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数学教学的减负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目前学生饿课业负担过重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如何减负,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如何因材施教是教育发展面临的严重考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何在呢?
  【关键词】减负 课业负担 评价机制
  当下数学教学中使用最为频繁的几个词汇恐怕非“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减负”莫属,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呢?“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教育,而减负是推行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从何而来?这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社会原因,其核心是传统的劳动人事制度。其次是教育体制的原因,其核心是高考制度与学校、教师评价制度。最后是教师方面的原因,人们一谈到减负,就会说取消高考问题就能解决,实际上,高考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存在,当然需要不断改革,尤其使命题更科学。我认为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产生,或者换句话说,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教师有不可推御的责任。
  人们经常谈论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其原因何在?其表现形式如何?我认为可用四个字来概括――机械重复,中学,尤其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主要表现何在?或者说教师该负什么责任?我认为有两点值得特别注意,其一是“无节制的扩展知识面”,其二是“施教不因材”。
  一、无节制的扩展知识面
  它的含义就是在教学中不断地补充一些公式、补充一些特殊的解题方法,这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几乎是屡见不鲜――尤其是在高三数学总复习中。正因为如此,高考考试大纲曾多次明确限制这种无限扩充知识面的行为。如: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异面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利用递推关系求数列的通项公式等。
  在教学中,这些补充的公式或方法往往只对一些极其特殊的问题有效,方法缺乏普遍性久而久之学生认为学数学就是不断地套公式、套题型、一但试题稍加变化,学生就无所适从,而且这些补充的众多公式与方法大多是不加证明的――因为时间不允许,更没有学生探索、分析、比较的发现过程,学生大多是凭记忆死记它们,这大大地增加了学生的记忆负担,这样的学生会有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吗?
  那么这种补充是否有必要呢?有人一定会振振有词地说补充后解决一些高考题非常有效,的确,我们一些高考命题专家就是上述无节制补充公式和方法的爱好者,但这绝不是高考命题的主流,即便是无节制补充公式和方法的爱好者为迎合某个补充公式或某种补充技巧方法的“好题”用我们的基本公式与基本方法是不难解决的.下面就以高中代数数列中的一个例子来加以具体地说明――这例子是有高考的背景的。
  例:已知等差数列注:这是非常常见的“好题”――尤其为那些补充过等差数列的一条性质的人所推崇,这条补充的性质就是am an=ap aq,其中m n=p q用这条性质很容易解决这一问题(略去解题过程,因为这是众所周知的),笔者的觀点是:确定一个等差数列一般只需要确定首项与公差,因此一般有关等差数列的问题的解决关键是寻找首项与公差,当然这对本题来说不可能,因为只有一个条件,只能列出一个关于首项与公差的方程,此时我们应该如何解决问题,一般地,如何面对未知数的个数大于方程的个数,对此我们有两种选择,第一、消元;第二、直接研究已知与未知的关系――当然是以首项与公差为参变量,解法如下:
  对于上述的解题方法,如果不加思考,任何人都会说法一与法二比常用方法繁,但常用方法的简单是有代价的,即首先需补充公式,这补充的公式也许对于终身从事数学教学的高中数学教师来说是非常显然的,但对于要学习十几门学科、学习能力各不相同的高中生来说恐怕就是负担了,而法一与法二虽然比流行作法复杂,但它对我们是有补偿的,第一是不需要额外补充公式,第二、这两种方法都有普遍性。
  一.施教不因材
  因材施教是最基本的教学原则,但是我们现在的很多做法都是与之背离的,十几亿人口的大国,高中数学几乎就是一本教材,高考几乎就是一张试卷,这在教育发达的外国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就是因为这个一刀切,不知把多少有才华的青少年打入差生的行列,时下在中国各种媒体上轰动全国的“韩寒现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韩寒是上海一所重点中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因为多门学科――其中就有数学不及格退学在家,但同时他又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的头奖得主并出版了近二十万字的长篇小说,他在新民晚报上发表了不少对教育制度批评的文章,其中他的一句话我对此印象很深,他说:“对我本人来说,数学只要学完初中就够了。”,也许他的话有些偏激,但是这却道出了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由于学生的基础及智力结构的不同,也由于学生高中毕业后的去向不同,只有极少数的学生会继续数学专业的学习,因此,在高中阶段应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当然对我国这样一个央央大国,要一下子改变教材及高考体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笔者要强调的是,在教材、高考试卷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我们广大高中数学教师,仍然是有所作为的,前几年就有报道说上海建民中学就开始这方面的探索,他们在不改变传统班级设置的前提下,高中数学上课分为A、B、C、D四个层次――这也是一种与国际接轨。笔者认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所教学生的情况,在教学的深度与广度方面加以区别,当然要做到这一点这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它不仅需要足够的勇气,更需要正确的判断,要充分了解自己所教的学生,要正确把握教材与高考大纲,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不准备具体结合教材来说明了,但这的确是一件很有必要也是很有价值的工作。
  参考资料:
  数学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课堂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加强推进物理课堂实验教学是物理教育本质的自然回归,符合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要求。  【关键词】中学物理课堂 实验教学  推进物理课堂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
太原警察打死北京警察的新闻及其评论在媒体铺天盖地,见仁见智,各抒己见,有理性思考,也有偏颇言辞。对事件本身我无意饶舌,我想说的是这种“个案”值不值得媒体如此关注?我的
摘要: 批改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提高,也是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一种重要的途径。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作业批改 评价方法 学习兴趣 学习习惯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数学活动课是学生的生活和现实问题为载体和背景,以学生的直接体验和生活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和主题研究为基本形式,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以学生的自主性、实践性、创造性、生活性、研究性、参与性和开放性为主要特征的全员参与性活动。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灵活的教学组织,如实验、示范、操作、探究等,让学生体验所学数学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过程,加深理解、寓教于乐、拓展
期刊
内容摘要: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不容忽略的作用。在物理教学中我们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技巧;自制教具的合理使用;加强实验教学的使用;适时的使用现代教学手段;从教材内容下手培养学生的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数学。课堂上,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研究、进行探索,使学生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并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既符合学生的主动参与又能开发学生探究的能力,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高中数学教学  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更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研究、进行探索,使学生在探究活动
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引导学生一步步走上知识的殿堂,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课堂提问的方式和类型很多,只有对提问巧妙使用,恰到好处,才能产生积极作用,达到良好的效果。下面我对课堂提问谈几点浅见:  一、导入新课,问必简单有效  课堂导入提问环节的主要功能是回顾旧知,
期刊
1933年11月毛泽东同志开展的才溪乡调查,成为我党历史上坚持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2014年3月24日至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同志来到
南方红壤地区光、温、水、热资源丰富 ,非常适宜发展玉米生产。糯玉米乳熟期鲜果穗营养丰富 ,适宜鲜食 ,其特有的风味和营养 ,深受消费者欢迎。“沪玉糯 1号”系上海市农业科
摘要: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帮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数学学习联系在一起,激发其理解抽象与具体关系的能力,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数学。老师作为教育实施者要帮助学生在数学情境学习中,掌握学习主动权,在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产生快乐、满足、自信的情绪,从而高效地增强学习兴趣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关键字:数学教学;情境设计;提高兴趣  一、绪论  如何在新课程环境下利用生活情境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