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三五”规划指出,深化大数据在各行业的创新应用,探索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小微企业是普惠金融的重要主体,对银行而言,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的关键环节。小微企业融资最大的诉求就是低门槛、高效率,而传统信贷模式高抵押门槛、繁琐的审批流程成为小微企业难以承受的“融资之痛”。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新技术和新模式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利器”,大数据技术的运用,让银行能够充分发掘多方信息,通过分析客户历史数据,为小微企业融资有效增信,有助于推动金融向“小而美”发展,让金融惠及更多小微企业。
近年来,中国建设银行始终坚持依靠创新,来破解小微企业“缺信息、缺信用”的难题。特别是近两年,针对小微企业普遍缺乏有效抵押物及其他增信手段的融资难问题,加强大数据技术应用,基于小微企业的结算信息、资产情况、POS流水、纳税数据等,陆续推出了小微企业大数据系列产品,持续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快速响应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得到了客户的广泛好评。建设银行以创新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小微企业的成效得到国务院、监管机构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多次获得国务院領导肯定,两次获得“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先进单位”。
完善大数据产品体系,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
完善产品体系。建设银行基于客户交易结算、POS流水、纳税信息等信用记录,先后推出了信用贷、善融贷、创业贷、税易贷、POS贷、薪金贷和结算透等产品,逐步形成了丰富的大数据产品体系,全面契合小微企业各类经营数据,如同品种齐全的超市,只要企业有一定维度的真实数据信息,就总有一款产品能够满足企业需求。比如,“税易贷”产品利用大数据技术,采集和分析小微企业的纳税数据,结合小微企业的经营信息进行贷款评价,为正常足额纳税的优质小微企业提供信用贷款,鼓励企业以诚信纳税获得信贷支持。“POS贷”基于小微企业特约商户银行卡收单交易情况发放信用贷款,根据收单交易流水确定贷款金额,无需抵质押担保,有效降低了小微企业融资门槛与融资成本。
主动服务客户。建设银行开展了“小企业 大数据”客户精准筛选项目,针对建设银行小微企业存量结算客户,基于企业级数据仓库的海量数据建立小企业授信目标客户筛选模型,生成营销客户名单,由客户经理进行主动营销,实现了小微企业精准化客户挖掘、批量化营销服务。另一方面,建设银行积极与外部机构搭建合作平台。2015年,建设银行总行与国家税务总局签署了“征信互认银税互动”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以征信互认为基础的银税合作机制,推进纳税信用和银行信用的有效对接,实现信用信息的共建共享,进一步推动“税易贷”业务发展,为诚实纳税、经营守信的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同时,加强与中国银联、支付机构和集中收银市场管理方等机构合作,充分运用外部机构的数据信息,批量挖掘小微企业收单数据,以“POS贷”业务主动为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采用评分卡信贷流程,提高业务办理效率
申请评分卡评价。大数据信贷产品创新采用小微企业评分卡信贷流程,以评分卡工具为核心进行客户评价。申请评分卡评价模型基于对历史数据的数理统计和逻辑回归,采用履约能力、信用状况、资产状况以及环保等行业标准达标情况等非财务信息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改变以往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依据的评价方式,更契合小微企业的风险特点,提高了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标准化作业。针对小微企业客户的小额资金需求,结合客户经营特征,实行批量客户筛选、专业化分工、标准化操作,由系统自动生成申报书和评分结果,采用模式化审批,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同时大幅提高业务流程效率,满足小微企业“短、小、频、急、散”的贷款需求。
行为评分卡续贷。大数据信贷产品适用评分卡续贷业务流程,在原贷款到期前,由系统根据行为评分卡模型指标自动筛选客户进入续贷名单,审批通过后客户可继续使用贷款额度而不必先还后贷。将续贷业务由以往单纯依靠人工判断转变为系统自动决策与人工决策相结合的方式,大大缩减了续贷时间,简化了业务操作流程,提高了业务办理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构建预警监测体系,提升风险管控水平
强化非现场风险监测。大数据信贷产品风险管理重点把握企业账户资金流和交易行为情况,通过非现场动态监测企业及企业主相关数据信息,量化风险并及时预警,实现信贷风险“早发现、早决策、早行动”,增强风险防范、化解和处置能力,提升风险管理的前瞻性、主动性和针对性。
创新应用风险管理工具。大数据信贷产品采用基于数据视角的全新的风险排查模式,创新应用了多种风险管理工具。通过小企业早期预警模型,结合系统定期自动获取的定量信息和人工录入的定性信息实行批量化预警,并对不同预警级别实行差异化的风险处置。通过小微企业零售行为评分卡模型,监测小微企业账户行为,实现系统自动评分并触发预警信号,提示贷后管理人员及时采取相应预警处置措施。通过新一代系统平台小企业信贷业务催收管理功能组件,实现到期提示、催收执行、查询统计三大功能,提高小企业信贷客户贷后管理的批量化运作水平。
近年来,中国建设银行始终坚持依靠创新,来破解小微企业“缺信息、缺信用”的难题。特别是近两年,针对小微企业普遍缺乏有效抵押物及其他增信手段的融资难问题,加强大数据技术应用,基于小微企业的结算信息、资产情况、POS流水、纳税数据等,陆续推出了小微企业大数据系列产品,持续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快速响应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得到了客户的广泛好评。建设银行以创新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小微企业的成效得到国务院、监管机构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多次获得国务院領导肯定,两次获得“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先进单位”。
完善大数据产品体系,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
完善产品体系。建设银行基于客户交易结算、POS流水、纳税信息等信用记录,先后推出了信用贷、善融贷、创业贷、税易贷、POS贷、薪金贷和结算透等产品,逐步形成了丰富的大数据产品体系,全面契合小微企业各类经营数据,如同品种齐全的超市,只要企业有一定维度的真实数据信息,就总有一款产品能够满足企业需求。比如,“税易贷”产品利用大数据技术,采集和分析小微企业的纳税数据,结合小微企业的经营信息进行贷款评价,为正常足额纳税的优质小微企业提供信用贷款,鼓励企业以诚信纳税获得信贷支持。“POS贷”基于小微企业特约商户银行卡收单交易情况发放信用贷款,根据收单交易流水确定贷款金额,无需抵质押担保,有效降低了小微企业融资门槛与融资成本。
主动服务客户。建设银行开展了“小企业 大数据”客户精准筛选项目,针对建设银行小微企业存量结算客户,基于企业级数据仓库的海量数据建立小企业授信目标客户筛选模型,生成营销客户名单,由客户经理进行主动营销,实现了小微企业精准化客户挖掘、批量化营销服务。另一方面,建设银行积极与外部机构搭建合作平台。2015年,建设银行总行与国家税务总局签署了“征信互认银税互动”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以征信互认为基础的银税合作机制,推进纳税信用和银行信用的有效对接,实现信用信息的共建共享,进一步推动“税易贷”业务发展,为诚实纳税、经营守信的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同时,加强与中国银联、支付机构和集中收银市场管理方等机构合作,充分运用外部机构的数据信息,批量挖掘小微企业收单数据,以“POS贷”业务主动为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采用评分卡信贷流程,提高业务办理效率
申请评分卡评价。大数据信贷产品创新采用小微企业评分卡信贷流程,以评分卡工具为核心进行客户评价。申请评分卡评价模型基于对历史数据的数理统计和逻辑回归,采用履约能力、信用状况、资产状况以及环保等行业标准达标情况等非财务信息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改变以往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依据的评价方式,更契合小微企业的风险特点,提高了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标准化作业。针对小微企业客户的小额资金需求,结合客户经营特征,实行批量客户筛选、专业化分工、标准化操作,由系统自动生成申报书和评分结果,采用模式化审批,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同时大幅提高业务流程效率,满足小微企业“短、小、频、急、散”的贷款需求。
行为评分卡续贷。大数据信贷产品适用评分卡续贷业务流程,在原贷款到期前,由系统根据行为评分卡模型指标自动筛选客户进入续贷名单,审批通过后客户可继续使用贷款额度而不必先还后贷。将续贷业务由以往单纯依靠人工判断转变为系统自动决策与人工决策相结合的方式,大大缩减了续贷时间,简化了业务操作流程,提高了业务办理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构建预警监测体系,提升风险管控水平
强化非现场风险监测。大数据信贷产品风险管理重点把握企业账户资金流和交易行为情况,通过非现场动态监测企业及企业主相关数据信息,量化风险并及时预警,实现信贷风险“早发现、早决策、早行动”,增强风险防范、化解和处置能力,提升风险管理的前瞻性、主动性和针对性。
创新应用风险管理工具。大数据信贷产品采用基于数据视角的全新的风险排查模式,创新应用了多种风险管理工具。通过小企业早期预警模型,结合系统定期自动获取的定量信息和人工录入的定性信息实行批量化预警,并对不同预警级别实行差异化的风险处置。通过小微企业零售行为评分卡模型,监测小微企业账户行为,实现系统自动评分并触发预警信号,提示贷后管理人员及时采取相应预警处置措施。通过新一代系统平台小企业信贷业务催收管理功能组件,实现到期提示、催收执行、查询统计三大功能,提高小企业信贷客户贷后管理的批量化运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