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家长工作:大学堂里的小学问

来源 :山西教育·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家长工作中的“百弊丛生”
  1.社会变化给教师带来的挑战
  现如今,家长对于孩子的关注度不断加强,“421”家庭比比皆是,几代人关注一个孩子。家长的人权观加强了,我们批评孩子不能当众,不能伤害其自尊和人格。家长的法律意识也增强了,招生信息要公开,伙食财务要公开等。
  家庭关系多元化现象客观存在。例如,有完整家庭、单亲家庭、再婚家庭,家庭成员有父母、祖父母、舅父母、保姆、钟点工、司机、家教等各类人员,这些都增加了沟通过程中的复杂因素。
  2.教师自身面临的挑战
  目前,幼儿园教师中自身是独生子女的比例较大,以自我为中心特点较为明显。与家长互动的过程中,不愿意、不习惯、不善于关注家长想法和感受,造成了工作阻力。
  教師专业培养结构中有关家长工作内容缺失。职前职后都没有进行过家长工作、家园合作方面的学习和培训,缺少技巧和能力,教师不知道,也不会与家长沟通。如:孩子在幼儿园受伤,教师不敢与家长沟通,容易激发家长矛盾。
  教师的权威性受到挑战。以往,教师就是权威的专家,而家长则是受教育者,受批评者;现在,教师和家长都是权威专家,家长、教师互为受教育者、学习者。
  二、家长工作中的“对症下药”
  首先,我们要了解家长心理,分析家长类型 ,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家长,运用不同的沟通方法。不同年龄段、不同角色、不同教养方式、不同学历的家长,谈话方法要灵活,侧重点要不同。教师要采取合理有效的“对症下药”沟通方法,打开与家长的沟通之门。
  1.各年龄段幼儿家长的沟通工作
  小班特点:侧重于玩耍。
  沟通策略:新入园幼儿的家长会由于孩子刚刚离开家庭,父母对孩子在园的各种活动不了解,一些妈妈上班时往往不能安心工作,常常担心自己的孩子有没有喝水,上厕所有没有人管,吃饭的时候能不能吃饱,觉能不能睡好,这些生活中的小问题常困扰着家长。为了让家长安心工作,教师要着重介绍孩子在园生活的基本情况,也就是孩子一天的吃喝拉撒睡等情况,教师是如何照顾孩子一日生活的。季节变化时提示家长注意孩子衣服的增减。这样,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行与家长建立了教育信任。
  中班特点:从玩耍到学习的过渡期。
  沟通策略: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各领域教育目标。开始培养孩子的是非观、自控能力、自信心,要求家长以身作则,做好表率。
  大班特点:为升小学做准备。
  沟通策略:和家长介绍本学期将开展的主题活动和园里重大活动。对家长提出需要配合的地方,教师与家长交流育儿经验,为孩子创造健康学习环境,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2.不同身份家长的沟通工作
  (1)祖辈教育孩子的特点:对幼儿园格外挑剔,对谁都不放心,多从安全角度考虑,对孩子保护过多;易施加过多的爱,影响孩子独立性的培养;祖辈活动范围小,影响孩子良好个性的形成;重视营养,忽视孩子心智,易造成“心灵”饥饿;祖辈家长也有自己的教育价值。
  沟通策略:尊重、理解他们的沟通特点,要热情、有亲和力地劝说祖辈,用耐心、爱心和宽容来感化家长的态度,让他明白其中的道理,了解我们这样做的好处,让他们看到孩子的进步,慢慢地就放下心来,最终用我们的专业能力赢得家长的信任。
  (2)母亲教育孩子的特点:适宜的教育行为是重智力开发、重礼仪教育;重早期教育,与孩子在一起时间较多;多正面教育,能以身作则。不适宜的教育行为是过于溺爱或严厉;缺乏耐心,对不合理要求未能坚持制止、拒绝;包办、代替;教育缺乏有效方法等。
  沟通策略:教师以平和的态度沟通,避免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现象,引导母亲树立科学、系统的育儿常识,运用一日活动让母亲了解孩子情况。
  (3)父亲的教育特点:适宜的教育行为是不娇惯孩子,能因才施教;尊重孩子意愿,善于诱导、启发,给孩子自由空间;善于抓住孩子弱点,更理解男孩子的心理特点;培养孩子顽强的意志力和勇气,让孩子有宽松的成长环境。不适宜的教育行为是粗暴、操之过急;急于求成;情绪化,影响幼儿心情;有时缺少耐心,不能长时间陪孩子玩耍。
  沟通策略:设计“父子亲子活动”,让父亲体验到自己的独特教育作用,对态度粗暴的父亲应耐心告诉其科学的育儿方式、方法。
  (4)保姆教育孩子的特点:因为有责任,又是孩子的贴心人,所以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对老师缺乏信任,希望老师像自己一样照顾孩子;另一类则认为只要孩子不出安全、饮食问题,对孩子的教育和在园的表现一点都不关心。
  沟通策略:理解、体谅保姆,倾听保姆建议,将照顾孩子的工作做在她们“叮咛”之前,多为保姆提出合理的教育建议。
  3.不同学历的家长沟通工作
  (1)高学历的家长教育特点:对家庭教育的理论认识水平高;存在两种教育期望,一是对孩子抱有过高期望,不注重培养孩子参与激烈社会竞争的能力,只重智力开发和学业成绩;二是信奉自然教育理论,主张减少束缚,“让孩子撒开来玩”,只注意给孩子游戏的自由,忽略对孩子应有的规范与社会规则意识的培养;对家庭教育的实际操作层面存在困惑。
  沟通策略:为家长之间搭建交流平台,吸引其参加到班级教育活动中;给予教育技巧的指导和教育细节的提示。
  (2)低学历家长的教育特点:家教重一时,少长效;少学习,靠经验;示范差,养成教育不足;孩子品德教育中多任性,少宽容。
  沟通策略:多关注孩子,消除家长的自卑心理;鼓励家长以身作则,坚持学习提高修养;帮助家长改进方法,科学育儿,注重习惯养成教育。
  4.有特殊需求的幼儿家长沟通工作   (1)与肥胖儿家长的合作
  肥胖成因:饮食因素:偏食、挑食,进食速度过快,膳食结构不合理,认识问题等等;活动量少;社会文化因素(认为胖可爱);遗传。
  策略:认识上,与家长沟通交流,随时进行健康教育(早晚交流;发放营养知识宣传资料;举办沙龙活动)。
  行为上,帮助家长矫正孩子的不良习惯(进餐行为矫治——先汤、后菜、再肉、最后主食;生活行为矫治——少吃零食多吃水果,少吃高脂肪高热能食品,睡觉前杜绝吃零食;适量运动;让孩子获得健康知识,形成新习惯)。
  (2)与好动孩子家长的合作
  好动成因:家庭教育(宠爱备至,无条件满足孩子需要);缺少玩伴;聪颖,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
  策略:与家庭合作,进行一致性教育;让孩子清楚一日常规要求,知道自己如何做是对的(在与同伴合作中学会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对孩子的进步要及时与家长沟通,适时鼓励表扬。
  (3)与单亲孩子家长的合作
  孩子出现的问题:多疑、闭塞、自卑,具有反抗性和攻击性。
  教育的问题:放任自流、过度溺爱,教育缺乏耐心(指责、训斥、讽刺、打骂),使孩子内心受到极大伤害。
  策略:帮助家长调整好情绪,不在孩子心中培植仇恨;帮助孩子处理好同伴关系;和家长一起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及时疏导孩子的情绪;让孩子多接触其他长辈,接受多方面的教育影响;要多给孩子独立做主的机会;与家长沟通孩子的问题时注意场合。
  (4)与留守儿童的家长合作
  孩子成长特点:因长期与父母分离,与父母感情淡漠,与他人交往中有猜疑、狭隘、孤僻等负面倾向。调查显示:近60%的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有66%的留守儿童不愿意与代管家长、教师和同学说心里话,还有30%的留守儿童表示心里怨恨父母。
  策略:留守儿童的抚养人应该慎重选择,教师也应多给予一点关爱;留守儿童的父母应重视与孩子的沟通;外出打工的父母应加强与教师、抚养人的联系。
  三、与家长沟通的“锦囊妙计”
  1.把握首次相识机会,打好沟通基础
  善于沟通的老师基本上能在初次会面时给孩子的父母留下比较好的印象。特別是初次和家长的沟通当中,要充分考虑家长的想法,不能够用命令的语气说话。例如沟通时说“我认为应该这样做要好一点”,这样让家长更加信服你,支持你的工作。
  2.调节好自己的心态
  好的心态是做好家长工作的前提条件,只有好的心态才能帮助你在交流的过程中更好地展示自己,以便于孩子的父母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让家长感受到老师是爱每一个孩子的,包括他家的孩子。这种做法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并且不会让孩子的父母感到尴尬,他们在很多时候都会支持你处置问题的方法。
  3.换位思考,用诚恳的态度以心换心
  在当前的幼儿教师队伍中,部分教师还是单身,并没有为人父母的体验,即使有的教师有了自己的子女,由于性格或交流问题,与家长沟通时也不容易达成默契。面对这一问题,幼儿教师可以从父母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家长的心情和需求,容易找到共同点。比如:孩子在活动当中,手指碰破了一点皮,父母对这一现象的担心和惊讶是很正常的,而在实际活动当中,很多年轻教师觉得这是一个小事情,没有必要大惊小怪的。但从这样一件小事情中家长可能看到这个老师对待工作的态度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进而影响教师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在这个问题当中,如果教师从家长的角度出发,以心换心。当孩子受伤时用父母的心情去看待问题,那么处理事情的结果就明显不同。
  4.与家长交流时注意讲究艺术
  在与家长交流时要讲究艺术,因为有些事情需要变换一种方式去表达,才能获得更好地效果。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在评价孩子的过程当中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不要把孩子说得过于完美或一无是处,这样会使家长对孩子失去信心。要 “多报喜,巧报忧”。当孩子有进步时,请你一定要告知家长,使家长得知孩子的进步而感到心情舒畅,使自己的工作更好开展。
  家长工作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是每个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需要教师有足够的智慧,用我们的爱心、真心、信心、热心和倾心,在观念和想法上,采用合理的沟通交流方式,和家长达成一致,彼此支持,共同成长,使“小学问”发挥“大作用”,最终使孩子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其他文献
无锡市五爱实验幼儿园前身为江苏省五爱小学附属幼儿园,2000年8月开始独立办园,先后获得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绿色幼儿园、江苏省巾帼示范岗等多项集体荣誉。一、办园思想产生的背景  五爱实验幼儿园原隶属于五爱小学,五爱小学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前身是雪枫干部子弟学校和华东干部子弟学校,1953年9月与苏南干部子女班、无锡干部子弟学校合并,由华东局领导定名为江苏省五爱小学,同时开办了小学附属幼
期刊
王翔,广东省深圳市教育幼儿园园长。从教30年,担任园长工作15年。广东省正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省学前学术委员、省教育成果特等奖主持人,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市十佳校长。首届教育名家,深圳市首批名园长工作室主持人。  在人工智能备受瞩目的今天,未来的生活、生存方式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21世纪人才必须拥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及沟通合作能力,具备良好的文化理解与传承等核心素养。那么在学前教育阶段,应该如何有效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提出:“爱祖国,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当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与西方文化的植入,使幼儿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越来越模糊,更缺少亲身的体验和感知。中国传统节日面临着文化意蕴被稀释、被淡化的局面,面对这样的现状,中国传统节日教育应走向课程化。  我们试图依
期刊
安慧霞,太原市万柏林区兴华学前教育集团总园长,中共党员,教育硕士,中小学高级教师,首开山西省公办幼儿园集团化管理先河,形成“3+4+3”的集团化管理模式。山西省特级劳模,九、十、十一届市党代表、山西省先进教育工作者、山西省保教能手、山西省优秀园长、山西省五一巾帼标兵、太原市委联系的高级专家,担任中国名园长研习会成员、山西省学前教育学会副会长,担任山西大学实践导师、山西师范大学实践导师、太原幼儿师范
期刊
作品阐述  作品类别及材料:蚂蚁攻城队属于建构类玩教具。作品材料包括废旧的PVC管道、半圆管道、自制底座、关卡、弯头、不同长度的细管、堵头等。  创新点:以往的建构游戏,幼儿只能从外观上去评价它的艺术性,此作品加入了一些真实的四驱小汽车,再结合材料本身的结构特点,真实、精准地再现了生活中建筑物的实用价值及设计原理。  安全性:作品的材料为PVC管以及各种型号的弯头、管古等辅助配件,PVC材料硬度高
期刊
幼儿园的种植活动是一种科学活动,它是科学教育的一部分。目前,探究式科学教育强调:科学的核心在于探究。种植大蒜活动是小班的一项较为常见的自然角种植、观察活动,每届小班几乎都会开展,但每次活动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在 “探究式科学教育”思想的引领下,在我园的研究性学习探究方法策略运用下,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设计并实施了此次的 “种植大蒜”系列科学探究活动,在师幼共同种植和探究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
期刊
幼儿园户外混龄游戏是指在户外将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组织在一起进行学习和游戏的活动。其作为一种开放的游戏活动,是幼儿园开展户外活动的一种新形式。借助户外混龄游戏,可以进一步挖掘幼儿的潜能,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如发展幼儿的合作能力、交往水平、创新意识,让他们身心愉悦,在新鲜、有趣、充满挑战的环境中学习,最终达到相互影响、共同提高的目的。华爱华教授在《幼儿游戏理论》中指出:“完善的个体发展离不开同
期刊
《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都对幼儿园教研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明确要求,然而,多年来受各方面原因制约,幼儿园的园本教研工作一直是幼儿园教育质量提高和优质发展的一块“软肋”。为此,我们在《指南》引领下,结合本园的实际开始积极探索“网格化”的教研模式。一、网格化园本教研模式的提出  我园网格化园
期刊
李岳恒(5岁)《版画表情包》  “开心!”“不开心!”“他生气了。”“在大喊大叫。”孩子们努力地分辨着教师所展示的照片上人物的面部表情。随后,教师收起照片,引导沉溺在情绪识别的兴奋中的孩子们在吹塑纸上用铅笔画下刚才观察到的表情。  5岁的李岳恒在画面上勾勒出大大的臉,大到几乎冲出画面。不安分的头发“被迫”填充在画面四角,形成了有趣的边缘装饰。虽然只有5岁,但小岳恒对面部表情的观察非常细致,不仅明确
期刊
上学时就常常听长辈们评价教师这一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从那时起,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成为了我的梦想,为此我一直努力着。我喜歡孩子们的天真无邪,每当看到孩子们的笑脸,我的心里充满了幸福感。于是6年前我毫不犹豫地选择成为了一名幼儿教师,步入幼儿教师这个大家庭,其中虽然经历了很多迷茫与困惑,但也收获了感动与快乐,在幼儿教师这条道路上,我不断成长,倍感快乐。  培根曾说过,“将你的快乐分享给朋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