对于玉贤的这种一味的为了追求政绩而置百姓生活于不顾的做法早已经看得清清楚楚:表面上义正言辞,实则逼民为盗、祸害一方。老百姓的生活甚至不如那冬日里的麻雀,麻雀虽然冻饿但却没有人放枪去伤害它,也没有什么网来捕捉它,只要它挨过冬天,到了明春就又可以快活的生存下去了。可想而知,百姓整天生活在这种高压恐怖环境之中,遇上收成不好的年成,除了饥寒交迫之外,还要多上这一层恐惧。
  三、妙方应对官刑停淤血
  书中还有一处讲到老残给人治病的地方,在书中第十九回《齐东村重搖铁串铃,济南府巧设金钱套》一章中⑧:
  “魏谦道:‘我有个小女,四肢骨节疼痛,有甚么药可以治得?’老残道:‘不看症,怎样发药呢?’魏谦道:‘说的是。’便叫人到后面知会。
  少停,里面说:‘请。’魏谦就同了老残到厅房后面东厢房里。这厢房是三间,两明一暗。行到里间,只见一个三十余岁妇人,形容憔悴,倚着个炕几子,盘腿坐在炕上,要勉强下炕,又有力不能支的样子。老残连喊道:‘不要动,好把脉。’魏老儿却让老残上首坐了,自己却坐在凳子上陪着。   老残把两手脉诊过,说:‘姑奶奶的病是停了瘀血。请看看两手。’魏氏将手伸在炕几上,老残一看,节节青紫,不免肚里叹了一口气,说:‘老先生,学生有句放肆的话不敢说。’魏老道:‘但说不妨。’老残道:‘你别打嘴。这样像是受了官刑的病,若不早治,要成残废的。’魏老叹口气道:‘可不是呢。请先生照症施治,如果好了,自当重谢。’老残开了一个药方子去了,说:‘倘若见效,我住三合兴店里,可以来叫我。’
  中医中瘀血形成原因中就包含有外伤和气虚方面:各种外伤,诸如跌打损伤、负重过度等,或外伤肌肤,或内伤脏腑,使血离经脉,停留体内,不能及时消散或排出体外,或血液运行不畅,从而形成瘀血。关于气虚:“载气者为血,运血者为气。氣行血行,气虚运血无力,血行迟滞致瘀。或气虚不能统摄血液,血溢脉外而为瘀,此为因虚致瘀。”
  魏老儿的小女的淤血正是受了官刑的病,在官府受到严刑拷打,内外伤兼有,加上气虚所以常病卧床不起,老残通过简单的把脉和观察她的双手,加上对病情的询问便已经了解了致病原因,对症下药,只几日她的病情便已好转。
  我们可以看到不仅仅是《老残游记》中的医生与病人医案描写中体现着传统的中医思想和治病思路,纵观整个明清的医学思想,基本上仍以《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本草》为基础,所谓:“理必内经,法必仲景,药必本草”。明清世情小说中的医者,继承了前代的形象特点,又被赋予新的时代风貌。在东西交流兴日渐兴盛,西方医学逐渐开始冲击的大背景下,世情小说中普遍对于医理药理运用的描述少之又少,文学作品中也较少着墨,可见西方医学并未能为广大社会所接受。《老残游记》中医者“铁英”的形象便在这一个个故事中更加立体和深刻,其身上所体现出的传统的中医悬壶济世的医道精神正与作者人生理想相吻合。
  纵观整部小说,我们可以看到全书二十回故事均主要围绕老残在山东府周边行医治病为主要的线索,给我们展现了老残眼中的晚清底层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现状,这也是首次以一个医生的视角来揭示当时不易被人们察觉和重视的所谓“清官”暴政,在老残眼中行医救人倒是次要的,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整个行医过程中并没有碰到什么他治不好的疑难杂症,因为有着雄厚的医学知识,因此他基本上是药到病除,唯有社会之病难于医治。“老残医的不仅有普通病人,他凭一腔爱国之情唤醒统治者,拯救祖国。世情小说中的医者为晚清治病救国的双重责任的特殊医者的出现奠定了基础。”⑨
  这部小说的着重点并不在“医人”,而在于医治国家的创伤,医治人民对于乱世的孤独和无助。作者在老残身上,寄托着医人与医国的双重希望,。作者刘鹗笔下的老残既是一位行医治病的江湖医生,又是一位替下层百姓行侠仗义的启蒙者,在他眼中疾病与国家政治现状结合在一起,体现出了现代小说中的“救亡精神”,具有很强的现代性意义。
  注释:
  ①刘鹗.老残游记.中华书局.2013年版自序.
  ②③④⑥⑧刘鹗.老残游记.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三回14页,15页,26页,117页.
  ⑤郑钦安.医法圆通.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
  ⑦李时珍.本草纲目.崇文书局.2007.
  ⑨谭光辉.晚清小说的疾病隐喻与中国小说的现代化进程.中华文化坛,2007(2):83.
  参考文献:
  [1]刘鹗.老残游记[M].中华书局,2013.
  [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
  [3]郑钦安.医法圆通[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
  [4]林孝蓁.明清时期文学作品的中医学术思想研究[J].广西中医药大学,2010.4.
  [5]武跃进.从老残游记看刘鹦的中医药才学[J].长春医学院学报,1999.12.
其他文献
摘 要: 将历史与个人叙事相结合,在张悦然的小说创作中并非首次尝试,《茧》作为其数年磨砺之作将这种创作方式继续深入实验着。作为情感连接的历史在这里得到了张悦然更加深入的思考,相比之前有了一定的突破但仍然不甚完满,这既与张悦然面对遥远历史的经验不足有关,实际上也与其创作追求相联系。对个人化审美化的追求在其小说创作中一以贯之,她专注于发掘人物的情感发展,努力与每个人物作近距离对话。张悦然将历史与个人结
摘 要: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培育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优秀人才的必要途径,本文根据共青团视域下扬州大学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尝试和探索,介绍了一种可持续完善的“以机制为保障,以项目为抓手,以竞赛为导向,以文化为载体,以创业为延伸”,第一第二课堂协同配合的“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期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健全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校共青团 创新创业教育 扬州大
摘 要: 在自然界中山水美是客观现实存在的。推动了人类的文明,同时影响了山水绘画中以线条作为符号的绘画艺术的形成。在中国山水绘画中线的作用非常重要,不管是对景写生时,还是绘画创作中,都离不开线的运用,成为中国山水绘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关键词: 自然山水 物象 线 山水画  1.自然山水的物象提出及概念意义  中国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源,从最初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感悟,到遵循自然规律和改变自然
摘 要: 霍桑是一位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家,他深受超验哲学、神秘主义、清教主义思想的影响,这些影响表现在《红字》中,呈现出一个与现实交融的神秘诡谲的文学世界。本文从荒野、女巫及精灵的意象出发,发掘文本中蕴含的深意。  关键词: 霍桑 荒野 女巫 精灵 象征  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04-1864)是19世纪前半期美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意蕴深刻,技
摘 要: 赛珍珠是位著名的美国女作家。她在中国和美国体验了极为丰富的生活,在中国文化环境的熏陶中成长,同时又接受来自父母和美国的教育。论文从探寻赛珍珠的文化身份入手,选取赛珍珠三個不同时期的代表作《东风·西风》、《龙子》和《同胞》来探讨她笔下的中国他者形象。从形象学角度来看,她笔下的中国就是异国他者形象,她在审视和想象着这个中国他者的同时,也对美国自我进行审视和反思。  关键词: 赛珍珠 他者 中
摘 要: 通过对广西中医药大学大学英语选修课的学习动机类型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访谈发现,学习情景动机分析表明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讲课与学生练习的时间均等,教师要侧重课文语篇分析及听力的讲解,学生希望自己有更多机会发言等。工具性动机体现在学生选修大学英语课通过四六级,且提高阅读水平为考研出国做准备。信息媒介动机体现在课程、教材、教师对英语学习动机有促进作用,需要增强学生个人发展的动
摘 要: 当代流行歌词塑造古典人物形象,是借鉴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表现。当代流行歌词通过化用古典诗词、借鉴比兴艺术手法、营造古典意境等方式,对古人形象加以塑造,以期达到拓展歌词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增加歌词的文化积淀感、促进流行歌词情感表达多样化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 流行歌词 古人 形象 古典诗歌 意境  一般而言,歌曲尤其是流行歌曲传播的方式主要是歌唱而非阅读,因而要求歌词的内容与语言尽可能贴近日
摘 要: 欧·亨利是世界文坛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常以轻松幽默的笔调﹑出人意料的结局讲述小人物的悲欢离合。笔下的这些人物困厄﹑悲苦,被社会无情地吞噬。其中的每个故事都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蕴含深厚的人文主义精神。在小说《配供家具的客房》里,欧·亨利艺术地把握了现实的悲剧性,突出了悲剧色彩下的心灵归属感,用饱含辛酸的笔端给予了社会底层人物深切的关注与同情。  关键词: 欧·亨利 悲剧性 心灵
摘 要: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必须从小抓起,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改变铺张浪费的生活方式,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一些良好习惯的养成仅靠课堂上抽象的教育是不能实现的。儿童音乐剧通过简单但富含寓意的情节,配以亲切、好唱、好记的歌曲、优美的舞蹈动作和真实的表演,对儿童造成很大的吸引力,使大家都喜欢演、喜欢看,在不知不觉中向儿童传达真、善、美的道德情操。基于此,本文探索运用儿童音
摘要: 苦难作为人生道路上所必经的磨炼,其于承受者而言恰如外在打击于内在愿景。个人生活目标决定承受者的抗争方式,读者在“召唤结构”的作用下终会感悟现实苦难的教化意义,从而得到精神层面的成长。  关键词: 《活着《安琪拉的灰烬苦难成长  《活着》是余华对徐福贵“人性与求生本能”冲动的交叉探究,是一部不失朴素粗粝的史诗①。小说显然已从文学层面延伸到整个人类生存的深刻哲学命题上。在遭遇极其苦难与不幸的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