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ji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概念是反映物质物理属性和化学变化的一般本质属性,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感知是第一要素。概念内容的具体化又是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第一个起点。教师必须紧紧依托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从直观的实验现象中,获得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教学大纲指出:“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下面,仅以实验教学为主要途径,培养学生形成物质特性、化学变化规律、基本理论三类概念,谈谈个人浅见,请先哲和同行们指教。
  一、提供真实、鲜明、主动的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形成物质特性概念
  反映物质本质特性概念的实验,教材中作了统筹安排。为了深刻说明物质特性的概念,教师精心设计的实验,应该是真实的、鲜明的、生动的,直观性强,现象明显,易于激发学生形成化学概念。例如:培养学生形成酸本质特性的概念时,教材安排了盐酸与石蕊试液、锌、铁、铁锈、氢氧化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反应的一组实验,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上述实验,培养学生认识盐酸能与指示剂、多种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某些盐反应,与碱起中和反应等化学特性。于是,引导学生推论酸本质特性的概念。
  真实的化学实验,就是让学生观察物质的本质属性。化学实验就是通过学生视觉、听觉、嗅觉来形成感性认识的,只有提供直接作用于感官的真实实验,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思维,加深对反映物质特性的化学概念的理解。例如,反应生成的沉淀、物质的溶解、颜色的变化、有气味或有颜色气体的逸出,都是帮助学生观察物质发生变化的直接感知,使学生信服并形成物质特性的概念。
  教师在演示盐酸与碱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是说明酸与碱反应的特性,可是,事实说明,盐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就不同于盐酸与氢氧化铜溶液反应的实验。因为前者反应时看不到任何明显现象,而后者则看到了有蓝色的氢氧化铜,现象鲜明。所以,我们设计、安排化学实验时,首先要考虑实验的鲜明性,才能使学生注意化学反应,使物质特性更明朗、更完整,更生动真实,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化学概念。
  同样反映物质特性的化学概念,由于提供实验不同,会得到不同效果。例如,氨气易溶于水的特性实验,用一支大试管盛满氨气后倒置水中,水会在试管内上升,反映出氨易溶于水的强溶解性。可是换成“喷泉”实验,就更加形象、生动,效果明显。由此观之,只有生动、鲜明、真实的化学实验去刺激学生大脑兴奋中心,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深刻的化学概念,使具有物质特性的化学概念在学生大脑中深深地打上烙印。
  二、提供典型、系列的实验,培养学生形成各类反应的化学概念
  化学反应中有许多类似反应遵循着一定的反应规律。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各类反应概念,我们要安排、设计好一系列化学反应实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这些反应的规律。例如,在化学基本反应类型的教学中,我们借助木炭、硫粉、铁丝、红磷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其中有非金属与金属的典型代表物质,通过这些典型、系列的化学反应,指导、培养学生基本形成抽象的化合反应概念。此外,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化学反应概念,也都是通过典型、系列的化学实验后,归纳、总结而形成的。
  指导、培养学生形成各类反应的化学概念时,还必须安排、设计正确反映概念内涵的感性实验,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推理、综合、归纳、总结,直至思维加工,把获得的感性知识进行深化,即把零碎的、片面的感性知识,进行科学的概括总结。例如,当学生做了木炭燃烧的生成二氧化碳和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实验,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前者燃烧生成一种物质,而后者燃烧生成两种物质的本质区别,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形成化合反应的概念,否则学生容易产生凡是与氧气燃烧的反应就是化合反应的错误概念。为此,教材安排了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实验,使学生清晰看到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两种物质的反应。这样的实验对学生形成正确化合反应概念内涵提供了典型的、必要的认识。
  三、提供具有说服力的实验,培养学生形成化学基本理论的有关概念
  化学基本理论的有关概念,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通过实验教学,提供具有说服力的实验,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有说服力的感性认识,对理解抽象的化学基本理论概念较为有利。例如:“电离”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因为学生不能通过感官,直接感觉到物质电离后自由离子移动的过程,学生难以接收这样的化学结论。
  通过溶液导电的实验,学生观察到有些物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有些则不能导电的实验,能比较容易形成电离的概念,从而正确理解、认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内涵。与此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电解质导电能力的实验,使学生获得不同物质导电能力有强有弱的感性认识,这样,对学生形成全部电离和部分电离的理论概念,找到了极有说服力的依据。
  综上所述,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化学概念,首先是提供生动、鲜明、真实的实验,刺激学生感官,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其次提供典型、系列的实验,促进学生想像、思维、记忆、迁移。最后设计具有说服力的实验,才能培养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形成正确、清晰、深刻的化学概念。
其他文献
一、教学情境  所谓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也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的这段话,在肯定启发作用的情况下,尤其强调了启发前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重要性,所以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高中学学科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呼唤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强调情境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现在的孩子一出生就生活在电视、网络时代,相比而言数学课的内容比较抽象枯燥,而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说将数学游戏引入到课堂教学
期刊
初中的电学知识部分,在我们的教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中考中也作为考查的重点内容。每年的中考试题中电学部分平均占45分左右,充分说明电学在中考中的重要性。笔者对近几年中考试题作了简要的分析,发现各种题型中都涉及有电学知识的考查,并且内容很广泛。08年的填空题中就涉及了波长的计算;09年的填空题中要求答出变压器的原理。电学部分在实验题和计算题中占的分值较重,08年的实验题电学占10分,09年的实验
期刊
江西省是个有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大省,地处赣北的湖口县位于鄱阳湖畔,这儿盛行着一个古老的戏曲剧种——青阳腔。这是我国唯一保存青阳腔艺术最完整、最齐全、最丰富的地方,堪称明代戏曲艺术宝库。200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湖口青阳腔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此,它成为了我国的“国宝”,世界的“奇珍”。  青阳腔落根湖口及衍变  青阳腔属于南戏系统的声腔剧种,是以安徽省青阳县命名的地方戏曲声
期刊
随着中国在国际上地位的提高,很多外国人看好了中国这个大市场,于是好多外国人走上了中国的星光大道来展示自己,好多外企也打入了中国市场,我们在为祖国感到自豪的同时,为什么不让外国人也为我们中国孩子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而感到惊讶呢?  正如我们大家所知,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如何使英语成为学生的交流工具?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探讨的一大
期刊
“教学难,教语文更难……”每每与同行谈起语文教学,许多人都会感慨万千:“内容多,头绪乱,学生不愿学,课堂气氛不活跃……”每每与学生谈起语文学习,也往往是同样的答案:“不想学语文,没意思……”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语文教学如此尴尬的局面?原因有很多,恐怕根本原因是语文老师的因素了。长期受应试教育的禁锢,使得每一个语文老师如履薄冰,毎讲一篇课文,都是面面俱到,包罗万象。从作者到背景,从结构到中心,从
期刊
众所周知,物理学科难学、难教,尤其入门更难,物理抽象、概括的特点与初中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尚未形成的生理、心理特点不相适应,学生理解掌握物理知识比较困难,学习过程中分化现象严重,相当一部分学生掉队,达不到应有的要求。一次又一次学习上的挫折和失败,造成了“精神创伤”,形成了心理上的沉重负担,从而失去学习物理的信心,甘当“差生”、造成“英才”升学深造,“庸才”推向社会的现象,背离了党的教育方针,这是当
期刊
多媒体作为高科技的产物,它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性、立体感和动态效果等方面的不足,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直观形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对教学难点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发挥学生个性、拓展学生的想像力、提高教学效率和增强教学效果,从而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本文拟从农村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一、农村语文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现状 
期刊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在积累的过程中总是不断地出现错误,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过程中的错误资源,发挥错误的价值。本文将根据小学四年级简便计算教学中从典型错误入手,寻找错误原因,并分析这几个方面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谈谈相关的研究对策和方法。  一、教学现状  我们学习了运算定律和性质并利用它们进行整数简便运算,在感受到计算教学的魅力的同时,也伴随着挫败与无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将各种运算定
期刊
一、背景  每一册语文书最后总会推荐几本名著要求学生阅读。事实上,如果教师不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学生不可能自觉地去完成。现在的学生喜欢阅读名著的越来越少,学生们喜欢最多的还是上网玩游戏和看电视。初三学生学习更加紧张,每周一节的阅读课根本无法保证。但是为了考试,老师只能让学生双休日去阅读名著。如果要求学生自己去读,没有任何的检查机制,那么这个作业布置下去只能是一句空话,绝大多数学生是不会看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