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研学案”编写和使用的误区浅析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xia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番禺区推行“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已初显成效,但在小学“研学案”的编写和使用中,还存在不少误区,严重制约了“研学后教”课改前进的步伐。分析当前小学数学“研学案”编写和使用的误区,寻找相应的对策,是提高课堂效能的首要之举。
  【关键词】研学案;编写;使用;误区
  “研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高效课堂的“路线图”和“方向盘”。“研学案”与传统的教案不同,它基于学生的“学”,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但是观察我区小学数学课堂不难发现,在“研学案”的编写和使用中,不少教师与学校走进了误区,严重制约了我区 “研学后教”课改前进的步伐。
  误区一:全年级各班统一使用同一份“研学案”
  许多学校全年级各班统一印发同一份“研学案”,更有甚者,把整个学期“研学案”做成一册,发到每一位学生手中。这样的“研学案”,没能立足本班学情,缺少个性,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其实不论哪个学校,班与班之间的学情都会存在差异。全年级通用一案,显然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人是个性化的,共性永远代替不了个性,共性只有通过个性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年级备课组可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形成共享电子文稿资源,我们称之为“研学案库”,供同备课组各位教师下载后进行再次备课。这样编写出来的“研学案”才能立足本班学情,所设置的研学问题才能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研学成为可能。
  误区二:“研学案”成习题集,课堂“研”不起来
  数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容易出现“研学案”习题化的现象,这与数学学科特点有关。我区当前的数学课堂上,的确出现了“研学案”成习题集,课堂“研”不起来的现象。如果只是把教材内容简单地转化为一个个的习题,其结果是注重了对知识的训练和巩固,忽视了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和激发;只考查了学习的结果,看不到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学生又怎么能“研”得起来呢?
  学案的基本要求是将“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即把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转化成一个个问题,从而把练和思结合起来,把学习的过程与结果结合起来,把学习的方法和实效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在这一过程中,“问题”是核心,设计的研学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探究和思考的欲望,问题要深入浅出,让学生能够摸着“石头”过河,步步为营,逼近目标。研学问题也不宜太多,太碎。如果学案中为不同学生提供“自助式”的问题和达标训练,让能力较弱的学生“吃得了”,优生也“吃得饱”,那就更加理想了。
  误区三:唯“研学案”独尊,轻课本等学习资源
  在“研学后教”的研讨课中,我们常常发现整整一节课学生从未翻开过课本,只依靠“研学案”来进行学习。有些学生的课本,使用了半个学期,还像刚发的新书一样。“研学案”能包揽学生课堂学习的一切内容吗?显然不行!“研学案”设计问题的来源主要取决于对教材或其他教学文本内容的选择,是“二次加工”的产品,很多情况下它不能脱离教材或其他文本材料而单独存在。学生在使用“研学案”时,同样要对照教材和有关文本。出现这一误区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设计“研学案”时,没能很好地结合教材。
  误区四:“研学案”容量过大,课堂无法完成既定教学任务
  综观我区“研学后教”课堂,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都存在着时间不够用的现象,无法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李松波老师谈到“如果练习、检测总是无法在当堂进行,那么课堂的实效性将如何体现?教学效果又如何检测呢?”一位教研员也深有同感:“如果每一节课总是这样无法完成任务,遗留教学问题,那么“研学后教”就不是减负,而是增负了!”此话发人深省,应该引起广大一线教师的思考。
  课堂时间不够用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主要的原因是“研学案”的容量过大。我区“研学后教”课改从中学开始试点,小学教师便不自觉地将中学的模式移植到小学。而小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学习能力不能与中学生相提并论。在这种情况下,分层要求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小学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自主探究能力、抽象逻辑思维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因而可参照中学的模式,编写结构完整的“研学案”,但容量要缩减。而低中年级学生最好使用“研学简案”。“研学简案”不必追求结构的完整,只要把课的主体部分设计出来,其他如导入、练习、检测部分仍采用传统的手段,如配合课件、书本等来完成。这样才能腾出时间重点培养学生的研学习惯与研学能力。
  误区五:课堂上重视了学生的“研学”,忽视教师的“后教”
  “研学后教”课堂,提倡教师精讲,学生多讲,可有的教师干脆不讲了,完全放手给学生自学、展示,教师站在一旁看热闹。这样的课堂,“放”得过宽,成了教师不作为的“放羊式”课堂。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导,导致学生学习处于自由散乱状态,也产生了“自主迷失方向、合作缺乏目的、探究不能深入、拓展偏离主题、生成没有价值、目标没有达成”等一系列问题。
  “研学后教”,顾名思义,“研学”与“后教”缺一不可。但老师们普遍重视让学生依案“研学”,忽视教师的“后教”。这是教师改革心切造成的后果。老师们恨不能翻转课堂,来个彻底颠覆,有的教师甚至从“教师一言堂”转变为“学生一言堂”。孰不知“后教”更要讲究策略:一方面要考虑“研学案”设计中那些开放性问题,有可能出现的多种生成性结果,做好相关的预设,以便在课堂上做到有备而来;另一方面,要灵活处理课堂上的生成。分析预设外的结果,看看哪些是有效的生成,哪些是无效的生成,哪些可以放在课堂上来讨论,哪些要放在课后去研究。总之,生成往往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恰恰是课堂上有了生成,课堂才显得更加精彩,更加“丰满”。
  “研学后教”课改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打造高效课堂。因此编写出适合学生使用的“研学案”,并把它用好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如果能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找准切入点,避开各种误区,是可以编写出高质量的“研学案”。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师应该从培养人才素质出发,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实践表明: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就会激发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本文从明确学习目标、让课堂“动”起来、培养思维能力三个方面论述,说明寓教于乐的重要性。  【关键词】寓教于乐;“动”起来;创新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纵观古今中外有成就的发明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他们都始于对某方面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题记  人生的旅程上,有许多的风景。每一个驿站,每一道征程,都有着他们各自的味道。酸、甜、苦、辣我们都要一一品尝。人生不能没有爱,因为人生的旅途,就是有爱相伴,朝着未来的跋涉。爱孩子,爱父母,爱伴侣,爱
【摘 要】不断增加的英语学困生使英语课堂教学变得愈来愈困难,同时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这给学生的后续发展以及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很大的负面效应。笔者通过采取改善课堂教学气氛、增加英语学习的趣味、加强课外辅导等措施对于解决英语学困生学习上的困难和引导他们走出困境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学困生;走出困境  一向以来,农村小学在英语教学上比较薄弱,再加
【摘 要】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资源,但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儿童文学存在文学价值薄弱、趣味性不足、阅读价值不够充分的缺陷。原因在于中国儿童教育历史习惯和应试教育阻碍,以及小学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不足。因此,本文针对目前儿童文学选文的状况提出建议——增加教育培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从而提高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增强语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儿童文学;功能和实践  当下的小
【摘 要】主题区域环境是指将主题目标、主题活动内容物化在教室空间布局和区域材料中,它以尊重幼儿的发展为前提,为了幼儿自主、自由的探索而不断完善的各种环境创设。通过幼儿与环境的互动,拓展主题,从而实现幼儿的主动学习和自我发展,来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它主要包括主题大环境的呈现、场地的设置、区域材料的投放。  【关键词】主题;环境;场地设置;材料投放  主题区域环境是指将主题目标、主题活动内容物化在教室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个个性化阅读的过程中,需要老师施展动态生成的策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潜能,从而培养小学生的阅读素养。本文从把握目标、弹性预设、定位“最近生成区”、巧妙提问、处理偶发事件五个方面阐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动态生成的策略,并结合动态生成性阅读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动态生成;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
【摘 要】幼儿园的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终身教育的基础。正所谓:“百年基业,教育为本。”要想把我国的经济与文化发展起来,必须要提高与发展我国的国民素质教育。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幼儿教育,若幼儿教育得到重视,那么将为幼儿的未来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学习基础。  【关键词】公办幼儿园;未来发展;机遇;挑战  一、公办幼儿园发展的机遇  幼儿园存在三种形式:民办园、公办园和私办园。民办园是指国家机
【摘 要】对于学生来说,辩论训练有助于学生听、说、读、写、议等方面能力的提高,并且在六年级上册第三组安排了辩论为主题的口语交际,因此,辩论在小学阶段的开展有其必要性。然而,辩论在学科中有综合性的体现。在小学阶段,辩论与语文的关系密切甚为突出,本文从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抓住课前、课中、课后与辩论训练的契合点,能潜移默化地进行扎实的辩论培训。  【关键词】辩论训练;语文课堂;契合点  辩论就是彼此用一定
【摘 要】“语言文字运用”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表达”,通过《颐和园》和《山中访友》两个教学实例,说明如何基于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挖掘“语言文字运用”价值点的教学思考和做法,进而论述基于学情落实从“语言文字运用”价值点到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转变的教学思考。  【关键词】语言文学;表达;价值点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
【摘 要】开发校本课程“故事文化”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育人为本”的要求,是深化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我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内在需要。校本课程充分发挥故事的育人功能,打造班级的“故事文化”;进一步发挥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创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校本课程;故事文化;开发;成效.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总目标:通过课程驱动和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