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alma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为目标,包括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增强体制、提高心理素质等等综合素养。那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是广大体育教师所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笔者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素质,将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教师是体育知识的传授者、活动的组织者,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素质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素质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就是提高教师的素质。我认为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
  1.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有一个正确而全面的认识,要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愿意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以深沉的爱、执著的追求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
  2.教师要热爱学生。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一切都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不爱学生的教师不是一个好教师。只有真心地热爱学生,心中有学生,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把学生培养成新世纪合格的人才。
  (二)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现代社会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体育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来丰富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这样的教师才是新型教师,才能不为社会所淘汰,才能将素质教育深入落实。教师主要应具备以下几点:
  1.具有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这是进行教学的基础。作为体育教师要掌握体育学科的基础知识与理论,不仅要掌握教材上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要了解本专业的发展态势与最新信息,要站在时代与科技发展的前沿,以一种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学习。
  2.具有教育科学理论知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要讲究方式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系统地学习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等。这样教师才能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围绕特定的教学内容展开有效的教学,才能将素质教育的新理念深入贯彻与落实。
  3.具有科学文化知识。现在的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多样化,素质教育下我们所要培养的学生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作为体育教师也要具体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注重各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以此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这样的教师才是素质教育形势下合格的教师,才能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才能培养出新世纪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二、注重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和培养,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提出: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追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热爱体育,对体育活动感兴趣,才会产生积极的学习热情与学习的持久力,才能产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意愿,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挖掘学生对体育的潜力,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多样的教学形式,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来优化我们的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这种兴趣内化为学生自身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1.课堂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要富于变化,富有趣味性,培养学生体育意识。体育是一种室外活动,但也要注重体育基本知识的教学,这些大多采用室内授课。要避免那种单调陈旧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要根据初中生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灵活地组织课堂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愉悦、融洽、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使我们的课堂充满趣味性与艺术性,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学到知识。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可以将枯燥的课本知识形象化、直观化、生动化。多媒体的运用使我们改变了以往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实现了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多媒体教学可以同时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参与教学,有效地激起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多媒体课件里还可以加入一些原本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示范动作,实现了课堂理论教学与大量示范动作的结合,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与动作要领。
  2.灵活组织室外实践活动课,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室外的体育实践活动课是课堂教学的继承和延续,是实现体育教学目的和任务的重要途径,有利于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增强体质,强化体育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树立打下基础。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要注重体育活动的丰富性与多样性,考虑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材施教,面向全体,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参与。如排球这一运动深受学生的喜爱,对促进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直被列为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初中阶段主要学习排球的基本动作、基本技术,如准备姿势、起动、移动、传球、垫球、发球以及简单的组合动作。如垫球的学习,在让学生讲解基本的要领并进行教师示范后,给学生一段练习的时间,随后在学生间展开竞赛,看哪位同学做得最好,这样将竞赛机制引入活动中,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好胜心与参与的积极性,学生练习时非常认真,各个动作做得也都非常到位,学生都希望能在比赛中一展身手,取得最好的成绩。
  三、加强心理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提出: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也能增进心理健康。科学的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成长,增强学生体质,从而为心理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由体育学科的性质所决定的,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挖掘体育课的各种因素,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有些体育活动,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吃耐劳方能完成,如耐久跑,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运动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顽强意志。同时向学生介绍在奥运会中某项活动我国是世界纪录的保持者,或在某项活动中有历史性突破,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学好体育的信心与勇气。同时体育又是一项轻松而愉悦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玩得尽兴,玩得高兴,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学生的心理与情绪。在体育活动中,失败与成功同在,欢乐与痛苦共存,交织着学生的各种情感,我们要让学生充分享受到成功的甜,又要让学生尝到失败的苦。这样丰富的情感体验利于学生心理的成熟与发展,利于学生进行情绪与心理的自我调节。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好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学生加强心理素质教育,让学生身体与心理两方面得到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实施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我们要充分发挥体育的教育功能,精心设计各教学环节,将素质教育贯彻到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中,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责编 闫祥)
其他文献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已经开始'愁嫁',在这种形势下来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对于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党和国家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因
AIM To develop a Fok -I nested polymerase chainreaction (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nalysis (PRA)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hepatitis B virus X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物质变化的动态过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认真观察与主动思考,总结出一般规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出发,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重要作用。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在对在学生技能目标的培养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这对化学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化学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改革实验教
应用细胞内微电极和肌张力记录技术,观察了ET-1对豚鼠乳头肌细胞电生理和机械收缩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ET-1浓度依赖地明显延长PPD和APD90,增加收肌收缩张力;钾通道阻断剂TEA不影响ET-1的生物效应;而L型钙
Superficial non-ampullary duodenal epithelial tumor(SNADET) is defined as a sporadic tumor that is confined to the mucosa or submucosa that does not arise from
摘要:情境作文教学是指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唤起学生的态度、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作文教学。本文将从“情境作文课型”的系列化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以及实施“情境作文课型”的教学建议两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情境作文 课型研究    一、小学“情境作文课型”的系列化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情境作文教学核心在于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挖掘
AIM:To clarify the impact of cytomegalovirus(CMV)activation and antiviral therapy based on CMV antigen status on the long-term clinical course of ulcerative col
公民意识具有复杂的内涵体系,其基本内涵包括权利意识、责任意识、民主意识、法律意识等。对农民进行公民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发挥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有利于城乡经
我国的纺织企业做为出口导向的行业,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纺织企业纷纷倒闭,没有倒闭的也是举步维艰。本文试从产业升级、自主创新、品牌管理、信息化技术、联
个人崇拜是十年文革的一大诱因,个人崇拜的必然后果是个人权力的高度集中而无有效制约,最后导致国家法制的破坏。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吸取文革这一沉痛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