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由于父爱与母爱的缺失,留守儿童的行为与心理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进而造成他们在行为上与其他同龄的孩子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会给教师的教学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如何针对留守儿童的行为及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提高对他们的教学效果,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基本要求,也是促进教育公平必须的教学手段,是所有面对留守儿童的教师需要努力的事情。
一、留守儿童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习积极性不高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导致对他们在学习理念的灌输上不到位,再加上这些父母们通常接受教育的水平低,本身对学习有很多错误的认识,更无法有效地激发留守儿童对学习的热情。因此,很多留守儿童对学习不感兴趣,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对课堂活動的参与度比较低。好一点的按部就班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差一点的连基本的家庭作业都不能按时完成。没有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学习成绩自然也就相对较差。
2.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留守儿童一般都是跟祖辈生活在一起,老人们一般没有辅导能力,这就导致留守儿童在家做作业时,无人监督,或者没有有效的监督。留守儿童年龄小,自我管理的能力较差,在没人监管的情况下,容易造成不良习惯的产生。他们或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甚至难以辨认;或学习状态散漫,边玩边学,拖拉散漫,审题不严谨,错误百出。这些看似小的毛病,一旦形成习惯,很难改正,极易造成学习不好的恶性循环。
3.很难管理
由于父爱、母爱缺失,家庭教育不到位,留守儿童性格孤僻,容易心生叛逆,在无人监管的、自制力差的情况下便会放纵自己。因此,留守儿童中的问题学生占有相当的比例。迟到、早退、旷课、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时交头接耳等等,老师的说教都当成耳旁风,加之找不到家长的配合,很难找出有效的方法对他们进行管理。这也是留守儿童成绩差的诱因所在。
二、改变留守儿童学习状况的策略
1.改善教学氛围
改善教学氛围,首先要从正班风开始。好的班风能传递给班上的每一个学生积极向上的能量,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感受到温暖和帮助,并逐渐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每一个学生的一生受益无穷。在班级里,老师们,特别是班主任要像家长一样去关心留守儿童,去填补他们内心对爱的渴求。在课堂上要做认真教学的老师,在课后要做学生的家长、朋友,关爱每一个学生,并时时刻刻关注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多与性格孤僻、内向的留守儿童交流,并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乃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老师要鼓励学生互相帮扶,对成绩好和成绩差的学生不能区别对待,努力把班级打造成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一个和谐温馨的学习氛围能让留守儿童的心理感到温暖,放下心理包袱,安心学习。
2.调整教学模式
针对留守儿童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情况,教师可适当调整教学模式,多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并能根据反馈来改变和完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形式,打造趣味课堂,以此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目的。把教学内容编排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接触新知识,获得新技能;将生活中的情景和教材中的内容相结合,让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所学知识的用处,明白学以致用的道理;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问题并合作完成任务,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相学习。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形式,一定会带动留守儿童对学习的热情。另外,留守儿童由于从小和父母聚少离多,很少与人沟通,会有一定的心理障碍。老师在课堂上要多与他们互动,多激励他们,让他们获得学习的信心,通过互动,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互动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发言,这样就能强化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能力。
3.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品德教育
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养育孩子的重担基本就落在祖辈的肩上。大多数祖辈对留守儿童都会表现得十分溺爱,对他们一味地放纵和包容,严管极少。这种教育方式往往会使留守儿童道德缺失,问题频出。面对留守儿童,教师不应该只关心他们的成绩,而忽视了思想品德教育。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道德教育,为留守儿童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有了健康的心理发展环境,才能够有效地避免留守儿童受到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另外,教师在课余时间,可以走进留守儿童的生活,多与他们谈心,和他们做朋友,随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通过对父母工作的了解,让他们明白父母在外拼搏是为了生计,是为了家庭美好的未来。父母辛苦打拼,自己也要努力学习,减轻父母的顾虑和负担。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言传固然是最简单快捷的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明白许多道理,但有时候他们虽然懂了未必就会去做。此时,教师可给他们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利用榜样的示范行为对学生形成感染力,以带动他们思想行为的变化。
4.打造家校共育环境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一年四季长期在外工作,很少有时间和子女见面沟通交流,长此以往,父母和孩子之间就缺少沟通交流机会,逐渐弱化家庭教育功能,导致留守儿童行为和心理方面出现偏差。父母的陪伴可以不到位,但是父母的教育决不能缺失。学校可以借助互联网环境和相关平台,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来,通过平台及时与学校、学生交流互动,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就在身边,从而弥补亲情缺失,构建成“家校沟通、家校共育”的留守儿童教育新模式。班级可以通过QQ群和微信群,发布班级和学生的学习动态和思想状况,方便家长及时了解,让他们身在异乡,也能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来。还要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当前留守儿童问题的严重性,尽量维持家庭功能的完备,并做到家长双方尽量不要同时外出务工,即使双方外出,也应该增加回家的频率,或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让子女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和家庭的温暖。不但让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还要关注兴趣爱好、思想变化等其他方面。只有家校联合,共同教育,才能打造出好的育人环境,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总之,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关乎祖国未来的大事,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和付出。作为教师,更应该担负起这个重要责任,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每个留守儿童都能获得正常的教育和发展。
一、留守儿童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习积极性不高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导致对他们在学习理念的灌输上不到位,再加上这些父母们通常接受教育的水平低,本身对学习有很多错误的认识,更无法有效地激发留守儿童对学习的热情。因此,很多留守儿童对学习不感兴趣,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对课堂活動的参与度比较低。好一点的按部就班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差一点的连基本的家庭作业都不能按时完成。没有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学习成绩自然也就相对较差。
2.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留守儿童一般都是跟祖辈生活在一起,老人们一般没有辅导能力,这就导致留守儿童在家做作业时,无人监督,或者没有有效的监督。留守儿童年龄小,自我管理的能力较差,在没人监管的情况下,容易造成不良习惯的产生。他们或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甚至难以辨认;或学习状态散漫,边玩边学,拖拉散漫,审题不严谨,错误百出。这些看似小的毛病,一旦形成习惯,很难改正,极易造成学习不好的恶性循环。
3.很难管理
由于父爱、母爱缺失,家庭教育不到位,留守儿童性格孤僻,容易心生叛逆,在无人监管的、自制力差的情况下便会放纵自己。因此,留守儿童中的问题学生占有相当的比例。迟到、早退、旷课、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时交头接耳等等,老师的说教都当成耳旁风,加之找不到家长的配合,很难找出有效的方法对他们进行管理。这也是留守儿童成绩差的诱因所在。
二、改变留守儿童学习状况的策略
1.改善教学氛围
改善教学氛围,首先要从正班风开始。好的班风能传递给班上的每一个学生积极向上的能量,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感受到温暖和帮助,并逐渐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每一个学生的一生受益无穷。在班级里,老师们,特别是班主任要像家长一样去关心留守儿童,去填补他们内心对爱的渴求。在课堂上要做认真教学的老师,在课后要做学生的家长、朋友,关爱每一个学生,并时时刻刻关注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多与性格孤僻、内向的留守儿童交流,并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乃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老师要鼓励学生互相帮扶,对成绩好和成绩差的学生不能区别对待,努力把班级打造成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一个和谐温馨的学习氛围能让留守儿童的心理感到温暖,放下心理包袱,安心学习。
2.调整教学模式
针对留守儿童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情况,教师可适当调整教学模式,多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并能根据反馈来改变和完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形式,打造趣味课堂,以此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目的。把教学内容编排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接触新知识,获得新技能;将生活中的情景和教材中的内容相结合,让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所学知识的用处,明白学以致用的道理;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问题并合作完成任务,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相学习。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形式,一定会带动留守儿童对学习的热情。另外,留守儿童由于从小和父母聚少离多,很少与人沟通,会有一定的心理障碍。老师在课堂上要多与他们互动,多激励他们,让他们获得学习的信心,通过互动,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互动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发言,这样就能强化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能力。
3.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品德教育
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养育孩子的重担基本就落在祖辈的肩上。大多数祖辈对留守儿童都会表现得十分溺爱,对他们一味地放纵和包容,严管极少。这种教育方式往往会使留守儿童道德缺失,问题频出。面对留守儿童,教师不应该只关心他们的成绩,而忽视了思想品德教育。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道德教育,为留守儿童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有了健康的心理发展环境,才能够有效地避免留守儿童受到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另外,教师在课余时间,可以走进留守儿童的生活,多与他们谈心,和他们做朋友,随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通过对父母工作的了解,让他们明白父母在外拼搏是为了生计,是为了家庭美好的未来。父母辛苦打拼,自己也要努力学习,减轻父母的顾虑和负担。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言传固然是最简单快捷的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明白许多道理,但有时候他们虽然懂了未必就会去做。此时,教师可给他们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利用榜样的示范行为对学生形成感染力,以带动他们思想行为的变化。
4.打造家校共育环境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一年四季长期在外工作,很少有时间和子女见面沟通交流,长此以往,父母和孩子之间就缺少沟通交流机会,逐渐弱化家庭教育功能,导致留守儿童行为和心理方面出现偏差。父母的陪伴可以不到位,但是父母的教育决不能缺失。学校可以借助互联网环境和相关平台,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来,通过平台及时与学校、学生交流互动,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就在身边,从而弥补亲情缺失,构建成“家校沟通、家校共育”的留守儿童教育新模式。班级可以通过QQ群和微信群,发布班级和学生的学习动态和思想状况,方便家长及时了解,让他们身在异乡,也能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来。还要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当前留守儿童问题的严重性,尽量维持家庭功能的完备,并做到家长双方尽量不要同时外出务工,即使双方外出,也应该增加回家的频率,或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让子女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和家庭的温暖。不但让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还要关注兴趣爱好、思想变化等其他方面。只有家校联合,共同教育,才能打造出好的育人环境,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总之,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关乎祖国未来的大事,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和付出。作为教师,更应该担负起这个重要责任,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每个留守儿童都能获得正常的教育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