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全球物质和精神产品大流动大碰撞的历史大势,加强对外传播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方式。贵州民族文化网上博物馆凭借互联网技术,收集、整合与展示贵州独特的文化生态、民族风情、旅游资源;与国内外文博、传媒机构进行交互式信息共享和资源开发,创建全新的文化传承、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开发模式,为民族文化保护与研究打造了一个海量存储的信息资料中心。贵州民族文化网上博物馆可视为少数民族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进行几何级传播和开发式保护的有益尝试。
全球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
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指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流动冲破国界和民族的束缚,全面而深刻地影响全球的渐进过程,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经济、科技、价值观、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和碰撞。面对全球化的汹涌大潮,少数民族文化又往往处于相对弱势。是淹没在全球化大潮中,还是保持自身的个性与完整,并跻身于全球化浪潮,获得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这是世界各国各少数民族都面临的抉择。
互联网大大缩小了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距离,这种全球加速融合的大趋势,必然改变着地球上不同民族与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各种文化都进入了一个开放与交融的新时代。对外传播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方面,也是信息时代的必要方式与必然结果。狭义的“传播(Communication)”多指媒体传播,报刊、广播、电视属传统媒体,手机媒体、网络等属新媒体,網络是各种新媒体中最成熟、最普遍的传播媒介,网络传播的高速、互动、海量储存、突破时空限制等天然优势使其呈现几何级增长,成为信息时代的强势媒体,也成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但是互联网等新传播手段的核心技术被发达国家掌握,使得处于相对弱势的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文化出现被“趋同”的危险,从长远来说,这种现象不利于尊重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平衡发展的理念。
“新”“老”媒体传播方式与《六枝原则》
民族不论其大小和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程度,都享有平等的文化发展权利。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必须强化少数民族同胞保护本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增强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心,自觉自愿地运用好自己的文化发展权利。
1998年10月31日贵州六枝梭嘎苗族生态博物馆(亚洲第一座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建成,国际学界根据其成功经验总结了《六枝原则》,即:“1.村民是其文化的主人,有权认同与解释其文化;2.文化的含义与价值必须与人联系起来,并应予以加强;3.生态博物馆的核心是公众参与,必须以民主方式管理;4.当旅游与文化保护发生冲突时,应优先保护文化,不应出售文物但鼓励以传统工艺制造纪念品出售;5.避免短期经济行为损害文化保护的长期利益;6.对文化遗产进行整体保护,其中传统工艺技术和物质文化资料是核心;7.观众有义务以尊重的态度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8.生态博物馆的模式因文化及社会的不同条件而千差万别;9.促进社区经济发展、改善原住民生活。”随着外来文化的强势进入,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需要我们主动出击。为追求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就必须选择最高效最便捷的传播方式,这必然涉及“新”“老”媒体的传播优劣对比。
“新”“老”媒体是相对概念:“老”媒体即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手机媒体、数字书报等属“新”媒体。就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而言,其本土媒体只具有区域影响力,很难实现对全国乃至全球受众的有效传播。而网络传播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界限,可以实现与全球受众的即时互动交流;其海量储存方式可以整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数字多媒体等内容。因此,传播范围广泛是网上博物馆的传播优势之一。
传播优势之二:有助于缩小传播的“不对称性”。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传播中“不对称”的现象尤为突出。传播到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文化(主流文化)信息,远远大于媒体向非少数民族地区所传播的少数民族文化信息。这种“不对称”现象严重阻碍了少数民族文化信息的对外传播与交流,进而影响到少数民族文化的现代建构。
传播优势之三:网上博物馆投资远远少于实体博物馆。一座生态博物馆需要数百万元的基础投资,一座家庭博物馆也需要数十万元基础投资,建成后还需要追加维护与运行经费;而网上博物馆在建设阶段仅需要10余万元,建成后每年的维护费用仅两三万元。
传播优势之四:网上博物馆将民族文化资源整合到无限广大的互联网上,给尽可能多的研究者和游客提供游览、参观和研究的便利条件,减少实地游客给民族文化保护区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另外,连通大山内外的网上博物馆也将使原住民了解大山外的现代社会,享受外界的新技术、新资源、新理念,增强在外来文化面前的自信心。
传播优势之五:网上博物馆覆盖了贵州各民族地区和文化生态保护区,将拉动相关生态博物馆、村寨博物馆、社区博物馆、农家博物馆的建设,打造实体博物馆、虚拟博物馆集群,形成传播合力。网上博物馆可帮助少数民族原住民拓宽信息通道,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质量。开通网上博物馆还能引导原住民投身旅游服务业、工艺品生产销售、原生态歌舞表演和科技农业中,只有使原住民过上较为富裕的物质生活,他们才有可能、有能力投入文化保护工作,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才能生生不息。
网上博物馆传播实践与分析
2008年,联想集团以公益创投(Venture Philanthropy)方式在全国招标16家民间公益组织,贵州民族文化网上博物馆项目脱颖而出并经过一年的紧张建设,于2009年6月3日正式开通运行。一年来,网上博物馆充分发挥其新媒体优势,成功进行了三个方面的传播实践:
一是全面展示苗、布依、侗、彝、水、土家、仡佬、瑶等世居少数民族(族群)的文化风貌,使贵州“文化千岛”的美誉蜚声海内外。二是运用文字、图片、音视频、数字多媒体等方式,系统再现了原生态保存的民族民间文化,包括有形物品,例如文物、古籍、乐器、生产工具、祭祀用品、手工艺品等,以及无形遗产,例如神话、传说、故事、寓言、笑话、民间歌谣、歌唱舞蹈、表演艺术、传统节日、仪式活动、生产经验、宗教信仰、生活经验、传统手工艺等。三是帮助原住民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记录自己的历史和传说,增强原住民保护民族文化的热情,提升他们在外来文化面前的自信心,推动其与外界的互动。
贵州民族文化网上博物馆运行一年来,已有全球130余个国家(地区)的网民点击访问,目前日IP访问量达5万以上、页面访问量达10万以上。它既实现了向海内外传播少数民族文化、宣传贵州风土人情和旅游资源的目标,也培养激发了少数民族原住民文化保护与社区参与意识,在大山内外架起交流与沟通的最便捷通道,为实现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进行了有益探索与成功实践。
参考文献:
1.但文红、刘彦随、黄娟、张聪:《生态博物馆本土化与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研究》。
2.崔保国主编:《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07~2008)》。
(作者单位:当代贵州杂志社)
编校:赵 亮
全球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
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指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流动冲破国界和民族的束缚,全面而深刻地影响全球的渐进过程,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经济、科技、价值观、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和碰撞。面对全球化的汹涌大潮,少数民族文化又往往处于相对弱势。是淹没在全球化大潮中,还是保持自身的个性与完整,并跻身于全球化浪潮,获得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这是世界各国各少数民族都面临的抉择。
互联网大大缩小了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距离,这种全球加速融合的大趋势,必然改变着地球上不同民族与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各种文化都进入了一个开放与交融的新时代。对外传播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方面,也是信息时代的必要方式与必然结果。狭义的“传播(Communication)”多指媒体传播,报刊、广播、电视属传统媒体,手机媒体、网络等属新媒体,網络是各种新媒体中最成熟、最普遍的传播媒介,网络传播的高速、互动、海量储存、突破时空限制等天然优势使其呈现几何级增长,成为信息时代的强势媒体,也成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但是互联网等新传播手段的核心技术被发达国家掌握,使得处于相对弱势的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文化出现被“趋同”的危险,从长远来说,这种现象不利于尊重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平衡发展的理念。
“新”“老”媒体传播方式与《六枝原则》
民族不论其大小和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程度,都享有平等的文化发展权利。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必须强化少数民族同胞保护本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增强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心,自觉自愿地运用好自己的文化发展权利。
1998年10月31日贵州六枝梭嘎苗族生态博物馆(亚洲第一座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建成,国际学界根据其成功经验总结了《六枝原则》,即:“1.村民是其文化的主人,有权认同与解释其文化;2.文化的含义与价值必须与人联系起来,并应予以加强;3.生态博物馆的核心是公众参与,必须以民主方式管理;4.当旅游与文化保护发生冲突时,应优先保护文化,不应出售文物但鼓励以传统工艺制造纪念品出售;5.避免短期经济行为损害文化保护的长期利益;6.对文化遗产进行整体保护,其中传统工艺技术和物质文化资料是核心;7.观众有义务以尊重的态度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8.生态博物馆的模式因文化及社会的不同条件而千差万别;9.促进社区经济发展、改善原住民生活。”随着外来文化的强势进入,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需要我们主动出击。为追求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就必须选择最高效最便捷的传播方式,这必然涉及“新”“老”媒体的传播优劣对比。
“新”“老”媒体是相对概念:“老”媒体即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手机媒体、数字书报等属“新”媒体。就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而言,其本土媒体只具有区域影响力,很难实现对全国乃至全球受众的有效传播。而网络传播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界限,可以实现与全球受众的即时互动交流;其海量储存方式可以整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数字多媒体等内容。因此,传播范围广泛是网上博物馆的传播优势之一。
传播优势之二:有助于缩小传播的“不对称性”。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传播中“不对称”的现象尤为突出。传播到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文化(主流文化)信息,远远大于媒体向非少数民族地区所传播的少数民族文化信息。这种“不对称”现象严重阻碍了少数民族文化信息的对外传播与交流,进而影响到少数民族文化的现代建构。
传播优势之三:网上博物馆投资远远少于实体博物馆。一座生态博物馆需要数百万元的基础投资,一座家庭博物馆也需要数十万元基础投资,建成后还需要追加维护与运行经费;而网上博物馆在建设阶段仅需要10余万元,建成后每年的维护费用仅两三万元。
传播优势之四:网上博物馆将民族文化资源整合到无限广大的互联网上,给尽可能多的研究者和游客提供游览、参观和研究的便利条件,减少实地游客给民族文化保护区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另外,连通大山内外的网上博物馆也将使原住民了解大山外的现代社会,享受外界的新技术、新资源、新理念,增强在外来文化面前的自信心。
传播优势之五:网上博物馆覆盖了贵州各民族地区和文化生态保护区,将拉动相关生态博物馆、村寨博物馆、社区博物馆、农家博物馆的建设,打造实体博物馆、虚拟博物馆集群,形成传播合力。网上博物馆可帮助少数民族原住民拓宽信息通道,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质量。开通网上博物馆还能引导原住民投身旅游服务业、工艺品生产销售、原生态歌舞表演和科技农业中,只有使原住民过上较为富裕的物质生活,他们才有可能、有能力投入文化保护工作,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才能生生不息。
网上博物馆传播实践与分析
2008年,联想集团以公益创投(Venture Philanthropy)方式在全国招标16家民间公益组织,贵州民族文化网上博物馆项目脱颖而出并经过一年的紧张建设,于2009年6月3日正式开通运行。一年来,网上博物馆充分发挥其新媒体优势,成功进行了三个方面的传播实践:
一是全面展示苗、布依、侗、彝、水、土家、仡佬、瑶等世居少数民族(族群)的文化风貌,使贵州“文化千岛”的美誉蜚声海内外。二是运用文字、图片、音视频、数字多媒体等方式,系统再现了原生态保存的民族民间文化,包括有形物品,例如文物、古籍、乐器、生产工具、祭祀用品、手工艺品等,以及无形遗产,例如神话、传说、故事、寓言、笑话、民间歌谣、歌唱舞蹈、表演艺术、传统节日、仪式活动、生产经验、宗教信仰、生活经验、传统手工艺等。三是帮助原住民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记录自己的历史和传说,增强原住民保护民族文化的热情,提升他们在外来文化面前的自信心,推动其与外界的互动。
贵州民族文化网上博物馆运行一年来,已有全球130余个国家(地区)的网民点击访问,目前日IP访问量达5万以上、页面访问量达10万以上。它既实现了向海内外传播少数民族文化、宣传贵州风土人情和旅游资源的目标,也培养激发了少数民族原住民文化保护与社区参与意识,在大山内外架起交流与沟通的最便捷通道,为实现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进行了有益探索与成功实践。
参考文献:
1.但文红、刘彦随、黄娟、张聪:《生态博物馆本土化与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研究》。
2.崔保国主编:《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07~2008)》。
(作者单位:当代贵州杂志社)
编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