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有效途径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saf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明确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意义
  现阶段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在以体育中考和高考为主要导向的教育背景下,仍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如:有的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大课间活动时间经常被“占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家长忽视学生体育学习素养的培养;因师资不足造成教师超负荷的工作量;活动内容单薄;练习形式单一……这些现象严重地抑制了大课间活动的有序开展,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导致了学生未能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这与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是相违背的。因此,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学生家长、体育教师都要明确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对学生健康成长起到的重要作用。大课间活动就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也是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的重要手段。通过多种形式的体育大课间活动,不仅能改善学生大脑皮层的协调指挥能力,调节学生身心平衡,减轻学习疲劳,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而且由于大课间活动开展的时间相对稳定,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能加快学生全身血液循环,有助于增加学生的运动负荷,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它也是促进良好班风、班纪的形成,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手段。尤为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意志、能力、品质等个性品质,提高学生组织力、凝聚力及集体合作能力。
  二、构建科学有效的管理评价机制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管理与组织是一项长期工作,为了确保体育大课间活动长久有效地开展,学校应高度重视,落实学生“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将大课间体育活动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并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部分,形成“校长领导、德育处、体育教研组、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学生”等部门组成的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尤其要充分发挥年级长、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大课间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让全体师生、家长认识到开展活动的重要性,大力抓好“大课间活动”,让学生在“大课间活动”中体验参与的乐趣,在乐趣中培养自己对运动的兴趣,形成良好的鍛炼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组织实施大课间活动中,学校要明确工作职责,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如:体育教师每天应准时到达所在年级的练习场地,协助班主任、班干部组织好各个班级的练习队形及技术指导,强化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班主任老师要做好学生出勤情况的登记,组织学生排好队形,协助做好学生参与练习的监管……在保证每天30分钟活动效果的同时,养成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达到健身强体等目的。习态度等进行评价,这不仅有利于养成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习惯,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保“每天活动一小时”得以持久开展,不断提高大课间的活动效率。
  三、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内容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目的在于确实推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其活动的主体对象是学生,因此,学校、教师在组织开展大课间活动时,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活动内容,注重学生参与锻炼的教育性和健身性,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与竞争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同时大力挖掘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如:排球、篮球、功夫扇、花样跳绳、武术操、毽子、健美操等,尤其要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不断丰富校本体育活动内容,例如:滚铁圈、竹竿舞、等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活动内容,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乐趣,延续了地方特色项目的开展,而且达到了以体促德、以体促智、以体促美、以体促心等目的。
  四、科学合理采用形式多样的组织方式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长时间进行单一的刺激容易引起兴奋抑制,重复单调的教学方法易使学生感到疲劳、乏味,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度。由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效果与其对学习体育的兴趣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教师在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时,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兴趣、爱好等特点,采用灵活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进行练习,如:既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年级为单位,也可以同质分组、异质分组形式进行,不管采用哪种形式,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要珍惜每天大课间活动的时间,及时到达班级活动地点,服从体育教师、班主任及老师等管理,注重锻炼效果。由于课间活动是针对全校学生,参与人数多,涉及的场地、器材面也较为广泛。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健全协调机制,既要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又要确保活动的安全与实效。在充分发挥班主任、任课教师监管作用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体育骨干在组织、管理、协调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如:集合、整队、检查着装、领操、组织简单的练习等等。为了渲染浓厚的活动氛围,促进学生朝气蓬勃、满怀喜悦地参与锻炼。
  总之,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开展素质教育、贯彻新课标的重要体现,是一项有益于全体师生的集体性体育活动。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坚持不懈,让学生在运动中强健其体魄,文明其精神,实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标
其他文献
从目前小学生的发展现来看,由于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很多的小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越来越差。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可结合这一学科的特性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一、挫折以及挫折教育的定义  挫折从心理学上来说主要是指个人的行为受到环境以及他人的影响从情绪上产生的一种反应,或者是说人们在有目的的开展生活活动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一些问题或者是阻碍,进而难以实现自己的需求以及目的的情况。通俗的来说也就是人在成长的道路
期刊
内容摘要:现在的小学生普遍存在个性发展的个人本位化倾向,个人操行失范,心理素质差,经受不住压力和打击。受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受“应试教育”的传统思想的影响,受社会不良风气与低俗观念的影响,小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不良现状有待于加强教育,找出原因,执行整改办法。学校务必多方位,多渠道地有效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促进文明行为形成。班主任要以德为范,处处为学生做好表率,做好榜样,时时、事事都要严格自己,引导学生
期刊
前国家总督学柳斌同志指出:“素质教育要研究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同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办法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因材施教,用一把锁匙开一把锁。不但要研究孩子们的共性,还要研究其个性。”  素质教育的思想理论给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希望,同时也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不仅要面向全体,还要因材施教。当今初中的教育对象再也不是由“应试教育”中选拔出来的学生,而是面对着“九年义务教育”体制实施中涌现
期刊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关爱学生,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严于律己,在班级管理、教育教学中成绩突出。现我将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完成工作,明确工作方向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零班教学管理工作,现为2020级02班班主任。作为学校重点班的班主任,我深感自豪,能担任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者和家长与学校的沟通者,我感到荣幸。高中三年,学生面对升学压力,思想波动大,每一个细节都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只有付出更多
期刊
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新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在音乐课程改革发展趋势是开放、综合、探索式的教学,而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能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会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适时的现代教育媒体的介入,对幼儿素质、能力、个性的培养有独到之处。现结合幼儿园音乐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变静为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愿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孩
期刊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正所谓“团结力量大”,这句老话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同样适用,除了一些理论知识外,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发散思维,一题多解,不要拘泥于同样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方法,本文就小组合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析。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组合作;教学分析;研究与方法;初中数学  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是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边互动,积
期刊
摘要:小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认为作文学习具有较大的困难。三年级的学生在教学中正处于承上启下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更需要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本文就主要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为问题的有效解决提出相应的策略,希望能够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整体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语文写作;策略  小学三年级是学生写作起始阶段。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不够细心,积累不丰富;学生阅读量少,理解能力
期刊
本文主要从中职教育中的教学改革出发,针对在中职旅游专业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就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式的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在长期的教学中,中职学校在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旅游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在教学以及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随着新的教学形式的变革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办学体制以及教学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方面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缺乏创新。本文主要就这几点问题进行阐述并提
期刊
小学是基础教育建设阶段的重点工程,这一时期是学生身心成长的关键环节,因此教师不仅要重视文化知识的传导,还应加强对学生德育思想的引导,让其秉行德育准则来践行德育行为,确保身心健康的良好发展。此外,德育教育引导不仅能够助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还有利于其端正学习态度,与他人形成较为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学生学科技能与品质的塑造。对此本文主要探究小学班主任如何在德育管理工作上做出努力,分析其如何高效滲透德育
期刊
朗读是一种语言艺术,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语言技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差异,各年级的训练要求不大相同,其侧重点也不同。读,不是简单地识文断字,而是要有技巧、有感情地读,将读和思结合起来,实现读有所思,读有所感,也就是说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和文字产生共鸣,从情感熏陶中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教育形势的变化,现在的语文教学重视学生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能力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