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看两不厌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ling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黛玉进贾府》里黛玉是第一次见到宝玉,但这初次见面两人就好感顿生、两情相悦了。尽管小说有个“木石前盟”的神秘序曲,颇具浪漫色彩,但其实那是唯心主义的,当不得真的。从小说后面的内容来看,宝、黛二人的爱恋其实并不是神仙式的,而是世俗式的,就像现在的青年男女一样,尽管他们的方式在当时来说有点前卫。也就是说,宝玉并不知道自己前生就是神瑛侍者,黛玉也不知道自己前生就是绛珠仙草,他们的爱恋也是从现实生活当中一步一步熬出来的,他们的情感也是客观现实生活的反映。因此,我们这里将抛开“木石前盟”的神秘面纱,从现实世俗的角度,来对两人初次见面就两情相悦的情况做点心理分析。
  一、正是贾母给宝、黛两情相悦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
  情感既然是对外界刺激所做出的心理反应,那么就得有接触。两个毫无接触的人是很难产生情感的,而经常呆在一起的人,往往日久生情(不管这情是爱还是恨)。一见如故也好,两情相悦一见钟情也好,总之都得“见”。见面、接触是两情相悦的客观条件。癞头和尚告诫林如海夫妇,叫他们不要让黛玉见外人,“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生”,这话除开命中注定式的“木石前盟”的先验的神秘色彩外,其实是深得情感产生的真谛的。
  照封建礼仪制度,大户人家的孩子是男女分处的。正如黛玉所说,“况我来了,自然只和姊妹同处,兄弟们自是别院另室的,岂得去沾惹之理?”不在一处,情感则难以产生。俗话说,要想恋爱多交谈,又说,日久生情。宝、黛如果不是生活在一起,经常地,如此这般地亲密接触,是很难产生超出一般的情感来的。你看那《牡丹亭》里的杜丽娘,除了父亲和老塾师陈最良之外,平时就再没见过第三个男人。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她对穷书生柳梦梅的爱恋也只有在“见到”了这个人以后才会产生,哪怕是在梦中见到的。而现在贾母就为宝、黛提供了这样的方便。宝玉是“自幼因老太太疼爱,原系同姊妹们一处娇养惯了的”,原来他是女儿国里的特殊公民!所以,这黛玉第一次进贾府,舅舅贾赦、贾政这两个必须见的“男人”没见着,倒见着了“男人”宝玉!一见面,两人就互有好感。而更绝的是,贾母在为黛玉安排住处时,居然十分爽快地答应了宝玉的要住在黛玉所住的碧纱橱外的请求!日常起居在一起,不生情都难了。由此看来,宝、黛之恋既是天意(“木石前盟”),更是人为,是贾母对宝玉的溺爱,让他与姊妹们一处生活,这才为宝、黛之恋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
  二、两人性格都有点不同寻常,惺惺相惜,这让两人较他人更易亲近
  黛玉在家里是被父亲当作假小子来养的,加之此时母亲又已亡故,是来寄居外婆家的,没有了父母庇护的孩子,性格上与一般的女孩子比多少会有点不同的。而宝玉一向就是个“混世魔王”,“行为偏僻性乖张”,又“系同姊妹们一处娇养惯了的”,“最喜在内帏厮混”,“在姊妹情中极好的”,性格更不同于一般人。也就是说,宝、黛两人因性格都不同于一般人,结果反而有了共同之处,更容易找到共同语言,情投意合,惺惺相惜,从而较他人更易于亲近。
  黛玉初进贾府,其实是处于看与被看的位置的,她在看贾府里的人,自然,贾府里的人也在看她。而在这看与被看当中,就显现出了不同的人的性格与态度。以王熙凤为代表的贾府女眷们看黛玉时,其实基本上都是以贾母的标准为标准的,目的是要迎合贾母,逗贾母开心,从而取得相应的好处。“常服何药”也好,“竟是个嫡亲的孙女”也好,都是以贾母为中心,说的都是寻常的客套话。宝玉就不同了,完全出自内心,说真心话,唯一不逢迎贾母。“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尽管被贾母斥为“胡说”,但却最能打动人心,对于初来乍到、“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黛玉来说,这话最为受听,无异于找到了知己,因而内心是不必再设防的了。而接下来宝玉又是热心地取字,又是痴狂地摔玉,黛玉的心理防线不崩溃都难,两情相悦就这么自然产生了。换句话说,这时贾府里的人对黛玉的态度,贾母是溺爱(疼女儿,疼外孙女,更何况女儿已亡,就更疼外孙女了),两位舅妈是太正经(完全按封建礼数“公事公办”,不冷不热),两位舅舅则太随意,太不把这外甥女当回事,熙凤则太假,贾氏三姐妹及李纨则随大流,实在只有宝玉是真心,真情真意。这样,哥看妹来有情,妹看哥来有意(黛玉一见宝玉就“好生奇怪,倒像在那儿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不自觉地就亲近起来。
  三、百闻不如一见,任何不实之词(偏见)一到见面便不攻自破,烟消云散
  在见到宝玉本人之前,黛玉其实已不断地听到了有关他的一些事了,只不过那都是别人的一面之词,且都是些负面的东西。母亲贾敏是如何说宝玉的呢?“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没有一句好话。二舅母王夫人又是如何说的呢?“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原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信他”,简直也没有一句好话。
  我们知道,负面的印象一般会有两种结果:先入为主加上日后的事实印证,印象只会更坏;日后的事实证明是假的,真相跟传言完全相反,就会彻底改变旧印象,甚至加深好印象。黛玉跟宝玉的交往属于第二种情况。连两个最亲近的人都这么说宝玉,如果宝玉确实如此,那么他在黛玉的心里就彻底完蛋了。但黛玉一见宝玉,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情况完全相反!她所看到的宝玉是“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仿佛迎面吹来一股春风,清新无比,况且他“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眼前一亮,黛玉的心早已动了:“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儿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为什么是“吃一大惊”?只因听的和见的完全不同嘛,反感早已跑到爪蛙国去了,好感顿生,印象极佳。而宝玉呢,他对黛玉的印象更好。“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一个感觉“眼熟”,一个感觉“面善”,你看我有情,我看你有意,仿佛旧相识,相看两不厌,好感就这样产生了,真的是怦然心动,心有灵犀。尤其是黛玉,顷刻之间就完成了从“烦”(“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到“悦”的心理转变过程。两情既相悦,那么接下来宝玉的替人取字、痴狂摔玉、央求居处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四、情感的力量:宝玉要求睡碧纱橱外是喜欢黛玉的最明显举动
  “风骚”公子跟“神仙似的妹妹”一见面就两情相悦,怦然心动。作为男子的宝玉当然更主动,于是忍不住要给这“神仙似的妹妹”取字,也可以不惜为她“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将那贾府上下视作“命根子”的通灵宝玉像土石一样“狠命摔去”。而他尤为突出的举动,则是央求贾母,准许他跟黛玉住在一起,黛玉住碧纱橱里,他住碧纱橱外,日常起居在了一起,这就为爱找到了温床。以后宝、黛之间的多少感天动地的爱情活剧,都将由此拉开帷幕。
  (作者单位:湖南省隆回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现代教育技术的资源匮乏已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创新的“瓶颈”,而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是突破制约农村教育呈现“瓶颈”的有效手段。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依托学校现有的电教设备,以作文教学为例,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下的作文教学新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作文    一、创设情境,激发习作兴趣    新的课程标准关于习作要求中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
【内容摘要】教育回归生活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回归生活的教育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化与发展。现实学校教育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忽视了学生的人格培养与心灵的唤醒;新课程改革重视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从教育向生活回归的启示出发,把生活、教育与课程三者结合在一起,努力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与深化。本文试图通过对一堂思想品德课案例的解读,引发政治教师的思考:我们应该从现实生活入手,开放课堂、放开学生,让学生每节课都能享受
今年三月份我们在浙江金华进行了高二语文新教材培训,有幸听到了浙江师范大学的王国均教授的《外国小说欣赏》课程的再开发的讲座,我受益匪浅,但王教授讲到小说的主题部分认为(大意):对小说主题的分析应该充分利用写作的背景,探求作者的原意,然后分析得出小说的主题,任何离开背景的主题分析都是胡说八道,尤其是学生在课堂上的个人观点更是。笔者有一点不敢苟同,作为读者在对作品主题进行分析概括时,很难概括出人人都认同
高中课改,文言文教学应有怎样的地位?《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说得清楚:“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可见,文言文教学在语文课程中依然十分重要,一般来说,由于高考还考文言文,大家对文言文重视的程度不会削弱,但要做到“增强”“意识”、“体会”“精神”、“形成”“底蕴”,就得深入探讨文言文教学方式应如何变革才
杨宝森(1909—1958年),20世纪著名的京剧老生演员,“杨派”艺术的创始人。20世纪30年代末,杨宝森与马连良、谭富英、奚啸伯并称为“四大须生”。“杨派”是当今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京剧流派之一,形成了“十生九杨”的生行格局。  2009年,国家大剧院推出了纪念杨宝森先生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今年,国家大剧院又隆重推出纪念京剧大师杨宝森110周年诞辰系列演出活动。在4月2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
古人云:“山无起伏,便是顽山;水无潆洄,便是死水。”的确,读平铺直叙的作品,就像在一马平川上看风景,毫无情致;而读跌宕起伏的作品,就如同品尝醇香的美酒,妙不可言。  《清兵卫与葫芦》是日本小说家志贺直哉写的一篇主张尊重个性的小说,通过讲述一个异国的悲剧性故事,揭露封建家长专制思想对青少年的扼杀。作者用什么方法使一篇短小故事深刻展示了——“人性”被扼杀,这个沉重的話题呢?我以为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摇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  2.学习把握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景、情、理三者融合的写作特点。  方法与过程:诵读、启发和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理解作者纵情山水的情感和文章寄寓的旨趣;  2.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热情,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PPT.1演示课题、作者)  “人生
2月5日20时,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动机点火工作,顺利完成地火转移段第四次轨道中途修正,以确保按计划实施火星捕获。截至目前,天问一号已在轨飞行约197天,距离地球约1.84亿公里,距离火星约110万公里,飞行里程约4.65亿公里,探测器各系统状态良好。
今年是我市实施有效教学管理年,全市上下推行“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笔者认为这是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独霸讲堂的局面,改变教学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以求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其自主学习,这才是教学的宗旨。因此,教师要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而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自学质疑,凸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生的课前预习是自学能力培养的最佳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唐朝诗人杜甫在《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中的名句,意在称赞李白的创作才华,强调李白诗歌强大的艺术力量。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同样具有这种神奇的力量。它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给思想政治课教学注入全新的生命和充沛的活力;它能将古今中外日新月异的科技知识和时代信息请进课堂,从而极大地丰富人们所接触的信息量,更新人们的阅读途径;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