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

来源 :语数外学习·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o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式课堂教学在素质教育中被提到一定的高度,意义很大,顺应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程标准着重突出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探索能力的提高,这也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地进行新课堂模式的改革,大力开展探究式教学。那么如何更好地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进行探究式教学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探究欲望
  在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我们作为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够与时俱进,敢于创新。我们知道学生在课本上获得的知识远远不够,只有不断更新观念,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勇于探究。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所以,把生活中的实际情景引入数学概念,联系生活实际,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将会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数学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的导入很关键,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为这节课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引入有趣的例子,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思维就处于一个活跃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对老师抛出的问题也会认真思考,积极探索。老师常常采用离学生生活较近的例子来吸引学生,以此引起学生的熟悉感。因为数学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对它的陌生感。
  二、提供问题情境,引导探究思维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个人自己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根据教材目标和教学内容,从学生认知水平和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精心设计可以进行创造活动的数学问题。要尽可能设计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处理好问题的衔接和过渡,用组合、铺垫或设台阶等方法来提高问题的整体效益。教师既要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又要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具体的教学课堂中教师不能把教案的思路强加给学生,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思维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精心创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就能唤起学生积极思考、研究的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形成不是自发的,而是教师有目的地设置的,为把学生引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而设置的。学生被有趣的情境深深地吸引,才能积极地对情境中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思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矛盾,把学生引入到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指导思维方向,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推动思维前进。对于问题情境中隐含的“问题”,教师不要直接给出标准答案,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因为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能引发探究。
  三、通过活动设计,体验探究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把对概念的理解融入到活动当中。现实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问题是现实生活中数学化的结果。有意义的学习一定要把数学内容放在真实的、有趣的情景中,让学生经历从生活问题的自然语言逐步抽象到形式的数学问题。在探究式学习的课堂教学中开展活动有利于缓解紧张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身心得到放松;学生通过喜爱的活动进行观察思考,有利于吸引其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提出一些问题请学生来帮我解决,让学生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学会与人合作,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培养从生活中运用数学概念的能力。找到他们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精心的活动设计,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乐趣。教师把课堂活动生活化,很自然地创设了让学生体验探究乐趣的氛围,激发了学生浓厚的探索兴趣和探索欲望。
  最后,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辩证思维,对问题的全面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大对新课堂模式的运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多设计一些问题,多引导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多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多引导学生去解决数学界的诸多疑难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锻炼学生的探索胆量,让学生敢于探索,敢于创新,不怕失败,认真思考,坚定对数学问题的解决信心,创造更多的问题环境,以此来更好的去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
  总之,“探索性学习”是把学习看作是一个解决复杂且有趣味的问题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对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索过程,把对知识的认知掌握转化为对问题的研究解决。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用探究科学的态度与方法去认识、发现、改变与创造,真正使今天的学习变为明天参与和改造社会的能力。通过采取探究性学习方式实施的数学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数学,掌握和运用现代教学的学习方式,学会主动学习,而且可以促进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的改变,学会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的提高。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求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要根据教学内容,指导学生采用形式多样的方式开展学习,实现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一、重视有效性学习,不排斥接受学习  在转变学习方式时,不片面突出某种学习方式,贬低和排斥其它方式,主张多种学习方式交融、互补。进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接受学习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一
人类社会已经迈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决定性因素.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提出了新要求.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的复合型人才,要求全社会共同努力,其中教育
课堂讨论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形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参与下,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围绕某个知识点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取长补短,通过交流而获取和巩固知识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通过在数学教学实践工作中的深入研究,笔者认为课堂讨论必须更多地关注它实施过程中的本位意义,才能真正发挥课堂讨论的功效,使之更好地为新课程改革服务。  一、关注课堂讨论的教本位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
初中数学正在经历新课程教学改革,伴随着现在学生知识的迅速扩充、能力的不断增长,教师的教学也要做出新的调整.那么如何才能做与时俱进的新教师呢?本文以教学中的反思为基点,
研究型教师是有创造性及反思能力的教育理论探索者及实践者,随着社会的进步及教育的发展,做一名研究型教师是未来教师成长的必然选择.但在教育现实中由于陈旧观念及传统习惯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在课堂上易于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不持久,怎样使学生在枯燥的数学课堂中学得有趣、学得积极,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情境的创设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合适有效的情境能激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促进学生积极地探索,提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实施“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是照顾了一部分学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必须要改变传统
初中数学的总复习是对初中三年来全部知识的系统回顾与梳理,是对基础知识的再升华与归纳。做好初中数学的总复习教学、提高复习的效率,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中考成绩,关系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从长远角度来说,更关系到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成败。 多年来,我国的初中数学总复习教学始终受制于应试教育,在这种错误思想的指导下,一度让我们的总复习偏离了正确的方向,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怪圈。 因此,我们必须要深入地反思过去教
随着现代教育要求的提高,对于开展新课程的改革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在数学课堂上出现了合作学习的方式,这也是现代教育改革重要的一步。通过实践证明,合作学习方式的开
2015年4月3日,教育部公布了《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关于公布2014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的决定》,其中石家庄市裕华区、石家庄市新华区、石家庄市井陉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