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棋书风雨路

来源 :棋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mom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凡是一种艺术形态的发展,总要伴随着相应理论书籍的问世,象棋亦不例外。
  从明代的《适情雅趣》、《桔中秘》到清朝的《梅花谱》、《韬略元机》、《竹香斋》,四百年间,有过辉煌,有过蛰伏,也有过颓废,但屈指算来,出版发行的棋书亦不过四十种。
  建国后,随着棋类活动的蓬勃发展,各地棋手交流技艺的机会的增多,为大规模棋书出版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棋书如同一枚航标,指引着弈海学子前进的方向;又似一盏明灯,照亮了神州棋坛的各个角落。
  抚今追昔,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去探究五十年来棋书出版业的风雨历程。
  
  峥嵘岁月(1949年—1956年)
  在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象棋棋书出版并未像其它姊妹艺术那样得到足够的重视,仍处于无人问津,无人管理,任其自生自灭的尴尬窘境。加之当时全国性的棋类比赛尚未举行过,因而出版的棋书实在少得可怜,平均每年亦不过三、四种,而且大多是作者根据个人经验体会和一些设想撰写而成的。
  出版最多的无外乎是一些象棋入门方面题材的书籍,如屠景明的《看图学象棋》、《看图识谱》、《象棋入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棋坛总司令”谢侠逊老先生在中华书局出版的
  五本《象棋谱大全》(木刻本),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发行量更是创纪录地突破了十万册,并被再版七、八次之多,与《桔中秘》、《梅花谱》一道成为后辈求道者的必读教材。


  但是,受当时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客观条件的制约,与出版相配套的设备还不够先进,铅字排版,略微发黄的新闻纸等种种迹象表明,这段历史时期的棋书出版还滞留在较为原始阶段。
  令人颇感欣慰的是,在内容质量上已有了不小的改进。突出表现在同解放前只列着法而无评注的纯然一色相比,此时的棋谱已有了简评,即在原谱着法后面增加了“注释”。虽然在现今看来微不足道,可在当年也算是一次不小的飞跃了。当然这还远远不够,于是关心象棋发展的各方人士开始酝酿,酝酿一次大规模振兴棋书出版的壮举。
  
  好戏连台(1956年—1966年)
  1956年是中国象棋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首届全国象棋个人赛于12月份在北京举行,这也是我国举办的第一次全国范围的比赛,从此中国象棋被正式列为体育项目,也有了专职部门负责管理。
  国家体委下属的人民体育出版社率先挑起了出版棋书的大梁,《全国象棋个人赛对局选》也在董齐亮、王启宏、徐家亮等象棋理论家、活动家的同心协力之下,年复一年地出版发行。
  不仅如此,杨官、陈松顺主编的《中国象棋谱》、李义庭主编的《巡河炮对屏风马》(上)、张雄飞主编的《象棋入门》等优秀作品亦相继问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国象棋谱》在出版之初,恐未能引起应有的共鸣,因而没有大量印刷。出乎意料的是,印书很快就售完,同时也得到海内外不少读者的赞许,于是几经反复,共计印刷十万余册。难怪一些老一辈棋手每当忆起这段往事时,不无感慨道:“《中国象棋谱》整整影响了我们一代人。”
  好戏还不算完,1960年6月28日,陈毅元帅在北京饭店接见各路象棋高手,并在会上做了重要指示:积极开展棋类活动,提高棋艺水平,繁荣棋艺创作。以此为契机,全国各家报纸纷纷开设专栏报道象棋赛事,如《中国体育报》、《新民晚报》、《北京晚报》等,广东人民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也都是在这期间成立的。正当人们乐观地认为中国象棋棋书出版业进入全面大发展时代时,谁曾想一场灾难正悄然袭来。
  
  命途多舛(1966年—1978年)
  人算不及天算,1966年,一场名为“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开始了,阴云刹那间笼罩了整个神州大地,身穿黄军装的红卫兵和各种颜色的标语口号、大字报随处可见,批斗会、大串联、背语录成了那个时代的标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棋类项目一度被正式撤销,各地专业队陆续解散,一些著名棋手也遭到迫害,甚至被打成“现行反革命”,抄家放逐,全国棋坛变得死一般的沉寂。
  棋书出版社虽未受到查封,却也被列入“封资修”附属物的行列。一些已经签订出版合同的棋书,像李义庭的《巡河炮对屏风马》(下)、杨官的《中国象棋谱》第四本也因此而石沉大海,成为永久的遗憾。
  更令人不解的是,所有棋书作者一律没有稿费,按照现在的话说,完全是奉献。由于劳动成果遭到了无情的践踏,棋书作者自然也就失去了创作的激情。从此棋书市场一蹶不振,无精打采地走过了整整十二个年头,令人痛心疾首。
  
  从头再来(1978年—1985年)
  历史终于翻开了新的一页,十年动乱造成的严重创伤开始逐渐平复,但此时的棋书市场已经伤筋动骨,恢复起来谈何容易!1978年,真是个幸运的年头。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引下,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到处春意盎然。
  国运兴,棋运兴。象棋除了一年一度的全国团体赛、个人赛、少年赛外,各种民间赞助的杯赛也频繁登场亮相,如五羊杯、三楚杯、敦煌杯等。不仅如此,《北方棋艺》(现《棋艺》)、《象棋研究》等象棋杂志也相继创刊。从1978年亚洲象棋联合会成立到1982年国家体委颁布《象棋棋手等级制》,不足四年的光景,神州棋坛重又焕发了勃勃生机。
  棋赛和棋书,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随着绵延不断的棋赛的举办,为棋书出版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这样的背景下,蜀蓉棋艺出版社于1985年正式成立,她的出现无疑给正在急剧膨胀的棋书市场打了一针兴奋剂,并由此开始了辉煌的历程。
  
  辉煌时代(1985年—1999年)
  北京图书馆曾做过这样一次数字统计,文革前全国总共出版的棋书不到五百种,自打蜀蓉棋艺出版社成立后的十五年间,出书量如雨后春笋,成百倍增长。而且从选题策划、技术质量到排版印刷、装帧设计也都上了一个档次。
  首先,与以往较为零星的单本棋书出版相比,呈现全方位立体式,由一个点到一个面,由一个面到多个面,先后推出《象棋特级大师丛书》、《象棋现代布局丛书》、《象棋三十六计》等。
  其次,在写作手法上,也改变了以往单纯以对局评注为主的陈旧模式,将棋手竞技状态、棋艺风格,临枰感悟、奋斗历程、对局背景穿插其中。中国棋院院长陈祖德在阅读了《旷代棋王胡荣华全集》(第一卷)后,评价说是“用文字铸就的弈坛丰碑”。
  再次,由于民间赞助性杯赛的风起云涌,奖品也由以往奖励钢笔、笔记本的羞涩状发展到拿高额奖金的功利型,这就更加促使棋手认真探研技术新招。在它的推动下,一些高技术含量的棋书纷纷问世,代表作如《象棋布局举要》、《象棋残局新论》、《象棋系统论》、《列炮纵横谈》、《顺炮全集》等。
  第四,1994年左右,随着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产品的广泛应用,棋书出版发生了一次翻天覆地的革命。由以前铅字排版发展到电脑排版;由新闻纸发展到胶版纸,封面、封底、书脊、内文版式等方面也有了专门的美术编辑,装帧设计质量大幅提高。
  与繁荣的棋书市场交相辉映,棋迷购书热潮空前高涨。刘国斌、韩宽、徐家亮主编的《象棋入门》,屠景明主编的《中国象棋词典》和丁章照主编的《象棋台历》均发行二十余万本,这么大的发行量恐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不会被打破的。不过与此同时,一些粗制滥造,东拼西凑,甚至改头换面,剽窃他人劳动成果的棋书也暴露出来。好在1990年国家版权局明文规定了何为剽窃,从而净化了图书市场,保护了知识产权,使棋书出版走向了法制轨道。
  
  下世纪棋书走向
  毋庸置疑,现在的棋书门类繁多,内容丰富,不过单就战略战术、对全盘运筹帷幄的指导意义而言,这样的书籍还比较欠缺,因而这将成为下世纪棋书出版的主旋律。另外我们还不能忘记一点,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象棋棋书出版业亦不例外。在经历了长达四百多年的风雨历程后,也要遵循这样一条客观规律:产生、发展、高潮直至最后的消亡。从现在流行的VCD光盘中,我们似乎可以寻到一丝启迪,今后棋书极有可能被这种新生事物所取代。原因很简单,光盘容量大,体积小,且造价低。当然我们无法否认,棋书仍然有一种光盘无法比拟的魅力在里面,也正是由于这种魅力的存在,将陪伴她走过最后的生命历程,但终将被另外一种新生事物所取代,这点却是我们坚信不疑、奉为圭臬的真理。□
其他文献
在象棋竞赛规则的术语中有几对概念常常被人混淆,这类错误如果发生在外行人或一般爱好者身上还情有可原,但它却时常发生在一些著名裁判员、棋手、棋类报刊记者和编辑身上,这就很不应该了,因为它会造成以讹传讹误人子弟的不良影响。    “棋例”与“案例”  在象棋比赛的对局中,有时会出现某种特定局势:双方的着法重复,循环归原,需要依据规则,去分析确认双方分别是属于“允许着法”还是“禁止着法”;裁定双方作和还是
期刊
无法用确切的词汇来形容对于幼华的感觉,他各种近乎玩命般的凶悍招术,常常令一些大腕们头痛不已,屡屡受挫,而有时又因过于冒进,而付出惨重的代价。对此于幼华却自有感慨:“直接的拼杀总给我带来快乐,无论输赢,都是一样痛快淋漓,这就是我追逐的象棋真谛。”  于幼华,1961年12月出生在浙江省定海县,与其他的象棋大师很早就接触象棋不同,于幼华第一次接触象棋已经11岁了,那时正值文革时期,整个社会都很混乱,学
期刊
○1997年时您开始搞电视快棋赛,两年时光“中立杯”、“中保财险杯”、“银鸿杯”、“红牛杯”等成功举办,掀起了全国各地的象棋高潮,而今您把这些老辈棋坛元戎请出来的初衷是什么呢?  ●搞“元老杯”电视快棋赛是缘于一些朋友的建议,因为以前无论是女子大师、男子大师都在电视上露过面,而今年又是国际老人年,在前一段时间搞了一个老年人的电视快棋赛,感觉总体水平比较低,觉得很遗憾,所以想弥补一下。这里还有个小插
期刊
常常听说某某的残局下得好,其意是指该赢的棋一定能赢下来,该和的棋一定不会输掉。  深入地研究残局(这里包括“实用残局”和“江湖残局”),熟练地掌握残局技巧,是下好残局的基本功。练好了基本功,才能在实战中得心应手,出神入化。  鲁迅先生说:“凡事需要研究,才会明白。”下棋也一样。只有经过研究,才会明白它的道理,掌握它的技巧。  图1是我下的一盘实战残局。车马对车单象双士有胜有和,这里要依形势而定。图
期刊
A、马双炮连杀局1、炮一平六 将4平5  2、前炮平五 将5平4  如改走将5平6,则炮六平四,士6退5,炮五平四,红胜。  3、马五进七 将4退1  如改走将4平5,炮六平五,将5平6,前炮平四,将6平5,马七进五,将5进1,炮四平五,红胜。  4、马七进五 士6进5  如改走将4进1,马五退六,将4平5,马六进七,将5平6,炮六平四,士6退5,炮五平四,红胜。  5、炮五平六 将4平5  6、
期刊
在沈阳我只待了二个多月就回哈尔滨了。沈阳的名棋手基本上都见过了,还认识了一些朋友,比如说沈阳四猛中的常德,我们一见投缘,称兄道弟的。在沈阳时他就邀我去他家住,我没去,一直住在单位。  一回哈尔滨我就想起刘凤春曾对我说过他的师兄赵文宣,刘凤春说:“赵文宣是东北第一高手,得过华北冠军,曾代表华北地区参加过比赛,你要是生活好的话可以把他请去。”刘凤春把赵文宣的地址给了我。我和金先生、毛瞎子,张东禄一商量
期刊
《象棋鬼手百局》☆朱剑秋 著  ☆人民体育出版社  ☆售书地址:北京天坛东路80号中国棋院二楼中象文化公司☆邮编:100061  ☆定价:16.00元  现在向大家介绍的新书是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象棋鬼手百局》。本书从50年代至90年代各地名手访问赛、邀请赛及全国个人赛和团体赛中采撷精彩棋局100局,分编成布局构思、中局选萃和残局决胜三大类。  本书定名鬼手,它的内涵包括妙手、巧手、凶着、冷着等
期刊
(红先胜)  1、兵六进一 将4退1  2、兵六进一 将4退1  3、兵六进一 将4进1  4、车五平六 士5进4  5、炮五平六 士4退5  6、炮六平四 士5进4  7、兵四平五 将4平5  8、车六平五 将5平4  9、炮四平六 士4退5  10、炮六退四 士5进4  11、马六进八 士4退5  12、马八进六 士5进4  13、马六进七 士4退5  14、车五平六 士5进4  15、车六进
期刊
"喂,你好!我是芮乃伟,请问是谁找我呀?"国际长途电话的那端传过来的声音清脆而活泼,比想像中的要年轻得多,这真的是在外流浪7年、转了地球半圈的芮乃伟吗?  电话那端不时传来芮乃伟的笑声,谈及下棋与生活,并无半点沧桑之感,而她和江铸久本是最有资格在熟悉的乡音中谈起他们的一路风尘的,但她没有,她只是像一位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女孩子一样,依然声音欢快地细说起他们在韩国的每一个收获",每一段有趣的经历。问起她
期刊
这一时刻来得实在太突然了,当我们正在记者室讨论第七盘的英语翻译问题时,六点五十九分,本因坊的一个新的时代宣告到来了,一个新的本因坊霸主诞生了。  "我知道正在读秒,我想我已经知道了结果。"一直到最后,赵治勋都恍然如梦。他的辉煌时代结束了。  沐浴在幸福光环中的新本因坊赵善津面对着记者们的提问显得兴奋异常:  "我真的不敢相信……二日制的比赛令我感到很吃力,甚至想逃避,但是我依旧十分激动。"  "即
期刊