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平衡力”解决力学计算题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quan_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注重平衡力概念和条件的学习和掌握,教会学生把理论知识上升为经验并运用于实践,在具体解决力学计算问题时,教会学生对物体受力情况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根据平衡力的条件结合物体所处的状态,巧用“平衡力”解决力学计算题。从而降低学习的难度,化繁为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平衡力;平衡状态;应用
  力学知识,是初中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力学部分的知识,学习起来,难度相对要大一些,通过多年的教学发现,大部分学生在理解和应用力学知识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特别是多数女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力学部分的计算题多数是空白,已经达到了望而生畏,甘愿放弃的境地。今天,我要谈的话题是巧用“平衡力”解决初中物理力学计算题,也就是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平衡力”的概念和条件的基础上,能运用“平衡力”解决力学部分的计算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首先,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梳理,并教会学生把理论知识上升为经验并用于实践。由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我们知道,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学生通过进一步学习才知道,牛顿第一定律是不能通过实践来检验的,因为生活中不受力的物体几乎找不到。在教师的讲解和启发下,学生知道,牛顿第一定律是在一定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而建立的一条科学理论,是全世界公认的真理。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们都知道,有的物体虽然受到了力的作用,也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是,物体所受的力必须是“平衡力”,是有条件的力。什么是“平衡力”呢?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也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此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同时使学生明白,初中阶段,所指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在平衡状态下,物体虽然受到了力的作用,但是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不受力,相当于这几个力的合力为零即F合=0,当然,在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对合力的概念进行掌握,了解即可,重点是对二力平衡的知识进行学习和运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二力平衡的本质。让学生明白,如果作用在物体上只有两个力,且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应该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注意观察,总结出以下条件:①作用在同一物体上;②大小相等;③方向相反;④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同时满足以上4个条件的两个力,叫做二力平衡。但在具体的运用中,多数学生很容易忽视第一个条件,即这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受力物体是同一个物体。举例说明,一个物体放在水平桌面,物体所受到的重力G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F支這两个力彼此平衡。但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F支与物体对桌面的压力F压这两个力就不是二力平衡,虽然这两个力满足了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三个条件,但没有满足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这个条件,即受力物体不是同一物体,这两个力应该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但事实上,很多同学都容易出现误判。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和本质,并把理论知识上升为经验。就我个人的教学而言,在教授二力平衡时,首先看这两个力的受力物体是不是同一物体,如果是,才继续讨论其他三个条件,如果不是,就没有必要再继续讨论这两个力是不是二力平衡,即使满足了其他三个条件,也不是二力平衡。
  其次,教师要善于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运用能力。举例说明:在九年级浮力的讲授和学习时,在讲授物体的沉浮条件时,物体漂浮和悬浮在液体中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受到的重力相等,F浮=G。多数学生对漂浮、悬浮含混不清,而教师往往给学生的区分方法是:物体部分露出部分浸入时是漂浮,而物体全部浸入时是悬浮,当我们熟练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后,无论物体是漂浮还是悬浮,没有必要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了,只需要教会学生,物体不管在液面或液体中的某点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如果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就是二力平衡,如果物体受多个力的作用,这些力的方向在竖直方向上,则这几个力彼此平衡,即所有朝上的力之和等于所有朝下的力之和,在具体解决此类问题时,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关键是抓准物体的受力情况,如果对物体受力情况都没有分析准确,就像医生给病人把病情诊断错误产生的后果一样严重。下面,我们用一个具体的计算题来看如何巧用“平衡力”来解决它。
  在具体的学习生活中,还可以巧用“平衡力”解决其他相关的力学计算题,以上事实证明,只要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和本质,就会大大降低学习的难度,把困难的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多数学生都容易接受并用于实践,从而从根本上清除学生的恐惧心理,使教师的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总之,社会在不断发展,教育理念在不断更新,今天的人民教师,将会面临更大的机会与挑战,我将自觉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适应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海龙,马亚鹏.2013年度中学物理教育教学研究综述——基于《中学物理教与学》论文转载情况分析[J].2014年04期.
  [2]谭涛.数理天地[D].初中版2017年第6期(总第22)期.
  作者简介:
  李德强,物理一级教师,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瓮安第五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教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的基本。随着社会的进步,注重提升受教育者全方面能力与技能的素质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高中作为一个人成长提升的关键时期,涵盖我国基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政治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若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性,那高中政治教学定能为素质教育的发展助力。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中政治;主体性  一、 概念阐述  (一) 素质教育  不同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更
摘 要:由于艺术生的特殊性,在各中学里艺术生独立成班成为普遍现象。如何做到有针对性地备考?了解艺术生备考阶段的特征是前提,根据特征和高考的要求制定备考方略是关键,而明方向、定方法是艺术生备考的核心。  关键词:艺术生;高考备考;有效性  近年来,在高考大军中艺术生群体不断扩大。由于艺术生群体的独特性,高考备考有别于文化课考生,对备考的针对性提出要求。因此在各中学里,艺术生独立成班成为普遍现象。如何
摘 要:高中生属于新时代的青少年,他们具有责任和义务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出去,而高中地理学科又是他们十分重要的一个科目。地理本身具有一定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从其人文性特点来看,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切实可行也极为必要。以下笔者就结合高中地理教学的内容和部分尝试过程,谈一谈如何实施传统文化的渗透,希望可以对各位同仁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中地理;传统文化;教学方法  传统文化是随着历史的演变而逐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着众多的挑战与机遇,新课程要求开展历史教学,应当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合作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的小组竞争互助性,有助于构建自主高效的教学模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当根据学生实际学习状况,结合学科内容,构建具有本班特色的教学模式。本文在此背景下,简要分析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并提出具体的合作学习策略,促进
This paper derives a novel multiple symbols soft-decision metrics for frequency-shift keying signals which are affected by additive symmetric α -stable (S α S
摘 要: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意义重大,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接着提出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近年来,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在我国教育领域开展的势头越来越旺盛,给传统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可谓是前所未有。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显得不甚重视,根本不愿意将
摘 要:高中学习的课程设计是十分紧张而又有深度的,高中历史学习更是涵盖中国上下五千年以及一些古今中外的知识点,面对繁杂众多的一本又一本的历史课本,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仅依靠教师的概括性引导,显然不能满足同学们的众多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应该探寻一种针对性的能够提升学生素质教育的学习方法——导学案教学。然而如何让这种制度设计发挥其自身的作用而不是流于形式,便变得十分重要。本文仅以个人观点阐述现代高中历
摘 要:目前我国不断快速推进新课改的发展,并且积极地鼓励学生能够采取自主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加入高中政治课的教学中。通过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能够激发学生自身学习的主动性,以及有效地培养小组成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最大化地促进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与交流,从而能够确保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文章中主要根据创建学习小组以及选择学习主题等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合作学习小组的
摘 要: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渐丰富,但我们的生态环境却因此受到了威胁。我国工业发展不断走向现代化,很多工厂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在生产过程忽略环保意识,导致很多重金属残留在污水、废弃材料中,未达到环保合格标准就排放,以至重金属污染严重。  关键词:高中化学;环保教育;重金属污染  近些年重金属污染对环境的危害日益显著,为保障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重金属污染的预防和治理已成为环保工作
摘 要:近些年来,教学要求不断地提高,对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求也是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我们以生为本,转换思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我们要创造温馨和谐的班级。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大家庭的一员。采用设问式教学,给学生提出创造性的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心智,形成自己的猜想和灵感。  关键词:宽松;设问式;猜想;创造力  物理新课改以来,大纲中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中国现在要建设创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