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教材使用中备课浅析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y2767562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程的实施对语文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这次新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充分体现了教育观念、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的变革,它将更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那么,为了适应这种变革的要求,我们有必要对备课这一教学的重要环节进行再思考和再认识。
  一、备课不只是为了单纯传授教材知识,而且是为了同时达到对语文课程的建设和开发。
  在传统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备课只有大纲、教材、教参意识,一节课的教案往往只是知识点和标准答案的罗列,而课程的建设和开发意识淡薄。在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的目的成为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本”,追求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而人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资源的占有,如何利用好语文课的课程资源应成为我们在使用新教材备课过程中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语文课程资源我们应该有广义的理解: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
  备课过程中如何实现对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开发是一个选择、探索、合作和不断创新的过程。对教材内容处理应该比较灵活——可以取舍,可以调整顺序。选用的教育资源可以是媒体提供的,亦可以是师生自身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可以是需要教师准备几周时间的,也可以是即兴发挥的;可以是古典名诗词赋,也可以是现代流行小说、通俗歌曲……所以,语文新教材的备课应该是一种粗放型的、柜架式的,它应是单元教学设计,而不是只备45分钟,它应更机动、可变。当然,这种教学设计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厚的语文功底和驾驭资源的能力。
  二、备课不只是教师个人的单边活动,而且是师师合作和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
  在传统的教学中,备课过程的独立性极强,教师只考虑怎样教,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是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合作、交流,从而造成个人为战、“孤芳自赏”的状况。在新的课改背景下,语文教材与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语文教师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加强知识的学习,培养自己跨学科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师之间应学会合作、交流,学会资源共享。语文教师要经常挤时间和同科及其它学科教师坐下来,静心谈一谈,在一起共同学习,获得、交换、共享各种信息,从而丰富自己的信息量,为备课做准备。
  三、备课不只是为了45分种的课前准备,而且是为了完成个人教学经验的总结和独特教学风格的形成。
  在传统的教学中,备课只是简单的对45分钟过程的记录,是简单的课前准备,用完后,很少反思和补充,甚至丢在一边,无人再理。在新的课程改革后,语文教材成为师生对话的文本,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载体,成为一个完全开放的系统。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应不断拓展、补充、创新。这就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应注意积累和总结教学过程中的资源和经验,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信息,及时地将教师之间思想碰撞的火花、授课过程中的灵感记录下来,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从中受到的启发记录下来。尤其是教师和学生为课堂教学收集的各种教育信息,更应分类按顺序整理起来,装订好,以备后用。新课改要求每一位教师应逐步构建一套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注意平时的积累总结是不行的。
  具体的做法是,语文教师可以用活页纸备课,以便随时增添内容,归类整理装订。教案纸可以设计成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授课过程的准备内容,另一部分是与之对应的课中改造与创新的内容。一节课下来,教师应及时反思教学过程,将师生在课堂上交往、对话和合作中生成的新知识,教师从学生身上受到的感悟及由此生发的想法、疑点记录在教案纸上。这个过程是真实的教学实录,也是教师整理教学思路、总结经验从而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的准备进程。
  四、备课中应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个体需要。
  在传统的教学中,“语文是工具学科”的观点对语文教学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语文教师备课重在备知识传授和标准化答案,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以致出现了课本上的范文被教师肢解得支离破碎、讲解得味同嚼蜡,讲课几乎占用了全部课内时间,课外时间又几乎被大量重复统一的训练题挤满的现象。在这种统一的目标要求下,学生完全丧失了学习的自觉性,个性亦湮没在题海之中。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应该是一门最具个性化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学习基础、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不同会出现很大的差异性,每个学生会有不同的需要,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学生多一些具体的了解、多一些尊重和宽容。
  其实,只要我们的语文课堂是开放性的,有可变的余地和选择的空间,学生就会有饱满的热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不同的问题,启发诱导学生,并要求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于问题结果多做假设和猜测。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体现层次性,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要求个性存在差异的学生。
  只有在备课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个体需求,给予每个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学生才会得到可持续发展。
  教育是艺术,艺术的价值在于创新。一名好语文教师应当积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尽快完成角色转换,不断突破旧的教学范式,时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在备课上下大功夫,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当看到一届届学生,一批批幼苗茁壮成长时,我们会感到“光荣”、“幸福”的。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迫切需要我们对传统的语文教育思想进行彻头彻尾的改造,牢固树立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语文教育思想和模式。通过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亲身感受到了这一可喜的变化,语文更像语文了:  基于自己对新的语文教学的理解,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语文教学探究的。  一、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元认知能力。  首先,充分利用语文学习手段。如强化学生写
期刊
引言: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教学越来越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堂延伸以及综合测试,阅读都成为主角。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渐成为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越来越成为语文界的共识。阅读能力又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是以理解为核心的复杂的综合性极强的思维活动。阅读能力是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养成的,语文课要有目的地、有
期刊
想象作文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新的形象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就是想象。想象是创新的先导,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来源于科学家们的想象。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想象之源,捕捉、
期刊
课改十年,我们一直在探索、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课堂能够真正转变教师和学生在传统课堂的角色?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享受到自主学习的快乐、挥洒青春的畅快?终于,在校领导的指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我们探索出了高效课堂模式,让“高效”点亮了我们高中的历史课堂,学生的才华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展示。  一、教学理念的高效性  教师这一职业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职业定位,每位教师也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改变自己的观
期刊
整个社会日趋多元化,各种文化思潮并存,大学生的思想日趋活跃,不断向思想政治课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同时给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课堂教学不仅是老师更是学生生命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对这一环节的忽视,不仅有愧于教师自己的人生,同时也是对学生生命的亵渎,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一直是笔者教改活动中孜孜以求的重要目标之一。笔者在教改的实践与探索过程中对此作了一些研究。  一、慷慨激昂与
期刊
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确定某个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它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的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无论何种形式,学生始终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但在整个研习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容忽视,因为研究性学习能否成功且有实效,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好坏是关键。  笔者拟就高中历史教学谈几点认识: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离不开教
期刊
摘 要:系统论中有一个重要原则:“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及整体具有其组成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的特性和功能。因此,根据此理论,我们构成了数学模块教学思想。  关键词:新课程 数学 模块教学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在普通高中的课程改革中,突破了以往的“学科——单元”模式,改为“学科领域——科目——模块”教学,这是课程设计方面的重要举措,从而使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模块化”
期刊
课本的使用,依据教材是基础,创造性、补充性运用教材是发展。现举《口语交际——答询》为例,谈一谈教师如何去补充教材、创造教材。  《口语交际——答询》分为“生活情境”、“相关知识”、“示例简析”、“练习实践”四部分,在“相关知识部分”给出了答询的特点和要求,现将课本所给出的知识列表如下:  1.答询的特点:先有问,后有答。 回答明确  2.答询的要求:听得准,答得妙 回答恰当  回答巧妙  如何
期刊
【学习目标】1.知识和能力: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2.过程和方法: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体会它们的作用。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重难点】1.重点: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了解环境遭受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在以后的开发中应吸取哪些教训。2.难点:透视文章写作内容,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期刊
多元解读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内涵进行多个向度的探寻,尝试不同的情感体验,建设性地从不同角度去对文本予以意义赋予。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中,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可以说已经成了一种常态,这是语文教学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必然结果。  多元解读是对以往标准化、一元化解读的有力反驳,这让学生重新掌握了话语权和表达权,从而真正拥有了学习权。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正确审慎地对待多元解读,避免从本质主义的“陷阱”中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