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千个哈姆雷特”说起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ubuku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个性化阅读中,怎样处理“一个哈姆雷特”与“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关系呢?怎样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与课程目标、与文本的价值取向和谐统一呢?
  
  一、个性化阅读要以读懂文本为前提
  
  一位教师在执教《鸬鹚》一课时,抓住“一抹”这个词,以“渔人轻轻一抹,抹出了什么?”为研读专题,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探究。
  学生1:渔人轻轻一抹,湖面上荡起了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
  学生2:渔人轻轻一抹,收获真不少,他有了吃不完的鱼。
  学生3:渔人捕鱼不是为了吃,是为了赚钱。
  学生4:鸬鹚是渔人赚钱的工具。……
  在《鸬鹚》这篇优美的散文里,作者要表现的是渔人的幸福生活以及和鸬鹚之间的情谊。“轻轻一抹”就像轻轻拍着老朋友的肩膀,亲昵,关切,与其说是命令,不如说是鼓励。教师在学生没有理解词句、没有理解文本主要内容、没有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个性化探究,难免会出现“只见学生个性体验、不见文本价值取向”的尴尬局面。
  个性化阅读强调阅读个体的不可替代性,教师要把读书的时间、空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与作者进行心灵沟通。但,
  个性化阅读必须建立在学生和文本进行了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建立在学生读懂全文的前提下。
  
  二、个性化阅读要以尊重学生为根本
  
  学习古诗《游园不值》时,同学们都很喜欢“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总结时,教师让学生说说喜欢这句诗的原因,并按自己的理解读读。
  同学们很积极,纷纷举手发言。
  教师突然发现一个平时不大说话的女孩,一会儿把手举起来,一会儿又放下。
  “你也想说吗?”教师满面希望。
  “我更喜欢‘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小女孩低低地说。
  “能说说为什么吗?”教师依然是笑容满面。
  “不知道。”声音更小了,要俯下身子才能听到。
  没有理由的喜欢!就这么简单。
  教师愣住了。这个孩子喜欢的诗句和大家都不一样,还没有理由。“你愿意读读自己喜欢的这句诗吗?”教师鼓励着。小女孩点点头。她郑重地拿起书,大声地朗读起来……同学们热烈鼓掌。小女孩读得好极了。教师摸摸她的头,对全班同学说:“读任何文章,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甚至有的时候,我们很兴奋、很喜欢,就是说不出理由,但是我们可以用朗读展示自己的感悟,别人一定能听懂”。
  一个“特别”的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说出了与“标准答案”不同的理解,展示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个“哈姆雷特”,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能尊重学生个性,正确引导、激励学生的个性发挥,就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使学生从文本中产生不同于其他人的个性感悟,进而培养其创新思维,提高其语文素养。
  
  三、个性化阅读要以教师点拨为桥梁
  
  在《秋天》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和学生一起充分理解课文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指导:
  “有的落在岸边,蚂蚁跑上去来回跑着,把它当作运动场……”这句话该怎么读呢?教师让学生一边想像蚂蚁开运动会的场景,一边尝试着读出自己参加运动会时的感受。
  学生1:运动会上,到处都是欢乐的气氛,要读得轻快。
  学生2:运动会上,运动员奋力拼搏,要读得铿锵有力。
  学生3:运动会上,我们也很是紧张的,要读得快、读得有力。
  ……
  教师没有让学生用同样的语气、语调、语速齐读,而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不同的、富有个性的朗读,读出了各自不同的感受,使文本在学生的感悟中异彩纷呈。
  一位教师在教学《田忌赛马》时,问学生:“你还有什么好方法让田忌取胜吗?”
  一个学生脱口而出:“让他的马吃兴奋剂。”
  显然,学生的理解有误。教师如果用简单的“不对”或“错了”来评价,就会浇灭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如果能恰当、艺术地指出学生的错误,及时、准确地给予点拨,就能让他们沿着文本的价值取向,正确、踊跃地去学习。
  一节语文课离开了教师精练规范的表达和独具匠心的引导,氛围再好,也只能是一堂残缺的语文课。教师只有以引导学生把握文本价值取向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以学生的获得为准绳,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发挥教师的“权威作用”,才能让学生真正地体验到个性化阅读的那种豁然开朗的快乐,才能让学生真正从共性的“哈姆雷特”身上,感悟到属于自己的那个个性的“哈姆雷特”。(作者单位渭南市临渭区北塘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丁洪刚
其他文献
作文贵在真情实感,情感真实,表达才会情真意切。我们要抓住小学习作教学的根本——让学生“自言自语”,让小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见闻、认识、感受、感想和想象,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一、贴近生活,有感而发。要让学生习作时自言自语,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注意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积累习作素材,以
期刊
白村初级中学,位于蓝田县白鹿塬的东部。上世纪八十年代,仅仅是一所极为普通的农村乡办初中,办学条件极差,校舍破烂不堪,门窗残缺不全,桌凳高低不齐,地面坑坑洼洼,图书仪器寥寥无几。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调来了一批以现任教育局局长田征同志为代表的事业心强而又富有朝气的创业者。他们从零开始,艰苦创业。用青春与汗水开垦着这块贫瘠的土地,用知识和智慧改变着学生的命运与人们的观念,用人格和爱心感染、激励着一批又一批
期刊
梯次式管理评价的建构与实施,主要是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开展的。梯次式管理评价最初是县教育局站在县域层面对全县中小学校探索推行的一种宏观管理评价。随着教育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梯次式管理评价思想逐步走进了学校中观层面和教学微观层面。其中,梯次式管理评价在县域宏观层面的系统建构,是梯次式管理评价得以成功推行的关键,为学校中观层面和教学微观层面的全面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最近组类,为每一
期刊
“梯次式动态目标管理评价”最核心的思想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贫困地区可用,发达地区也可用。  “梯次式动态目标管理评价”不仅是一种模式,更是一种思想。在它的指引下,每个人的智慧被激活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追求卓越已然成为蓝田教育人的时尚。  评5个三好学生,满足了5个学生和家庭的愿望;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有获奖的可能,则满足了所有学生及其家庭的愿望。  一个班50个娃,如果在“
期刊
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堂合作学习是目前教师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大量的课堂观察和调查,目下的课堂教学中仍存在许多不足,导致合作学习不能真正发挥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优势。  一是合作学习的内容不合理;二是合作学习忽视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三是合作学习中忽视了弱势学生。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小组合作学习时,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    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
期刊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教研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教研室作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管理职能部门应走在课改的最前列,积极发挥教研室的引领、指导和管理职能,推动全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白水县教研室成立了县校本教研组织机构。县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教研室主任担任,副组长由教研室副主任担任,成员有教研室课题组、高中组、初中组、小教组组长。校本教研办公室设在课题组,其职责是统一领导、组织、规划
期刊
2002年,蓝田县教育局长田征同志就如何进行教育管理,如何使穷县办出大教育、跳出县境域求发展,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我刊特意编发了他本人撰写的文章:《用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发展》。转眼四年过去了,田征把这一理论和操作体系完善为“梯次式动态目标管理评价”。“梯次式动态目标管理评价”最核心的思想是唯物唯人、认同差异,最近组类、按类定标;立体比较、动态要求,层次推进、激励超越,关注个性、共性发展。它以评促管,
期刊
一、教学案例回顾    在我刚开始参加工作时,班上一个男生一直趴在桌上。第一次,我以不提到姓名的方式提醒他“要注意纪律啊,课堂上不要睡觉!”。没有反应我就喊了他的名字并大声告诉他不要睡觉,该名同学还是没有改正态度。第三次,我就很生气地走到他的桌前并将手中的书用力地拍在桌上...  学生们都吓了一跳,全都将注意力转向了我和该名同学那里。我接着对那名同学说,“站起来,重复一下我刚才最后说的那句话。”该
期刊
学生的情感是极其丰富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切身的体验中学习知识,有理由相信这样的课一定是极富有生活味道的。我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时就是通过努力激发学生的情感来使学生自发地感悟课文内容。“以读带悟”就是我在教学本课时的主导思想和采取的主要方法。  片段一:阅读准备。在帮助学生熟悉本文的人物和事件的背景后,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怎样才能读好这篇课文?学生
期刊
第一次上讲台讲课的情景至今仍记忆犹新。我现在还能感受到当时的紧张和无所适从。那是一节关于虚拟语气用法的语法课。我按照指导老师的建议做了充分的准备,自己费尽心机准备了很多例句,课前还把虚拟语气的规则背得滚瓜烂熟。当时的我深信凭借我扎实的英语基础学生一定能喜欢听我的课,也一定会从我的授课中学到东西。我怀着复杂的心情走上讲台,简单地自我介绍后开始讲课。我把条件从句中的虚拟语气的规则以表格的形式写在黑板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