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眼下这股全球性的右翼保守主义势力,正是由宗教保守主义、民粹保守主义和民族保守主义三方合力而成的。旗帜鲜明地反对“异教邪说”,旗帜鲜明地攻击“世俗精英”,旗帜鲜明地怀疑“非我族类”,恰恰是新保守主义全球通用的“三板斧”,压根不拘北美、欧洲抑或是中东。
被认为是美国“数十年来最大规模仇恨集会”的弗吉尼亚骚乱事件惊扰全球,而“挑起战端”的“团结右派”,参与者包括来自全美各地的数千名白人种族主义者、新纳粹分子、另类右派和其他极右派组织、亲邦联团体,一派齐刷刷“向右看、不回首”的势头,甚至公然祭出了纳粹旗帜,叫嚣白人至上的口号,大动干戈为历史余孽的渣滓招魂。
如果我们上下求索“后9·11时代”的文明困境,就会发现,弗吉尼亚骚乱事件显然绝非孤例,警钟早已鸣响,幽灵一般的阴影隐隐绰绰笼罩了美国与欧洲的上空。粗略统计,近十年来,一次次的恐怖袭击、种族冲突、刑事犯罪点燃了一根根导火索,激化了西方本已矛盾重重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问题,由此,全球新保守主义势力开始抬头,且很难保证其不会从“针锋相对、寸土不让”逐渐发展到“鱼死网破、同归于尽”,故而,在此一对峙过程中,暴力在所难免,时有耳闻:
2010年7月17日,法国东南部城市格勒诺布尔发生暴力事件,数十名年轻人焚烧五六十辆汽车并向警方开枪。起因缘于一疑犯与同伙抢劫赌场后与警方交火,致使1名警官受伤,疑犯本人则被击毙,当地一些年轻人随即举行抗议活动,愈演愈烈。而事实上,法国部分青年早有燒车“前科”——2005年,巴黎郊区两名男孩为躲避追捕触电身亡,引发全国性暴力事件,绵延大约300个市镇,持续20余天,导致数十人受伤,9000多辆汽车遭焚。
2011年7月22日,挪威极端右翼分子布雷维克先在挪威政府办公大楼前引爆威力巨大的汽车炸弹,后又在首都奥斯陆以西40公里的于特岛枪杀参加挪威工黨青年团夏令营的人群,共造成77人死亡,300多人受伤。惨案被称为“二战结束以来挪威境内发生的最为严重的暴力袭击事件”。同年岁末,比利时东部城市列日和意大利著名旅游城市佛罗伦萨又相继传来尖厉的枪声,造成百余人伤亡。
2011年8月4日,一黑人男性在伦敦北部的托特纳姆与警方发生枪战,身中两弹死亡。6日起民众上街抗议,但示威活动突然演变为暴力事件,100多名青年在夜色中焚烧警车、公共汽车和沿街建筑,切断交通,占领高速公路,劫掠数十家店铺。至9日,骚乱已扩散至伯明翰、利物浦、利兹、布里斯托等英格兰地区的大城市。
2016年7月7日,美国达拉斯爆发袭警案,一名曾在阿富汗服役的退役美军士兵共计打死5名警察,打伤7名警察。这也是“9·11”后美国警方人员伤亡最惨重的一起案件。而这一案件发生前后的24小时内,美国多地还有4起袭警案件。同月17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首府巴吞鲁日再度发生袭警事件,3名警察死亡,多人受伤。
“内忧”不断,“外患”更不消停。如2015年-2016年,法国恐怖袭击事件似乎隔三差五见诸报端。2015年1月7日,《查理周刊》巴黎办公室遭武装分子袭击,导致12人死亡。袭击者高喊“真主至大!”“我们已经为先知报了仇”。11月13日晚,巴黎发生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造成至少197人死亡。法国总统奥朗德发表全国讲话,谴责“伊斯兰国”(IS)组织策划了巴黎恐袭案;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并关闭了所有边境口岸——这是法国自上世纪阿尔及利亚战争以来首次进入国家紧急状态。
一年后的另一个深夜,即2016年7月14日,尼斯市法国国庆日庆祝活动遭袭,一辆大卡车撞向正在观看烟花表演的人群,造成至少84人死亡,202人受伤。16日,“伊斯兰国”通过其媒体渠道发表声明,称对袭击事件负责。与法国“相爱相杀”了大半辈子的英国也好不到哪去,仅2017年上半年,就至少爆发了三四起恐怖袭击案件,均牵涉“极端主义分子”,造成几十人伤亡。还有2016年“3·22”比利时布鲁塞尔恐怖袭击事件、2016年“12·19”德国柏林恐怖袭击事件等等,无不揭示了老欧洲现在“十面埋伏”,状似“火药桶”。
2017年8月17日,西班牙巴塞罗那发生货车撞人恐怖袭击事件,已造成13人丧生、80人受伤,其中15人重伤。警方尔后又在巴塞罗那西南部的海滨城市坎布里尔斯执行了一次“反恐行动”,5名袭击者身亡——2004年3月11日,“基地”组织恐怖分子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上班高峰期接连引爆事先藏在几列通勤列车上的炸弹,造成191人死亡、上千人受伤。此后西班牙鲜少发生恐怖袭击,今次惨案重演,令朝野再感震惊。
最新乱象是:这边厢芬兰图尔库8月18日发生持刀行凶事件,2死8伤,嫌犯与西班牙“8·17”恐袭案嫌犯一样是摩洛哥裔;“伊斯兰国”宣称实施了8月19日发生在俄罗斯中部城市苏尔古特的持刀伤人事件,该事件已造成8人受伤。那边厢英国林肯郡极右翼分子8月19日举行集会,声援在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制造骚乱的白人民族主义者,打出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南方邦联旗帜;德国柏林郊区的施潘道8月19日也有极右翼示威者的集会,名义是“纪念在施潘道监狱服刑的一名纳粹战犯”……
纵观近年来北美、欧洲发生的一系列恶性社会事件,以及全球新保守主义势力的抬头,其表层原因大多出于福利受损、竞争激烈等矛盾;但往更深层看,社会融合受阻、种族宗教冲突、文化优势跌落等问题加剧分歧,特别在债务危机扩大、经济低迷蔓延的情况下,各种隐患叠加共振,使冲突恶化。
保守主义原系20世纪70年代诞生于美国的主要政治思潮之一,简单粗暴地概括其特点,大略是政治上奉行本国利益至上的单边主义,经济上奉行对本国贸易的保护主义,意识形态上奉行民族、民粹主义。“9·11”之后,全球右翼新保守主义出现了新趋势,土耳其搞逆世俗化,日本搞军国主义化,中东“伊斯兰国”搞政教合一化,英国脱欧搞孤立主义化,特朗普上台搞“美国再次强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一幅越来越清晰的新保守主义“逆全球化”运动图景已然展现在我们面前。
(胡志勇荐自《新民周刊》)
责编:天翼
对峙:暴力在所难免
被认为是美国“数十年来最大规模仇恨集会”的弗吉尼亚骚乱事件惊扰全球,而“挑起战端”的“团结右派”,参与者包括来自全美各地的数千名白人种族主义者、新纳粹分子、另类右派和其他极右派组织、亲邦联团体,一派齐刷刷“向右看、不回首”的势头,甚至公然祭出了纳粹旗帜,叫嚣白人至上的口号,大动干戈为历史余孽的渣滓招魂。
如果我们上下求索“后9·11时代”的文明困境,就会发现,弗吉尼亚骚乱事件显然绝非孤例,警钟早已鸣响,幽灵一般的阴影隐隐绰绰笼罩了美国与欧洲的上空。粗略统计,近十年来,一次次的恐怖袭击、种族冲突、刑事犯罪点燃了一根根导火索,激化了西方本已矛盾重重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问题,由此,全球新保守主义势力开始抬头,且很难保证其不会从“针锋相对、寸土不让”逐渐发展到“鱼死网破、同归于尽”,故而,在此一对峙过程中,暴力在所难免,时有耳闻:
2010年7月17日,法国东南部城市格勒诺布尔发生暴力事件,数十名年轻人焚烧五六十辆汽车并向警方开枪。起因缘于一疑犯与同伙抢劫赌场后与警方交火,致使1名警官受伤,疑犯本人则被击毙,当地一些年轻人随即举行抗议活动,愈演愈烈。而事实上,法国部分青年早有燒车“前科”——2005年,巴黎郊区两名男孩为躲避追捕触电身亡,引发全国性暴力事件,绵延大约300个市镇,持续20余天,导致数十人受伤,9000多辆汽车遭焚。
2011年7月22日,挪威极端右翼分子布雷维克先在挪威政府办公大楼前引爆威力巨大的汽车炸弹,后又在首都奥斯陆以西40公里的于特岛枪杀参加挪威工黨青年团夏令营的人群,共造成77人死亡,300多人受伤。惨案被称为“二战结束以来挪威境内发生的最为严重的暴力袭击事件”。同年岁末,比利时东部城市列日和意大利著名旅游城市佛罗伦萨又相继传来尖厉的枪声,造成百余人伤亡。
2011年8月4日,一黑人男性在伦敦北部的托特纳姆与警方发生枪战,身中两弹死亡。6日起民众上街抗议,但示威活动突然演变为暴力事件,100多名青年在夜色中焚烧警车、公共汽车和沿街建筑,切断交通,占领高速公路,劫掠数十家店铺。至9日,骚乱已扩散至伯明翰、利物浦、利兹、布里斯托等英格兰地区的大城市。
2016年7月7日,美国达拉斯爆发袭警案,一名曾在阿富汗服役的退役美军士兵共计打死5名警察,打伤7名警察。这也是“9·11”后美国警方人员伤亡最惨重的一起案件。而这一案件发生前后的24小时内,美国多地还有4起袭警案件。同月17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首府巴吞鲁日再度发生袭警事件,3名警察死亡,多人受伤。
“内忧”不断,“外患”更不消停。如2015年-2016年,法国恐怖袭击事件似乎隔三差五见诸报端。2015年1月7日,《查理周刊》巴黎办公室遭武装分子袭击,导致12人死亡。袭击者高喊“真主至大!”“我们已经为先知报了仇”。11月13日晚,巴黎发生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造成至少197人死亡。法国总统奥朗德发表全国讲话,谴责“伊斯兰国”(IS)组织策划了巴黎恐袭案;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并关闭了所有边境口岸——这是法国自上世纪阿尔及利亚战争以来首次进入国家紧急状态。
一年后的另一个深夜,即2016年7月14日,尼斯市法国国庆日庆祝活动遭袭,一辆大卡车撞向正在观看烟花表演的人群,造成至少84人死亡,202人受伤。16日,“伊斯兰国”通过其媒体渠道发表声明,称对袭击事件负责。与法国“相爱相杀”了大半辈子的英国也好不到哪去,仅2017年上半年,就至少爆发了三四起恐怖袭击案件,均牵涉“极端主义分子”,造成几十人伤亡。还有2016年“3·22”比利时布鲁塞尔恐怖袭击事件、2016年“12·19”德国柏林恐怖袭击事件等等,无不揭示了老欧洲现在“十面埋伏”,状似“火药桶”。
2017年8月17日,西班牙巴塞罗那发生货车撞人恐怖袭击事件,已造成13人丧生、80人受伤,其中15人重伤。警方尔后又在巴塞罗那西南部的海滨城市坎布里尔斯执行了一次“反恐行动”,5名袭击者身亡——2004年3月11日,“基地”组织恐怖分子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上班高峰期接连引爆事先藏在几列通勤列车上的炸弹,造成191人死亡、上千人受伤。此后西班牙鲜少发生恐怖袭击,今次惨案重演,令朝野再感震惊。
最新乱象是:这边厢芬兰图尔库8月18日发生持刀行凶事件,2死8伤,嫌犯与西班牙“8·17”恐袭案嫌犯一样是摩洛哥裔;“伊斯兰国”宣称实施了8月19日发生在俄罗斯中部城市苏尔古特的持刀伤人事件,该事件已造成8人受伤。那边厢英国林肯郡极右翼分子8月19日举行集会,声援在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制造骚乱的白人民族主义者,打出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南方邦联旗帜;德国柏林郊区的施潘道8月19日也有极右翼示威者的集会,名义是“纪念在施潘道监狱服刑的一名纳粹战犯”……
隐患叠加,冲突恶化
纵观近年来北美、欧洲发生的一系列恶性社会事件,以及全球新保守主义势力的抬头,其表层原因大多出于福利受损、竞争激烈等矛盾;但往更深层看,社会融合受阻、种族宗教冲突、文化优势跌落等问题加剧分歧,特别在债务危机扩大、经济低迷蔓延的情况下,各种隐患叠加共振,使冲突恶化。
保守主义原系20世纪70年代诞生于美国的主要政治思潮之一,简单粗暴地概括其特点,大略是政治上奉行本国利益至上的单边主义,经济上奉行对本国贸易的保护主义,意识形态上奉行民族、民粹主义。“9·11”之后,全球右翼新保守主义出现了新趋势,土耳其搞逆世俗化,日本搞军国主义化,中东“伊斯兰国”搞政教合一化,英国脱欧搞孤立主义化,特朗普上台搞“美国再次强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一幅越来越清晰的新保守主义“逆全球化”运动图景已然展现在我们面前。
(胡志勇荐自《新民周刊》)
责编:天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