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维导图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整合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chao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导图是一个简单、有效、美丽的思维工具。它依据全脑的概念,按照大脑自身的规律进行思考,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从而极大地发掘人的记忆、创造、身体、语言、精神、社交等各方面的潜能。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也多次尝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让思维导图与教学内容有效地整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接下来我将以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新课标人教版)第九册第9课《鲸》为案例。探讨一下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作用。
  1. 在阅读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实现思维可视化
  《鲸》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新课标人教版)第九册第9课。课文介绍了世界上最大的动物——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还讲了由于环境的变化,鲸的体形逐渐发生了变化。是一篇充满趣味性,科学性的说明文。
  由于同学们对说明文接触得比较少,对课文运用的各种说明方法更是不熟悉,加上课文对鲸描述的各方面内容也较多,于是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个教学环节,当孩子们阅读完全文,我叫孩子们把预习作业拿出来,预习作业中有孩子们在预习时,自己尝试绘制的课文思维导图。接下来我和孩子们一起合作,请一部分孩子汇报,我和部分孩子在黑板上一起完成了整篇课文的思维导图。
  当思维导图绘制到这里,整篇文章的结构就出来了,这就是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知识点的优势:将孩子们头脑中的思考结果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实现思维不可视到可视化思维的转变。
  这篇课文的思维导图一出来,作用可不仅限于此,四年级语文有个训练重点就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往在概括说明文课文的主要内容时,孩子们往往概括得不够全面,丢三落四的。可这次,看着思维导图,孩子们很轻松地就把《鲸》这课的主要内容概括好了,而且非常准确。
  2.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生字教学,举一反三,大范围地拓展识字
  在教学《鲸》这课的生字时,其中有个“肺”字,孩子们特别容易写错,于是我就想办法,我在网上查阅了关于“肉月旁”的相关资料,利用“思维结构图”展示了“肉”字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的演变,让孩子们知道“肺”字的偏旁“月”表示的是肉,跟身体的器官有关。
  接着又利用“圆圈图”让孩子们写出“肉月旁”的一些字,孩子们开动脑筋,发散思维,写出了很多“肉月旁”的字。这么一来,孩子们就牢牢地记住了“肺”字,并且能很好地理解“肉月旁”的意思。
  丰富多样的识字方法,识字内容的大量补充,让原本枯燥无味的学习生字环节变得有趣,再加上可视化思维导图地合理运用,孩子们的识字量得到大范围地拓展,字也记得更加牢固了,课堂有效性提高了,真可谓是一箭三雕。
  3. 利用思维导图为课后小练笔搭建框架,降低写作难度,让孩子们妙笔生花
  对于孩子们来说,写作似乎永远是他们心中的痛,拿起笔来无话可写;满脑子的想法又写不出来。在教学完《鲸》一课后,为了更好地掌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我在课后设计了一个小练笔:运用了学过的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你熟悉的物品。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完成小练笔,在这部分,我向孩子们推荐了“气泡图”,叫孩子们先完成气泡图,确定好小练笔的内容再开始写作。事实证明,孩子们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孩子们看着自己绘制好的“气泡图”,个个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就连平时一些写作“苦难户”也能写几百字出来。思维导图带给孩子们的好处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二、归纳与总结
  语文阅读教学就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语文课本为凭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生语文阅读实践活动。
  把思维导图合理地运用到小学阅读教学中,在阅读中运用思维导图来分析,能使困难、复杂的内容非常清晰、系统地突显出来,因而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阅读材料内容,更容易地组织和记住所读材料。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将阅读材料中最重要的信息进行组织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它转换成系列图式的形式,转换成可视化思维,可以使概念之间形成体系和层次,并能方便交互。这样,能帮助我们迅速把握整个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责任编辑 邱 丽
其他文献
林志锋 朱伟鑫  在知识管理与认知发展程度的限制下,第一代知识管理知识对显性知识进行简单管理,但是显性体系只是知识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知识冰山水面上的一角。此时的知识管理并未注重对隐性知识的挖掘和探索。第二代知识管理主要研究对隐性知识编码化与显性化管理,为其创造更好地氛围与环境,利用师生之间的探讨学习等交流手段,将隐性知识加以整合,并且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将隐性知识发展成新的教育资源,最终促进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民族文化是我们国家的魂,而经典则是中国文化的根,它是文化传承最重要的载体。笔者选择有东方《圣经》之称的《论语》作为校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因为它是中国传统主流文化——儒家文化的代表。希望通过对《论语》的学习,在提升学生的文言文语感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热爱。  一、基于“三重标准”的课程设置  (一)基于“整体综合式思维
一、积极探索,创新培训机制  (一)创新机制,组建“三位一体”培训机构  1998年,宝安区委、区政府以超前的眼光、改革的气魄,大手笔整合全区教育资源,将原区教育局教研室、电教站和区教师进修学校合并,调集各路精英,组建“研、训、教”“三位一体”、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副处级事业单位——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以下简称“教科培中心”),具体负责指导全区的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教师培训、体育卫生艺术、德
一、 调查背景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阅读方式、阅读品位也发生了重大改变,数字化阅读已成为一种潮流趋势。阅读工具和媒介已经不再局限于纸质书籍和书店、图书馆,电脑、手机、电子阅览器等阅读工具层出不穷,阅读成了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学习活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职生作为接触和接受新事物最快的一个群体之一,他们的阅读现状也在逐步发生改变。这对新形势下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课外阅读提出了新挑战。  二
“老师,我们的妮妮吐丝啦!”“老师,我们的宝宝生病了!”“老师,我们的花花结茧啦!”从四月底到六月中旬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学校科学实验室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三年级的孩子们每天像过节一样,兴高采烈的奔跑于课室和科学实验室之间。他们究竞在干什么?原来,学校正在三年级开展养蚕活动,同学们每天一到学校,第一件事就是向陈倩敏老师汇报小组蚕宝宝的最新进展。  这次活动的创意来自于香港培侨小学交流学习时的一次偶然
近几年来全国范围内大面积出现的雾霾天气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这种局面之下,基于人类功利主义的技术改良手段和家园生存危机教育,其肤浅的治标不治本的弊端日益显现,超越狭隘的人类中心功利主义的环保教育理念亟待树立和传播。   一、误入歧途的人类中心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人的利益是道德原则的唯一相关因素;人是唯一的道德代理人,也是唯一的道德顾问,只有人才有资格获得道德关怀;人是唯一具有内在价
学习风气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精神面貌,是学生在校园中经过长期的教育和影响而逐步形成的行为风尚,它主要通过学习行为表现出来。学习行为包括课堂学习行为和课后学习行为,在课堂中,主要体现为学生上课的专注程度、精神状态、对课程的重视度与积极程度;在课后,则主要体现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吸收消化,以及对学术课题的研究等。学生的课堂行为与课后行为是相互依存与相互支撑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一、调查
第一封信(节选)   都说孩子就是天生的诗人,是的,我确信!当他们睁大眼睛观察、敞开心扉倾听时,那个内心丰富的小精灵就来到我们的身边了。   那是当我们学习了一组描写秋天的课文之后:   我问:“你们喜欢秋天吗?”   “喜欢,因为秋天有丰收的麦浪……”   “还有飘香的瓜果和快乐的人们……”   “还有像我们一样会写字的大雁……”   瞧,就是这样,当他们表述自己“异见”的时候,立刻变成了美丽的
高中数学教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学习数学不仅包括数学内容、数学语言,更重要的是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解题过程中,某些数学问题用常规方法是难以解决的,这时可以根据题目的条件和结论的特征,从新的角度,用新的观点去观察分析,用已知的数学关系为“支架”构造出满足条件或结论的数学对象,使原问题中隐晦不清的关系在新构造的数学对象中清楚地表现出来,从而借助该数学对象解决数学问题。这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就是构造法
项目教学是中职专业课教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有效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微课是新的技术条件下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效补充,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可适应学生学习的差异化需要。本文以《动态网页设计》为例,探索在一些信息技术类的课程中将项目教学与微课有机整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新的应用优势与特色,从而更有效地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一、项目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