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清朝前期的对外贸易

来源 :历史教学·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yan1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文综”安徽卷,材料,清朝,对外贸易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9)17—0043—02
  
  命制考试题目(含编制答案)最忌讳出现知识性错误,亦即圈子里所说的“硬伤”,而2009年“文综”安徽卷第36题却存在这一问题,令人遗憾。
  该题材料一从翦伯赞、郑天挺主编的《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中转摘了如下两条材料:
  上(宋高宗)谕大臣……又曰:“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指海外商人)肯来,动得百十万缗(货币单位),皆宽民力也”。
  国朝(清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艘)……舶长日大班,次日二班,得居停十三行,余悉守舶,仍明代怀远驿旁建屋居番人制也。
  命题者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指出南宋和清朝前期外贸机构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南宋外贸的具体作用和清朝前期外贸政策的直接后果”。
  命题者编制的与之对应的“参考答案”是:“市舶司;十三行。南宋外贸税收丰厚,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可减轻百姓负担。清朝前期对外贸易因受到严格控制而渐趋萎缩;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此答案对南宋外贸机构的名称和南宋外贸的具体作用的解答,基本正确,而对清朝前期外贸机构的名称和清朝前期外贸政策的直接后果的解答则存在疑问,有商榷之必要。
  清朝前期一般指1644~1839年清王朝统治时期,这是我国史学界和历史教学界的共识。在这段近200年的时间里,清朝的外贸机构有过重要调整,外贸政策经历几次重大变化,情况相当复杂。这是一两句话难以将其说清楚的。而这道题的命制者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就难免出现差错,使答案的正确性(准确性)大打折扣。
  清朝前期的外贸机构,由外贸管理监督机构、经营机构、中介机构三大类组成。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以前,沿袭宋元明旧制,由市舶司行使管理监督对外贸易之权,之后改行海关制,设立海关管理监督对外贸易。外贸经营机构则是由外贸商人组建的商业机构,因无固定名称和明确规范,情况复杂,难以说明。十三行属外贸中介机构,且非常特殊。“它一方面是垄断性的商业组织,一切外国进口货物,由其承销,内地出口货物,由其代购,并负责进出口货物的价格。另一方面,行商又受政府委托,执行政治上的职能……所以,行商实兼有商务和外交的两重性质”。对于清朝前朝外贸机构名称,第1问只给出了“十三行”这一个答案,这就会使人产生清朝前期的外贸机构只有十三行的误解。也许命题者会说,我们要求考生依据材料一指出“清朝前期外贸机构的名称”,答十三行不是中规中矩吗?可是,材料一中不是还有“设关”二字吗?那么,“关”由谁来管理呢?不是也有机构吗?不是也应回答吗?可见,即令仅仅依据材料一回答,只答十三行也是不完整的。何况,在说了南宋贸易机构是市舶司之后,紧接着说清朝前期外贸机构是十三行,就匹配关系看,也有问题。
  根据外贸政策,清朝前期对外贸易演变的历史则可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1644~1654年,允许贸易;(2)1655—1684年,严厉禁海;(3)1685—1756年,开海贸易,设置四海关(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江海关)管理监督对外贸易;(4)1757—1839年,闭关自守,只允许外国商人在广州一口进行贸易,且严加限制。不同时期的不同的外贸政策会产生不同的“直接后果”。第1问给出的“清朝前期贸易因受到严格限制而渐趋萎缩;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这一答案,显然是第四阶段实行的闭关自守政策的“直接后果”,而不是其他三个阶段外贸政策的“直接后果”,也不是整个清朝前期外贸政策的“直接后果”。
  综上所述可知,此题第1问有关清朝前期外贸机构的名称和外贸政策的“直接后果”的答案,明显存在以偏概全,挂一漏万的重大缺陷,这样的试题和答案难以帮助人们(首先是考生和评卷者)把握清朝前期外贸的实际情况。
  2009年“文综”安徽卷第36题在命制中存在的问题要求我们以后在命制材料解析题时,材料一定要提供足够的可靠的有用的信息,答案和材料之间一定要有内在的必然的逻辑联系,这是保证试题(含答案)质量的基础和前提。
其他文献
清末民初政体具有平稳转型特征的缘由有二:其一是長期以来海峡两岸学术界对孙中山十次起义的评价颇有拔高之嫌。学术界缺乏理性分析,占据主流的是对孙中山十次起义的拔高立场,此中缘由,既有正统论下的自然生成,也有道德判断而非价值判断的驱动。事实上,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武装斗争未在清王朝灭亡的事件中起到关键作用。其二是袁世凯在辛亥出山后对革命党行和平手法,并逼清退位,乃是其决绝的去清之心所致,绝非偶然。在今天看来
[关键词]科学史,人物,故事  一、设计思路  科学史向来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冷门。这种现象背后反映了学术研究专业化的趋向。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涉及科学家的内容该如何处理呢?2013年,朱可老师在《历史教学》上发表的文章给人很大启发。朱老师认为,在处理一节课时,中学历史老师要发挥自身学科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引导学生对科学人物进行历史思考。不过,在教学实践中,究竟该如何实现呢?一种思路是设计为问题
关键词史论结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教育,历史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20)11-0023-06   史论结合作为我国传统历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追求,长期以来受到历史研究领域的关注和重视,①成为“贯穿我国40多年来史学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②同时,作为历史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历史教育的基本途径,它也受到历史教育界的高度认同,“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2011年12月,云霄县中学教研室在将军山学校举办了一场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比赛,我有幸成为评委并全程参与了整个比赛。在这次比赛中,所有参赛老师都根据指定的内容——七年级(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北师大版)一课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同教师以不同角度对这段历史进行了讲解,但因为三国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内容,很多教师在讲授中都存在一个通病——把简洁明了、生动有趣的历史僵硬化、复杂化:要么照本宣科、机
[关键词]新课程,有效教学,历史思维,历史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2)05—0022—04  光阴荏苒,天津市自2005年开始的课程改革第一阶段已基本完成。作为一线教师,几年间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我围绕提高课堂实效性进行了实践探索。期间,我做过一次问卷调查:92%的学生表示喜欢历史,但只有34%的学生认为历史课重要或比较重要。为什么学
关键词 史料,提取信息,历史信息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20)13-0030-05   在当下的历史教学与考试中,史料的地位日益显要。在解读史料时,历史教师总会谆谆告诫学生,要充分地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那么,如何才能充分获取史料信息呢?笔者认为,史料信息是由三個层面和九个要素构成的。三个层面是指显性的信息、隐性的信息和概括的信息。九个
“好书推荐”栏目征文  过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要有一桶水。这个说法在信息时代已不够准确,但可以确定的是,没有任何教师可以凭借自己之前学过的东西,一劳永逸地用一辈子。教师,尤其是历史教师,需要持续的学术滋养。当下,教师接受学术滋养的途径众多,阅读,是其中最便捷的一条。我刊重视阅读与教师素养之间的关系,也曾通过“阅读与备课”“开卷有益”等栏目,倡导教师读书。从2018年起,我们将这种倡导
关键詞 备课,课程标准,出发点,物理学的重大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8)05-0038-06  一线教师在备课中最常见的误区是根据课本进行备课,以为教材分析就是教学内容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这种备课的基本思路与课程改革要求背道而驰。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如何进行备课?下面笔者选择一篇高中必修三的课文进行分析说明。  对于必修三专题的思想文化史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57-6241(2020)17-0003-04  杨共乐,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历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为统编高中选择性必修教材《经济与社会生活》的主编之一。  李艳辉:杨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能接受采访。您是统编高
[关键词]历史实证,细节,真实,心知其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9)03-0061-05  作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的历史学科,我们在学习和研究时不仅要思考“对象”,更要以我们的思想思考“对象”的思想。一方面,“史学就是史料学”,历史研习要坚持有一份材料说一分话,讲求实证,注重求真。但另一方面,也要基于实证,注重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走出为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