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中职生走进语文课堂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n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职学生比较重视技能学习,对语文的学习往往热情不高,加上语文基础相对薄弱,不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勉强应对,甚至茫然失措,因此,中职学生做好语文课前的必要准备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中职生 语文课堂 积极性
  
  古人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是老师指导下学生的自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中职学生比较重视技能学习,对语文的学习往往热情不高,加上语文基础相对薄弱,不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勉强应付,甚至茫然失措,因此,中职学生做好语文课前的必要准备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当前部分中职语文老师对此却认识不足,实施不力,有的甚至干脆不做。即使做了,也明显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有的老师未真正认识预习的目的和意义,简单地将预习内容局限于查字词、分段落上,因此造成课堂教学枯燥乏味;二是有的老师因为自己就认为预习是可有可无的,所以尽管课前布置了预习,课堂却弃之不顾,讲起课来完全按自己的设想满堂灌,使预习成了一种形式。
  由此可见,中职语文教学中注意抓好学生的课前预习这一教学环节,已到了不容忽视、亟待重视的时候了。其实,预习作为导读前准备性学习的一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主要体现在:
  一、预习能为下一段学习打好基础,减轻课堂教学压力,提高教学进度
  中职语文教师常有“对牛弹琴”的感叹,觉得不少学生课堂反应迟钝,跟不上教学进度。事实上,培养学生语文预习习惯,可以让学生“有备而听”,就能避免这种尴尬情形的发生。经过预习,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形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听课时,就能主动地紧跟老师讲课时速度上的快慢节奏、能够理解内容上的主次详略;老师讲课也会特别感到得心应手,减去对某些内容的介绍与解释,事半而功倍。这方面,我们应该多向普中语文老师取经,如,特级老师高润华教《最后一课》,在起始阶段所以能很顺利地指导学生很快弄清全文的结构层次,为下边的深入探讨课文内容赢得时间,就是因为学生课前就听了录音,自学了课文,有了预习的基础。
  二、预习是一种复杂的用脑过程,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展学生智力
  学生学习知识,一般要经历感知、理解、巩固和应用阶段。如果把预习看作是对教材简单的感知,显然是片面的。其实,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感知、理解、巩固、应用这些现象和学习行为都是密切联系、相互渗透的。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在温故的基础上“知新”,将旧知识运用到预习中去,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笔者在让学生预习《沁园春·长沙》时,提了两个问题:1.回忆初中时学过的《沁园春·雪》,比较两词:虽都属写景,但一写北国,一写南方;一写严冬,一写深秋,着重点有无不同?2.两词的下阙虽都是作者在抒发革命豪情,但两者的特色又有何不同?这些问题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联系旧知,探索新知,切磋钻研。这样的预习,真正成了一曲培养阅读、比较、分析能力的前奏。
  因此,对学生来说,有效的预习能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师来说,则是在教学中抓住了发展智力、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一环。
  三、“预习是自求了解的重要步骤”,预习抓得好,能促进各个环节教法的改革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预习是自求了解的重要步骤。”他反复强调“预习阶段最要紧的在让学生自己动天君”(“动天君”为苏州方言,意为“动脑筋”)。“动天君”后,课上打有准备的仗就从容不迫。现代教育家魏书生更把预习视为他上课必不可少的条件,并继而把预习引进课堂,巧妙地将它与课堂讨论相结合,达到了加深印象促理解、活跃气氛增兴趣的良好效果。
  如果对老师来说,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前奏,那么,预习就是学生听课学习的前奏。都说老师备课不能忘了“备学生”。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加强对学生的预习指导,教会他们自学的方法:
  (一)要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教会他们预习的方法,这是落实预习环节的根本。
  首先,督促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为学贵慎始,叶圣陶先生说得好:“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中职学生之所以在知识水平上略低于普中学生,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很主要的原因。教师应注意从任教的第一篇课文开始就让学生准备工具书,接受预习任务,写好预习笔记,从而纠正他们那种忽视预习,茫然听课的不良习惯。对那些自觉性差的学生,更要严格规定预习制度,并及时采取课前抽查、课上提问等方式来督促,以便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形成良好自觉的预习习惯。
  其次,交给学生预习自学的钥匙。于漪老师指出:“课前自读须做到三看一查一发现,即看注释、看课文后的思考和练习,翻阅字典词典,查检生字难词,要求边阅读边做笔记,在课本上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圈、点、批、划。”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今天仍可借鉴。一般来说学生进行语文预习可有如下几步:第一步使用工具书,能读通课文;第二步分析概括课文内容;第三步能和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类比,从纵的系统、横的剖面分析比较;第四步在此基础上提出个人独到的见解。笔者在指导预习时还特别强调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地诵读课文,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中职生的语文语感。
  (二)要点拨学生“自求了解”的智慧,促使他们主动探索新知识,这是增强预习效果的关键。
  首先,老师设计问题要有科学性、趣味性。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凡能迫使学生在研究问题时,要在头脑里评论研究广泛的史实和现象的那类影响内部心理过程的方法,都能促使智力的探索性、系统性、灵活性和独立性等品质的发展。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出一些须进行探讨的问题。”一位美国教师来华讲学时说得更具体:“问题一定要包含矛盾,能够树立对立面,使人人感到有话可讲,情不自禁地卷入到一种难分难解的争论之中。”他虽然是针对如何为学生出辩论题而言的,但对我们如何布置预习题,也不失为灼见良策。青少年好奇心重,好胜心强,老师应当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有价值、有嚼头的题目,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思考学习兴趣。如,笔者教学《项链》时,在课前布置预习设计了一个关键问题: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引起了学生的分歧意见,激发了他们深入探究的求知欲。
  当然,老师还应该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比如,预习题可分成必做、选做两类,使成绩好的能“吃饱”,差一点的经过努力也能完成部分任务。
  其次,鼓励学生善于质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故而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古人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大胆质疑、独立思索。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课上讨论,有些问题如分段什么的,不必力求一致,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教师不必用现成的框框去套住学生的思维,束缚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教师还应注意妥善安排预习时间,这是实现有效预习的保障。
  一般说来,预习安排在课内外都可以,目前大都是在课外进行的,但这有两个缺点:一是加重了学生家庭作业的负担,二是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和指导。因此,有些语文教师便采用了课内让学生自学的方法。上海市特级教师钱梦龙总结了自己的教学经验,把语文课概括为“自读课——教读课——练习课”三种基本课式,把“自读”即预习列入课内,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中职生学习任务不重,作业不多,预习工作可以放到课外,但要做好指导。
  无论是课内预习还是课外预习,都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中职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灵活掌握。■
  参考文献:
  1.孙云曉.张梅玲.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2.叶圣陶.生活教育叶圣陶随笔[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其他文献
写作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应该如何指导学生写作,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问题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应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广泛阅读,加强实践,这样才能求得实效。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新课标中强调:写作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手,乐于表达。这其实就是了解学生实际情况,适当降低难度,以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板块,占着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因此作文教学不容忽视。但是当前我们学生的作文水平普遍低下,大多数学生提到作文便“谈虎色变”,害怕写作文,逃避写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搜肠刮肚半天写不出一个字来。究其原因,关键有两点:一是书看得少,书到用时方恨少,平时除了几本教科书很少有人去接触那些名家名篇,少积累甚至没积累。二是练笔练得少,一件事如何将它讲明白,一句
期刊
诗画作文即指通过梳理教材中易于进行相关训练的文本材料,构架低年级学生诗画作文系统中的教材配套系列。不断寻找低年级学生学习、生活中较为聚焦的系列专题,构架低年级学生诗画作文系统中的生活配套系列。尝试以诗画作文的方式激发低年级学生的起步作文兴趣,并探索与之相适应的诗画作文评价标准等。笔者力图通过对低年级诗画作文的研究,让诗画成为低年级学生作文的独特手段,借助想象焕发童心的独特魅力,从而让作文成为学生情
期刊
一个人最大的转变是观念的转变,作文教学上最大的转变也是观念上的。造成当今作文教学“无序性,随意性,低效性”现状的原因主要在于作文教学观念的严重滞后。  集中体现作文教学新观念、新理念的几项“之最”(下文即将详细阐述),在学术界已得到广泛的认可,但其“最”如此,其“状”又如何呢?在实际作文教学中竟大相径庭,这也无怪乎当今作文教学的效率低得让人瞠目了。2009年,江苏省高考作文是以“品味时尚”为话题,
期刊
摘 要:本文作者从创设情境、个性化课堂两个方面探讨了高中语文个性化教学的一些措施与见解。  关键词:语文 个性化教学 创设情境 个性化课堂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又是一门基础学科。活化语文课堂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现代高中语文教学把学生看成是能动的主体,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目标,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合作探究。活化语文课堂,就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
期刊
摘 要:情趣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开启课堂宝库的金钥匙,好的语文课离不开学生情趣的激发。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激情促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才能使你的课堂精彩纷呈,处处闪现灵动的火花,让学生的个性得以飞扬!  关键词:语文 课堂 激情 促趣 张扬 个性    情趣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开启课堂宝库的金钥匙。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激情促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张扬学生的
期刊
“把鸟笼子打开,把自由还给……”  乍看这句,您觉得省略号省去的是什么?  台湾诗人非马这样说:“打开笼门/打开笼门/让鸟儿飞走/把自由还给鸟笼。”  看到这首小诗,诗人的神来之笔让我不由萌生许多的感慨:我们往往只看到打开笼门,鸟儿获得了自由,而很少注意在鸟儿获得自由的同时,鸟笼也获得了自由。仔细想想,在很多时候,老师不就充当了一只鸟笼吗?要想获得心灵的自由,必须先放飞心中的小鸟。  《语文课程标
期刊
“留白”原是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法,它的意思是计白当黑,可以收到虚实相映、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创造出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课堂教学也可如此,如果我们在进行深入浅出、鞭辟入里的分析的同时,巧妙留白,给学生留下适当回味思考的空间,形成对学生的召唤和期待,则课堂教学将呈现出动静结合、开合有度的节奏感、韵律美,学生的思维就会得到充分发展,从而彰显自我个性,最终使整个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更加和谐。  一
期刊
曹文轩教授说:“让声音世界度到文字世界。”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展开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  但教师
期刊
高中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开展,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仅要不断学习新课改的理论,而且要不断革新自己的课堂。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应该是和谐且充满生机的,这有利于学生高效愉悦地学习。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民主、和谐、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可以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轻松地学习,生动活泼地求知。因此,一线教师应用心、用智地去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起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