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师黄济先生点滴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rsh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吾师黄济先生原名于鸿德,山东即墨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我国著名老一辈教育学者,新中国教育哲学学科的主要奠基人。
  20世纪90年代初,我有幸投黄师门下,成为先生的及门弟子。
  那时先生的名气已经挺大,解放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哲学》教材就是先生主编的。我在上本科时,教育哲学老师向我们介绍先生时,语气中饱含敬意,那情景在我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入北师大后,初次见先生,给我的印象与想象的有很大差别:穿着早已过时的灰色中山装,布底鞋,微驼着背,一口浓重的山东口音几乎听不懂。但先生很和蔼、很健谈。
  北师大的三年,先生之嘉言懿行,弟子敬慕而铭记之。
  先生是严谨、严格、诲人不倦的师长
  先生平日性情温柔敦厚,很少直截了当地批评我们。他的严谨、严格是我在被狠狠批评一次之后才领教的。二十多岁的我,贪玩、怕苦。一次写论文,我用英语的逗号和句号代替文章所有中文标点。此外,文章中还将著名教育家夏丏尊的“丏”写成“丐”。开始时先生还和颜悦色地告诉我写文章时标点符号应该严谨,后来,当先生问我“丏”如何读,当我说念“丐”时,先生突然十分生气地提高声音,让我感到十分害怕,那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想不到看起来和蔼的先生也有那么大的脾气!是啊,一个孜孜以求的学者怎能允许自己的弟子如此浮躁?!想起这事,至今我仍汗颜!
  毕业时先生用叶剑英的一首诗书写了一副行书送我:“攻城不怕艰,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我一直将这幅作品挂在书房,懈怠时便用它给自己鼓劲。而今我已为人师,时常会想起先生春风化雨般的教诲。在黄先生门下三年,先生“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他的出群才识及诲之谆谆使我深蒙启迪,终身受用并常以之转嘱后生共勉之。
  先生是勤学不倦、笔耕不辍、不知老之将至的学者
  先生曾经说过:“我对自己的要求,总是虚心好学、孜孜以求,以他人之长来补己之短。”先生主张“学习要做到‘四勤’,即勤学、勤思、勤问、勤写”。他认为:“只有虚怀若谷,锲而不舍,才能纳细流而成江河。”为此,他曾为自己的一本文集取名《雪泥鸿爪》。先生的案头手边,经常放着几本工具书,遇到疑难,便立即查阅,直到问题解决而后止。
  先生一生勤学不倦,笔耕不辍,不仅桃李满天下,而且著作等身。以前电脑没有现在这般普及,文章都是手写的。有时出差赴京去看望先生时,他还饶有兴致地将自己的手稿拿出来给我辈欣赏。但见稿件上的字工工整整,每个字都是一笔一画写就的。一篇文章总是几易其稿,可以想象先生这些著作花费了他多少心血。至今为止,先生还不会电脑,2010年年初我赴京时看望先生,他正在撰写弘扬国学的文章。先生有些沮丧地告诉我,现在最大的烦恼是不会用电脑,查阅资料十分不方便。一个早该颐养天年的学者,耄耋之年还在用行为向我们诠释老知识分子“格物致知”“心诚求之,虽不中,心向往之”等理智之精微。
  先生是真诚、通达、智慧的君子
  印象中的黄先生雅有情操,是真诚的。先生虽然瘦小,但只要你与他打交道就能感受到山东人的直爽和豪气。先生特别健谈,经常与我们谈到其年轻时求学、当兵的经历。有时还与弟子们叙家常,会谈及自己的童养媳以及不满意包办婚姻从而走出旧婚姻泥潭的故事。弟子们感受到的是先生坦率的性格、坦荡的人生。每有新作问世,先生都会从几千里外给我寄书。十多年来我已经收到先生寄给我的七本著作,内容十分丰富,从中国古代教育哲学到教育哲学通论等。汗颜的是至今我都没有像样的作品送与先生。
  印象中的黄先生学养深厚,是通达的。先生是旧时代成长的知识分子,但是一点都不守旧。从照片看,年轻时的黄先生梳着小分头,戴着眼镜,容仪俊雅。先生知识渊博,兴趣广泛,尤其是古文和书法功底好得很。先生七岁入私塾读书,攻读四书、五经以及子、集和纲鉴等书,在古文方面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先生的研究涉猎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哲学、美育,而且在诗歌、历史、书法等方面有自己的见解,80高龄时出了一本《诗词学步》,介绍了诗、词的格律、变体等。先生的书法很好,其书法作品字体清逸刚健、典雅清朗,古拙质朴中透露出豪迈大气之书风,光明日报刊登过他的书法作品。弟子们也常常寻机索要墨宝,每每此时,先生都会豪爽地为我辈濡墨挥毫。说到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一次有个广西的小学生在光明日报上看到先生的作品,便修书一封:“黄济:我从报纸上看到你的书法不错,很喜欢,是否可以给我写一副?”先生便寄了一副字去。过了一段时间,先生又收到该学生的信:“黄济:你的书法已经收到,是否再给我写一副?”于是,先生又书写一副寄去。后来,小学生知道黄先生是北师大教授,便又寄来一封信,说“黄济先生:实在对不起,我不知道您是北师大的教授……”而当我们责怪那个孩子的时候,先生却轻描淡写地说:“他是孩子,可能不知道怎样称呼。”仁者之心,诚之至,感之深也。
  先生是洞悉实务的俊杰
  90年来,先生的人生之路并不平坦。17岁参加游击队,后参加蒋介石组织的“青年军”①参加抗日,“文化大革命”中先生因此被打成历史反革命,接受思想改造,被罚扫厕所、烧锅炉十年,手腕也被红卫兵打断,直到“文化大革命”后才获平反。有一次,先生指着自己的手腕告诉我们手不好使,那情景淡定地就像在说别人很久以前的故事。先生常自豪地告诉我们,“一生两投”②是他一生中最正确和重要的抉择,他为自己的清醒自豪。
  说了许多,吾师的博学、通达、智慧使弟子们“仰之弥高”“见贤思齐”。先生从容中道,躬行君子,在一首七律中这样自我总结:“教坛耕耘几十春,喜看桃李已成林。一生两投任评说,三校持鞭务淳真。行不负人常用忍。文求出己莫效颦。天公若肯假年月,自当续播争分寸。”
  90年的人生,稼穑艰难,玉汝于成。一路走来,先生带着“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对知识的渴求和虔诚,怀揣着传统中国人“修齐治平”和“立德、立功、立言”的梦想迎来了其90寿辰。90岁的先生依然耳聪目明,每日读书不辍。每次看望先生,临别时,他都会走下楼送我一程又一程。有时我们长谈至深夜,先生也会蹒跚着走下楼,久久不愿离去。回眸望去,一个世纪老人矮小、弯曲的身影站立在寒风中,每当此时我都不禁热泪盈眶并在心中祈祷:先生,多保重,我们期盼着为您庆祝百年寿辰!
  
  注释:
  ①“青年军”是国民政府在抗战末期所建立的一支军队。1944年日寇由湖南长驱直入,为应付当时的局势,蒋介石提出“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号召知识青年从军抗日。1945年抗战胜利后,“青年军”改为“宪兵教导团”。
  ②指抗日战争期间,先生从沦陷区向国民党统治区跑;在解放战争期间,又从国民党统治区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跑。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师范学院教育系)
  (责任编辑:张瑞芳)
其他文献
新课程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改革,其显著特征是提出了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而传统教学理论的课堂提问在某些方面与新课程理念不相适应。基于此,本文结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对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一些探讨。    一、有效课堂教学提问的基本特点    所谓有效果的课堂提问,是指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
三年级的一节总复习课上,在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换算之后,一位学生突然站起来问:“老师,我妈妈昨天买回一罐奶粉,上面标有2200克,这2200克等于多少千克呢?”我在黑板上郑重地板
期刊
印第安文学从最初的原始状态开始就蕴含着深厚悠远的印第安部落根基,那就是回归模式和文化认同,在不断地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过程中印第安文学始终没有摒弃自身的回归模式.同
随着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明确提出教学也是科学。在此背景下,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引起了教育者的广泛关注。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1]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如何进一步提高课程改革核心环节的课堂教学效益,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了诸多有益的尝试。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就有效课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档案信息的存储、处理和服务方式亦发生了新的变革,整合图书馆档案信息资源,使其在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及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已成为现代化图书馆获
《天问》“汤出重泉”的“出”不当训为“去”,而应训为“屈”或“诎”、“黜”的假借字.“重泉”的“泉”本当作“渊”,在唐朝为避唐高祖李渊之讳而改“渊”为“泉”.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这是(以下简称)公开征求意见稿中十分强调的内容.作为奠基国民素质的基础教育,不仅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更是国家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解决简单的搭配问题。2.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
一、一个重大而正确的命题:教育家办学    温家宝总理曾多次提出要“教育家办学”。教育部新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提到:“倡导教育家办学”。依我看来,“教育家办学”这一命题重大而正确。  所谓“重大”,指办学关系重大。大之,涉及民族、国家,乃至人类、世界;小之,涉及每个家庭、每个儿童。国家的安全与富强、人类的进步与传承,家庭的幸福与和谐,儿童的健康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