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贵州中职教育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办学质量明显提高,但底子薄、起步晚、欠账多,充分共享现有资源是迅速提升中职学校吸引力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贵州中职教育 共享资源
2014年6月23日国务院召开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大会,职业教育又一次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会议的召开再一次为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再一次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2006年至今的八年里,国家连续出台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策,贵州同时出台了一系列发展职业教育的配套措施,先后出台了《贵州省职业教育条例》、《贵州省职业教育发展纲要》等政策,实施了“高中阶段教育突破工程”、教育“4+2”突破工程、教育“9+3”计划、中职教育“百校大战”等项目。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纳入各级政府年度目标绩效考核,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大力推进了我省职业教育的发展,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办学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贵州是西部落后地区,要实现后发赶超,必须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加快人才培养步伐,为“四化同步”奔小康提供人才支撑,实现人才强省战略目标。教育“9+3”计划要求:“到2015年要实现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人数比例达到1:1,规模分别达到85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5%,以县为单位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作为短板的中职教育一方面资金投入有限,底子薄、起步晚、欠账多,另一方面基础建设滞后、专业教师缺乏、设施设备简陋,提前完成教育“9+3”计划应整合好现有资源。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避免重复投资浪费资源。充分利用好教育资源是办好现代职业教育的有效手段,是一举多得的重要措施。贵州有哪些举措?中职学校有哪些做法?有哪些教育资源可以共享?
一、兴办职教城和职教园区
目前“省重点支持办好清镇职教城,市(州)重点建设一个职教园区。到2015年建成清镇职教城,入住职业院校20所以上,在校生规模达到12万人以上;建成遵义、毕节、铜仁等3个以上市(州)职教园区。”这是省里中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大举措,是充分共享资源的有益尝试。在职教城(职教园区)里,专业师资、实训基地、甚至招生就业信息都可以共享,互通有无。清镇职教城和“贵安”开放型经济示范新区的规划建设是产城互动、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完美对接,为全省有条件的市(州)工业园区与职教园共建给予很好的示范。
二、走集团化办学路子
贵州大胆尝试市(州)以下职业学校,以州职业院校为龙头,各县市中职学校共同参与的职教集团。通过职教集团宏观调控各校的专业设置、实训基地建设,实现师资统筹、招生就业信息共享的目标。形成职教一盘棋,统筹整合各校资源,实现校校有重点,校校有特色的办学目标。迅速提升各校的办学质量,打造骨干、重点专业,增强专业吸引力,同时为中职升高职畅通渠道。
三、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
(一)校政合作
明确政府办学的责任,理顺为学生服务和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关系。一是全面提高当地政府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视,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在资金投入上加大力度;二是为政府重大项目、重大产业进行调研,对人才的需求开展订单培训;三是政府加强各部门各单位培训项目的统筹和培训资金的整合,把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作为职业学校的一项工作任务,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全面提高培训质量,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二)校校合作
任何一所职校只可能办精品、骨干专业,不可能办全所有专业。各校都有自身的特长和优势,不断加强与省内外中、高职院校(应用技术大学)的合作,充分进行经验交流,师资互派,创新办学模式,促进资源的利用。一方面在师资培训、专业合作、实训设备、共建“名师工作室”、联合办班(如:“1+2”、“2+1”、“3+2”模式等)方面合作空间广阔,弥补自身不足;另一方面完善“中职--高职--本科立交桥”政策,畅通优秀中职学生对口直升渠道。
(三)校企合作
积极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增强其创业就业能力。按照省教育厅、省经信委文件精神,大力实施“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校中厂厂中校”的办学模式。与企业深度合作,让学生亲临生产环境,把师生关系变为师徒关系,让学生接受岗位锻炼,适应企业文化。校企合作一是让学生更好的适应企业环境,二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三是弥补实训设施的不足,四是为学生就业打好基础,五是为职校培养“双师型”教师创造条件。校企合作是实现产教融合的最可行的措施。校企可共同为学生设立奖学金,激励学生在企业加强实训锻炼,把企业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作为学生毕业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四)校产结合
职校要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要为四化同步(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建设服务,要充分对接地方产业。把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学了干什么联系起来,实行对口培养、订单培训模式。紧紧与地方工、农业园区、农业产业基地无缝对接整合地方资源,做到开一个专业、有一个产业、有一个产业基地,并为产业链培养人才。
通过各级政府、教育部门、职业学校、行业企业的通力合作,加快提高中职学校的办学水平,打造精品专业,提高办学质量,破解当前中职招生难、教学难、控辍难的问题。充分整合共享资金、人才、师资、基地、设备、信息等资源,迅速增强中职学校的吸引力,提前完成省政府教育“9+3”计划任务,早日实现人才强省战略目标。
(作者单位:普安县中等职业学校)
[关键词]贵州中职教育 共享资源
2014年6月23日国务院召开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大会,职业教育又一次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会议的召开再一次为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再一次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2006年至今的八年里,国家连续出台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策,贵州同时出台了一系列发展职业教育的配套措施,先后出台了《贵州省职业教育条例》、《贵州省职业教育发展纲要》等政策,实施了“高中阶段教育突破工程”、教育“4+2”突破工程、教育“9+3”计划、中职教育“百校大战”等项目。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纳入各级政府年度目标绩效考核,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大力推进了我省职业教育的发展,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办学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贵州是西部落后地区,要实现后发赶超,必须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加快人才培养步伐,为“四化同步”奔小康提供人才支撑,实现人才强省战略目标。教育“9+3”计划要求:“到2015年要实现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人数比例达到1:1,规模分别达到85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5%,以县为单位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作为短板的中职教育一方面资金投入有限,底子薄、起步晚、欠账多,另一方面基础建设滞后、专业教师缺乏、设施设备简陋,提前完成教育“9+3”计划应整合好现有资源。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避免重复投资浪费资源。充分利用好教育资源是办好现代职业教育的有效手段,是一举多得的重要措施。贵州有哪些举措?中职学校有哪些做法?有哪些教育资源可以共享?
一、兴办职教城和职教园区
目前“省重点支持办好清镇职教城,市(州)重点建设一个职教园区。到2015年建成清镇职教城,入住职业院校20所以上,在校生规模达到12万人以上;建成遵义、毕节、铜仁等3个以上市(州)职教园区。”这是省里中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大举措,是充分共享资源的有益尝试。在职教城(职教园区)里,专业师资、实训基地、甚至招生就业信息都可以共享,互通有无。清镇职教城和“贵安”开放型经济示范新区的规划建设是产城互动、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完美对接,为全省有条件的市(州)工业园区与职教园共建给予很好的示范。
二、走集团化办学路子
贵州大胆尝试市(州)以下职业学校,以州职业院校为龙头,各县市中职学校共同参与的职教集团。通过职教集团宏观调控各校的专业设置、实训基地建设,实现师资统筹、招生就业信息共享的目标。形成职教一盘棋,统筹整合各校资源,实现校校有重点,校校有特色的办学目标。迅速提升各校的办学质量,打造骨干、重点专业,增强专业吸引力,同时为中职升高职畅通渠道。
三、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
(一)校政合作
明确政府办学的责任,理顺为学生服务和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关系。一是全面提高当地政府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视,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在资金投入上加大力度;二是为政府重大项目、重大产业进行调研,对人才的需求开展订单培训;三是政府加强各部门各单位培训项目的统筹和培训资金的整合,把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作为职业学校的一项工作任务,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全面提高培训质量,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二)校校合作
任何一所职校只可能办精品、骨干专业,不可能办全所有专业。各校都有自身的特长和优势,不断加强与省内外中、高职院校(应用技术大学)的合作,充分进行经验交流,师资互派,创新办学模式,促进资源的利用。一方面在师资培训、专业合作、实训设备、共建“名师工作室”、联合办班(如:“1+2”、“2+1”、“3+2”模式等)方面合作空间广阔,弥补自身不足;另一方面完善“中职--高职--本科立交桥”政策,畅通优秀中职学生对口直升渠道。
(三)校企合作
积极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增强其创业就业能力。按照省教育厅、省经信委文件精神,大力实施“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校中厂厂中校”的办学模式。与企业深度合作,让学生亲临生产环境,把师生关系变为师徒关系,让学生接受岗位锻炼,适应企业文化。校企合作一是让学生更好的适应企业环境,二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三是弥补实训设施的不足,四是为学生就业打好基础,五是为职校培养“双师型”教师创造条件。校企合作是实现产教融合的最可行的措施。校企可共同为学生设立奖学金,激励学生在企业加强实训锻炼,把企业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作为学生毕业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四)校产结合
职校要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要为四化同步(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建设服务,要充分对接地方产业。把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学了干什么联系起来,实行对口培养、订单培训模式。紧紧与地方工、农业园区、农业产业基地无缝对接整合地方资源,做到开一个专业、有一个产业、有一个产业基地,并为产业链培养人才。
通过各级政府、教育部门、职业学校、行业企业的通力合作,加快提高中职学校的办学水平,打造精品专业,提高办学质量,破解当前中职招生难、教学难、控辍难的问题。充分整合共享资金、人才、师资、基地、设备、信息等资源,迅速增强中职学校的吸引力,提前完成省政府教育“9+3”计划任务,早日实现人才强省战略目标。
(作者单位:普安县中等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