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疑案

来源 :走近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_07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1年4月4日,舒成勋的爱人在家收拾屋子。
  搬凳子的时候,不小心墙皮被碰掉了一个口,她看到墙皮的剥落处里面还有一层白灰墙,上面居然有毛笔书写的斑斑字迹!舒夫人很好奇,开始慢慢地剥,没有想到墙皮很容易剥开,越剥字越多,半天功夫就把大半墙壁揭开了,墙面上写满了字(图1)。
  
  


  (1)墙皮下竟然写了这么多字
  
  家里的墙上出现了这么多莫名其妙的文字,写的是什么呢?
  舒成勋从城里回来了。他来到那面墙壁前,只见大半部墙壁上满是文字,写的似乎是一些诗词,还有对联,文字比较陈旧,应该有些年头了。这些诗词字句布局有序,排列整齐,文字还有组成菱形的,排成扇面的(图2)。
  
  


  (2)排成各种形状的诗文
  
  香山正白旗村三十九号老屋所在的村子早年是清朝正白旗的兵营。当时清王朝有规定,八旗子弟只能习武,以备战时之需,舞文弄墨是被明令禁止的。在这样一个崇尚习武的军营里,是谁写下了满墙的诗文?为什么要在小屋的墙上写诗?
  
  公元1724年,也就是清朝雍正二年,四月的一天。江宁织造曹家里传出喜讯,夫人生下一个男孩,他就是后来的曹雪芹,《红楼梦》的作者。
  “织造”是清朝内务府派出的官员,专管监制和采办宫廷所需的各项物品。按照清朝旧制,织造的任期最多三年就得轮换,但是从康熙二年,直至雍正五年,曹家三代人任职江宁织造,前后长达六十余年。到曹是第三代。
  
  墙上的诗文中主要有两种笔体,其中出于 “拙笔”之手的就有七组。
  仔细阅读题壁诗的内容之后,一个意想不到的发现震惊了舒成勋。
  题壁诗文的中心位置书写了一副对联,“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真不错。”文字被排成菱形(图3)。
  
  


  (3)一副排成菱形的对联
  
  早在1963年,吴世昌、吴恩裕等一些红学专家曾专门在香山进行过调查。几位红学专家访问了在香山地区生活了一辈子的张永海先生,录下了张永海的一段口述资料:“曹雪芹按八旗归营的惯例来到香山。一位叫鄂比的人和他交往甚密,竟能背讲全部《红楼梦》。鄂比曾送曹雪芹一副对联:‘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
  老屋墙壁上发现的这副对联和张永海老人所说的,几乎完全一样,稍有不同的是,最后多了句大白话,“真不错”。
  舒成勋于是认为,自己居住的这个老屋有可能是曹雪芹曾经住过的地方。但是不少人在私底下议论纷纷,认为这是舒成勋老人编造的,是一个骗局。
  可舒成勋家的墙壁诗中出现了这副对联,让红学家们觉得是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墙壁上的文字都剥离出来后,舒成勋和夫人开始清理地上的灰土。这时,舒成勋又有了令人吃惊的发现:大块的墙皮下还连着一层纸,由于年深日旧,纸与白灰溶连在一起(图4)。舒成勋恍然大悟,正是因为这层纸,墙上的字才得以保留了下来。
  
  


  (4)墙皮下面还连着一层纸
  
  当年写诗的人,把一层纸盖到墙壁的题诗上,然后再在纸上抹一层泥灰。这说明,有人故意要把墙上的这些题字保留下来。
  ?雍正六年,曹全家被逮问进京。曹及寡母寡嫂和曹雪芹等人,就住在崇文门外蒜市口的老宅里。曹雪芹这时约五岁年纪,这次的抄家,在他的心灵上。深深地烙上了可怖的印象。
  在经历了家庭的巨变后,曹雪芹被迫离开蒜市口,最后来到了北京西郊香山脚下的正白旗村。
  ?香山正白旗村三十九号老屋墙壁上的对联不像是假造出来的, 在张永海老人的口述资料中,这副对联是一位名叫鄂比的人送给曹雪芹的,那么,鄂比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在香山地区老人们的口头传说中,鄂比是当地清军旗营的一个普通兵丁,喜好舞文弄墨,他不满朝政,整日以酒浇愁。
  当地人传说,破落潦倒的曹雪芹搬迁到香山一带居住后,鄂比成为他为数不多的朋友之一,这副对联正是鄂比为赞扬曹雪芹远离富贵,接近贫民的生活状态和高尚人格而作。
  但是,三十九号老屋这面写满诗文的墙壁上,却没有找到传说中的“鄂比”两字,发现了两处落款,表明这些诗是一个叫“拙笔”的人题写的(图5)。
  
  


  (5)落款署名为拙笔
  
  鄂比是送曹雪芹对联的人,但是题壁诗中出现的落款是拙笔,这两者是什么关系呢?拙笔和鄂比会不会就是同一个人呢?
  单单凭借一副与传说相符合的对联,就认定正白旗村三十九号老屋是曹雪芹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更多的人对此表示怀疑。
  曹雪芹离开蒜市口后,来到了北京西郊。虽说居住在哪间房,哪间屋没有确定的说法,但他落脚于香山正白旗村却是肯定的。
  满洲旗人以旗为家,随旗行走,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由八旗供养。曹雪芹是满洲正白旗包衣人。被抄家后,作为满洲旗人,他就变成了一个在册丁额的普通八旗子弟。按照八旗制规定,满族男子一出生,就要到本佐领挂号,也就是上户。10岁要通过参领,报到都统处;13岁是正式成丁的年龄,也就是,只要你是满洲在旗旗人,这个年龄就是你从役当差的年龄,要为清朝政府尽义务,要听从主子或者八旗的调遣。曹雪芹到了香山正白旗,他必须要到正白旗军营里生活居住。
  北京香山两翼的山麓之下,至今还有正白旗、正黄旗、正蓝旗、镶黄旗、镶红旗等地名,这些都是过去清朝八旗军营的旧址,现在保留了下来。
  在香山,曹雪芹真正成为落魄的八旗子弟,作为旗营的在册兵丁,曹雪芹每天必须到营房去上岗,回到家中后,他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写作上。虽然家境并不富裕,但作为八旗子弟,他有应得的俸禄,可以暂时不用为生计发愁,这正好给曹雪芹创造了一个较好的写作环境,他可以每晚挑灯写到深夜。
  《红楼梦》到底是在哪里写成的?这个听起来似乎无足轻重的问题,对于《红楼梦》的研究却十分重要。对于一个作家来说,除了身世经历之外,居住环境是他创作的重要背景。
  要证明曹雪芹曾经在香山正白旗三十九号老屋中居住、写作,必须有更加有力的证据,谁也没有意料到的是,接下来,果然又出现了重要的线索。
  ?1977年的一天,一个陌生人的到访再一次让三十九号老屋成为人们瞩目的焦点。
  这个人名叫张行,受家庭的影响,自幼爱好绘画。他来到香山游玩,看到三十九号老屋中的题壁诗后,便不断地问舒成勋,芹溪是谁,曹雪芹的号是什么,并且还仔细看了题壁诗的落款。
  张行的家里保留着一对祖上传下来的书箱子,书箱上面刻有一处落款,竟和三十九号老屋墙上题诗的落款完全一样,也是“拙笔”(图6)。
  
  


  (6)图组:(6-1)张行家祖上传下的一对书箱;
  


  (6-2)书箱上所刻落款为:拙笔写兰
  
  张行说当初这个箱子里装了很多旧书,因母亲有病,家里没钱,他就找了文物店的人来看,准备把它卖了。结果文物店只对书出了价钱,因为他们能鉴别这些书是哪个年代的,其中有康熙、雍正、乾隆、道光年间的,对箱子却不感兴趣。结果这对箱子便保留了下来,街坊邻居都知道他们家有这么一对箱子。
  这是两个黄松木箱子,第一个书箱右下角刻有怪石兰花一丛, 箱子的上部刻诗一首,为《题芹溪处士句》:“并蒂花呈瑞,同心友谊真;一拳顽石下,时得露华新(图7)。”“芹溪”是曹雪芹的号,“题芹溪处士句”,足以说明这对书箱正是送给曹雪芹的。这是一件了不起的、破天荒的发现。如果这两个书箱的出处是真的,它是关于曹雪芹生前有名字记录的珍贵文物的第一次发现。
  
  


  (7)图组:(7-1)箱面上刻有图案与文字;
  


  (7-2)“芹溪”正是曹雪芹的号
  
  第二个书箱左下角也刻了兰花一丛,箱子的上部刻有两行小字:“清香沁诗脾,花国第一芳”。年款为“乾隆二十五年岁在庚辰上巳”(图8)。乾隆二十五年,这正是曹雪芹生活的年代。明清木器专家黄正襄说,这对书箱是乾隆年间的,无可置疑。至于是不是曹雪芹的,有待于红学家鉴定。
  


  (8)箱面上所刻年款
  
  在第二个书箱的落款处,赫然有“拙笔写兰”四个字,竟然又是 “拙笔”。研究发现,两个“拙笔”的字体属于苏轼的天际无云帖。通过对字体的间架结构对比分析,认定它确确实实出自一人之手(图9)。
  
  


  (9)两处“拙笔”出自一人之手
  
  这就证明在三十九号老屋墙上题诗的拙笔和送曹雪芹书箱的拙笔是同一个人,这位拙笔不但认识曹雪芹,而且和曹雪芹是好朋友,是莫逆之交。
  这对200多年前的书箱证实了拙笔的真实存在,而且透露出拙笔与曹雪芹非同一般的关系。那么,拙笔是不是传说中送给曹雪芹对联的那个鄂比呢?
  专家们经过研究发现,虽然题壁诗中的菱形对联没有落款,但它的字体和其他两首落款拙笔的题诗是一样的(图10)。
  
  


  (10)
  
  如果拙笔就是鄂比,那么至少可以确定,香山正白旗村三十九号老屋中的对联正是曹雪芹的好友鄂比题写的。
  按照古人的习惯,送友人对联,可以把对联书写在友人的房间里,这样推断,香山正白旗村三十九号老屋是曹雪芹故居也就有证据了。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接下来的发现让前面的推理有了更加有力的依据。
  新的线索是在张行的书箱中发现的。原来在书箱盖板的背面,还有另外一种笔迹的几行字,罗列了原来书箱里所装的书稿。并且反复提到一个女性,叫作芳卿。传说曹雪芹在西山生活的时候,曾经与一个叫张芝芳的女人结婚,芳卿显然是他对张芝芳的爱称。这些字会不会是书箱主人曹雪芹的笔迹呢?
  孔祥泽被请来鉴定这些笔迹,因为他曾经在1943年抄录过一本叫作《废艺斋集稿》的书(图11)。
  
  


  (11)见过曹雪芹真迹的孔祥泽先生
  
  《废艺斋集稿》当年经吴恩裕撰文,最早发表在1973年2月份的文物杂志上。吴通过了解,说《废艺斋集稿》是曹雪芹的遗著,现遗失日本。其内容主要是编辑了民间工艺,目的是为鳏寡孤独残疾人,谋一条自养之道。
  如果吴恩裕的结论正确的话,到目前为止,《废艺斋集稿》可能是曹雪芹留在人世的唯一手迹,因此,孔洋泽也成为少数几个见过曹雪芹真迹的人之一。
  孔祥泽介绍:当年接触这本书,是因为日伪时期国立艺专的一位教我雕塑的日本籍老师,叫高渐嘉实先生。他介绍我去见了一个人,这人很矮,是真正的从前的日本人,咱们说倭寇,叫金田先生。这书是金田拿来的,大家就翻这个书看,我当然也瞧了。关先生是个学者,关先生把这个书拿了一看,看到董邦达写的序,他一看说有曹子雪芹。他就讲,哎呀,你知道这书谁写的吗?那书本来是以图为主的书,文字大家不那么重视,他一看,跟大伙说,你瞧,这是曹雪芹哪。
  高见嘉实借这本书的目的是要让孔祥泽抄录其中制作风筝的内容,由于知道了此书非同寻常,金田差一点就不同意外借了。
  后来高渐先生又做工作,才把书借了出来。孔祥泽对《废艺斋集稿》临摹、抄录了26天后,金田把书寄回了日本。从那时起,可能是曹雪芹唯一真迹的《废艺斋集稿》就不知了去向。1949年之后,文物专家们曾经在日本展开过大量的搜寻工作,但是没有任何结果,而且,孔祥泽的临摹本在文革中也遗失了。
  今天要想证明书箱上的字迹是不是曹雪芹的真迹,孔祥泽似乎是唯一能作出判断的人了。
  孔祥泽被专门请来鉴定书箱盖背面的那几行字。由于当年抄录时对书中的字体印象太深刻了,孔祥泽认定,书箱盖背面的字和当年他抄的《废艺斋集稿》是同一个人的手迹(图12)。
  
  


  (12)曹雪芹所写的言字旁就是三口
  
  红学家吴恩裕曾经考证流失日本的《废艺斋集稿》是曹雪芹的遗作(图13);而孔祥泽证明书箱盖板上的字和《废艺斋集稿》又出自同一个人之手,那么书箱确有可能是曹雪芹的遗物;而书箱上的落款“拙笔”又和香山正白旗村三十九号屋墙上题诗的落款笔体一样,这环环相扣的证据链说明,曹雪芹晚年可能确实在正白旗村三十九号老屋居住、写作。
  
  


  (13)红学家吴恩裕
  
  许多专家在长达几年的考证之后,基本认定香山正白旗村三十九号老屋就是200多年前曹雪芹居住和创作《红楼梦》的地方(图14)。虽然仍然有人不认同这种观点,但是1984年,人们还是决定在三十九号老屋的原址上建立一个曹雪芹纪念馆,以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图15)。
  
  


  (14)曹雪芹居住和创作《红楼梦》的老屋
  


  


  (15)图组:曹雪芹纪念馆
其他文献
他是一位整形大师,一生都在做着修残补缺的工作。他的手术可以从头做到脚,大到烧伤修复,小到头皮再植。他让畸形人伤而不残,残而不废。而他自己的生命,却历经劫难。 他80岁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整形外科的奠基人。    1996年,一个叫名吴青的9岁小女孩,从湖北来到上海。  小吴青患有罕见的疾病,她的心脏长在了肋骨外面,没有心房的保护,隔着一层薄薄的皮肤就能看见跳动的心脏。从生下来,这颗脆
期刊
城市的各项活动都要占用土地,土地面积相对有限,不同地块的交通和地价也各不相同,因此,各项活动之间必然要竞争,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形成了城市功能区。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银行、医院这些城市空间中的重要构成元素,构成了市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公共服务设施。在这些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中,每天都挤满了川流不息的人群。人群聚集的地方,自然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故事,讲述城市传奇的电影中,镜
期刊
能使枉者直    《论语》从始至终充满着智慧,智慧是洋溢在字里行间的,它不是拎出来的一句两句警句,更多的时候它是一种思维的方式,《论语》总是用最朴素的话去点明那个至极的真理。当樊迟问老师什么是智的时候,老师就说了两个字叫作知人。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在我们今天来看,如果你懂得天体物理,懂得生物化学,或许你都不是大智慧,那只是你拥有了知识。真正的智慧只有一个标准,就是面对人心你拥有什么样的判断力。 
期刊
马建章,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大型野生动物的权威专家,50年前曾与野生东北虎擦身而过。  马建章:1959年,我在小兴安岭见到一只虎,距离大概30多米,它在那里趴着。当时我毛骨悚然,说,哎呀,老虎!完了!我这一喊,后边的人也没看清,吓得从山上叽哩咕噜滚下去了。防蚊帽、饭盒都丢了,军用水壶也压扁了。  之后的50年里,几乎再没人与东北虎如此近距离相遇过。对最新发现的东北虎脚印,马建章给出了肯定(图1)
期刊
她9岁开始为小鸟建人工鸟巢,少年的自然之梦,让她着迷。    2007年夏天的一个夜晚,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八达岭林苑,静谧的夜色中,两个女孩在林间悄声前行。当一切沉寂了下来,万物都进入了梦乡。这两个来自城里的初中生开始了自己的行动。  五年前的六一儿童节,一群小环保志愿者汇集到中国儿童中心的小树林里,领头的是四年级小学生袁日涉,虽然才9岁,她却被大家称为“将军”,因为袁日涉从小就爱带动周围的孩子一起
期刊
我们的地球已有45亿年的历史,在人类之前,地球上早已生活过许多生物,它们在地层里给我们留下了各种各样的化石,使得我们能认识到它们曾经的辉煌。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古代生物的遗迹。一亿多年前,地球上生机勃勃。这是一个繁盛的恐龙时代,它们生活在地球的各个角落(图1)。      (1)侏罗纪的主人们    可再繁荣的物种也会遇到灾难,于是它们经过漫长岁月,最终演变成化石,散布在地球的各个角落,等待着
期刊
2008年1月14日,在汕头市乐业园小学校担任校长的林妙香接到了儿子阿凯的老师打来的电话。    好儿子竟要掐死妈妈    儿子的老师在电话里说,孩子不交作文。第二天林妙香把儿子带到学校,让他在自己的身旁把这篇作文写起来。  老师命的作文题目是《冬天》。儿子说,既然老师要我写,那我就写:“汕头没有冬天”。就这一句话,这哪像是作文啊,林妙香像往常一样,伸手把孩子的这一页纸给撕了下来。  没有想到的是
期刊
王树增 研究军事历史的纪实文学作家。为了探寻长征的原貌,他花费六年时间收集整理资料,并且数度重走长征路,终于写成著名历史纪实文学作品《长征》。    1935年3月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四渡赤水的时候,远在川陕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为了向甘肃、四川边界发展,配合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的作战,于3月底发起了强渡嘉陵江的战役。经过激战,取得渡江战役的重大胜利。红四方面军打乱了敌人“川陕会剿”的计划,控制了嘉陵江
期刊
最初,它只是海面上的一股气旋,一周后成为台风。这次台风携带着相当于400枚2000万吨级氢弹的能量,它引发的风暴曾一次使30万人丧生。有人说:当你看到台风,等于看到潘多拉打开了她的盒子。  只几分钟,孟广福的家就变成了废墟,台风摧毁了他的家园。此刻,有一千多万人和孟广福一样,在废墟上寻找重建的希望(图1)。      (1)台风扫过之后    气象预报说第14号台“风云娜”,于晚上8点钟在浙江温岭
期刊
一个块25万元买下的平平常常石头,这件事情发生在2001年河南省的南阳市。说起来,买石人在南阳还小有名气,他叫江广森,是一个干玉雕的。  南阳是玉雕之乡,几乎家家会做玉雕。江广森是个有心人,他创办了一家玉雕厂,师从中国玉雕大师姜拴兰先生。十年来,好作品出了不少,但是,他想要雕刻一件传世之作的梦想,却一直还没有实现。原因很简单,就是他总也没有找到上好的玉料。  南阳盛产,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的独山玉。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