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中情境教学初探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41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我国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设置的理念之一是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地发展。课堂教学活动更是呈现出丰富多彩历史情境教学正具有这种特点和作用,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正被广泛应用,成为实施高中历史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情境教学;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要求下,高中历史教学从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无不体现出新课程带来的巨大变化,特别是课堂教学活动更是呈现出丰富多彩。教育专家认为把抽象的内容个性化、具体化,适时制造一些紧张气氛,或制造悬念诱发好奇心,让学生对课程投入热情,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策略。而历史情境教学正具有这种特点和作用,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正被广泛应用,成为实施高中历史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1.历史情境教学的特点。历史情境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础、以教学大纲为导向,把所讲教材的内容编制成有序的知识信息,辅助多种手段,如语言文字、实物、图示、音像等传递输出,使学生通过视听器官的接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积极思维,完成知识的内在过程。
  2.历史情境教学的策略。鉴于历史学科的特点,在课堂实践中,历史情境教学常用的策略可以归纳为物具情境、角色情境、问题情境等几种。
  一是利用物具,再现历史情境。历史叙述的是过去的社会生活的现象,教师的叙述无论怎样形象生动,如果学生没有视觉上的感受,就会印象不深。借助直观教具,帮助再现历史现象,就显得十分重要。利用物具,再现历史情境,不仅可以使课上得生动活泼、形象直观,使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经久不忘,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是角色扮演,模拟历史情境。角色扮演的教学,要求在教师的指导、组织下,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程内容,由学生扮演某一历史或社会角色,或模拟以往社会中的历史人物,或模拟现实社会中的人物,通过学生亲身的情感体验来加深对社会的观察、对历史的了解与认识。角色扮演,模拟历史情境,不仅可以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观与社会观,增加学生的学史兴趣,可以大大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是精心设问,创设历史情境。问题教学是综合借鉴目标教学、结构教学、图示教学、程序教学等教学方法的模式、理论,运用投影、录音、录像、电影、电视和计算机CAI技术等最新的教学技术手段,通过问题的展示和学生的质疑问难,形成教学过程的双向交流,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概括等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素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精心设问,创设历史情境,是激发学习动机,启迪求知欲望,点燃智慧火花,追求真知灼见的重要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有疑才会有思考,才会有探究,成为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
  3.历史情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实践证明,新颖有趣、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情境教学,可以不断地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从而激发起更高水平的求知欲,增加了学生的学史兴趣。情景教学为学生搭建了施展才能的舞台,从而感悟到自身的主体地位,不断明确这种主体地位的学习责任感,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发挥。情境教学为学生创造了锻炼能力的环境,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多种能力得以提高。这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其他传统的教学方法所无法比拟的。
  一是缺乏明确的目标,情境的创设流于形式。在一次优质课评比活动中,当时中央台正在热播《大国崛起》,尽管课题不尽相同,但十位开课教师中,八位采用了《大国崛起》的影像资料创设物具情境,导入新课。而长达三至四分钟的播放时间只为引出今天要学习的是某国的某次事件,此外这些影像资料几乎与本课内容无关。这样的历史情境设计对后面的学习没有任何意义,这一课堂环节就是无效的教学。情境教学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情境,要有明确的目标。让情境教学为完成有效的课堂教学服务,不要为了情境教学而盲目一味追求情境。
  二是没有严格的筛选,情境的再现过于繁杂。为了让历史教学更加生动、直观,教师往往需要一定数量的史料,甚至借助一些影视作品。有的课堂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教师运用大量的实物、图片等史料来创设历史情境,这样的情境教学造成课堂信息量过大,学生无法及时阅读或辨别材料,更谈不上据此来分析、理解历史问题、掌握历史知识、提高能力了。再者,虽然一些影视作品反映的是历史题材,但它与历史史实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如不加筛选,随意使用,就会造成学生对历史的错误认识,使情境教学事倍功半。
  三是缺乏教师的点拨,情境的模拟收效甚微。在角色扮演,模拟历史情境时,确实为学生搭建了施展才能的舞台,明确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但在实施角色扮演,模拟情境教学时,教师往往忽视了自己的主导任务。课堂上的表演非常热闹,一片欢声笑语,可是课后却发现教学的效果竟不尽人意,特别是当观众的学生,几乎只是一个旁观者,成果甚微。在新课改全面实施的今天,历史课堂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只要目标明确、方法得当,再加上教师的精心设计,历史情境教学定是促进学生学好历史,并促进其各方面发展,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一条途径。
  总之,教学是一种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教師应在严谨课堂结构、创设问题情境、开发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 养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狠下功夫,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历史教育界的有识之士曾呼吁:“我们要凭借有限 的四十五分钟、有限的历史内容教会学生无限的历史思想方法和历史以外的各种东西。”这是素质教育中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中学历史教学奋斗的目标。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技术已逐步被广泛应用。这种教育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趣味性、直观性,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顺利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从而更容易地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因此,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逐渐成为目前教学技术的主流之一。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于一体,能产生生动活泼的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
期刊
【摘要】 国家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在各科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物理课程改革的一个根本目标,而有效地落实这一目标的关键,是积极主动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知识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当然,在探究的过程中除了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更要避免走进探究的误区。  【关键词】 探究教学;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期刊
【摘要】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建立学生求知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关键环节。历史知识在理解分析的同时,有大量的历史事件需要记忆,时常会领学生产生枯燥感,这就需要教师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提升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使历史教学入情入理栩栩如生,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  【关键词】 历史;教学;兴趣    从学生时代学历史到成为一名教师教历史,多年来我细心揣摩不断总结,感到学好历史的关键源
期刊
文[1]对08高考江苏卷第5题(试题附后)选项(B)的分析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滑块在C点与斜面发生碰撞,沿斜面方向的速度v//保持不变(纵使有能量损失);若碰撞过程中能量不损失,则垂直斜面方向的速度v⊥碰后大小不变,如图1所示;滑块除与斜面碰撞外一直在空中运动(碰后沿斜面匀速运动文[1]已经证明是不可能的),摩擦力不做功。碰撞前后v//真的保持不变吗?能量损失仅发生在垂直斜
期刊
【摘要】现行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中指出:“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新知识的能力。”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地理教师应不断地改革教法,提高课堂艺术,把死课本变成“活”课堂,利用各方面有利因素,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们才能在上地理课时感到轻松愉快,觉得既能学到知识,又是一种享受。  【关键词】 激发兴趣;生动;形象    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地理课教学过程中利
期刊
【摘要】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人们用以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语言媒介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沟通的。没有语言这个桥梁,思想政治教育就难以进行,效果也难以提高。实践证明,正确使用语言可以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 语言艺术;思想性;科学性    所谓教学语言艺术,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和审美性原则,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把所教的知识和信息正
期刊
【摘要】 有效的导入新课能极大地调动了学习兴趣,使学生满怀着被激起的求知欲望,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但不同的教师也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的导入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本文从导入新课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上谈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有效导入;激发兴趣;导入艺术    有效的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上课开始教师优化设计好每一堂课的导人
期刊
【摘要】 高中的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本文从爱国主义教育与中学政治内容相结合入手,并结合事实热点,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爱国主义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更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渗透。  【关键词】 爱国主义教育;激发;爱国情感    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认为:“中学德育工作是教学最高、最后的目的”。高中的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当前德育教育
期刊
音乐审美能力是一种综合的心理能力,是在音乐审美活动过程中认识和体验,感受和创造审美对象的一种能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以审美为核心,积极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探究。  一、音乐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  在培养音乐审美感知能力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去亲身体验和感受音乐,使其感觉逐渐适应音乐中对称,节奏均衡等美的活动模式,最后形成一种对这样模式的敏锐的感知能力。
期刊
杜甫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果把诗意用于教育,的确恰到好处。一个人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几个心理要素构成的。知。是指对思想品德方面的认识,即人们对行为规范、准则等的理解和掌握,也就是对是非、善恶、荣辱、美丑等的认识、分辨和评价能力,它是产生思想道德情感和指导品德行为的基础;行,指思想品德方面的行为是人们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支配下的行动。它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