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球手王璁:篮球场上秀杂技

来源 :中华儿女·青联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grgdgd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IP-HOP之——街球
  街头篮球(street-ball)起源于美国,比赛并不需要在正规的篮球场上进行,在城市广场或街边开阔地划出半个篮球场大小的平坦硬地,树立一个篮球架,即可进行比赛。与正式体育项目必须的严格规则和比赛方式有些出入,参与者可以自由自在地展示自我。
  


  
  “这街头的球场,篮球的殿堂,无论在何方都闪耀着光芒,这里是强者的天堂,懦夫的坟场!YO!所以现在请你跟着我的RAP一起震荡,跟着HIP—HOP的节奏一起摇晃!”
  这是一首关于街球的歌曲,而中国的街球玩家都知道一个街球手的名字——王璁,一位身高1米95的大男孩,中国最早的街球手之一。
  
  黑色裹头巾及无袖背心、肥大的迷彩短裤、高帮气垫球鞋——这是王璁的招牌行头。胯下运球、漂亮的假动作、快速带球过人、空中接力、大力灌篮,当王璁顺畅地完成整套动作,扣球得分时,全场为之沸腾。“这不仅仅是一种运动,而是一种艺术,如果你能置身其中,你便能感受到那份由街球带来的震撼。”
  
  东单之吻
  
  王璁从小就生活在部队大院里,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是军人,爷爷有着传统的军人作风,而父亲是个倡导自由的人。身高1米88的父亲在人群里绝对是“高人一等”,加上不错的篮球技术,父亲在王璁的心目中拥有明星般的光环。
  “军区大院里的小孩就像一群小战友,除了吃饭睡觉,基本上都在一起。”身边的小伙伴都很喜欢篮球,明显“高人一截”的王璁自然也不例外。“我们一有时间就到大院的球场去练球,相互切磋。”在这个军区大院里,诞生了中国街头篮球的两面旗帜——Cl Smooth Crew(CL团队)的王璁和吴悠。
  2000年,街头篮球在中国刮起旋风,震撼了了众多热爱篮球的孩子,王璁也被那种奇妙、新颖的打球方式彻底征服。“第一次看见街球的时候,我都呆了。天啊,原来篮球还可以这么玩,玩得还这么漂亮!我认为我可以用这种方式打球,让现场的球迷为我疯狂!”说起与街球的首次邂逅,王璁的脸上绽放出了天真的笑容,滔滔不绝地“开始传教”。“街头篮球讲求风格,是因为街球体现了篮球的自由性和创意,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风格,使篮球更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
  在中国街头篮球刚刚起步的时候,国内还没有出现什么高手,自然也就没有面对面学习的对象,惟一的方法就是看美国街球录像。电视里的篮球高手怎么做,电视前的王璁就怎么模仿。“一个新动作,有时候要看上好几天,更不用说要练习多久了。一旦有新动作成功完成,我就会在大院里向朋友们炫耀。”
  “我要做最好的街球手。”这种坚定的信念,让王璁更加刻苦练习。短短的一年时间,王璁在当时的街头篮球界已经小有名气。很多人喜欢和他切磋,向他学习。
  在北京喜欢街球的人,肯定都去过东单。王璁和他Cl Smooth Crew的朋友们也是东单篮球场的常客。
  在东单的一次对抗比赛中,他用战斧式扣篮狠狠地将球砸进了篮筐。球进了,落地时他听到队友的一片尖叫,场边观众的欢呼声超出了以往任何一次进球。这时,全情投入比赛的王璁才发现,由于自己太用劲,居然把篮板给扣碎了!没有一丝顾忌,他即刻高高地跳了起来,竖起大拇指肯定自己的表现。
  那一天整个东单篮球场只属于他一人。
  两周后,在同一片场地参加一个扣篮比赛,自信心爆满的王璁隔着两个人飞起来扣篮。“因为热身没有活动开,导致重心失控,没抓住篮筐,重重地摔在地上,整个人当场就歇菜了。”这一次与地面的亲吻,也造就了中国街头篮球最灰色的童话——东单之吻。
  “我打球特别专一,什么都不想,很多人问我摔下来的一瞬间是什么感觉,说实话当时真的什么都不知道,醒来的时候就在担架上了。其实后来想想,还是挺后怕的,脑袋上缝了两针。你看,到现在还能看到伤疤。”孩子般的王璁开心地掀开了头发,展示“英勇的勋章”。
  这个日常生活里总是面带微笑的大男孩,在球场上却是威猛无比,六亲不认,脑子里只有他和他的篮球。
  “我喜欢街球,发自心底的喜欢,我不开心的时候,只要打球,就什么都忘了。篮球可以让我找到属于自己的感觉。我也曾经梦想着有一天能进入NBA。”王璁谈及过去的理想时,多少有些失落。“为了打球,我专门从育英中学转到了当时有篮球队的22中。做这个决定的时候,我像一个大人一样劝服了我所有的家人,因为我人生的道路要由自己来选择。正是这个决定,让我的篮球技术和概念有了飞速的提升。”
  凭着实力,王璁在转学半年后就稳稳坐上了22中校篮球队主力的位置,并拿下了北京市高中篮球比赛的所有冠军。但是,打了那么多年比赛后,王璁开始有些不爽。“在运动场上,教练严格控制我在场上的动作,不许我在场上玩花式篮球。”
  王璁也明白,“街头篮球和竞技篮球一直以来就是调和不了的矛盾,是想要比赛结果还是想比赛打得更漂亮?这就是问题。所以,在双方实力差距不大时,我不会玩花式篮球,一切以团队的胜利为最终目标。”
  
  打街球会饿死人的
  
  喜欢街头篮球的朋友都知道,街头篮球的鼻祖是美国的And 1。“他们的篮球比赛是为了让观众感觉更华丽,所以有些规则是不必遵守的——球砸在对方的头上弹回来,或用脚踢,把球弹向墙壁来传球等动作是在街头篮球里才能看到的,这些正是街头篮球的魅力。”王璁知道,要想把篮球玩得更转,只有和高手过招,面对面地学习。“感谢街球给了我较高的知名度,让我有和高手学习的机会。”
  2003年,王璁和当时NBA火箭队的老大弗朗西斯现场对决;2005年,他在香港和自己的偶像And 1较量,这些经历都让王璁受益匪浅。“那些只有在电视上才能看到的大牌球星,和我零距离接触,我绝对不能错过这样的好机会。”
  2004年的时候,王璁原本有机会入选首钢后备队,但经过慎重考虑后,他认为那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可能我一直就是一个叛逆的人,街球打多了,我不喜欢一天到晚都泡在专业队里,那样会失去很多空间。还有,我觉得一个好球手一定要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那样他才能用脑子打球,用脑子打球的人才是高手,不管是竞技篮球还是街头篮球。尤其是在街头,你要把篮球玩得更漂亮,更需要超乎常人的反应。所以,我还是希望能上大学。”
  一直在坚守着自己理想的王璁,在2004年的9月如愿以偿,以篮球特招生的身份进入了北京大学。
  遗憾的是,王璁这一次放慢了前进的脚步。他发现,与美国大学篮球赛相比,中国大学生的篮球赛是匮乏的。即使在大学四年里坚持苦练,王璁的技术仍然没有得到想象中的进步,甚至有些停顿。
  这期间惟一让他快乐的是,Cl Smooth Crew在全国知名度的迅速提升。各个地方的街球好手都想对他们发起挑战,这让他有了去各地打比赛的机会,在这期间,王璁认识了全国各地“藏”在各个角落的街球好手,大家在一起打一对一,三对三……这种面对面切磋街球的机会让王璁找到了很多挚友,也知道街球在中国已经日益发展,喜欢它的人越来越多。
  2008年9月,王璁大学毕业后去莫斯科参加了一次三对三的街球比赛。“比赛的地点就在当地的大桥的底下,很原始的街头篮球。这次去俄罗斯,我觉得他们国家的街球水平和我们也差不多,甚至我觉得北京的街头篮球水平要超过莫斯科。因此,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可以把这样高水平的比赛引进中国。”
  可能因为平时玩篮球玩多了,王璁的手一刻也闲不住,即使什么都没有,他也可以拿着纸巾不停地搓揉。问起王璁日后的生活,小伙子突然不笑了,满脸迷茫,只有手在不停地摆弄着。
  “不打球的时候就会想,我以后要做什么?每次想起来都很难过,我不知道以后该做什么。有很多孩子喜欢我,但是他们只知道打街球的王璁,不知道街球背后的辛酸苦辣。在中国,街球很难发展,虽然我们CL有很高的知名度,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我们这样的球队甚至很难自给自足。我们没有赞助,也没有广告拉,什么都要靠自己。很多人是在外面做着别的工作来养活自己打街球的日子。大家都知道街头篮球也不是可以打一辈子的,尤其在中国,那是会饿死人的。”
  然而,王璁对于中国街球的未来还是持乐观态度的。“在中国打篮球的人很多,街球有很好的发展基础。另外,街球崇尚自由,创造性强,很得现在年轻人的喜爱。”虽然这几年街球的发展速度有所减弱,但是,“2008年奥运会让街球的地位逐渐提升,毕竟有那么多年轻人喜欢,街球的前景一定是越来越美好的”。
其他文献
想给郭耕贴个标签很难。他给人的印象是学者,但是业界称他为“著名环保专家”、“野生动物保护者”。郭耕则自诩为“四不像”——“教师不像教师,导游不像导游,作家不像作家、专家不像专家”。  自从1994年到了北京麋鹿苑博物馆,郭耕就为麋鹿和麋鹿苑博物馆奔忙着。如今,北京麋鹿苑博物馆已被中国科普大会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曾经濒临灭绝的麋鹿种群在这里繁衍壮大,逐步发展成为野生动物生存栖息的生态聚集地。  
期刊
人物简介:夏吟兰,女,1957年出生于北京,上海人,法学博士。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兼任北京市妇联副主席,全国妇联执委,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国际家庭法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妇女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务。    长期致力于亲属法学、继承法学和妇女人权的研究。美国富布莱特访问学者(1996-1997),澳门法务局法律专家(1999-20
期刊
郑也夫是个很有特点的社会学家。  他不申报任何研究课题,不拿一分钱的研究经费,不参加任何学术评奖,不参加“规则不公正的游戏”;  他关注弱势群体,也自揭学术“家丑”,甚至直接质疑社科院“卖官”;  ……  “不合群”的郑也夫因此被称为“社会学的硬汉”。    也许因盛夏所生,郑也夫的一生似乎都在“以暴热的态度,对待社会生活中阴冷的地带”。一直以来,郑也夫都在热切地关注社会发展并保持一种冷静的批判态
期刊
历史将如何定位浙商?这是留给未来的一个命题。但回过头看过去的20年,我们必须承认,浙商不仅是现代中国经济萌生的一支重要力量,代表着广大国人创业的激情和可能;更是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得到肯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所代表的民营经济已在中国经济生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市场经济代表性的力量,却正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经历一次前所未有的阵痛。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曾经先进的浙商突然变得脆弱,又是什么原
期刊
这是四个女孩子的故事,她们家境不同、生活不同、甚至素未谋面,在她们中间,有打工的快乐、有创业的满足、有无限的迷茫,生命轨迹的迥异,也使得她们对待人生的态度截然不同,她们只是四个或者可爱或者美丽的女孩,但她们的经历,也许可以给女孩子们一些启迪。    陈:23岁的千万“负婆”    2007年夏天,“陈”是个重磅炸弹!“陈”轰动了中国房地产圈,甚至在整个中国也引起巨大的波澜。究其原因,乃是因为一个叫
期刊
HIP-HOP之——饶舌  说唱(Rap)是一个黑人俚语中的词语,相当于“谈话”(talking),产自纽约贫困黑人聚居区。它以在机械的节奏声的背景下,快速地诉说一连串押韵的诗句为特征。这种形式来源之一是过去电台节目主持人在介绍唱片时所用的一种快速的、押韵的行话性的语言。    梁栋是谁?  他就是早已红遍网络的饶舌神仙“葡桃”。       梁栋被称为“中国饶舌第一人”、“音乐界的李敖”。  
期刊
“QC小组”,是指企业内部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    自2000年接触QC(企业质量管理)到2003年创下三个国优,短短三年时间,吴琨在众人怀疑甚至不认同的目光中,从一个不懂质量管理的门外汉,成长为一名享受专家津贴待遇的华北电网工程技术
期刊
HIP—HOP也是一种生活    如果要溯源,那么最初的Hip-Hop来自非洲,是用Hip(臀部)和Hop(跳跃)组合起来的原始部落的流行文化。  现代Hip-Hop发源于美国,《英汉词典》里有两种解释:1980年代源起于美国城市黑人青少年的一种文化(其特色为霹雳舞,墙上涂鸦和节奏强烈的音乐);一种次文化。    “次文化”是相对于高尚、严肃、纯情的主流文化来说的。Hip-Hop本身就带有强烈的反
期刊
HI-HOP之DJ  DJ全称Disc jockey,可以理解成“唱片骑士”。1969年,美国的牙买加移民KOOL HERC需要在唱片中增加一些伴奏,于是他就用两台唱机交替播放两张一样的唱片,得到了较长的伴奏,HIP-HOP就这样发展起来。    白天,他们都在睡觉。  天黑了,他们开始工作。  夜很宁静,他们用音乐打破安宁。  这就是DJ。  在现阶段,DJ这两个字已经代表了最新、最劲、最毒、最
期刊
2008年7月7日,李舒在自己的家乡甘肃兰州,生平第三次高高举起了奥运会火炬。  在中国,曾同时传递过雅典奥运会、都灵冬奥会和北京奥运会圣火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刘翔,另一个就是李舒。  从雅典、都灵到北京,李舒成为一颗奥运火种,把奥运圣火、也把奥运精神传遍世界。    和李舒接触,感觉她最打动人的地方并不仅仅是美丽的外表,而是她缜密的思维和富有感染力的表述,以及时时刻刻表现出来的青春活力。中国人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