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钢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一步一个脚印、点滴积累的过程。长期以来,笔者在钢琴的学习过程中感受着不同的甘与苦,作为教师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儿童要想学好钢琴,首先是发现他的“钢琴兴趣”点,然后对其进行引导,使“兴趣”变为“乐趣”,这是在整个钢琴学习中贯穿始终的“链条”。
一、体验音乐的“喜悦”
在最初的启蒙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儿童自己充分感受音乐的“喜悦”;上课时老师可以弹一些短小精炼,个性鲜明的小曲,或让孩子们自己演奏他们喜欢的曲子,富有表情的表演。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多加赞美和鼓励儿童,让其富有成就感。
二、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
由于儿童(尤其是学前儿童)主要是通过表象形式来认识外界事物,而不是对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关系的理解,即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认识事物 。因此,在实际的学习中,应尽量将那些概念知识比喻成他们生活中熟悉的实物,进行形象的类比,这样有助于儿童的理解。当儿童通过生活中知道的、看得见的,摸得着的实物来学习理解那些概念时,他们的学习兴趣会大大增强。
三、教材的选择
授课时,教师对于教材的选择对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也有重要的影响。
选材上分两类:一类是必弹曲目,另一类是选弹曲目。必弹曲目,例如用于初级学习的拜厄、车尔尼599等这些有绝对权威性的,效果显著的教材,对于绝大多数儿童来说是严谨有余而活泼不足的,缺少趣味性很容易使他们厌烦,所以也要尽量多的选一些小朋友喜欢的曲子,如《汤普森浅易钢琴教程》、《中国民歌儿童钢琴曲选》由于每首曲子都有标题有图画,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样学起来也较有兴趣。
四、教师的语言
教师的语言对于儿童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人,学生是被传授的对象,两者要沟通与合作,其桥梁便是语言。由于学前期儿童的大脑和思维的发展有限,加之他们对语言的理解较困难,因此,教师的语言能力就成为与学琴儿童相互沟通的关键。所以教师应该尽可能的讲“儿童语言”,即把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要求儿童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转化成儿童所能听懂的,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语言,从而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所以教师的语言应该条理清晰、幽默风趣、语速缓慢,总之要使儿童听懂老师的话,并尽可能的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样才能更好的使儿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弹奏钢琴曲《快乐的小丑》,教师可以先弹奏一遍,在弹的时候,可以问学生:“你认为小丑长什么样呢?”学生答:“是一个很滑稽的人。”老师接着说:“对,是一个脸上涂满油彩,头上戴着小丑帽,穿了颜色鲜艳、样式夸张的小丑服,大摇大摆地走在街上吸引人们的目光。”然后教师继续弹奏让学生注意听,问:“这时小丑怎么了。”学生:“好像是绊倒了。”老师补充:“对,小丑在表演的时候,不小心被路上的石头绊倒了,但他很快又站起来了,继续往前走……小丑好可爱啊!”这样就加深了小丑在学生心中的印象,开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把乐曲弹的有声有色。
五、丰富多彩的示范演奏
教师的示范演奏,对于儿童学琴有着极其重要的启发作用。事实证明,儿童亲身观摩要比听音乐的效果好,理解领会比总是单单用口说的好,也感兴趣的多。对于教授学生的内容不但要熟练范奏,还要重视其重点,难点的示范,把“用琴说话”、“用琴授课”的方式贯穿于教学中。对于一首曲子的音乐情感和内涵,有时需费很多口舌去给儿童解释,他们可能还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可如果教师用琴声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加以描绘、表达出来,再加上少许的注释,儿童常常能很快的领会老师的意图和曲子表现的内容。这样的授课方式不仅是生动、有趣的,而且也能让儿童更好的理解和感悟音乐。
如在弹奏钢琴曲《可爱的家》中,教师可以先范奏一遍,让学生想象一下自己家的家庭照片,并在听的过程中,积累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想法,听完后告诉老师。然后教师指出这首乐曲是弱起开始,要弹的轻一点,告诉学生这首乐曲的线条是平稳的,随后教师提出问题(这首乐曲要以怎样的情绪弹奏呢?)让学生自由发言,并对他们的发言积极鼓励。接下来教师总结出问题的答案(要以美好的心情和对家的眷恋来弹奏)。最后让学生掌握4/4拍的节奏类型(强-弱-次强-弱),使学生在弹奏过程中注意节拍的律动。这样,学生在弹奏时有了家的概念,在弹奏中认识到这不是单纯的手指运动,而是让双手和大脑充分的运作起来。
由此可见,教师多示范演奏、用琴说话,让视觉和听觉进行综合,使得所听的音乐“形象化”、“简单化”, 同时这些曲目节奏感强、旋律活泼、流畅,学生比较容易把握作品风格,进入角色,不论是弹低声部还高声部,在弹奏时,也要很注意对方弹奏,强、弱、起伏。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能提高学生学习愿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儿童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黄莉莉著《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02
[2]卢珊珊著《幼儿音乐素质的培养》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6.11
[3](日)石川勤著《教与学的艺术:发掘孩子自主学习的潜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02
[4]曹理著《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5]沈建中著《幼儿心理导向教师和家长指导》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0.09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乡幼儿师范学校)
一、体验音乐的“喜悦”
在最初的启蒙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儿童自己充分感受音乐的“喜悦”;上课时老师可以弹一些短小精炼,个性鲜明的小曲,或让孩子们自己演奏他们喜欢的曲子,富有表情的表演。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多加赞美和鼓励儿童,让其富有成就感。
二、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
由于儿童(尤其是学前儿童)主要是通过表象形式来认识外界事物,而不是对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关系的理解,即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认识事物 。因此,在实际的学习中,应尽量将那些概念知识比喻成他们生活中熟悉的实物,进行形象的类比,这样有助于儿童的理解。当儿童通过生活中知道的、看得见的,摸得着的实物来学习理解那些概念时,他们的学习兴趣会大大增强。
三、教材的选择
授课时,教师对于教材的选择对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也有重要的影响。
选材上分两类:一类是必弹曲目,另一类是选弹曲目。必弹曲目,例如用于初级学习的拜厄、车尔尼599等这些有绝对权威性的,效果显著的教材,对于绝大多数儿童来说是严谨有余而活泼不足的,缺少趣味性很容易使他们厌烦,所以也要尽量多的选一些小朋友喜欢的曲子,如《汤普森浅易钢琴教程》、《中国民歌儿童钢琴曲选》由于每首曲子都有标题有图画,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样学起来也较有兴趣。
四、教师的语言
教师的语言对于儿童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人,学生是被传授的对象,两者要沟通与合作,其桥梁便是语言。由于学前期儿童的大脑和思维的发展有限,加之他们对语言的理解较困难,因此,教师的语言能力就成为与学琴儿童相互沟通的关键。所以教师应该尽可能的讲“儿童语言”,即把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要求儿童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转化成儿童所能听懂的,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语言,从而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所以教师的语言应该条理清晰、幽默风趣、语速缓慢,总之要使儿童听懂老师的话,并尽可能的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样才能更好的使儿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弹奏钢琴曲《快乐的小丑》,教师可以先弹奏一遍,在弹的时候,可以问学生:“你认为小丑长什么样呢?”学生答:“是一个很滑稽的人。”老师接着说:“对,是一个脸上涂满油彩,头上戴着小丑帽,穿了颜色鲜艳、样式夸张的小丑服,大摇大摆地走在街上吸引人们的目光。”然后教师继续弹奏让学生注意听,问:“这时小丑怎么了。”学生:“好像是绊倒了。”老师补充:“对,小丑在表演的时候,不小心被路上的石头绊倒了,但他很快又站起来了,继续往前走……小丑好可爱啊!”这样就加深了小丑在学生心中的印象,开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把乐曲弹的有声有色。
五、丰富多彩的示范演奏
教师的示范演奏,对于儿童学琴有着极其重要的启发作用。事实证明,儿童亲身观摩要比听音乐的效果好,理解领会比总是单单用口说的好,也感兴趣的多。对于教授学生的内容不但要熟练范奏,还要重视其重点,难点的示范,把“用琴说话”、“用琴授课”的方式贯穿于教学中。对于一首曲子的音乐情感和内涵,有时需费很多口舌去给儿童解释,他们可能还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可如果教师用琴声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加以描绘、表达出来,再加上少许的注释,儿童常常能很快的领会老师的意图和曲子表现的内容。这样的授课方式不仅是生动、有趣的,而且也能让儿童更好的理解和感悟音乐。
如在弹奏钢琴曲《可爱的家》中,教师可以先范奏一遍,让学生想象一下自己家的家庭照片,并在听的过程中,积累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想法,听完后告诉老师。然后教师指出这首乐曲是弱起开始,要弹的轻一点,告诉学生这首乐曲的线条是平稳的,随后教师提出问题(这首乐曲要以怎样的情绪弹奏呢?)让学生自由发言,并对他们的发言积极鼓励。接下来教师总结出问题的答案(要以美好的心情和对家的眷恋来弹奏)。最后让学生掌握4/4拍的节奏类型(强-弱-次强-弱),使学生在弹奏过程中注意节拍的律动。这样,学生在弹奏时有了家的概念,在弹奏中认识到这不是单纯的手指运动,而是让双手和大脑充分的运作起来。
由此可见,教师多示范演奏、用琴说话,让视觉和听觉进行综合,使得所听的音乐“形象化”、“简单化”, 同时这些曲目节奏感强、旋律活泼、流畅,学生比较容易把握作品风格,进入角色,不论是弹低声部还高声部,在弹奏时,也要很注意对方弹奏,强、弱、起伏。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能提高学生学习愿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儿童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黄莉莉著《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02
[2]卢珊珊著《幼儿音乐素质的培养》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6.11
[3](日)石川勤著《教与学的艺术:发掘孩子自主学习的潜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02
[4]曹理著《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5]沈建中著《幼儿心理导向教师和家长指导》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0.09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乡幼儿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