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中兵说:“我梦想有一天,巴奴不但是一种美食,更是充满激情与快乐的火锅王国。无论顾客来自何方,有什么宗教信仰:无论男女老少,黑皮肤、黄皮肤,只要踏进巴奴的大门,都能够感受到巴奴人释放的激情与快乐。”
创新“三味锅”
刚进门,他正在起身送一位战略合作伙伴。见到记者,立即转身说:“我们准备在火锅菜品上,除了传统的羊肉、肥牛外,将率先上一种天然、营养的鸡肉卷,以后顾客就可以通过涮鸡肉卷,自己‘煲汤’了。”
注重菜品创新,一直是巴奴火锅自诞生以来优先发展的战略思路之一。在餐饮业,菜品的创新,是整体经营创新的基础。
为了迎合北方顾客的口味,又不失传统的重庆火锅风味,作为总经理和巴奴品牌创办人之一的杜中兵和重庆总部的火锅专家一道日思夜想,不断地研究市场,征询顾客,潜心研制。
“我们首先保留了重庆火锅鲜、香、醇、厚的特点,减少麻辣的比例,使北方人既‘敢’吃,又‘能’吃。同时,又注意到巴奴品牌没有白汤的缺点,对此,我们博采各家之长,从其他火锅流派中汲取了白汤工艺的精华,并结合中国传统的营养养生秘方,研制成了养生珍菌汤。”
长期以来,传统的火锅只有单锅、鸳鸯锅或子母锅,顾客虽有了不同口味的选择,但不能口味与营养兼得。如果将传统的火锅进行改革与创新,岂不是抓住了火锅生存与发展的核心?也好满足广大顾客更多层次的需求。
杜中兵突然想到,何不把红汤、白汤和菌汤“三汤合一”,形成一个全新的“三昧锅”,这种火锅口味的创新让巴奴火锅另辟蹊径,在众多火锅品牌中创造出自己的特色来。
做餐饮业就是做人心,巴奴火锅不但‘为味道而战’,而且更加注重食品的安全,杜中兵通过研究,经过无数次的尝试,攻克了高分子活性生物酶复合嫩化技术,彻底改变了火锅菜品传统的不健康加工方法,让顾客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吃得安全是“为味道而战”的前提,在吃得安全的基础上,再进行其他方面的创新和完善。
在创新口味和保证食品安全之后,巴奴人又发起了对火锅菜品标准化的攻坚战。在火锅行业,菜品标准化没有先例,因此,也就没有学习的对象。
为了从源头上进行规范和量化,起初,杜中兵采用了最“笨”的办法:自己站在厨房门口当菜品检测员,先把一些容易量化的菜品标准化,一盘一盘地过秤,一盘一盘地检查。比如豆腐,一盘摆几块最合适,每块的宽度和厚度是多少都有具体的规定。如果发现哪个菜品稍有“不合格”,就立即退回去重检,不放过一丝一毫的瑕疵。
就这样,从菜品标准化到制作标准化,从操作标准化到管理标准化,巴奴人硬是凭借火锅创始人的精神,潜心努力,在当今参差不齐的火锅行业,率先摸索出一整套自己的标准。
21岁的百万富翁
从小,杜中兵就争强好胜,是远近闻名的“侠客”,好打抱不平。受家族环境的影响,16岁就弃学闯荡江湖。
“当时,我们村有不少人往江苏用火车皮倒卖生铁和焦炭,我最早跟着他们跑腿,做小‘跟班的’。”杜中兵说。
经过三年的江湖闯荡,1992年,年仅19岁的他,开始谋求自己单干当老板。
杜中兵说:“我从小就不甘心生活在底层社会,世界上很多事情是可以通过拼搏去实现的。”
事实正是这样。才3年时间,杜中兵因为赶上了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历史机遇和个人的奋发拼搏,年仅2l岁的他,就挣了100多万元,成了让人不可思议的百万富翁。
此时的杜中兵,虽然没有太多的老板经验,但凭借市场直觉和敏锐,他告诫自己,“要控制了”。果然,第二年,整个市场开始出现“意想不到”的疲软,很多老板欠债难收,有的赔光,有的失踪难寻。
“当时,我们大约有80个大大小小的老板做这种生意,最后只有4个人挣到钱了,我排第二。”想起当初的辉煌,杜中兵自豪地说。
随着行业的艰难,熬到2000年,杜中兵投资近200万元在家乡建了一个小焦化厂,从产业源头争取利润。
由于精心经营,一年下来,他不但收回投资,还挣了100多万元。
第二年,国家禁止“五小工业”企业生产,杜中兵就此收手,完成了人生初期财富积累,为进军火锅餐饮业奠定了基础。
志做火锅
当时,在江苏经营生意时,他发现四川的火锅很受广大顾客的喜爱。经过市场调查,当时的河南安阳还没有一家像样的火锅店。
市场空白就是商机。
事不宜迟,杜中兵马上联手重庆几个精通火锅研制和经营的朋友,于2001年4月21日成立重庆巴奴火锅,并立志要做成全国知名品牌。
“巴,就是巴国蜀地,今重庆一带,是中华火锅文化的源头:奴,奴者,奴仆也。为顾客之仆,为火锅文化之仆。犹如川江纤夫,承载历史之厚重,天下之民生,殚精竭虑而无悔。”杜中兵如此解释巴奴火锅品牌的深刻要义。
“得中原者得天下”,2001年9月,巴奴火锅把第一家店开到了中原大地。而重庆则是巴奴品牌的策源地、产品供应和技术研发地。
第一个店,杜中兵投资53万元,将火锅店选址在了安阳市区一个宾馆的二楼。刚开始,由于没有经营餐饮业的经验,生意一直没有起色。
“当时很着急,因为没有什么经验,什么都不太懂,一天的营业额才几百块钱,饭店的音乐一响起,显得特别凄凉。面对这种境况,我只能不断地告诫自己,做任何一件事情要全身心地投入,赢得大家的信任,就会赢得市场。”杜中兵说,“虽然那时候经营困难,但为了保证服务到位,我招聘了三十多个服务员。大家有时候担心生意不好而发不了工资,偶尔会出现怠慢顾客的现象。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我让老婆回家拿30万元现金存进对面的银行,存折就放在酒店的吧台,告诉大家,这是两年的工资,尽管放心干,要全心全意地对顾客好。”
那段时间,杜中兵几乎每天都在告诫自己和员工,“顾客不来是我的事,顾客不满意是你们的事。”同时,在如此艰难的时候,也为巴奴火锅树立了企业目标:让顾客吃上最好的火锅。
巴奴沸腾
生意终于像火锅一样,慢慢地热腾起来了。
第一家分店仅仅两个月就收回了30万元的投资成本。同年11月,第二家分店又顺利开张。如今,巴奴火锅在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山东和安徽六省开设了70多家连锁加盟店,逐步形成了立足中部区域市场,辐射扩展至全国的整体战略。
随着巴奴火锅的发展壮大,杜中兵虽然劲头很足,但每天起早贪黑忙碌不停的他,慢慢感到有点力不从心了。由于发展迅速,酒店经营管理上不断碰到的许多问题,已经不是靠自己辛苦忙碌就能解决的了。
在一次聊天中,他无意中听了朋友在管理方面的建议,稍加实践,果然有效。接下来,杜中兵只要听说谁懂管理,就想法邀请谁吃饭,以便讨取或多或少的管理经验和建议。
不实心,不成事。不虚心,不知事。
此时,深感知识重要的杜中兵,除了忙于酒店的辛苦经营外,每天还坚持阅读大量管理方面的书籍和财富名人传记。不停地去琢磨,研究别人的经验。2005至2006年,他花费很大精力完成了清华大学MBA工商管理课程的系统学习,为自己管理经验的成熟和理论的丰富,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并且逐步把这些管理知识运用到巴奴火锅的经营管理之中。
漫漫纤夫路,巴奴味飘香。
当嘉陵江畔的纤夫们再一次弯腰弓步时,杜中兵也在中原大地拉起了他的巴奴餐饮巨轮……
当年,饥肠辘辘的纤夫们在嘉陵江畔支起热腾腾的锅底时,他们怎么会想到百年之后,有一个情韧志坚的年轻人,将他们的河畔野餐打造成一种餐饮文化品牌,传颂着纤夫故事,传承着财富传奇,传递着人性关爱。
创新“三味锅”
刚进门,他正在起身送一位战略合作伙伴。见到记者,立即转身说:“我们准备在火锅菜品上,除了传统的羊肉、肥牛外,将率先上一种天然、营养的鸡肉卷,以后顾客就可以通过涮鸡肉卷,自己‘煲汤’了。”
注重菜品创新,一直是巴奴火锅自诞生以来优先发展的战略思路之一。在餐饮业,菜品的创新,是整体经营创新的基础。
为了迎合北方顾客的口味,又不失传统的重庆火锅风味,作为总经理和巴奴品牌创办人之一的杜中兵和重庆总部的火锅专家一道日思夜想,不断地研究市场,征询顾客,潜心研制。
“我们首先保留了重庆火锅鲜、香、醇、厚的特点,减少麻辣的比例,使北方人既‘敢’吃,又‘能’吃。同时,又注意到巴奴品牌没有白汤的缺点,对此,我们博采各家之长,从其他火锅流派中汲取了白汤工艺的精华,并结合中国传统的营养养生秘方,研制成了养生珍菌汤。”
长期以来,传统的火锅只有单锅、鸳鸯锅或子母锅,顾客虽有了不同口味的选择,但不能口味与营养兼得。如果将传统的火锅进行改革与创新,岂不是抓住了火锅生存与发展的核心?也好满足广大顾客更多层次的需求。
杜中兵突然想到,何不把红汤、白汤和菌汤“三汤合一”,形成一个全新的“三昧锅”,这种火锅口味的创新让巴奴火锅另辟蹊径,在众多火锅品牌中创造出自己的特色来。
做餐饮业就是做人心,巴奴火锅不但‘为味道而战’,而且更加注重食品的安全,杜中兵通过研究,经过无数次的尝试,攻克了高分子活性生物酶复合嫩化技术,彻底改变了火锅菜品传统的不健康加工方法,让顾客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吃得安全是“为味道而战”的前提,在吃得安全的基础上,再进行其他方面的创新和完善。
在创新口味和保证食品安全之后,巴奴人又发起了对火锅菜品标准化的攻坚战。在火锅行业,菜品标准化没有先例,因此,也就没有学习的对象。
为了从源头上进行规范和量化,起初,杜中兵采用了最“笨”的办法:自己站在厨房门口当菜品检测员,先把一些容易量化的菜品标准化,一盘一盘地过秤,一盘一盘地检查。比如豆腐,一盘摆几块最合适,每块的宽度和厚度是多少都有具体的规定。如果发现哪个菜品稍有“不合格”,就立即退回去重检,不放过一丝一毫的瑕疵。
就这样,从菜品标准化到制作标准化,从操作标准化到管理标准化,巴奴人硬是凭借火锅创始人的精神,潜心努力,在当今参差不齐的火锅行业,率先摸索出一整套自己的标准。
21岁的百万富翁
从小,杜中兵就争强好胜,是远近闻名的“侠客”,好打抱不平。受家族环境的影响,16岁就弃学闯荡江湖。
“当时,我们村有不少人往江苏用火车皮倒卖生铁和焦炭,我最早跟着他们跑腿,做小‘跟班的’。”杜中兵说。
经过三年的江湖闯荡,1992年,年仅19岁的他,开始谋求自己单干当老板。
杜中兵说:“我从小就不甘心生活在底层社会,世界上很多事情是可以通过拼搏去实现的。”
事实正是这样。才3年时间,杜中兵因为赶上了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历史机遇和个人的奋发拼搏,年仅2l岁的他,就挣了100多万元,成了让人不可思议的百万富翁。
此时的杜中兵,虽然没有太多的老板经验,但凭借市场直觉和敏锐,他告诫自己,“要控制了”。果然,第二年,整个市场开始出现“意想不到”的疲软,很多老板欠债难收,有的赔光,有的失踪难寻。
“当时,我们大约有80个大大小小的老板做这种生意,最后只有4个人挣到钱了,我排第二。”想起当初的辉煌,杜中兵自豪地说。
随着行业的艰难,熬到2000年,杜中兵投资近200万元在家乡建了一个小焦化厂,从产业源头争取利润。
由于精心经营,一年下来,他不但收回投资,还挣了100多万元。
第二年,国家禁止“五小工业”企业生产,杜中兵就此收手,完成了人生初期财富积累,为进军火锅餐饮业奠定了基础。
志做火锅
当时,在江苏经营生意时,他发现四川的火锅很受广大顾客的喜爱。经过市场调查,当时的河南安阳还没有一家像样的火锅店。
市场空白就是商机。
事不宜迟,杜中兵马上联手重庆几个精通火锅研制和经营的朋友,于2001年4月21日成立重庆巴奴火锅,并立志要做成全国知名品牌。
“巴,就是巴国蜀地,今重庆一带,是中华火锅文化的源头:奴,奴者,奴仆也。为顾客之仆,为火锅文化之仆。犹如川江纤夫,承载历史之厚重,天下之民生,殚精竭虑而无悔。”杜中兵如此解释巴奴火锅品牌的深刻要义。
“得中原者得天下”,2001年9月,巴奴火锅把第一家店开到了中原大地。而重庆则是巴奴品牌的策源地、产品供应和技术研发地。
第一个店,杜中兵投资53万元,将火锅店选址在了安阳市区一个宾馆的二楼。刚开始,由于没有经营餐饮业的经验,生意一直没有起色。
“当时很着急,因为没有什么经验,什么都不太懂,一天的营业额才几百块钱,饭店的音乐一响起,显得特别凄凉。面对这种境况,我只能不断地告诫自己,做任何一件事情要全身心地投入,赢得大家的信任,就会赢得市场。”杜中兵说,“虽然那时候经营困难,但为了保证服务到位,我招聘了三十多个服务员。大家有时候担心生意不好而发不了工资,偶尔会出现怠慢顾客的现象。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我让老婆回家拿30万元现金存进对面的银行,存折就放在酒店的吧台,告诉大家,这是两年的工资,尽管放心干,要全心全意地对顾客好。”
那段时间,杜中兵几乎每天都在告诫自己和员工,“顾客不来是我的事,顾客不满意是你们的事。”同时,在如此艰难的时候,也为巴奴火锅树立了企业目标:让顾客吃上最好的火锅。
巴奴沸腾
生意终于像火锅一样,慢慢地热腾起来了。
第一家分店仅仅两个月就收回了30万元的投资成本。同年11月,第二家分店又顺利开张。如今,巴奴火锅在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山东和安徽六省开设了70多家连锁加盟店,逐步形成了立足中部区域市场,辐射扩展至全国的整体战略。
随着巴奴火锅的发展壮大,杜中兵虽然劲头很足,但每天起早贪黑忙碌不停的他,慢慢感到有点力不从心了。由于发展迅速,酒店经营管理上不断碰到的许多问题,已经不是靠自己辛苦忙碌就能解决的了。
在一次聊天中,他无意中听了朋友在管理方面的建议,稍加实践,果然有效。接下来,杜中兵只要听说谁懂管理,就想法邀请谁吃饭,以便讨取或多或少的管理经验和建议。
不实心,不成事。不虚心,不知事。
此时,深感知识重要的杜中兵,除了忙于酒店的辛苦经营外,每天还坚持阅读大量管理方面的书籍和财富名人传记。不停地去琢磨,研究别人的经验。2005至2006年,他花费很大精力完成了清华大学MBA工商管理课程的系统学习,为自己管理经验的成熟和理论的丰富,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并且逐步把这些管理知识运用到巴奴火锅的经营管理之中。
漫漫纤夫路,巴奴味飘香。
当嘉陵江畔的纤夫们再一次弯腰弓步时,杜中兵也在中原大地拉起了他的巴奴餐饮巨轮……
当年,饥肠辘辘的纤夫们在嘉陵江畔支起热腾腾的锅底时,他们怎么会想到百年之后,有一个情韧志坚的年轻人,将他们的河畔野餐打造成一种餐饮文化品牌,传颂着纤夫故事,传承着财富传奇,传递着人性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