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4g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主要案情
  张某和林某均系大货车司机。某日,林某将车停于缓坡之上,在车下修车。张某向林某借东西,林某让张某自己上车去取。张某遂从驾驶位上车,见东西位于副驾,遂侧身躺下取东西,不慎触碰车辆变速杆,致使车辆倒滑,将在车下修车的林某辗压致伤,后经抢救无效死亡。经鉴定,林某修车时未拉手刹,亦未拉断气刹,仅以变速杆低档制动。
  二、定性上的分歧与争议
  对于张某的行为,一种意见认为张某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另一种意见认为张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应以意外事件处理。
  三、法理分析
  (二)张某的行为不属于意外事件。
  刑法上的意外事件是指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可预见的原因引起的,不是犯罪,这便是意外事件[1]
  本案中,张某行为当时存在过失,即张某作为资深的货车司机,熟知机动车的性能,按照其专业的技能及经验,上车后应该发现或察觉林某停在半坡上的车未采取手刹或拉断气刹等安全措施,并进而采取必要的防护以履行自身的注意义务,但张某行为当时因疏忽大意而而致使货车发生倒退进而造成林某死亡的结果,因而张某的行为存在过失,不属于意外事件。
  (二)张某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由于普通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该罪成立的客观要件为,实施了致人死亡的行为,并且已经造成死亡结果,其责任形式为过失,即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2]
  1.张某的行为主观上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
  张某向林某借东西,林某让张某自己上车去取。张某遂从驾驶位上车,侧身躺下向副驾上取东西的行为当时,虽然林某未采取必要的防护安全措施,但张某作为资深的货车司机,根据其常年的驾驶经验及正常的目测(手刹位于驾驶位与副驾驶位之间),其应当发现林某未采取拉上手刹等安全防护措施,进而履行必要的注意义务,也就不至于发生不慎触碰车辆变速杆最终致人死亡的结果,即行为人张某在行为当时应当预见林某将车停在半坡并未采取拉上手刹等安全防护措施的危险因素可能造成危害林某人身安全的结果,因为疏忽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林某被货车倒压受伤致死的后果,因而张某行为当时存在过失。
  2.张某的行为客观上发生了致人死亡的结果。
  张某从驾驶位上车,因为疏忽而没有预见可能存在的危险性,侧身躺下取东西,不慎触碰车辆变速杆,致使车辆倒滑,将在车下修车的林某辗压致伤,其行为造成了林某抢救无效死亡的后果,侵害了林某的生命健康权,因而符合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客体及客观方面要件。
  3.被害人林某自身的先前行为存在一定的过失。
  林某将车停于缓坡之上,在车下修车。林某作为一名资深的货车司机,修车时未拉手刹,亦未拉断气刹,仅以变速杆低档制动,其行为当时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车辆后倒而造成修车人身伤害的结果,因为轻信能够避免而将按规定应当拉手刹和拉断气刹的必备安全措施予以省略,因而被害人林某行为当时主观上存在轻信能够避免的过失,客观上实施了未按正常规定操作的危险行为,其先前行为也具有一定的过失。
  综上所述,张某应当预见林某将车停在半坡并未采取拉上手刹等安全防护措施的危险因素可能造成危害林某人身安全的结果,因为疏忽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林某被货车倒压受伤致死的后果,其行为符合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构成要件,应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定罪量刑,但应考虑被害人林某的行为也存在一定的过失,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注释:
  [1]张明楷 《刑法学》第三版 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238-239页。
  [2]张明楷 《刑法学》第三版 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640-641页。
  (作者通讯地址:芗城区人民检察院,福建 漳州 363000)
其他文献
自1998年高检院决定在全国检察机关实行检务公开以来,各地检察机关相继在检务公开方面作出不少探索和努力,并取得显著成效。而随着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意识不断提高,对公共信息的知情需求越来越强烈,这对各个国家机关加快推进信息公开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深入推进检务公开,尤其是推进执法过程公开,是切实回应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让人民群众感受公平正义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执法公开与执法公信力提升为视角,结合当前检
期刊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在执法理念、执法作风和执法水平方面都应当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否则,就难以有效地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检察机关是人民的政法机关,“立检为公,执法为民”是检察机关确立已久的宗旨,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增进检民情谊是检察机关应当保持的工作作风和追求的工作目标。  一、树立“为民执法,公正执法”的司法理念  司法理念是司法工作的导向和风向
期刊
案件质量考评是检察机关内部对所办案件进行规范化考评检查,界定案件公正与否、错误与否、进行责任追究等的一种内部监管措施,从而强化内部监督的一种监督管理模式。经过近几年的内部监管运行,各级检察机关都加强了对案件办理质量的考评,考评机制也从单纯的结案后对案卷的考核监督向办案过程中的评价管理方向延伸。但如何做好案件质量综合考评工作,使其制度化、规范化、合理化,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摸索和提练。  一、案件质量考
期刊
犯罪调查是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基础。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部门依托职务犯罪案例对职务犯罪问题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在剖析现状、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撰写预防职务犯罪案例分析报告,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检察建议。犯罪调查方式很多,以案例分析的范围、时间跨度等为标准,可以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的犯罪调查分为个案调查、类案调查和总案调查三种基本方式。  一、个案调查重在帮助发案单位建章立制  个案是指已进入诉讼程序的每一
期刊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自高检院提出建立业务、队伍和信息化“三位一体”机制以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检察机关各项建设资金投入,网络硬件建设和应用软件开发利用取得一定成效,检察机关的信息化建设得到了极大改善,基层检察院硬件和软件开发利用取得了成效。与此同时,在信息化建设应用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笔者结合自己所在基层院的信息化应用情
期刊
摘要:对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有很多争论。引起这些争论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未解决该罪的正当性问题。本文探讨了该罪立法根据的内容,即所有权限制之可能性,财产申报之必要性,国外立法例之影响,以及道德建设对刑罚之补充作用。  关键词:立法根据;私权限制;财产申报;立法例;道德建设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自一九八八年规定在刑事法律中以来,理论界与实践部门的诸多同志以极大的热情,对此进行了广泛的探讨,至今仍争论不休
期刊
一、基本案情  2013年5月份的一天晚上,犯罪嫌疑人周某酒后路经本村村民孟某(女)家门前,看到孟某家门开着便进入孟某卧室,后持硬物将入睡的孟某砸伤,后经鉴定,孟某头部损伤程度属轻伤。犯罪嫌疑人周某供述,其进入孟某家的目的是想与孟某发生性关系,进入孟某卧室后还没有实施强奸行为就将孟某惊醒,害怕孟某呼救,遂将孟贵珍砸晕后逃走。被害人孟某陈述,其在卧室内睡觉时发现床前有人,便问是谁,后被砸晕。周某、孟
期刊
从当前控申工作实践来看,建立“点”、“线”、“面”“体”结合的“大控申”格局,不仅有必要性,而且有其可行性。  一、“定点”——控申部门要充分发挥“龙头”和“龙尾”的作用  1、建立预警系统和情报网络。基层检察院控申部门的工作不应仅停留在文明接待和信件收转的层次上,而且还要对一个地区的社会矛盾发展状况超前研究,在捕捉信息、掌握社情民意上做到未雨绸缪,对辖区各类上访隐患和苗头做到心中有数,及时把握和
期刊
当今中国,腐败案件的实质在于少数国家工作人员将国家赋予其的各项社会公共管理权力转化为自身特权与私有,尤为集中的表现为利用职权,大肆侵吞或骗取国有资产的贪污犯罪和疯狂攫取钱财的受贿犯罪,造成了极其恶劣的政治影响,已逐渐演化为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恶性毒瘤,也成为必须坚决查办的重点案件。由于这类犯罪嫌疑人有着其特殊的身份地位,庞大的社会关系,高度的智能智慧,有必要认真研究贪污受贿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
期刊
案情:  某村在环镇马路拆迁土地补偿后,因土地拆迁补偿标准提高,该村遂向区建设局打报告增补土地补偿款140余万元,为了感谢区拆迁指挥办主任刘某、区建设局副局长张某帮忙争取新增土地补偿款(刘某与张某两人系故交),某村经集体研究,于2010年8月由该村村委会主任费某代表该村向拆迁指挥办主任刘某送5万元,并委托刘某代送3万元给区建设局副局长张某(张某不知道该村委托刘某代送3万元给他)。但是,刘某不想节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