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的父教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zss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漱溟能成为与众不同的大学问家,对他影响最大的应该是他的父亲梁济(虽然梁漱溟本人不这样说)。梁济对子女的教育方法非常独特,可称古今罕见。现在的父母虽然未必能按照他的方法去做,但起码可以得到很大的启发。
  梁济出身于书香官宦世家,其祖父、父亲都是考中举人或进士而做官的。
  不过祖父做官清廉,卸任时无钱而有债。他的父亲为父还债,债未清而身先逝,仅仅活了36岁。当时,梁济仅七八岁,只能靠母亲开蒙馆教几个小学生度日。生活非常艰难。19岁时,梁济开始在“义学”教书,挑起了家庭重担,而生活依然寒苦。27岁时,梁济中了举人。后来又借钱捐了个没有俸银俸米的官——内阁中书,在“皇史宬”抄国家历史档案,之后提升为内阁侍读。梁济虽也算得上职位不低的官员,但天生忠厚,根本不懂也不屑于官场那一套巧取豪夺的手段,多靠自己为人写禀帖、对联等赚来的辛苦钱维持家庭,家境从没有舒展过。梁漱溟兄妹四人的教育费,常常是变卖母亲妆奁而支付的。清宣统帝逊位后,梁济更是辞去官职。第二年,内务部总长一再邀请他做官,他总是不答应甚至很生气。
  梁济虽是一个地道的老实人,但称得上是一位奇人。
  他生于外侮日逼、国家危难的时代,满腔热血均放在关心国事上。他和挚友彭翼仲对社会腐败极度不满,一心要开发民智,改良社会。加上庚子年(1900)亲见全国上下愚蠢迷信不知世界大势,几乎招取亡国大祸,于是决心起而行动。从1902年起,彭翼仲先后创办了《启蒙画报》《京话日报》《中华报》,对启发民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刚开始时,由于风气未开,社会一般人都没有看报习惯,虽价格低廉,却少有人买。彭家家产因此赔垫干净,且负债累累。而梁济从报纸创办之初就全力赞助,到彭翼仲身处困境的时候,梁济一家的财物也随着赔送进去。奇的是,即便如此,梁济仍然继续援救,“前后千余金,大半出于典质”。梁济对彭翼仲的资助是无私的,为的就是“以财助报馆譬犹拯灾救难”,一开始就抱定了“亏失不还亦所心甘”的念头。
  梁济凡事认真,认真到了极点,以至于后来竟为已经消失的清王朝而投湖自尽。但他又不是那种不开明的人。他虽是读书中举,但最看不起读书人,“叹息痛恨中国国事为文人所误”(梁漱溟《自述》)。所以他凡事讲实用,为一实用主义者。同时,早在清朝未亡时,梁济已放眼看世界,关心并研究国际时事了,称得上维新人士。那么,他为什么要殉清?梁济怕世人误解他,在自杀之前,断断续续、认认真真地写了万余字的遗言,分别写给许多亲友,非常理性地,一再阐述自己自杀的真正原因。其主要原因,诚如梁漱溟所说:“先父以痛心固有文化之澌灭,而不惜以身殉职。捐生前夕,所遗敬告世人书,其要语云:国性不存,我生何用!国性存否,虽非我一人之责,然我既见到国性不存,国将不国,必自我一人先殉之,而后唤起国人共知国性为立国之必要——国性盖指固有风教。”(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以此而言,梁济乃是舍生取义,意在以一己的牺牲唤起国人的觉悟。他当然也称得上一位理想主义者了。
  那么,梁济究竟对梁漱溟有什么影响?
  首先是性格。
  据梁漱溟称:“吾父是一秉性笃实的人,而不是一天资高明的人。他做学问没有过人的才思;他做事情更不以才略见长。他与母亲一样天生的忠厚;只他用心周匝细密,又磨炼于寒苦生活之中,好像比别人能干许多。他心里相当精明,但很少见之于行事。他最不可及处,是意趣超俗,不肯随俗流转,而有一腔热肠,一身侠骨。因其非天资高明的人,所以思想不超脱。因其秉性笃实而用心精细,所以遇事认真。因为有豪侠气,所以行为只是端正,而并不拘谨。他最看重事功,而不免忽视学问。前人所说‘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不被其泽’的话,正好点出我父一副心肝。——我最初的思想和做人,受父亲影响,亦就是这么一路(尚侠、认真、不超脱)。”(梁漱溟《我的自学小史》)梁漱溟在1984年演讲时又分析:“我为人的真挚,有似于先父。在事情上认真,对待人也真诚。即先父之视我,亦自谓我与他相似。当我十七岁时,先父曾字我‘肖吾’,于此可见。在今日我自己反省时,我感觉到我的所以如此者,无一不是由于我的性格脾气,其次是言传身教所造成。”(梁漱溟《自述》)
  梁漱溟对此做了多次阐述:
  “吾人幼小时,心胸中空空洞洞,势不免于先入为主,况加我之性格脾气既同于先父。于是先父的思想,乃成为我的思想;先父为一实用主义者,我亦随之而成为一实用主义者。”(梁漱溟《自述》)“先父虽读儒书,服膺孔孟,实际上其思想和为人却有极像墨家之处。他相信中国积弱全为念书人专务虚文,与事实隔得太远之所误,因此,平素最看不起做诗词做文章的人,而标出‘务实’二字为讨论任何问题之一贯的主张。务实之‘实’,自然不免要以‘实用’‘实利’为其主要含义。而专讲实用实利之结果,当然流归到墨家思想。不论大事小事,这种思想在他一言一行之间到处流露贯彻。其大大影响到我,是不待言的。”(梁漱溟《我的自学小史》)“愚生于1893年,即甲午中日战争前一年。国难于此,既日亟矣,先父忧国之心于此弥切。寻中国所以积弱不振,父谓是文人之所误。……反观西人所以致富强者,岂有他哉,亦唯讲实学,办实事而已。……此种实用主义或实利主义,恒随时见于吾父一言一行之间,而在我绕膝趋庭日夕感染中。”(梁漱溟《早年思想之再转再变》)梁济的主要言行,就是事功,即做事和爱国。梁漱溟深受影响。即便他后来的思想远远超越了他的父亲。但是,做事与爱国,在梁漱溟一生中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
  特别是,梁济与彭翼仲为启发民智而不惜毁家办报的高尚人格,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梁漱溟,使他幼稚的心灵“隐然萌露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而鄙视那般世俗谋衣食求利禄底‘自了汉’生活”(梁漱溟《我的自学小史》)。因此,他从小就有大志,有自己的人生理想,自负要救国救世,建功立业。
  这其实就是梁漱溟一生事业的根基所在。是内在的、最为重要的品质。
  梁济对梁漱溟的教育,与他处处认真的性格却似乎截然相反,是非常宽松的。   由于梁济少时即失去父亲,嫡母望子成龙,管教非常严厉。梁济经常一整日站在嫡母身边,不敢发出一点声音。每每有一点疏忽,便受到嫡母的严厉指责。这样的教育之下,梁济虽然品行端正,学有所成,但总觉得“天机才慧亦以不无窒损”(梁漱溟《思亲记》)。他吃过这样的苦头,反思后便不愿意让儿子像自己以前一样受苦。对小儿子梁漱溟更是如此。
  梁漱溟在《我的自学小史》中回忆:
  父亲对我完全是宽放的。小时候,只记得大哥挨过打,这亦是很少的事。我则在整个记忆中,一次亦没有过。但我似乎并不是不“该打”的孩子。我是既呆笨,又执拗的。他亦很少正言厉色地教训过我们。我受父亲影响,并不是受了许多教训,而毋宁说是受一些暗示。我在父亲面前,完全不感到一种精神上的压迫。他从未以端凝严肃的神气对儿童或少年人。
  我很早入学堂,所以亦没有从父亲受读。
  十岁前后(七八岁至十二三岁)所受父亲的教育,大多是下列三项:
  一是讲戏,父亲平日喜看京戏,即以戏中故事情节讲给儿女听。一是携同出街,购买日用品,或办一些零碎事;其意盖在练习经历事物,懂得社会人情。一是关于卫生或其他的许多嘱咐;总要儿童知道正当出汗之时,不要脱衣服;待汗稍止,气稍定再脱去,如何照料自己身体。例如:
  不要坐在当风地方,如窗口、门口、过道等处。
  太热或太冷的汤水不要喝,太燥太腻的食物不可多吃。
  光线不足,不要看书。
  诸如此类之嘱告或指点,极其多,并且随时随地地不放松。
  梁济对梁漱溟的教育是启发式的素质教育。关于这一点,梁漱溟曾举例说明:
  还记得九岁时,有一次我自己积蓄的一小串钱(那时所用铜钱有小孔,例以麻线贯串之),忽然不见。各处寻问,并向人吵闹,终不可得。
  隔一天,父亲于庭前桃树枝上发现之,心知是我自家遗忘,并不责斥,亦不喊我来看。他却在纸条上写了一段文字,大略说:
  一小儿在桃树下玩耍,偶将一小串钱挂于树枝而忘之。到处向人询问,吵闹不休。次日,其父亲打扫庭院,见钱悬树上,乃指示之。小儿始自知其糊涂云云。
  写后交与我看,亦不做声。我看了,马上省悟跑去一探即得,不禁自怀惭意。——即此事亦见先父所给我教育之一斑。(梁漱溟《我的自学小史》)梁济对儿子的教育是非常民主的,从不强迫其被动接受自己的主张。梁漱溟14岁以后,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见解,有时发于言论,有时见之行事。梁济认为好的,便明示或暗示鼓励;不同意的,则点到为止,只让儿子知道他不同意,却从不干涉。十八九岁时,涉及一些关系重大的事情时,梁济仍然不加干涉,即便他从心底里不赞同儿子的想法,却仍然顺其自然。梁漱溟说:“就在他不干涉之中,成就了我的自学。”
  早在辛亥革命时,梁漱溟即参加革命行动,梁济明示不同意,却不加禁止。
  革命之后,国会开会,党派竞争多丑剧,梁济深为不满,而梁漱溟当时正迷信西方政制,事事为之辩护。父子俩为此进行激烈的争论。梁济虽然很伤心,但依然保持一贯的做法。
  更奇的是,梁漱溟中学毕业后,就不愿升学,而且痴迷佛典,决意一辈子不结婚,打算出家当和尚。这自然是做父亲的万万不愿意的。但在这样的情况下,梁漱溟购读佛书、茹素、不娶妻,梁济仍采取完全不干涉的态度,所做的仅仅是让儿子知道他不赞同的意思。而梁漱溟当时虽然知道父亲的心愿,却始终固执己见。
  最令人惊讶的是,当梁漱溟的母亲临终前教诲儿子要娶妻生子时,梁漱溟的父亲仍在事后告诉儿子:“虽然母亲意思如此,可不一定依照,还是以自己意思为主。”直到梁济要殉节的时候,仍无半句话责成儿子要结婚。对梁漱溟,梁济是完全不干涉。
  梁漱溟对父亲内心的感受并没有及时体察到,直到梁济自杀,梁漱溟清理先父遗笔时,才知道自己坚决不结婚是大伤父亲之心的。后来,梁漱溟放弃出家之念,于1921年冬末结婚。
  归根结底,梁济之所以放任梁漱溟,是因为他信任儿子。他所起的作用,是引导;而儿子的路,则要儿子自己走。
  这种方法,即便现在看来,都非常超前。
  那么,究竟好不好呢?
  梁漱溟说:“这个信任或放任——这放任非不管,另有他的意思,即于放任中有信任——给我的好处帮助太大,完全从这消极的大的帮助,让我有后来的一切。大概在先父看到这一点:这孩子虽然是执拗错误,但自己颇有自爱要强的意思,现在虽错,将来可‘对’,这‘对’可容他去找,现在不要干涉。”(梁漱溟《朝话·先父给予我的帮助》)成为思想家的梁漱溟又说:“我之所以能如此者,先父之成就我极大。因先父从来不干涉我、勉强我,从未要我准备功课,督促我升学,此实常人所难及也。”(梁漱溟《自述》)他还曾十分庆幸地说:“这种宽放态度,我今天想起来仍然感到出乎意料。同时,我今天感到父亲这样态度对我的成就很大,实在是意想不到的一种很好的教育。”(梁漱溟:《我的自学小史》)他在《思亲记》中有更高的评价:“公之为教,独使情余于礼,意得自通,而教之有道,其间分际斟酌,盖有足为一世法者。”
  (选自《国学》)
其他文献
晓梦随疏钟,飘然蹑云霞.rn因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①.rn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②.rn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rn翩翩坐上客,意妙语亦佳.rn嘲辞③斗诡辩④,活火分新茶.rn虽非助帝
期刊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的多媒体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教育领域也应用了多媒体教学技术。我国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它主要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思维能力与数学素养。但在传统教学中,数学教学质量似乎并没有达到相应的效果,阻碍了数学教学的发展。因此,在多媒体环境下,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数字教学,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多媒体;运用  小学数
春大棚黄瓜丰产的关键在于如何解决早期地温低,提早定植减少开支。因此,本试验试图在结合施肥的同时,达到增加地温的目的,进行研究。一、基本情况本联合试验,分别在沄海分场
时光匆匆,我从一个稚童一步步成长为少年.而她,却在持续老去.皱纹偷偷爬满了她的额头,她的发丝渐渐也变成银白色.我见证了她衰老的过程,她却见证了我成长的过程.
期刊
  目的:探讨组合式半骨盆置换术的静力结构重建和动力动力重建的关键点及其围术期康复治疗对术后患肢功能的影响.方法:从2004年4月至2010年4月采用半骨盆切除、组合式半骨盆
会议
名著信息库rn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好!今天,初初带领大家走近一位长相平庸、瘦弱矮小但独立、自尊、自强、宽容、慈爱的女性——简·爱,从她的人生经历中,汲取抗争命运的力量,
期刊
开关稳压电源是一种新型的电源方式,比普通的串联稳压电源具有非常多的优点。它的开关管以开关方式工作,功耗小,效率高,通常可达80-90%;和用脉冲变压器、光耦合器件使负载与输入电网隔离
覆土栽培凤尾菇方法:菌种下床后20天,菌丝长透全床稻草后,揭膜时覆土.可利用当地蚕豆田的表土,挖起充分湿润后堆置备用.覆土厚度约1厘米,以不见稻草为度.试验表明,凤尾菇复土
技法指点rn“表达要得体”,就是要根据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身份、不同对象、不同目的等,选用恰当得体的语言来表情达意.rn在写作中,尤其是在写作实用文体时,如何才能做
期刊
这几年,每当“九九”重阳节这一天,申城的退休老人都有聚会和活动。白发浪潮掩盖了大都市的喧嚣。这些老人的话题,每每集中到退休金菲薄,难以适应精品泛滥、霓虹灯闪烁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