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生活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dinfo9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教育到发展,这中间的过程是离开生活的。美国教育学家杜威从自己的实用主义哲学出发,就教育本质问题提出了他的观点,“教育即生活”和“教育即社会”。在杜威看来,教育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但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最好的教育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 那如何来达到“知与行”的统一,让少先队活动不脱离生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创设生活情景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问题中求感悟
  
   对于儿童来说,道德就是在生活中通过仔细观察成人和其他同伴的行为而发展起来的,因此,环境和教育对于能否使这些道德培养得到开发和培育有着重要作用。即使我们有很好的教科书,但如果与现实生活中的情况是脱节的,那么教科书是无用的。情境的引入或创作应有明确的目的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突出主题思想,不能喧宾夺主。
  有位日本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民族自豪感的教育时,把学生带到一个大型停车场,让学生数一数在这么多汽车中,有多少辆是日本制造的,它占总车辆的百分之几,学生统计出70%的汽车是由日本制造的。在停车场里这一课堂里,荡漾着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绪,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教学《保护人类的家园》时,一位老师带领学生走进垃圾填埋场,在距离垃圾场很远的地方,一股臭气扑面而来,学生纷纷捂住了鼻子。这样的教育是多么直接,有哪个学生愿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呢?在学生有了深刻体验的基础上,老师便说:“如果我们再不好好保护自己的家园,那我们就将生活在这样的地方。”这是一堂多么生动的社会课堂教育。
  因此,我认为只有上学生感兴趣的课,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给学生思考活动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官能,通过情境的展现,使学生把眼前的实境唤起理念的意境,将学习与体验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打好学生终身受益的基础。
  
  二、提供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让学生在快乐中求成长
  
  社会生活条件在儿童和青少年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常常是通过教育来实现。教育就是由一定的教育者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来对环境影响加以选择,组织成一定的教育内容,并且采取一定的教育方法,来对受教育者心理施行的有系统的影响。
   除课堂教育外,学校的教育工作的时机有很多,如:国旗下讲话,晨会课,班会课,中队主题队活动,红领巾广播等。利用好这些教育阵地,会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队会的主题要能体现这一阶段队员的年龄特点,或学校的特色。我曾经在三年级学生中开展了“成长的故事”中队主题活动,他们用自己的照片讲述着成长的过程,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和老师的殷切教导,非常适合三年级队员的实际情况,开展起来也不困难,而且学生是有感而发。平时晨会课内容也不能空洞。记得,有一次去检查晨会课,那天正好下雨,同学们都撑着雨伞到学校,那位老师就在课堂上向同学们介绍雨伞的构造和作用,还告诉学生雨伞的正确用法。这是多么及时的一次教育,我相信在这位老师的教育下,他们的学生一定不会再拿伞当玩具了。“国旗下讲话”是对少年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把学生作为“国旗下讲话”的主体,把这块教育阵地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例如,在进行弘扬民族精神的教育中,让学生在国旗下讲岳飞、杨利伟或奥运冠军的故事,台下的学生都被吸引了,台上台下形成了互动。新课程的教学观,要求从老师讲到学生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堂外。这充分体现了教育工作的社会性和生活性。
  
  三、回归日常现实的社会活动,让学生在真实中求发展
  
  体验是品德教育的几个基本环节之一。对于儿童来说,只要他自己的生活才是对他有意义的、真正的生活。因此在教育工作中,不应该让儿童成为别人生活的旁观者、评论者和模仿者,而应该成为他自己生活的实践者、观察者、体验者和反思者。
  有一个中队的辅导员在引导队员们阅读环保书籍后,发动学生做环保小调查:我们身边的环境污染有哪些?少先队员们走上街头,河边,了解污染现状;翻阅书籍、报刊,上网,查看环保动态。一张张环保手抄报、绘画很快贴满了墙。之后,又及时组织学生讨论:我们能为环保干些什么呢?讨论后,大家认为,我们就从回收废旧电池做起。有了环保意识后,少先队员们发起的“百家企业助环保,百万布袋赠市民”的活动,他们顶着烈日,手拿宣传单、布袋,在家属区挨家挨户的宣传绿色购物,发放布袋。这次活动共发出1500个布袋,受到居民的欢迎。
  每年寒暑假雏鹰假日小队也是很好的体验生活的活动。今年暑假我校五年级学生走上街头,去统计马路闯红灯的情况,也随即采访了那些闯红灯的人,了解了他们闯红灯只是为了赶时间,为了图方便,并没有想到安全的重要性。了解这些情况后,学生去网上收集了那些因为违反交通规则而酿成车祸的照片,做成了宣传板,放在学校橱窗内让全校学生观看。这样直观的教育,是真的可以深入学生心灵,让学生有所触动的。
   全国小学德育研究会会长姬君会指出:小学德育教学就是要拒绝“成人化”。必须要把握三个字:一是“小”即主题集中,让孩子容易理解;二是“近”,要贴近孩子的生活,不要讲空洞大道理;三是“实”,就是要实实在在,可信可学可用。
   如果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这一根本性环节,学生将永远达不到“知与行”的统一,这样的话,教育最终只能造成与培养现代社会创新和创造人才需要的要求相背离。让学生实践就要解放学生的身心,放手让学生去行动。有了心灵的自由,思维的骏马才能驰骋;有了行动的自由,思维的风筝才能放飞。让学生大胆地想,勇敢地试,成功就会向他们招手。
其他文献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我们的目的在于寻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教学应当是一种用教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当前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急需树立快乐教育的理念: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觉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地学习、由苦学变成乐学、由学会变成会学,并且能够有愉悦的情感体验,使课堂不但成为适合学生学习的学园,更成为学生
当我写下这一题目的时候,一种静谧、优雅的空间感觉弥漫心底,这也许就是教育的魅力所在,她总是在人心灵最沉静之时,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她的丰实、韵味和博彩。  时光荏苒,转眼在教师这一工作岗位上我已走过了二十余个春秋。这二十余年间,有过激情,有过奋进,有过迷茫,有过困顿,也有过倦怠……更多的拥有还是在时间的流里,学会了静静地品尝,学会了慢慢地享受,享受一朵朵心花绽放的叮咚之声,犹如妙手轻拨琴弦。  新学
时代在变,教材在变,人的观念也在变。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研者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是课程改革的热点,更是课程改革的难点。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使我们教师努力学习新课标,同时又进行了有力的探索。    一、把语文课堂大胆地生活化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几段话引起我的注意:“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
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很多老师常抱怨自己的“苦口婆心”对学生收效甚微,甚至是适得其反、背道而驰。然而老师们可曾反思过,自己的“逆耳忠言”在批评教育时是
小学英语学习中,学生有效预习的习惯养成,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从小学一年级起,家长就要着手培养孩子良好的预习习惯了,这是让其养成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以下是我这一年多来对小学低段课前预习的几点看法:  一、低年级英语预习的主要任务  要做好预习这个工作,首先要知道每个阶段的预习任务。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我认为一年级预习的主要任务是:  1、跟着磁
《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指出:思想品德课“是我们学校教育社会主义的性质的一个标志;是实施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
丹东黄海汽车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对生产制造过程重要质量特性的过程能力指数进行统计和预测分析,计算过程能力指数并提出预测目标值,从而直观地了解过程能力的现状和动态趋势,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