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型教师培养初探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dayang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现阶段的教育科研,正在聚焦于课堂和教师专业发展,正在发生转型,自觉接受学术引领。把学术型教师培养视作优化师资队伍建设、丰富学校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让教师立足课堂,潜心教育,扎实开展一线教育研究,获得专业发展并以此带动学生,才能促进学生,成就自我。
  学术型教师的界定
  上世纪80年代,美国教育部前部长、卡内基基金会主席、著名教育家博耶指出:“学术意味着通过研究来发现新的知识,学术还意味着通过课程的发展来综合知识,还有一种应用知识的学术,即发现一定的方法去把知识和当代问题联系起来,还有一种通过咨询或教学来传授知识的学术。”后一种学术即教学的学术。显然,教学既“支撑着学术”本身,又是一种学术活动,中学教师的教学学术水平影响到中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和中学教育的成败。
  笔者对学术型教师的认识是随着研究深入而逐渐明确的,学术型教师的培养是可以有台阶的。初始阶段的学术型教师可以称为研究性教师。研究性教师是以阅读、实践、研究、反思为其主要特征的教师,其核心特征是对教育教学的反思习惯。研究性教师升级,拥有自己的教育思想,生成教育智慧,形成独特风格,具有学术造诣,造成深远影响,从而成为学术型教师。
  学术型教师的研究领域
  当今时代,“学术”已不再是大学的专利。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认为,学术型教师与学术型高中连在一起,学术型高中存在,学术型教师也是存在的。中学的学术更侧重基于教学实践的“草根性”研究,它有点泥土气息,但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傲然挺拔于中学的校园。
  研究内容 一是教育问题。凡是有教育的地方就有各种教育问题,中学里有很多教育问题等待教师去破解。如新时期中学德育工作的有效性研究,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临界生”转化问题,中学生早恋问题,班集体建设问题等。二是学科研究。学科研究是中学教师学术研究的主要内容。中学教师的学科研究有四方面:针对教材的研究、教学方法的研究、教学评价的研究、学科专题研究。三是学校管理。对于中学管理层而言,学校管理的研究也是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
  研究方法 中学学术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个案研究、行动研究、教育叙事研究等,都带有很强的“草根”性。
  研究特点 一是研究的意向性。学术型教师的研究往往选择自己感到重要的问题,由于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来确定问题和研究的道路,研究必然与这些需要相呼应。学术型教师在研究历程中的每一步都是怀着这样的意图: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自己的教与学生的学。二是研究的系统性。学术型教师采用不同方法和策略来记录研究过程,提出和论证假设,收集并分析数据,阐明理论和研究结果。通过这些方法,学术型教师对问题进行系统的探索,从而精确而全面地呈现某个教学背景,而这又必然导致对教学背景的进一步理解,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三是研究的公开性。学术型教师可以通过汇报自己的研究情况来参与专业交流。公开自己研究情况的办法有很多:向校内外同事介绍自己的研究过程、发现结果;在期刊或网络上发表研究报告;在国内或国际学术会议上阐述自己的研究的发言等。
  影响并引领学校发展
  聆听学术报告 学习是中学教师成为学术型教师的重要途径,学术报告使中学教师发展教学学术有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国家督学成尚荣应邀来校作“张力课堂”与“学术型教师”的主题学术报告。他认为,学术型教师首先是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其次是善读经典的教师,这样的教师必须在学科上具有更高造诣。
  开展各类沙龙 一是联合举办科研沙龙。学校与江苏省震泽中学联合举办“课堂转型”主题沙龙,突出“课堂”和“转型”两大关键词,老师们积极发表自我见解,真诚吐露个人困惑,形成了“将更多关注的目光投向学生”“给学生以更多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机会”“课堂教学要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好基础”“将师生引向生活化课堂”“追求师生共同提高的高效教学”“展开师生对话的愉快精神之旅”等共识,表达对“课堂转型”的热切期待之情。二是教科梯队主题沙龙。学校举办“课堂教学的深与浅”沙龙。教科中心组成员对“课堂教学的深与浅”逐渐明晰:“深”就是深入,深在课前备课,深在教师对教材的钻研;“浅”就是浅出,主要指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需“浅出”。深入是浅出的前提,作为教师,没有自身深入的研究,课堂的“浅出”就无法落实。正是在对教学问题的研究中,教师提升了学术水平,形成了思想和对策建议,化为了教师教学实践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
  开展课堂教学研讨 教学研讨是青年教师就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理清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并提高对教学实践的理解与驾驭能力。学校还与江苏省震泽中学联袂开展“聚焦‘生’态、转‘型’”课堂教学研讨,共有25位老师分别就25个课题开展同题教学切磋,课程共涉及语、数、外等13门课。教学研讨活动有效引领课堂模式的转型,让教师不断提炼出自身的教学特色,提升课堂品位,进而顺应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在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我科在2015年10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98例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其
近年来,随着心血管病介入与微创治疗应用范围的拓展,新的治疗术式不断创新,各种超声心动图技术包括常规经胸超声(TTE)、经食管超声(TEE)、心腔内超声(ICE)、血管内超声(IVUS)
习惯决定人生,习惯造就未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已成为教学的主旋律。结合学生实际,笔者在教学中树榜样、严要求,潜移默化,有效地开展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铺好习惯之路,创好习惯之风,扬起习惯之帆,为学生一生的精彩奠基。  书写是教学的基础  有一件事情,笔者一直引以为豪,那就是我的书写。同事们看见笔者的字,都会伸出大拇指啧啧地叹问:“字写得真工整,一定临帖专门练过吧?”  “
目的 建立兔的自发血栓模型,模仿人类斑块的病理生理及形态学特点.方法 将5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A组:10只,接受正常饮食;B组:10只,接受正常饮食和每周脂多糖注射(1μg/kg,
[目的]探讨克唑替尼治疗进展期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方法]本院治疗的进展期ALK阳性NSCLC患者82例,根据患者最终选取的治疗方案分为观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小学生的个性心理各异,因此作为小学班主任,就必须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善于分析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只有深入学生心里,才能够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和塑造学生,才能最终把班主任工作做好,在实践过程中,我对此深有感受。现就此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 分析学生心理,鼓励表扬  小学生大多都有一种希望得到老师认同的心理,也就是说在学习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现代,由于免疫学和分子技术的发展,恶性血液病诊断中处于细胞和组织水平的骨髓细胞形态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相结合的诊断模式,表面看来似乎投上了阴影,实际这是一种误解.时至今
目的 探讨氧化剂paraquat(PQ)对抗生素杀伤大肠杆菌BW25113作用的影响.方法 PQ预处理后,测定不同杀菌机制的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MIC),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