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则运算”:生物课堂的一种跨学科融合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c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也带来了一系列复杂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仅靠单一学科的知识积累或技能培养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跨学科学习融通与应用的能力。教学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眼和视觉》一课,尝试以生物学科知识为中心的跨学科融合“四则运算”:做好“减法”,寻找融合的交汇点;做好“加法”,基于交汇点,弥补缺失;做好“乘法”,有效利用现代化技术;做好“除法”,精心选取教学侧重点。
  关键词:初中生物跨学科融合《眼和视觉》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也带来了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需要学会积极面对和解决这些真实存在的、复杂多变的前沿和社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仅靠单一学科的知识积累或技能培养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跨学科融通与应用的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也指出,教育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宗旨,强调学科间联系,提高学生对跨学科知识、技能的融通和应用能力,成为我们积极思考与研究的方向。
  据此,教学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眼和视觉》一课,笔者尝试以生物学科知识为中心的跨学科融合,做好“减法”“加法”“乘法”和“除法”。
  一、做好“减法”——寻找融合的交汇点
  《眼和视觉》一课,包含眼球的结构、视觉的形成、近视的成因及对策、保护视力的方法等内容。其中,眼球结构中的晶状体在折射光线、形成视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晶状体凸度的失调也是造成近视的原因之一。而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相关内容包括凸透镜与凹透镜、焦点和焦距、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视力的缺陷与矫正、光线会聚和发散的奥秘等。显然,不是所有相关的物理知识在生物课中都要涉及,需要“减”去非生物核心知识内容——跨学科融合仍应以生物学科为核心。
  据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概述视觉的形成过程;了解近视的成因与矫正方法;初步养成保护视力的意识,并形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其中,将“凸透镜及其成像规律”(淡化“焦点”“焦距”等知识)与“视觉的形成过程”融合,将“视力的缺陷与矫正”与“近视的成因与矫正方法”融合。
  二、做好“加法”——基于交汇点,弥补缺失
  在确定了融合的交汇点之后,笔者继续思考:这些不同学科的知识点,如何才能有效地进行整合呢?通过与我校物理教师的研讨,笔者发现,虽然通过牛眼解剖实验,学生能知道晶状体是凸透镜,但是对于视觉的形成,学生还是无法直观体会;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个物理实验,可以加入《眼和视觉》一课的教学内容中,从而弥补这一缺憾。据此,笔者设计并组织开展了以下两个实验活动:
  (一)牛眼的解剖与观察
  实验器材:剪刀、镊子、解剖刀、培养皿、解剖盘、清水、新鲜牛眼等。
  实验步骤:
  (1)将新鲜牛眼放在解剖盘上,用剪刀将牛眼周围的白色脂肪组织剪去。
  (2)用解剖刀在角膜上轻轻划一下,用剪刀将角膜剪开,掀开角膜。注意:操作时不能过分挤压,否则眼球中会渗出大量水,不易于解剖。
  (3)用勺子取出晶状体及其后面啫喱状的玻璃体,放置在培养皿中。
  (4)用剪刀和镊子等小心地将晶状体周围的玻璃体去掉,得到牛眼晶状体。
  (二)探究视觉的形成、近视的成因及矫正
  1.探究视觉的形成及调节作用。
  实验器材:光具、凸度不同的凸透鏡。
  实验过程:
  (1)保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调节物体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物像(如图1)。
  (2)观察清晰物像的特点,并记录下此时物体与“晶状体”之间的距离。
  思考问题:
  (1)光具中的凸透镜和光屏相当于眼球中的什么结构?(晶状体和视网膜。)
  (2)每组的距离是否相同?为什么?(凸透镜的凸度不同,得到清晰物像的距离也不同;正常人眼的晶状体在睫状肌的调节下,能改变凸度大小,使人看清楚不同远近的物体。)
  2.利用凸、凹透镜探究近视的成因及矫正。
  实验器材:光具、凸透镜、凹透镜。
  提出问题:近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做出假设:近视是晶状体凸度变大造成的。
  设计并实施实验:
  (1)选用某一凸度的凸透镜,调节光屏,得到清晰的物像,固定光屏。
  (2)更换凸度更大的凸透镜,观察物像变化。
  (3)移动光屏,重新找到清晰的物像。
  (4)尝试不移动光屏使物像变清晰的方法。
  通过以上实验,学生首先了解到晶状体凸度变大,会影响人的视觉,并且使得成像在视网膜前方,然后近一步探究发现在凸透镜前加一个凹透镜或自己的近视眼镜,都可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物像。
  3.利用牛眼晶状体探究近视的成因及矫正。
  实验材料:牛眼晶状体、光具、毛玻璃、夹子。
  实验过程:
  (1)用钳子夹住牛眼晶状体,放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其与光屏的距离,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物像(如下页图2)。
  (2)稍稍用劲按压钳子,使得晶状体凸度变大,可以观察到光屏上物像模糊;移动光屏,重新找到清晰的物像。
  三、做好“乘法”——有效利用现代化技术
  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技术手段“相乘”,用信息技术助力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的学习活动都大有裨益。本节课,笔者首先引入了3Dbody软件,让学生通过智能终端打开软件,就能观察眼球的3D结构(如图3)。然后,使用科大讯飞的“智慧平板”教学系统展开教学:利用“实物展台”功能,实时地将不同小组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呈现在大屏幕上(如图4);在分组探究晶状体凸度对视觉调节作用的影响时,利用“白板”功能同时导入不同小组的实验结果,在同一屏幕中进行比较分析;在讨论保护视力的方法时,利用“讨论区”功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呈现自己的所思所想,都能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另外,该系统中的“抢答”“随机答题”“PK台”“点赞”等功能模块,可以有效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四、做好“除法”——精心选取教学侧重点
  跨学科融通,并不是对学科知识的简单堆砌与灌输,而是通过研读课本、集体备课等方式,找到不同学科最核心的知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充分考虑到跨学科融合内容的难易程度,“除去”不必要的难度,让学生在其现有认知水平下,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构建。
  学生原本是在初二物理才会学习透镜的相关知识,因此在利用光具教学时,笔者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现状,将一些难度“除去”:在凸透镜和光屏下方标记好“晶状体”“视网膜”,作为实验提示;进行预实验,避免学生在课堂实验时,出现等大、正立的物像;在凸透镜的把手上贴一圈胶带,防止学生因为高度调节不到位而观察不到现象;等等。
  “眼和视觉”能够与其他学科融合的交汇点还有很多,如利用网络搜集相关视觉疾病的资料(信息技术),认识并制作眼球的结构模型(工程等),了解不同地区人眼球的区别(地理),制作保护视力的小报(语文、美术等),设计用于预防近视的产品或改进眼镜(信息技术、数学、工程等),等等。
  参考文献:
  [1] 陶忠华.跨学科融合视阈下的高中生物学课例探析[J].生物学教学,2018(6).
  [2] 戴文斌,夏志芳,朱志刚.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地理跨学科教学资源的整合——以“河流地貌”为例[J].地理教学,2018(24).
  [3] 刘冬梅.物理光具座在“眼与视觉”一节课中的应用[J].生物学通报,1998(3).
其他文献
摘要:阅读教学的准备阶段重在深入阅读文本并且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阅读教学的过程要充分利用资源,把握动态进程,强调质疑、体悟和探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确立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意识、鼓励质疑的意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的意识以及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的意识等。  关键词:阅读教学文本生活质疑  一、教学准备:独立阅读和科学选择  (一)对文本内容的独立阅读  我曾多次观摩同行教学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
期刊
摘要: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要在化学课程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也对化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化学习方式,获取化学知识,形成化学观念,体验化学实验探究过程,运用具有化学特征的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认同和践行化学学习的价值追求。以《SO2的性质和作用》一课为例,说明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可以通过课例研修的方式,发挥教师
期刊
摘要:当主体接触到数学习题之后,首先要辨别题目的类型,以便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生联系,从而利用熟悉问题的解题思路来发现新问题的解决方法,即模式识别策略。数学问题解决认知模型把解决数学问题分为4个过程:理解问题、选择算子、应用算子、结果评价。以一道高考解析几何题为例,说明模式识别策略在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应用机理,揭示模式识别与思想方法、元认知、学习迁移、问题表征等的关系。  关键词:模式识别数学解题思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系统、高效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内容,挖掘文本内涵。《植树的牧羊人》一课的活动设计包括:勾画批注,深入分析;写墓志铭,训练语言;拓展探究,联系生活。三个活动最终指向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文活动语文能力《植树的牧羊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
期刊
摘要:缪志峰老师《鱼我所欲也》一课教学为文言文教学提供了范例——从言语理解走向言意共生。在文本品读中感“言”,可以在读中积累,在读中理解。在语言感悟中会“意”,可以在悟中共鸣,在悟中表达。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言语理解言意共生  文言作品中表现出的先哲们的崇高理想与美好情操,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这些作品中千锤百炼的语言,斐然可观的文采,匠心经营的章法,都足以垂范后世。但当下的文言文教学,存在着一
期刊
摘要:通过相关文献的宏观理论分析与研究,得出: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发展数学核心素养,需要教师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运用适切的方法,实施有效的教学,让学生真实地参与各种数学实践活动。对两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同课异构的教学实施进行微观实践的比较与评价,从技术、交流、价值三个方面考察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表述、操作、推理和问题解决四个方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现一线教师对于落实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实施在认识
期刊
摘要:郑军老师执教的《挑战非洲猪瘟》一课,没有科学知识的灌输,而是将着力点放在开启学生的悟性与灵气上,尺度拿捏与分寸把握得当。本课教学以作战思路作为主线,以哲学思想的渗透为要领,再加之指向思辨的、随机的点拨与调控,使整节课浑然一体,风格鲜明,精彩纷呈。  关键词:《挑战非洲猪瘟》环节思辨力应对  今年四月,“名师进广陵”活动有幸邀请到了无锡市科学学科带头人郑军老师前来讲学。我得以聆听郑老师执教的《
期刊
摘要:统编教材对写作进行课程化建设:将写作单列,设计三项写作任务;在教材其他板块——助学系统、“活动·探究”单元、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等部分,安排写作任务;拓展写作内容,将图表文本、混合文本、文案类文本等纳入写作教学内容,旨在培养现代公民基本写作素养。写作教学要确立正确写作观;要梳理写作体系,进行系统施教;要设计不同课型,开展多种形式的写作活动;要开发有用的写作知识,提供必要的写作支架。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在学校教育中,学习力指学生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过程中,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学习方式来获得知识和能力,以促进学习品性不断提升的动态能力系统。学习力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和学习创造力等多种因素。《人体的激素调节》一课,帮助学生发展学习力的策略有:实验温故,激发学习动力;融入科学史,培养学习毅力;多元活动,锻炼学习能力;链接生活,发展学习创造力。  关键词:学习力初中生物《
期刊
摘要:项目化学习视阈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具有规范性与复杂性并存、开放性与挑战性共通、自主性与创新性协调等特点。整本书阅读的项目化学习,需要规划设计,精心实施。项目化学习主题的选择决定项目创新的向度,驱动性问题的学术逻辑决定项目化学习的深度,项目化学习成果需要进一步总结、推广与深化。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整本书阅读专题探究深度学习  整本书阅读教学因其教学目标多元、教学内容复杂,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