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功为周氏兄弟治印

来源 :寻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qhz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建功现存的印谱中,留下的印蜕约四百方,绝大部分为名章。印主为魏建功的师友蔡元培、蒋梦麟、钱玄同等学术界的知名人物。其中就有周树人、周作人。
  魏建功在北大读书时,听过鲁迅和周作人的课,是周氏兄弟的及门弟子。
  鲁迅与魏建功之间曾发生过一段小笔战,鲁迅称之“暂时的误解”。当时,因为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对北大剧社的批评,引起北大学生不满,魏建功曾有反批评,又招來鲁迅对魏的讥斥。但误解消除后相处友好。后来鲁迅曾请魏建功帮校《唐宋传奇集》,在与郑振铎合编《北京笺谱》时,他的序言也是请魏建功抄写的。只是1926年鲁迅就去了厦门,又去广州,最后定居上海,彼此来往终归不便。今存《天行山鬼印蜕》中仅有“周树人”一方藤印,似是后期学生对先师的怀念之作。
  魏建功与周作人就不一样了。他毕业后留校任教,与周作人成了同事。以后又同在孔德学校任课,有了更多的交往,二人由认识到熟悉而成为关系密切的挚友。1925年至1934年间,周作人的日记中经常有和魏建功闲谈、共饭、赠书的记录。其中又有多次记魏建功治印馈赠,如1934年1月25日的日记:“天行赠所刻青田印一方,文曰‘苦茶庵知堂记’。”并记“甚佳”。当年周作人手书送林语堂的《偶作打油诗二首》(《五十自寿诗》)诗笺上,就钤印了这方印章,可见其喜爱之情。《天行山鬼印蜕》中收有“周作人”“周启明”“苦翁”等九方,朱白相间,错落有致,形态各异,别饶意趣。
  1937年七七事变北平沦陷后,周作人、魏建功并没有离开。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周作人决意滞留北平,魏建功则于11月南下长沙,又去昆明。1941年4月,周作人出任伪华北教育总监之后,魏建功即写了《对周作人〈谢本师〉的果有其人》。作者强调气节的重要:“从前的学人(分不开文学和文学以外的界限)到了气节的关头,顺逆正反的表示是丝毫不苟且的,若是苟且了呢,那就归结到‘文人无行’一类里去了。”表明“逆反的人是大家羞与为伍的,因为他失去了人格,毫无羞耻了”。“关于周作人在中国民族生存战争开火以来的言行,无庸我们逐一去引证了,总之是他失去了做人的难能可贵的一切了。”魏建功说:“我们佩服他的文章艺术,但我们更爱惜他的人格!我们不能只要文格,没有人格,何有于文格?”
  一页历史翻过。1949年以后,魏建功与周作人同住北京,但再无交往。
其他文献
引 言rn举凡人生礼仪、游艺娱乐、节庆活动、民间信仰、民俗器物、餐饮、亲族、生产方式、集市贸易、庙会等方面的习俗惯制及各种风俗事象,均属风俗画的题材范畴.风俗画以其
期刊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既是其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又是他对人类文明之中国模式、中国方案的主观构想.他一再断言:中国现代化不能走西方现代化的道路,也不能复制西方文明的模式,只有认取自家的根本精神即儒家的精神,结合西洋文化的优点,走出自己的路.这个路就是以农业现代化引发工业现代化,以乡村情谊文明滋润都市文明,再建中国社会"新礼俗"的路.他力图以乡村的现代化撬动整个中国的现代化,以"改良"为手段实现中国整体社会结构调整的"革命"之目标.以乡土唤回"儒魂"的努力虽然失败了,但它对于我们认识人类文明发展模式
祀神是要事,在明清两代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明仁宗曾在《郊祀覃恩诏》中说:祀典神,皆为保庇生民,有司奉祭,务在诚敬,不许亵慢。明人韩邦奇《重修城隍庙记》一文中,则直言“事神”是与“治民”相埒的重要地方政务,“夫有司之职,治民、事神二者而已”。  明清时期,黄河下游河道决溢改道频发,开封罹灾尤重,除城体多次圮坏等直接性损伤外,泥沙沉淀所带来的生态系统的变化及再次受灾的不确定性所诱发的心理恐慌则是更为深
摘 要:乾隆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化皇帝”。他一生以诗歌为伴,创作的诗歌至少有43719首,其中陶瓷诗249首,在中国千年陶瓷诗创作史上,制造了一个难以逾越的文化“高峰”。乾隆的陶瓷诗,涉及中国历史上绝大多数名窑与名器,特别是宋代名窑名器,无异于一部高度浓缩的中国名窑名器史读本。作为文化修养相当了得的陶瓷鉴赏大家,乾隆在陶瓷诗中,充分展现了自己对陶瓷审美的独特视角与鉴赏意趣,在中国陶瓷审美史上留下
在现代留德学人中,颇不乏研究一些冷门绝学的学者,譬如陈寅恪、季羡林、徐梵澄都是走的研究梵文的路子,这是追究东方文化之根源;还有则是奔着西学渊源去的,譬如陈康(1902-199
期刊
“鳌冠三山安海浪,龙盘九鼎镇皇都.”鼎,溯其源,乃“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说文·鼎部》).它诞生于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8000年的历史.最初鼎是华夏先民用于煮食烹饪的
期刊
基于宗教是一种前科学世界观,自启蒙运动以来,诸多著名社会科学家纷纷预言:进入现代社会以后,宗教会逐渐消失,人类将进入世俗化社会.这一经典世俗化理论目前正在遭遇理论与现实的双重挑战.宗教市场理论认为,对宗教的需求是永恒存在的;作为对这种需求的回应,宗教机构与宗教活动也就不会消亡.现实情况是,尽管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宗教信仰日渐式微,从绝对人口看,当今世界持有明确宗教信仰者却反而比30年前更多.要解释世俗化面临的这种挑战,有两个关键的变量,一是生存安全感,二是代际人口更替.可以肯定的是,经济和物质上的不安全
侃歌,是苗族歌谣之一。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锹里苗乡侃歌是当地苗族群众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歌谣。这种歌谣在境内的大堡子、坳上、三锹等乡镇,以及周边的天柱、锦屏和会同县的广大地区经久流传,长盛不衰,受到这一地区各族群众的认可和欢迎,是民族地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苗、侗、汉各族群众交流沟通、增进友谊的重要桥梁,是苗乡侗寨智慧价值珍贵、传承历史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歌场,是苗侗地区群众进行对歌交流的场域
“震旦”(梵文Cīna-sthāna)与“支那”(梵文Cina)同为梵文舶来词,皆系古代印度对中国的称谓.梵文“Cina”本有“文物、思维、智巧”之意,而“sthāna”意为“地点、位置、
期刊
在黄河下游泰沂山系西南麓,分布着汶、泗两条河流.它们从泰沂山脉发源,沿途汇入多条支流,呈纵横状分别流向今东平湖和南四湖,其流域大致北不过泰山,南不过微山湖,西至京杭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