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藏区职业教育定向培养问题与对策探讨

来源 :西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imiu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甘南藏区实施的甘肃―天津“9+3”免费中等职业教育项目是在连片特困民族地区探索职业教育定向培养的模式之一,旨在提高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质量,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招生生源不足、职教认识不高、就业困难以及藏区学生群体管理体制不健全制约着甘南藏区中职教育的发展。要加大中职教育宣传影响力度、转变就业观念、提升中职毕业生就业能力、构建多渠道就业平台、积极探索适应藏区学生特点的教育管理模式。
  关键词:甘肃―天津9+3;甘南藏区;免费中职教育;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甘肃-天津“9+3”藏区免费中等职业项目(以下简称“9+3”项目)是全面落实甘肃省和天津市对口帮扶、经济合作有关精神的创新举动,是在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为甘肃省藏区各少数民族青少年提供3年的免费中职教育,是立足于促进甘南藏区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该项目初步计划每年招收500人,招生3年,计划培养学生1500名,实施期5年,于2012年秋开始,天津滨海新区政府出资2000万元支持项目实施。目前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内招生实施。该项目虽只有一年的实施时间,但在实施过程中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需要对目前的项目发展情况有一个清晰地认识, 分析民族地区的特殊因子,正确认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证该项目真正发挥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效应,最终使“9+3”项目真正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提供人才智力保障的功用。
  一、甘肃―天津“9+3” 藏区免费中职项目的特点
  甘南藏区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9+3”项目以“育人为本、重德强技、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提高藏区青少年的劳动技能和职业素质、加快藏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为办学理念,是促进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务实之策。“9+3”项目立足于甘南藏区,其本身具有区别其他职业教育模式的特点:
  (一)集中地区优势职业学校,形成区域规模影响力
  甘肃省教育厅在选择项目执行学校时,一方面考虑到选择该省兰州市具有一定规模影响力的职业学校,从而提高“9+3”项目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另一方面也立足于所选学校现有实力专业是否适应该区域发展所急需的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解决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矛盾。甘肃省教育厅明确目标,定位清晰,经过层层筛选,目前选择了七所该区较有影响力和实力的职业学校,即甘肃省水利水电学校、甘肃省卫生学校、兰州城市建设学校、兰州理工中等专业学校、甘肃省中医学校、兰州市商业学校、兰州女子中等专业学校。“9+3”项目选择接受学校立足于职业学校长远发展潜力,关及到学生择校影响因素及充分利用区域各个职业学校的优势专业,从而形成职业教育规模影响力,提升职业教育整体质量,保障“9+3”项目顺利推进。
  图1-1 甘南州“9+3”项目政策组织结构关系图
  (二)实施中职教育免费政策,凝聚职教吸引力
  职业教育的培养费用是能否培养出真正适应型人才的资金保障, 也是增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人才培训基地等相关配套设备的财政保障,同时也是推进家庭困难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惠民工程的力量支撑。甘南藏区是我国连片特困民族地区之一,其贫困因素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顽固性,其大部分家庭条件不能支持子女接受职业教育。“9+3”项目实施免费中职教育,即七所接受学校提供给每名学生免学费、免住宿费、免书本费、发生活补助、补助医疗保险费、体检费等杂费的免费政策,积极鼓励吸引甘南藏区学生接受中职教育,学得一门职业技术。在甘南藏区实施免费中职教育,为藏区贫困家庭的子女提供了接受正规职业教育的机会,成为“9+3”项目的立足点和宗旨。
  (三)充分利用与天津的对口帮扶,推动甘南职教发展
  “9+3”项目是甘肃省政府与天津市滨海新区政府贯彻东西部对口帮扶政策方针,合作开发、促进西部职业教育发展的一项创新项目。天津滨海新区政府出资2000万,支援甘南藏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实施对口培养,优先录取藏区家庭经济困难的子女,提高藏区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增强该区对外输出劳动力的竞争力,从而为该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9+3”项目的毕业生就业政策实行市场需求、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毕业生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自主择业,增加了学生就业选择的范围,对学生就业实行开放式管理。同时,优先推荐毕业生到天津市滨海新区实习、就业,对有意愿到天津工作的学生提供优先政策,保障学生顺利就业,切实关注学生的发展。滨海新区政府积极提供强有力的就业保障,这也成为了“9+3”项目的吸引力之一。
  二、甘肃―天津“9+3”免费中职项目的困境
  鉴于甘南藏区自身的经济发展缓慢、文化落后、思想观念陈旧、教育水平低下等因素,“9+3”免费中等职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少难题亟需解决。
  (一)职普比例失衡,中职教育生源不足
  近年来,甘南藏区政府加大提高州民素质,在普及义务教育、扫除文盲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保障了九年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同时也传递给社会一种普通教育比其他教育方式较好的信息,导致学生对职业教育不了解,在面临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选择时,大多数学生会选择普高。同时,普通高中教育提供的优惠政策也吸引了学生和家长的关注,更加剧了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困难,导致生源不足,甚至开设的专业因为报名人数太少而无法开课的现状。2003——2012年甘南藏区职普在校人数对比图如下:
  表2-1 2003——2012年甘南藏区职普在校人数对比图
  数据来源:甘南教育局统计
  该图表反映出,普通高中学校在校人数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中等职业学校的在校人数在2007—2008年有小幅度增长外,其他时段都处于停滞,甚至负增长状态。职普在校人数比例失衡,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困难严重限制了该区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缺乏正确的职教认识,就读中职意愿不高
  整个社会形成了“专科不如本科,高职不如专科,中职不如普高,职业学校的录取分数也是最低”的观念[1],普遍认为只有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才去读职业技校。这种思想观念同样存在于甘南藏区。甘南藏区集中积聚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他们整体的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思想观念陈旧落后,劳动粗放型经营,缺乏对职业教育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再加上这些地区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实训基地设备等方面的不足,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较低,加剧影响了当地民众对职业教育的接受度和认可度,造成了职业技术学校在发展中形成了停滞-发展-低落-停滞的恶性循环过程。在积极落实“9+3”藏区免费中职教育项目过程中,尽管甘南州政府在宣传方面做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农牧社会的传统观念和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制约着家长和学生,选择就读中职的愿意不高,收效甚微。
  (三)就业环境差造成中职学生就业困难
  在我国劳动资格准入制度尚未全面建立的前提下,中职学生拿到职业准入证和没有拿到这些证件的就业环境差不多,那么也就缺乏对中职学生就业相关的保护,让中职学生觉得接受与不接受中职教育基本没有区别。在甘南藏区不注重职业教育,缺乏就业准入规章制度,中职毕业的学生就业环境更为恶劣。此外,甘南州政策规定从2013年开始中职毕业生不能参加事业单位招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公开录用工作人员时,提高学历要求标准,这严重打击了农牧民群众试图通过送子女上中职学校提高学历再曲线就业的学习积极性。另外,甘肃省多为农业城市,大型企业较少,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吸纳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的渠道少、能力低,“该地区自身消耗的人力资源有限,以致中职学校毕业生在本地就业存在较大困难”[2],这也导致了人们对职业教育功能价值的错误判断,加深了“读书无用论”思想观念。
  (四)接受学校尚未建立健全藏区学生群体管理体制
  “9+3”项目主要面向甘南藏区学生。藏族学生有着较为显著的特征:“敏感的民族性格;藏区学生线性的思维方式对事件缺乏预见性;青春年少具有冲动、容易意气用事的心理特点;远在异乡,孤独与迷茫的心境,缺乏生活指导和生涯规划的他们必然更加容易产生错误。部分学生行为习惯差,缺乏纪律意识、法制意识,没有时间观念,作风散漫,极少数学生更是抽烟酗酒、惹是生非”[3]。针对藏族学生的特殊性,现行的学生管理制度存在明显缺陷。现行的学校管理原则是尊重少数民族学生,关注少数民族学生发展,但是在具体问题上,如发生违纪、违规等冲突性事件,学校对藏族学生缺乏严格处理,教师对藏族学生只能关心关爱而不能批评。这种过于保护性的管理,更是放纵了学生。
  藏族学生来到兰州市内的职业技术学校接受教育,首先面临着与藏区完全不同的学习生活环境,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学习上,藏族学生普遍认为文化课和技能课的学习对他们来说都很吃力,造成绝大多数藏族同学的学习成绩都徘徊在中等偏下或者更低水平。语言交流方面,藏族学生基本上用汉语交流都没有问题,但在书写方面就有难度。他们需要教师讲的内容都写板书,否则很少能完整做好课堂笔记。藏区学生和其他学生在饮食、住宿等方面存在差异,再由于语言沟通等问题,出现了一些学生“不合群”的现象,也加剧了藏区学生的孤独感。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表现出各种不适应,他们不愿意再呆在学校继续接受教育,出现了一部分学生辍学回家的现象。
  三、甘肃―天津“9+3” 免费中职项目实施建议
  在民族地区发展职业教育,应充分结合民族地区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在甘南藏区实施“9+3”项目应在合理借鉴四川藏区职业教育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分析甘南藏区自身职业教育的特点和问题。现对“9+3”项目实施建议如下:
  (一)加大“9+3”项目宣传力度,提高中职教育吸引力
  甘南藏区政府立足宣传“9+3”免费中等职业教育作为甘南藏区“十大民生工程”,提高“9+3”项目的知名度。通过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甘肃电视台、甘肃日报等主流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提高影响力。甘南藏区电视台和报刊采取宣传片、系列报道、跟踪报道等形式,关注基层宣传力度。通过走村串户、组织到学校考察等方式开展宣传,用藏、汉双语印发宣传资料。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使“9+3”项目深入藏区人民心中,增加藏区人民对“9+3”项目的了解。对技能型工作者的优秀劳动成果在全州进行大张旗鼓表彰和奖励,弘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良好社会职业认可风尚,在整个藏区逐渐形成重视和支持中等职业教育的浓厚氛围,普及职业教育思想观念,提高藏区人民对“9+3”项目实效性的认可,激发藏区人民对中职教育的兴趣,进而积极参与“9+3”项目。
  (二)转变就业观念,增强中职毕业生就业能力
  针对藏区学生传统落后的就业观念,学校应积极做好学生就业思想转变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政府促进,自主择业”的就业观念。从学生进校就开始进行就业意愿摸排和引导,加强就业教育和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市场调剂就业,双向选择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国家基本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的观念,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注重基本理论的学习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结合,培养出合格优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通过“一对一”的实习指导,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方案。基于第一年学习基本理论,第两年注重实践操作,第三年综合学习的培养理念,让学生既能牢固掌握基本理论,又能理论指导实践,切实提升学生能力。通过设置多门辅修专业,拓展“一专多能”技能,开展有针对性的补习,增强就业适应能力。
  (三)积极主动做好就业帮扶工作,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就业平台
  甘南藏区“9+3”免费中等职业教育项目学生的就业前景,直接决定“9+3”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的成效,也吸引了广大藏区学生、家长、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目前,虽然尚未有学生毕业,但政府各级相关部门应积极做好学生就业相关准备,提前做好各种预案,制定和完善促进顺利就业的配套措施,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就业,为吸引更多藏区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发挥良好的示范作用。   1.天津市积极做好接收毕业生准备工作
  甘南藏区“9+3”免费中等职业教育是甘南政府与天津滨海新区政府合作的项目,应充分利用与天津滨海新区政府合作的机会,为一部分优秀的愿意到天津工作的学生开辟就业“绿色通道”。天津市滨海新区政府应积极鼓励、引导当地企业优先接受录用“9+3”项目毕业生,并签订就业用工合同。多方筹措就业资源,拓展广阔就业市场,建立天津接收“9+3”项目毕业生就业长效发展机制,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切实保障。
  2.多方面拓展就业渠道,保障学生顺利就业
  针对当前职业教育学生毕业面临的学历门槛的限制,甘南政府应采取措施,积极开拓“9+3”项目毕业生的就业渠道,首先,宏观调控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新批建项目提供适当岗位,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积极担负社会责任,对录用“9+3”项目学生的企业给予税收、担保贷款、优先贷款等特殊优惠。其次,积极倡导“9+3”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创业指导及创业基金,并适度减免工商行政管理等行政事业性收费、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性保障措施。再次,针对有意愿升学的学生,积极构建中高职衔接立交桥试点,研究制定“9+3”项目毕业生继续升学方案,帮助有升学愿望的学生继续升学深造。同时,在甘南藏区基层公务员考录、基层事业单位招录工作中,将“9+3”项目学生纳入范围。统筹谋划,结合培养藏区基层干部的需要,积极争取部队支持,选征优秀学生训练入伍,退役后充实到藏区基层政权管理岗位,积极开辟公共服务岗位,让有志于建设家乡的优秀学生回到藏区施展才干。
  (四)探索适应藏区学生特点的教育管理模式
  关注藏区学生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既要重视学生的技能素质训练,又要注重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遵纪守法教育、文明行为教育,改变部分学生解决问题的蛮横观念。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方针,尤其把德育放在首位,加强感恩教育,全面提高“9+3”项目学生的思想素质进步,使他们逐步养成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增强纪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改变精神面貌。坚持进行入学教育,普遍建立内地师生与藏区学生“一对一”结对子活动,坚持“任课教师主导,藏区学生鼓励,内地学生帮扶”的思路,对藏区学生有细心有耐心地指导[4],教育学生发扬团结友爱精神,促进各民族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要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用教师的责任和爱心,关心、关爱藏区学生,针对藏区学生的生活和民俗习惯,做好细致周到的服务工作,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温暖,用爱的力量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学有所成,让家长放心。
  此外,针对藏区教育与内地教育层次有别、教育方式不同、学生学习基础有差异等实际情况,在实施教育教学管理时,应有区别,借鉴内地西藏班分层次施教、大班授课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模式,探索“先会后懂”,“做中学,学中做”的有效方法[5]。针对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实行注重基础分层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许锋华,等.连片特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背景困境与对策研究[J].职教论坛,2013,(16).
  [2]刘鹏.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与对策探究[J].教师教育,2013,(6).
  [3]周伟.学生适应视角看民族教育政策跨文化实行——四川省藏区学生“9+3”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计划的个案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2.
  [4]柴剑锋.四川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管理模式探究·兼谈“9+3”计划与内地西藏班的比较[J].现代人才,2012,(3).
  [5]王珏翎等.民族教育发展模式创新——基于四川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实践[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作者简介:王昱焯(1993—),女,河南南阳人,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学生。研究方向为教育学。
  赵珑(1989—),女,河南驻马店人,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职业教育。
  许锋华(1977—),女,湖北巴东人,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教育,职业教育。
  (责任编辑:陈合营)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连片特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定向培养模式”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CMZ050);中南民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成果(项目编号:GCX13128)。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宪法第41条确立了一项独特的宪法权利:监督权。但是,监督权在立宪主义语境中面临一系列解释困境。这是因为它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是公民权利,另一方面是人民主权。由于人民主权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分歧,监督权的内涵具有内在张力。为了消除这种张力,厘清监督权的规范内涵,就要引入协商民主的基本理念,重构监督权的正当性根基。协商民主模式与西方协商民主模式有着本质区别。它立足于中国宪法所确立的主权运用原则与
期刊
摘要:21世纪是品牌的世纪。城市党报新闻评论的品牌打造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建设高价值的新闻评论品牌,将是城市党报增强宣传力影响力和获得更多关注的不二法门。四家省级党报做得较好的评论专栏较有特色。打造城市党报新闻评论品牌,就要加强新闻评论的新闻性、针对性、公众性和懂得创新。  关键词:城市党报;新闻评论;品牌  中图分类号:G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历史将世纪之交的中国传媒推进到品牌时
期刊
摘要:近年来,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企业赚钱、农牧民贫困、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格局,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矛盾逐年增多。理顺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资源税政策,对于协调中央与地方政府、资源开发企业与当地居民和少数民族的矛盾,推进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非常重要。为此,本文分析了近年来西部地区资源税征收存在的问题,并以矿产资源输出地青海省柴达木地区为案例进行剖析,从宏观层面和顶层设计的角度提
期刊
摘要:自神府煤田开发以来,陕西神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资源诅咒”的迹象。神木规避“资源诅咒”,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解放思想,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建立科学的生态补偿制度,促进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资源开发管理制度,合理开发自然资源;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培育经济增长的恒久动力;重视民生建设,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实行公共教育资源向民族地区倾斜;民族教育育人为本;以全面实现“两基”目标为标志,实现了少数民族教育跨越式发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少数民族教育体系;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传承民族文化;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培养了大量少数民族人才,适应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成就令人瞩目。  关键词:改革开放;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成就  中图分
期刊
摘要:“知音”一词,最初为音乐鉴赏论的专业术语,后被引入到文学鉴赏实践中,刘勰将其发展为文艺鉴赏论的核心词汇,可见其对艺术内在互文性有着敏锐的洞察力。面对知音难逢这一难题,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对读者的批评前提与批评态度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既需要通过“博观”去积累“深识”,又得秉持“不偏于私爱”的中正态度,方能“同中见异”,以此来实现“音实不难知,知实不难逢”的旨归。  关键词:《文心雕龙》
期刊
摘要:泸沽湖是云南省特有少数民族摩梭人最多的地区之一,拥有极其丰富而独特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摩梭社区以其独特的文化吸引着众多游客以及社会学家的到访,该地区依托其特有的资源优势,开发了类型多样的民俗旅游产品。随着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使得摩梭社区经济生活发生很大变化。尤其是对传统的母系氏族的婚姻制度,是摩梭人的生活习俗,包括服饰的简洁化、居所的现代化、语言的汉化等受到较大影响。在做好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
期刊
摘要:康德在其《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四种“二律背反”,在后两种“二律背反”中“必然”和“自由”被联结起来;然而,“自由”概念在此之前没有正式涉及。特别是,“自由”或“自由意志”在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中突然被作为一个“理性事实”,并且成为全部理性的“拱顶石”。这表明,康德关于“自由”和“必然”的理论具有某种不协调性。本文进而指出,“必然”具有知性-理性双重性,“自由”具有感性-理性双重性。  关键
期刊
摘要:创业成功的关键是创业人才的涌现。创业是富民之源,就业是民生之本。因此,鼓励和支持创业人才的活动,不仅可应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亦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西安作为陕西省经济发展的龙头,要实现建设创业型城市的目标,就要针对创业者的创业心理,从多个方面大力培养创业人才,以创业带创新,以创业增就业,以创业促经济。  关键词:创业人才;社会心理;培养对策  中途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
期刊
摘要: 科技创新资源是创新者在科技创新过程中拥有或运用的,可为其带来经济效益的各种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的集合。科技创新资源是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直接动力,是产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决定因素。基于科技创新资源进行咸阳产业发展战略对策研究是当前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应在产业发展模式上强化科技创新带动与支持;在产业政策制定和完善上凸显西咸统筹与产业能动;在产业空间布局上形成产业集聚化、企业集群化大格局;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