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观念 与时俱进

来源 :炎黄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c7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拥有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各类文物遗存,历史遗迹数不胜数,在世界范围内也蔚为可观,折射出华夏始祖的聪明才智。保护好这些历史遗产,不仅能使后人可以一窥历史的真实,还能激发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树立爱国精神,增加凝聚力,这才是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所在。
  近些年兴起的大遗址保护热潮,以及社会对文物古迹的关注热点,折射出从上到下对历史文化的认同。同时这也意味着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逐渐增多。社会舆论的关注,更有助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工作的开展。
  在过去数十年,国家对于文化遗产领域不可谓不尽心尽力,对文物保护的投入力度是巨大的,成果也是有目共睹的。经过数十年的摸索与实践,我国的文物保护技术无论是科研还是应用均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发展的同时,这一领域所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近来学习习总书记有关文物工作的讲话,有感而发,在此谈谈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当前存在的几点问题及看法。
  1 文物保護原则的取舍
  我国早期的文物保护工作是从基本的器物修复开始的,在这之前,虽有一些传统的修缮手艺传承,然多局限于铜器、瓷器、字画等,且后继乏人,无法应对新时期众多的工作类型及工作强度,于是采用“拿来主义”,从已开展大量相关工作的国家“取经”,尤其是向同为文物大国且已积攒了大量工作经验的意大利学习,现行的文物保护工作指导原则基本来源于此。但对其中的部分内容,笔者持怀疑态度,认为是不科学的或者说是不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比如修旧如旧原则,要求器物修复保持外观,看似无太大问题,但界定模糊,与后来又出现的可辨识修复原则存在冲突。比如保护材料的可逆性原则,似乎长远考虑了后期的再次修复问题,但实际上很难实现,甚至可以说完全违背了基本自然规律,因为事物是发展的,没有什么是可逆的。一些新型化学材料,一旦应用,其作用是永久性的,很难再次分离出来。虽然已有学者对此提出异议,但目前行业内还没有完全纠正这一点。比如要求保持遗迹周边原始环境的原则,看似是尊重历史的变迁痕迹,实则同样缺乏界定的标准。如需要保护的范围有多大?有没有考虑周边环境的历史周期与价值?
  总之,只是一味的照搬了国外的工作思路,不能结合实际,难有统一标准。个人认为应尽快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文物保护工作指导原则以及各项行业技术标准,使之制度化、具体化,统一化,以便适应新时期的工作需求。
  2 科技与保护的关系
  不可否认,科技的高速发展,各种新型材料的出现,为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凡事就怕过了头,对如今动辄出现的“高科技保护技术”,个人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文物保护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与其他行业有本质的区别,其直接目的在于延长文物的保存寿命,更多的要求从业者的专业素养和工作态度,科技产品只是作为工具和辅助手段来应用,使用的标准在于其是否有利于完成工作目的。主次分明是工作前提,否则,背离了文物保护的初衷,为了保护而保护,完全本末倒置。而今很多人热衷于“科技保护”带来的耀眼,感觉似乎只有高科技才能保护文物,忽略了文物保护工作基本的一面,实不足取。总之,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则有利,过分沉迷其中,则会使文保工作沦为面子工程与政绩工程。
  3 遗址保护的方法
  遗址保护不同于一般文物,更需要科学理性的看待,与其说是方法问题,不如说是理念问题。近年我国人口大量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日趋紧张,而很多遗址则占有大量土地,这一点与我国目前的城市发展存在矛盾。在靠近城市核心区域及其周边地区,这种矛盾更为突出,很多古建或名人故居遭破坏事件曾屡见报端,表面看来是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能缺失,背后则正是这种矛盾的体现。要想遗址不被“淹没于”城市建设的“大潮”中,仅仅依靠舆论的作用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部门有所作为。
  其实矛盾并非不可调和,完全可以互相转化。遗址公园的出现,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案,但过于追求大的体量化,同时缺乏规划设计是其不足之处。因为很多遗址已经失去了考古研究价值,所留下的只有史书上的只言片语,甚至只有民间传说,以此作为保护依据是牵强的。很多遗址占地广阔,但留存下来的实际规模已经很小,盲目开发后又缺乏资金建设,使大量土地“荒废”,也是对土地资源的浪费。对于类似单纯“圈地式”的保护模式个人持不同意见,即使需要保护,也不是死板的与停止一切土地开发利用划等号。对一些城市中的小型遗址,可作多样化的植物覆盖,再进行原址标识说明,一个小型的历史文化公园,正好能填补城市建设中公共绿化缺失的不足,又比传统的公园增加了文化内涵,既保留了遗址,又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对一些远离市区的较大遗址,也可以在边缘地带适当的进行仿古复原促进旅游开发,以弥补旅游参观内容少而枯燥的不足。不能过分强调了“保护”而忽略了“利用”。
  总之遗址保护不仅仅是文物管理部门的问题,还涉及城市规划管理等领域,如何科学的保护、合理的利用,考验当政者的智慧。但如能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也能取得双赢的结果。
  4 商业环境下的文物保护
  虽然作为社会公益事业,有很多人呼吁文物行业避免商业社会的“污染”,但呼吁归呼吁,窃以为这是不现实的。因为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商业环境所包围,或成为商品经济链中的一个环节,文物工作也难以独善其身。个人认为,在大的时代潮流面前,与其盲目徒劳的抵制,不如理性的面对,进而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适度的参与其中。如合理的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旅游市场,参与一些商业推广活动等,合理的获取一些经济收益,一方面可以减轻国家的负担,另一方面也能有效的传承传统文化。但做好这一切的前提是,要在健康、有序的层面进行,坚决抵制不健康的商业推广,这个度如何把握,则取决于决策群的分辨力。
  以上几点,纯属个人的一些看法。相较于过去较为封闭的行业特点,在新的历史阶段,文化遗产给社会的作用,绝不能仅仅局限于向大众展示过去,灌输历史知识,或者给大众提供带有文化性质的娱乐活动,还要紧密联系当下,引发人们的思考,给社会带来有价值的精神食粮。总之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是一个宏大的课题,不仅承载着历史,也寄托着未来,要求从业者摆脱过去旧有思想,改变社会对这一领域固有的刻板印象,需要整个社会积极参与,贡献才智,更要求管理者转变观念,与时俱进,以新的角度去面对这一工作,让文化遗产为民族复兴发挥应有的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开发,《易经》作为承载中华传统卜筮之学的同时也是一部凝结着远古先民睿智卓识的哲学著作,开始重新得到了人们的重视。《易经》以中国古代独有的矛盾法则,证明事物在两面性上不断地转化,形成螺旋化的发展的规律。对于看待历史发展,有着独特的视角。  1 巴洛克音乐发展三个时期所体现的象数  1.1早期—由履卦向泰卦  巴洛克音乐的开始时间是1600年。从履卦的卦象来看,此卦组成为“上乾下兑
期刊
东北秧歌既有广场舞的那种自娱性特点又带有表演性舞蹈的特点,它本身便有着完整表演形式。艮劲儿、美劲儿和泼辣劲儿是它的基本风格;火爆、欢快、诙谐和热烈是它的特点。东北秧歌最常用的道具包括扇子、手绢、提花灯和花棍等,其中最具有东北秧歌特色的道具就是扇子和手绢。其音乐的特色也非常明显,欢快、风趣和俏皮中还带有热烈和火爆。旋律跌宕起伏,荡气回肠。它的动律风格可以用一个词“稳中浪”来概括,而这种动律风格也给东
期刊
摘 要:内蒙古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囊括了富厚的民族、民俗文化以及悠久历史底蕴的表达,通过纪录片为传播载体的形式,更好地向受众讲述了其所囊括的人文内核和精神内涵。以1980年代以来内蒙古纪录片为切入点,结合内蒙古纪录片的发展脉络,从中梳理出1980年代以来内蒙古纪录片的审美意蕴与文化内涵研究。  关键词:1980年代;内蒙古纪录片;审美意蕴;文化内涵研究  1 内蒙古纪录片的发展概貌  纪录片作为影像
期刊
摘 要:文学文本是文字的直接表达,读者通过直线月的来体味其中的思想感情,而影视剧的手法完全不同,是视听层面的表达。这种不同艺术样式之间的形式转换,给影像对文字的再现提出高要求。本文主要阐释文学的叙事层次转换,以文学作品人物、故事情节、环境及语言四要素为切入点,探索文字到影像两种媒介的过渡。  关键词: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塑造;语言塑造  一  网络文学在转换为影视作品时,人物形象的影视化塑造出
期刊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英文:Sergei Vassilievitch Rachmaninoff,1873——1943),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最 具影响力的俄罗斯钢琴家和作曲家,被誉为20世纪最著名的 坚守浪漫主义传统的音乐家,也是俄罗斯最后一位浪漫主义的伟大倡导者。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受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人物柴可夫斯基的影响,具有鲜明的俄罗斯民族史诗般的音乐风格特点,旋律
期刊
摘 要:一种研究是否能够深入,得出的成果是否科学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关键在于有没有一套科学的研究方法。在政党研究中,常常存在一些非科学的因素。最突出的莫过于从结论出发、进行循环论证的本本主义思维方式。在世界政党比较研究中,方法论是十分重要的研究手段。  关键词:政党比较研究;方法论  在世界政党的研究比较中,应当确立一个指导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不是把现成的理论体系和理论框架套
期刊
摘 要:中国科幻小说的起步可以说是举步维艰的,从一开始其畅想中就被迫充斥着无数的强国之梦,其中的苦难与忧患意识是有目共睹的。加之中国文化、历史、文坛现状等种种原因,回首百年中国科幻小说,可看出其发展轨迹的曲折与耐人寻味的起起落落。本文试图从中国的文化语境、历史流变、文坛发展现状探究中国科幻小说的创作风貌。  关键词:文化土壤;历史流变;文坛现状  中国科幻小说一直存在着不同的创作风貌,中国科幻小说
期刊
摘 要:书法展览成为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由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书法展览的宣传手段增加,书法展览通过各种新形式使书法文化艺术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当代书法展览具有竞争效应、精致效应、创新效应和崇奖效应。由于书法展的市场化,人们对书法的审美心态发生改变。去除書法展览形式的弊端,成为促进当代书法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书法展览;书法传播方式;审美心态  书法
期刊
摘 要:詹天佑初露锋芒筑成新易铁路,作为皇家“祭陵专线”,新易是第一条由中国工程师自己设计并独立主持建成的铁路支线。它的成功修筑,大大的鼓舞了中国人自建铁路的信心。  关键词:詹天佑;祭陵专线;中国工程师;第一条铁路支线  一条铁路只为一个人修建,而她本人也只用过一次,这在世界铁路史上实属罕见。这条铁路专线就是——新易铁路。  新易铁路是一条专线铁路线,说它是专线是因为这条铁路是专供慈禧“老佛爷”
期刊
摘 要:项羽最好的“演讲手段”就是武力,武力的感染是他破秦的根本,而可悲的是,他只会武力而忽视了人民的利益,这是使他走向末路的原因。  关键词:项羽;信仰;群众心理;崇拜  有人说,历史是由历史人物影响的,而根源却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王侯将相只是历史的表面,唯有看到人民才是看到了历史的真相。若是只以刘邦项羽的性格与处世来看待楚汉之争未免太单薄。  刘邦项羽作为两军的统帅,其性格与意志通过军令或是无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